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营的算计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还在以马来亚半岛作战时期的老眼光,看待澳大利亚的日本军队,在对敌军的作战能力判断上出现了相当大的失误。殊不知新加坡战役时期参战的澳军,只是一个三流杂牌部队拼凑出来的。当时澳军的真正精锐,都在北非战场厮杀呢。
对敌军作战能力的判断,引起的后果就是日军自身在兵力部署上,也出现了相当大的失误。他们投入的兵力不仅只有两个师团,而且参战的这两个师团,都是不满编的师团。两个师团,没有一个是全建制抵达澳大利亚的。
按照日军新式三单位编制以及与抗联作战的习惯,这两个师团出动的时候,合计应该有六个步兵联队,十六到十八个步兵大队。两个炮兵联队中的主力,以及搜索、辎重、工兵联队也应该是双份的。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视战况再加上配属的加强炮兵、工兵等部队组成。但在澳大利亚之战中,日军抽调的这两个步兵师团,全部的步兵大队相加却是只有十四个,相当于缺少一个半联队还多。
而每个步兵大队四个步兵中队,普遍只来了三个中队。甚至有两个步兵大队,只来了两个中队。虽说每个步兵大队配属了一个机关枪中队,或是独立迫击炮中队一类的加强兵力。但是每个师团的总体兵力,直线下降到一万两千人。
即便加上两个独立混编联队,但攻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下降。这两个独立混编联队,不过是以一个满编步兵大队为基干,加强了其他大队的两个步兵中队,以及一个机关枪中队,在配属了炮兵、工兵组成的简编联队而已。
而加强的炮兵,不过两到四门山炮。其实际的作战力量,尽管炮兵火力得到了增加,但是作战步兵的数量,与中国关内战场上的日军联队相比普遍只到一半左右,与关东军普遍超编的情况更是无法相比。
不仅步兵数量没有到齐,只到了一多半。就连两个师团的炮兵联队,也只来了一个炮兵大队外加四个独立炮兵中队。师团整体炮兵支援火力与当初在中国战场相比,几乎是下降了三分之二。
两个工兵联队都没有来,只来了三个独立工兵中队,最多在加上一个由朝鲜人组成的野战独立工兵大队。两个辎重联队,加一起只来了四个辎重中队。这两个师团按照抗战前期,以及关东军现在的标准来看,每个只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独立混成旅团、
也就是说这两个简编版的步兵师团,七算八算实际兵力加在一起只有两万余人。与抗联在东北战场上的对手比较,两个师团只相当于关东军一个师团。除了联队一级火力强于中国关内战场,略差于东北战场之外。实际上的兵力配置,甚至不如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治安师团。
即便是再加上两个独立混编联队,加上配属的独立工兵、重炮兵、装甲兵,以及地面防空兵,日军投入在澳大利亚战场上的兵力也四万多人。兵力上的一次性投入,可谓是相当的不足。
而在火力上除了从菲律宾拆卸下来的四门美制二百四十毫米岸炮之外,口径最大的火炮就是四门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五门四年制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即便连配属的独立炮兵都算在内,山野炮加在一起也不过七十多门。
日军在澳大利亚战场投入的兵力不足,除了东南亚战场整体数量处于劣势的日本陆军军,面对着英美澳三国其实也是三流的守军。风卷残云一般的战果,让日本陆军上下对曾经有相当兵力参加东南亚作战的澳大利亚陆军,都相当的轻视之外。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日军无奈的选择。日军战线拉的太长了,运输能力又有限。兵力扩充的速度,跟不上占领区的扩大。占领区需要兵力保护,清剿被打散的同盟**队,控制和巩固新占领区。后方的战略重点部位,就像台湾也需要重兵防守的。
还要保证在中国战场上已经不能在稀释的兵力总数,外加保持南满还要保护南满工业区关东军的实力,这都是需要大量的兵力和装备的。在又不能影响国内正常工农业生产的情况之下,日军眼下在太平洋战场上多少有些捉襟见肘。
而且南太平洋战场上,主要是以岛屿争夺战为主。这些热带岛屿风景都很是不错,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绝大部分岛屿都没有自持能力。甚至有一些小一些岛屿,连农业生产都没有,当地的土著还是过着渔猎生活。
即便日本人按照精兵的标准训练部队,但是在精锐的兵也要吃饭,打仗也要用武器弹药。在这些岛屿上作战,所有的物资都要千里迢迢的从大后方转运。这些即便有些土著居住的岛屿,也没有粮食可供日本人使用。
日本人就算在有忍耐力,在战场上在习惯就地征发。可在没有地方去征发,也没有人种地的情况之下也只能通过海运,向作战地域补充粮食、弹药,工程人员外加机械设备,有时候甚至还有淡水。
手伸得太长的日本人,只能在除了东南亚之外的太平洋岛屿上,尽可能的部署缩编的师团。这样可以在基本保证各个师团基本战斗力的情况之下,尽可能减少后勤方面的压力,保证部队的供应稳定。并腾出吨位来,一次性尽可能多的将物资同时运上岸。
因为在到处都需要补给,到处都在与美英澳军作战,距离本土又几千公里的情况之下。谁也不知道下一波的补给,会在猴年马月抵达。不一波尽可能的带齐,万一运输船队被击沉怎么办?难道让士兵啃着野草,去与那些可恶米英鬼畜拼刺刀?
没办法,一个整编师团的确战斗力强劲。但是这后勤补给所需的物资,也远远的超过那些缩编师团。在南太平洋战区面积广大,又是以岛屿争夺战为主,所有的作战物资只能依靠海运。
再加上在中国战场上连续的巨大损失,日军兵力扩充的速度暂时还满足不了需要,需要不断的组建新的师团。而日军扩编的时候,一向都是采取的以老带新的手段。这两个师团在此战之中,每个师团直接被扣下了一个联队,调回国组建新的师团。
新补充进两个师团的联队,则还在本土和中国内地组建之中。日军派出这俩缩编师团,也是一个无奈的举动。不过虽说是缩编师团,但这两个师团都还是以精锐为主。比一年后部署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那些拼凑师团,作战能力要好的多。
还在以马来亚半岛作战时期的老眼光,看待澳大利亚的日本军队,在对敌军的作战能力判断上出现了相当大的失误。殊不知新加坡战役时期参战的澳军,只是一个三流杂牌部队拼凑出来的。当时澳军的真正精锐,都在北非战场厮杀呢。
对敌军作战能力的判断,引起的后果就是日军自身在兵力部署上,也出现了相当大的失误。他们投入的兵力不仅只有两个师团,而且参战的这两个师团,都是不满编的师团。两个师团,没有一个是全建制抵达澳大利亚的。
按照日军新式三单位编制以及与抗联作战的习惯,这两个师团出动的时候,合计应该有六个步兵联队,十六到十八个步兵大队。两个炮兵联队中的主力,以及搜索、辎重、工兵联队也应该是双份的。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视战况再加上配属的加强炮兵、工兵等部队组成。但在澳大利亚之战中,日军抽调的这两个步兵师团,全部的步兵大队相加却是只有十四个,相当于缺少一个半联队还多。
而每个步兵大队四个步兵中队,普遍只来了三个中队。甚至有两个步兵大队,只来了两个中队。虽说每个步兵大队配属了一个机关枪中队,或是独立迫击炮中队一类的加强兵力。但是每个师团的总体兵力,直线下降到一万两千人。
即便加上两个独立混编联队,但攻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下降。这两个独立混编联队,不过是以一个满编步兵大队为基干,加强了其他大队的两个步兵中队,以及一个机关枪中队,在配属了炮兵、工兵组成的简编联队而已。
而加强的炮兵,不过两到四门山炮。其实际的作战力量,尽管炮兵火力得到了增加,但是作战步兵的数量,与中国关内战场上的日军联队相比普遍只到一半左右,与关东军普遍超编的情况更是无法相比。
不仅步兵数量没有到齐,只到了一多半。就连两个师团的炮兵联队,也只来了一个炮兵大队外加四个独立炮兵中队。师团整体炮兵支援火力与当初在中国战场相比,几乎是下降了三分之二。
两个工兵联队都没有来,只来了三个独立工兵中队,最多在加上一个由朝鲜人组成的野战独立工兵大队。两个辎重联队,加一起只来了四个辎重中队。这两个师团按照抗战前期,以及关东军现在的标准来看,每个只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独立混成旅团、
也就是说这两个简编版的步兵师团,七算八算实际兵力加在一起只有两万余人。与抗联在东北战场上的对手比较,两个师团只相当于关东军一个师团。除了联队一级火力强于中国关内战场,略差于东北战场之外。实际上的兵力配置,甚至不如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治安师团。
即便是再加上两个独立混编联队,加上配属的独立工兵、重炮兵、装甲兵,以及地面防空兵,日军投入在澳大利亚战场上的兵力也四万多人。兵力上的一次性投入,可谓是相当的不足。
而在火力上除了从菲律宾拆卸下来的四门美制二百四十毫米岸炮之外,口径最大的火炮就是四门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五门四年制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即便连配属的独立炮兵都算在内,山野炮加在一起也不过七十多门。
日军在澳大利亚战场投入的兵力不足,除了东南亚战场整体数量处于劣势的日本陆军军,面对着英美澳三国其实也是三流的守军。风卷残云一般的战果,让日本陆军上下对曾经有相当兵力参加东南亚作战的澳大利亚陆军,都相当的轻视之外。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日军无奈的选择。日军战线拉的太长了,运输能力又有限。兵力扩充的速度,跟不上占领区的扩大。占领区需要兵力保护,清剿被打散的同盟**队,控制和巩固新占领区。后方的战略重点部位,就像台湾也需要重兵防守的。
还要保证在中国战场上已经不能在稀释的兵力总数,外加保持南满还要保护南满工业区关东军的实力,这都是需要大量的兵力和装备的。在又不能影响国内正常工农业生产的情况之下,日军眼下在太平洋战场上多少有些捉襟见肘。
而且南太平洋战场上,主要是以岛屿争夺战为主。这些热带岛屿风景都很是不错,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绝大部分岛屿都没有自持能力。甚至有一些小一些岛屿,连农业生产都没有,当地的土著还是过着渔猎生活。
即便日本人按照精兵的标准训练部队,但是在精锐的兵也要吃饭,打仗也要用武器弹药。在这些岛屿上作战,所有的物资都要千里迢迢的从大后方转运。这些即便有些土著居住的岛屿,也没有粮食可供日本人使用。
日本人就算在有忍耐力,在战场上在习惯就地征发。可在没有地方去征发,也没有人种地的情况之下也只能通过海运,向作战地域补充粮食、弹药,工程人员外加机械设备,有时候甚至还有淡水。
手伸得太长的日本人,只能在除了东南亚之外的太平洋岛屿上,尽可能的部署缩编的师团。这样可以在基本保证各个师团基本战斗力的情况之下,尽可能减少后勤方面的压力,保证部队的供应稳定。并腾出吨位来,一次性尽可能多的将物资同时运上岸。
因为在到处都需要补给,到处都在与美英澳军作战,距离本土又几千公里的情况之下。谁也不知道下一波的补给,会在猴年马月抵达。不一波尽可能的带齐,万一运输船队被击沉怎么办?难道让士兵啃着野草,去与那些可恶米英鬼畜拼刺刀?
没办法,一个整编师团的确战斗力强劲。但是这后勤补给所需的物资,也远远的超过那些缩编师团。在南太平洋战区面积广大,又是以岛屿争夺战为主,所有的作战物资只能依靠海运。
再加上在中国战场上连续的巨大损失,日军兵力扩充的速度暂时还满足不了需要,需要不断的组建新的师团。而日军扩编的时候,一向都是采取的以老带新的手段。这两个师团在此战之中,每个师团直接被扣下了一个联队,调回国组建新的师团。
新补充进两个师团的联队,则还在本土和中国内地组建之中。日军派出这俩缩编师团,也是一个无奈的举动。不过虽说是缩编师团,但这两个师团都还是以精锐为主。比一年后部署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那些拼凑师团,作战能力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