第二百九十七章 妹婿与大舅哥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甘露殿里。
换了一身二品武将礼服的齐师道,跪伏在圣人面前,语气恭谨:“臣齐师道,叩见圣人。”
老皇帝听到这个声音之后,连忙从甘露殿里的软榻上站起来,上前把自己的妹夫扶了起来,笑着说道:“年初听丹阳说子规今年要回长安过年,朕颇为开心,今日终于见到你了。”
齐师道,字子规。
齐大将军微微低头,开口道:“有劳圣人挂念。”
“一家人,说话用不着这样客套。”
老皇帝一边拉着齐师道的衣袖,一边示意卫忠搬两把椅子过来,两个人面对面坐下,老皇帝打量了一番齐师道的面孔,然后微微叹了口气:“三年不见,子规风采依旧,朕却是老了许多。”
齐师道连忙摇头。
“陛下一如从前,神采奕奕。”
“这些阿谀之言,朕听得多了,但是自己的身子,自己总归是清楚的。”
执政三十多年的皇帝陛下,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朕这几年,越发睡不安稳了,常常会发噩梦,每日早上醒来,只觉得头晕眼花,常常害怕哪天一觉睡过去,便醒不过来了。”
齐师道面露惶恐之色,连忙低头道:“陛下定然长命万年的……”
“说了,你是丹阳的夫婿,咱们是一家人,不用说这些阿谀奉承之言。”
皇帝陛下叹息道:“朕的身体情况,从来不敢跟任何人提起,尤其是不敢跟朕的儿子们提起,也就是子规你回了长安,朕才能坐下来好好跟你说说心里话。”
圣人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去岁朕让丹阳与朔方互换将官,子规你在朔方,可有遇到什么难处?”
听到皇帝提起“专业”的问题,齐大将军连忙摇头道:“回陛下,臣在朔方颇为顺利,如今朔方的经略,丰安,定远三军,臣已经尽数掌握,边境安宁数月,突厥人这些日子很是老实,因此臣才敢从灵州脱身,回长安看一看家人。”
“很好啊。”
皇帝眯了眯眼睛,微笑道:“朕本来还有些忧心,担心康东平会留下一些后手与子规你过不去,不曾想这一次他倒还算老实,没有从中作梗。”
“康……康大将军交接的还算干脆,很痛快的便离开灵州,前往范阳去了。”
“康东平这个人,桀骜不驯,这几年朕用他也不太放心了。”
皇帝陛下微微叹了口气,扭头看向齐师道,问道:“子规,你在范阳待了许多年,假若康东平领范阳军意图不轨,你可有相制之法?”
齐大将军大皱眉头,开口道:“回陛下,假若康大将军真的意图不轨,一两年之内,范阳军或许还会买臣的账,但是再过些日子,臣说话估计就不太好用了。”
说到这里,齐师道犹豫了片刻,继续说道:“陛下,假如朝廷怀疑康大将军有不轨之心,可以现在便召他回长安,臣可以赶回朔方以作防备,这样即便康东平意图不轨,臣也有足够的把握控制住他。”
老皇帝颇为意动,随即摇了摇头,叹息道:“子规你能够影响范阳军,那康东平多半也可以影响朔方军,这时候如果两个节度使大打出手,边境就会不稳…”
“朕现在需要的是边境安稳。”
圣人声音有些沙哑:“吐蕃那个新即位的赞普,也有些不太安分,派了使臣进长安向朕求亲,朕本来都准备应允了,结果这个吐蕃使臣竟死在了吐蕃人自己手里。”
“朕怀疑,可能是吐蕃的那个新赞普,要借此生事。”
吐蕃使臣寿比赞之死,至今在长安城里还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突厥派人干的,也有人说是康东平从中作梗,但是在老皇帝看来,也有可能是吐蕃的那个新任赞普授意所为。
“朕老了。”
皇帝陛下发出了一声有些无奈的叹息。
“这个时候,我李家的天下想要顺递下去,就一定要保持朝堂与边疆安稳,不然就会给那些外人可趁之机。”
“朕活着的时候,尚且无碍,哪天朕殡天了,新皇恐怕不会是我大周那些邻居们的对手。”
如今,大周边疆,统共有三个对手。
第一个自然是老对手吐蕃了,这个大家都知根知底,相对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而北疆的突厥人,这个时候已经现出颓势,但是东北新崛起的契丹人,似乎势头正盛。
再加上被老皇帝亲手养起来的康东平,如今的大周,危机四伏。
听到皇帝提起新皇两个字,齐师道便没有再继续接话了,理论上来说,如果皇帝现在死了,即位的一定是东宫的太子殿下,但是皇帝要是再活上几年,未来的新皇究竟是不是东宫,就是未知之数了。
“好了,你刚回长安,便不跟你说这些烦心之事了。”
圣人呵呵一笑,与齐师道聊起了家常。
“今年年初,朕的那个大外甥,参与了吏部的常科,朕特意把他的试卷取来看了看,竟然写的十分不错,因此便心血来潮,点了他一个进士。”
“子规你当年弃文从武,如今你的长子倒是实现了你当年的心愿,替你中了进士。”
曾经齐师道是参与了三次吏部常科不中,才被郑相劝说弃文从武,如今被皇帝提起当年的旧事,他微微眯了眯眼睛,低头道:“是陛下太过提携他了,以他的本事,中不了进士。”
“因为这件事,丹阳来与朕闹了好几次了。”
圣人笑着说道:“她还指着齐宣继承子规你的衣钵呢。”
“臣……乃是朝廷的官员,无有什么衣钵,不管是范阳还是朔方,都是朝廷的军队。”
“犬子既然侥幸中了进士,臣自然不会干涉,且由得他去。”
“有子规这句话,朕便放心了。”
老皇帝低头咳嗽了一声,然后继续说道:“齐宣中了进士之后,一直没有去吏部报道,朕也没有给他安排差事,既然子规你没有什么意见,明日朕就在京兆府里给他找个差事罢。”
抽红包!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如果这孩子能在文官这条路上走下去,将来京兆尹的差事便留给他,要是干得好了,便让他进政事堂。”
听到政事堂这三个字,齐师道连忙起身,跪在地上,低头道:“陛下太过抬举他了,以犬子的本事,能在京兆府做个少尹,便已是陛下的天恩。”
“好了,说了不用下跪。”
皇帝伸手把他扶了起来,然后在自己的御案上翻找了片刻,终于找到了一沓装订起来的书本,他走到齐师道身边,微笑道:“去年长安城里出了一本叫做长安风的小册子,十日一期,每一期会写上一段叫做西行记的故事,到今年终于写完,朕颇为喜欢此书,便让人把这西行记整本都给抄录了一遍,也装订成了册子。”
说着,他把这本册子,递在了齐师道手中。
“子规你在边疆辛苦,拿去与你解闷。”
甘露殿里。
换了一身二品武将礼服的齐师道,跪伏在圣人面前,语气恭谨:“臣齐师道,叩见圣人。”
老皇帝听到这个声音之后,连忙从甘露殿里的软榻上站起来,上前把自己的妹夫扶了起来,笑着说道:“年初听丹阳说子规今年要回长安过年,朕颇为开心,今日终于见到你了。”
齐师道,字子规。
齐大将军微微低头,开口道:“有劳圣人挂念。”
“一家人,说话用不着这样客套。”
老皇帝一边拉着齐师道的衣袖,一边示意卫忠搬两把椅子过来,两个人面对面坐下,老皇帝打量了一番齐师道的面孔,然后微微叹了口气:“三年不见,子规风采依旧,朕却是老了许多。”
齐师道连忙摇头。
“陛下一如从前,神采奕奕。”
“这些阿谀之言,朕听得多了,但是自己的身子,自己总归是清楚的。”
执政三十多年的皇帝陛下,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朕这几年,越发睡不安稳了,常常会发噩梦,每日早上醒来,只觉得头晕眼花,常常害怕哪天一觉睡过去,便醒不过来了。”
齐师道面露惶恐之色,连忙低头道:“陛下定然长命万年的……”
“说了,你是丹阳的夫婿,咱们是一家人,不用说这些阿谀奉承之言。”
皇帝陛下叹息道:“朕的身体情况,从来不敢跟任何人提起,尤其是不敢跟朕的儿子们提起,也就是子规你回了长安,朕才能坐下来好好跟你说说心里话。”
圣人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去岁朕让丹阳与朔方互换将官,子规你在朔方,可有遇到什么难处?”
听到皇帝提起“专业”的问题,齐大将军连忙摇头道:“回陛下,臣在朔方颇为顺利,如今朔方的经略,丰安,定远三军,臣已经尽数掌握,边境安宁数月,突厥人这些日子很是老实,因此臣才敢从灵州脱身,回长安看一看家人。”
“很好啊。”
皇帝眯了眯眼睛,微笑道:“朕本来还有些忧心,担心康东平会留下一些后手与子规你过不去,不曾想这一次他倒还算老实,没有从中作梗。”
“康……康大将军交接的还算干脆,很痛快的便离开灵州,前往范阳去了。”
“康东平这个人,桀骜不驯,这几年朕用他也不太放心了。”
皇帝陛下微微叹了口气,扭头看向齐师道,问道:“子规,你在范阳待了许多年,假若康东平领范阳军意图不轨,你可有相制之法?”
齐大将军大皱眉头,开口道:“回陛下,假若康大将军真的意图不轨,一两年之内,范阳军或许还会买臣的账,但是再过些日子,臣说话估计就不太好用了。”
说到这里,齐师道犹豫了片刻,继续说道:“陛下,假如朝廷怀疑康大将军有不轨之心,可以现在便召他回长安,臣可以赶回朔方以作防备,这样即便康东平意图不轨,臣也有足够的把握控制住他。”
老皇帝颇为意动,随即摇了摇头,叹息道:“子规你能够影响范阳军,那康东平多半也可以影响朔方军,这时候如果两个节度使大打出手,边境就会不稳…”
“朕现在需要的是边境安稳。”
圣人声音有些沙哑:“吐蕃那个新即位的赞普,也有些不太安分,派了使臣进长安向朕求亲,朕本来都准备应允了,结果这个吐蕃使臣竟死在了吐蕃人自己手里。”
“朕怀疑,可能是吐蕃的那个新赞普,要借此生事。”
吐蕃使臣寿比赞之死,至今在长安城里还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突厥派人干的,也有人说是康东平从中作梗,但是在老皇帝看来,也有可能是吐蕃的那个新任赞普授意所为。
“朕老了。”
皇帝陛下发出了一声有些无奈的叹息。
“这个时候,我李家的天下想要顺递下去,就一定要保持朝堂与边疆安稳,不然就会给那些外人可趁之机。”
“朕活着的时候,尚且无碍,哪天朕殡天了,新皇恐怕不会是我大周那些邻居们的对手。”
如今,大周边疆,统共有三个对手。
第一个自然是老对手吐蕃了,这个大家都知根知底,相对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而北疆的突厥人,这个时候已经现出颓势,但是东北新崛起的契丹人,似乎势头正盛。
再加上被老皇帝亲手养起来的康东平,如今的大周,危机四伏。
听到皇帝提起新皇两个字,齐师道便没有再继续接话了,理论上来说,如果皇帝现在死了,即位的一定是东宫的太子殿下,但是皇帝要是再活上几年,未来的新皇究竟是不是东宫,就是未知之数了。
“好了,你刚回长安,便不跟你说这些烦心之事了。”
圣人呵呵一笑,与齐师道聊起了家常。
“今年年初,朕的那个大外甥,参与了吏部的常科,朕特意把他的试卷取来看了看,竟然写的十分不错,因此便心血来潮,点了他一个进士。”
“子规你当年弃文从武,如今你的长子倒是实现了你当年的心愿,替你中了进士。”
曾经齐师道是参与了三次吏部常科不中,才被郑相劝说弃文从武,如今被皇帝提起当年的旧事,他微微眯了眯眼睛,低头道:“是陛下太过提携他了,以他的本事,中不了进士。”
“因为这件事,丹阳来与朕闹了好几次了。”
圣人笑着说道:“她还指着齐宣继承子规你的衣钵呢。”
“臣……乃是朝廷的官员,无有什么衣钵,不管是范阳还是朔方,都是朝廷的军队。”
“犬子既然侥幸中了进士,臣自然不会干涉,且由得他去。”
“有子规这句话,朕便放心了。”
老皇帝低头咳嗽了一声,然后继续说道:“齐宣中了进士之后,一直没有去吏部报道,朕也没有给他安排差事,既然子规你没有什么意见,明日朕就在京兆府里给他找个差事罢。”
抽红包!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如果这孩子能在文官这条路上走下去,将来京兆尹的差事便留给他,要是干得好了,便让他进政事堂。”
听到政事堂这三个字,齐师道连忙起身,跪在地上,低头道:“陛下太过抬举他了,以犬子的本事,能在京兆府做个少尹,便已是陛下的天恩。”
“好了,说了不用下跪。”
皇帝伸手把他扶了起来,然后在自己的御案上翻找了片刻,终于找到了一沓装订起来的书本,他走到齐师道身边,微笑道:“去年长安城里出了一本叫做长安风的小册子,十日一期,每一期会写上一段叫做西行记的故事,到今年终于写完,朕颇为喜欢此书,便让人把这西行记整本都给抄录了一遍,也装订成了册子。”
说着,他把这本册子,递在了齐师道手中。
“子规你在边疆辛苦,拿去与你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