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节 强弩会算术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先别急……”郅都抬眼看了看那些正从远方走来的匈奴人。
之所以用‘走’字,是因为他们确实很慢。
十几里的路程,走了起码半个时辰,而他们现在离汉军起码还有十里左右的距离。
这也是驱赶炮灰时最大的弊端了。
炮灰们肯定是不愿意急着送死的。
能拖就拖,能慢就慢。
无论是作战决心还是积极性,都约等于零。
若在正常情况下,炮灰战术,几乎不可能产生效果。
但……
在现在,当匈奴人从左右两翼,驱赶着密密麻麻的奴隶,靠近汉军大营时。
很多民夫都紧张的青筋暴露,即使是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额头上也是不断流汗。
郅都望着那些紧张不安的民夫,他很清楚,这些人只是没见过血,没有经验而已。
他们只要能见一次血,打一次胜仗,那么,人人都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战士。
“韩贞……”郅都看向站在自己左侧的强弩校尉,问道:“本将听说,细柳营的强弩校尉王奉之何虎贲卫的程都尉,集合了《淮阴兵法》《九江纪要》,以算术为基本,编辑了一册名为《强弩纪要》的兵书,可有此事?”
“唯!”韩贞恭身道:“王校尉因参与编辑此书,还得到了陛下嘉奖,迁为武库校尉!”
若是现在,汉家的军功贵族和列侯们,最热衷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莫过于著书了。
自从白纸出现,雕版印刷问世。
出书这种事情,风靡长安。
列侯勋贵们甭管自己肚子里有货没货,都要写本书,印个几百套来装X。
许多人,甚至将自己的祖传兵书也拿出,集结出版。
这很正常。
在中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
更别提,当今天子非常支持和鼓励臣子们著书。
朝廷自己就有一个规模宏大的著书计划。
像是两年前出版的《新农书》,现在已经是大汉官员必备读物,甚至还是甘棠中的指定读物,与诗书并列,优先级还在《洪范》与《商君书》之上。
堪称是为官施政的指导教科书。
而在这些著书浪潮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兵书了。
以往,兵家著作,属于屠龙之技,等闲不会示人。
像《六韬》《太公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文。
就连列侯,也未必能一观。
然而,当今天子即位后,就把这些兵书,当成大白菜了。
他将这些先贤的典籍,全部印刷出版,一印就是几千上万套。
然后,少府就将它们大甩卖。
只要有公乘以上爵位或者司马以上武职,六百石以上文职,或者进入第二轮的考举士子,都可以买一册回家看。
瞬间,兵法烂大街。
几乎所有军功贵族,都是人手一整柜子的兵法。
曾经地位堪比武侠小说里的《易筋经》这样的绝学的兵书,在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汉军之中,也出现了许多个著书邀功之人。
像是天子亲卫的羽林卫和虎贲卫内部,司马校尉一级的军官,平时没事,就爱聚在一起讨论和推演用兵之法,然后,将它们写出册子。
这些小册子,有的只是在内部传阅和阅读,只适合羽林卫和虎贲卫使用和学习的。
譬如大名鼎鼎的《胸甲纪要》,现在除了胸甲军官,根本没有人见过——即使见了,很多人也看不懂。
至于郅都所说的那本《强弩纪要》,则属于传播比较广的一类今人兵法。
基本上,在武苑受训的强弩军官,人人都有学习。
甚至,成为了强弩军官必修的一本著作。
此书,从经验、战例以及汉军现有的装备出发,用数学为经纬,将强弩的远程投射打击方式,用公式予以总结。
在理论上来说,只要通读了该书,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强弩军官。
以至于曾经有在长城驻防了十几年的老军官在见到了这书后哀叹:“吾夙兴夜寐十数载,不及薄薄一纸!”
以至于曾经有十几位老军官联袂上书给丞相周亚夫,请求将此书禁绝,至少也要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不然‘凡今以后,强弩沦为技术’。
这不过,周亚夫根本就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哀嚎。
他甚至将那本《强弩纪要》列为武苑的藏书,还推荐给了所有武苑学生,说‘凡武人不可不观矣’。
对于这些,郅都都有过耳闻。
他甚至还曾经看过那本《强弩纪要》,不过他不是弓弩部队出生的,所以,对那书上面举的一个个例子,一条条公式,缺乏敏感。
但此刻,郅都却是很想见识一下,传说中的万矢齐发。
他对韩贞道:“本将曾经听说,天子赞强弩曰:弓弩会数学,神仙也难当!不知道是否如此!”
韩贞得意的昂起头,道:“那是陛下繆赞了……”但眉宇之间的得意之色,却是再也无法掩盖。
“那么,韩校尉,我军之中,有多少位学过《强弩纪要》,可堪为‘指挥官’的将佐?”郅都问道。
“回禀将军……”韩贞微微欠首,答道:“按照纪要所言:凡一部曲,必有一指挥,指挥者,盖通于算术之贤达也!凡战,指挥先测敌我距离,再伣官测风速,然后算敌之速度……于是万矢齐发,尽覆于敌阵也!”
“末将不才,于算术之道,微有所得,可为指挥!”
“虎贲卫之韩校尉,亦为算术之才,可为指挥!”
“灞上军张司马,颇通算术,可为指挥……”
………………
韩贞一连报出十几个人名,让郅都听了暗暗心惊。
在过去,想要指挥一支人数上千的弓弩部队作战,主将必须在行伍之中,沉珂十数载,积累经验,了解每一种弩机的性能,然后才能在战时有效引导军队瞄准和打击敌人。
即使如此,许多人,哪怕玩了一辈子的弩机,在作战之时,也常常出现箭雨射出去,却没有射到敌人的尴尬。
汉家的弓弩兵,因此一度在高速机动的匈奴骑兵面前,沦为了阻截和迟滞敌人的手段。
再非战国时期,那种战略性的决战兵种。
然而……
现在,不需要再去用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积累经验了。
强弩军官们,似乎只要数学学的好,反应快,嗓门大,就可以指挥一支上千甚至上万的军队,给与敌人致命打击。
难怪那些老将,那些老臣,为此絮絮叨叨。
换了任何一个人,若遇到这样的情况,恐怕内心也很难平静。
毕竟,自己一辈子辛劳,却抵不过后生晚辈一两年的算术研读。
不过……
郅都很清楚,这是历史的必然。
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
新的,更好的东西,替代那些老旧和腐朽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大势。(未完待续。)
“先别急……”郅都抬眼看了看那些正从远方走来的匈奴人。
之所以用‘走’字,是因为他们确实很慢。
十几里的路程,走了起码半个时辰,而他们现在离汉军起码还有十里左右的距离。
这也是驱赶炮灰时最大的弊端了。
炮灰们肯定是不愿意急着送死的。
能拖就拖,能慢就慢。
无论是作战决心还是积极性,都约等于零。
若在正常情况下,炮灰战术,几乎不可能产生效果。
但……
在现在,当匈奴人从左右两翼,驱赶着密密麻麻的奴隶,靠近汉军大营时。
很多民夫都紧张的青筋暴露,即使是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额头上也是不断流汗。
郅都望着那些紧张不安的民夫,他很清楚,这些人只是没见过血,没有经验而已。
他们只要能见一次血,打一次胜仗,那么,人人都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战士。
“韩贞……”郅都看向站在自己左侧的强弩校尉,问道:“本将听说,细柳营的强弩校尉王奉之何虎贲卫的程都尉,集合了《淮阴兵法》《九江纪要》,以算术为基本,编辑了一册名为《强弩纪要》的兵书,可有此事?”
“唯!”韩贞恭身道:“王校尉因参与编辑此书,还得到了陛下嘉奖,迁为武库校尉!”
若是现在,汉家的军功贵族和列侯们,最热衷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莫过于著书了。
自从白纸出现,雕版印刷问世。
出书这种事情,风靡长安。
列侯勋贵们甭管自己肚子里有货没货,都要写本书,印个几百套来装X。
许多人,甚至将自己的祖传兵书也拿出,集结出版。
这很正常。
在中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
更别提,当今天子非常支持和鼓励臣子们著书。
朝廷自己就有一个规模宏大的著书计划。
像是两年前出版的《新农书》,现在已经是大汉官员必备读物,甚至还是甘棠中的指定读物,与诗书并列,优先级还在《洪范》与《商君书》之上。
堪称是为官施政的指导教科书。
而在这些著书浪潮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兵书了。
以往,兵家著作,属于屠龙之技,等闲不会示人。
像《六韬》《太公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文。
就连列侯,也未必能一观。
然而,当今天子即位后,就把这些兵书,当成大白菜了。
他将这些先贤的典籍,全部印刷出版,一印就是几千上万套。
然后,少府就将它们大甩卖。
只要有公乘以上爵位或者司马以上武职,六百石以上文职,或者进入第二轮的考举士子,都可以买一册回家看。
瞬间,兵法烂大街。
几乎所有军功贵族,都是人手一整柜子的兵法。
曾经地位堪比武侠小说里的《易筋经》这样的绝学的兵书,在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汉军之中,也出现了许多个著书邀功之人。
像是天子亲卫的羽林卫和虎贲卫内部,司马校尉一级的军官,平时没事,就爱聚在一起讨论和推演用兵之法,然后,将它们写出册子。
这些小册子,有的只是在内部传阅和阅读,只适合羽林卫和虎贲卫使用和学习的。
譬如大名鼎鼎的《胸甲纪要》,现在除了胸甲军官,根本没有人见过——即使见了,很多人也看不懂。
至于郅都所说的那本《强弩纪要》,则属于传播比较广的一类今人兵法。
基本上,在武苑受训的强弩军官,人人都有学习。
甚至,成为了强弩军官必修的一本著作。
此书,从经验、战例以及汉军现有的装备出发,用数学为经纬,将强弩的远程投射打击方式,用公式予以总结。
在理论上来说,只要通读了该书,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强弩军官。
以至于曾经有在长城驻防了十几年的老军官在见到了这书后哀叹:“吾夙兴夜寐十数载,不及薄薄一纸!”
以至于曾经有十几位老军官联袂上书给丞相周亚夫,请求将此书禁绝,至少也要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不然‘凡今以后,强弩沦为技术’。
这不过,周亚夫根本就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哀嚎。
他甚至将那本《强弩纪要》列为武苑的藏书,还推荐给了所有武苑学生,说‘凡武人不可不观矣’。
对于这些,郅都都有过耳闻。
他甚至还曾经看过那本《强弩纪要》,不过他不是弓弩部队出生的,所以,对那书上面举的一个个例子,一条条公式,缺乏敏感。
但此刻,郅都却是很想见识一下,传说中的万矢齐发。
他对韩贞道:“本将曾经听说,天子赞强弩曰:弓弩会数学,神仙也难当!不知道是否如此!”
韩贞得意的昂起头,道:“那是陛下繆赞了……”但眉宇之间的得意之色,却是再也无法掩盖。
“那么,韩校尉,我军之中,有多少位学过《强弩纪要》,可堪为‘指挥官’的将佐?”郅都问道。
“回禀将军……”韩贞微微欠首,答道:“按照纪要所言:凡一部曲,必有一指挥,指挥者,盖通于算术之贤达也!凡战,指挥先测敌我距离,再伣官测风速,然后算敌之速度……于是万矢齐发,尽覆于敌阵也!”
“末将不才,于算术之道,微有所得,可为指挥!”
“虎贲卫之韩校尉,亦为算术之才,可为指挥!”
“灞上军张司马,颇通算术,可为指挥……”
………………
韩贞一连报出十几个人名,让郅都听了暗暗心惊。
在过去,想要指挥一支人数上千的弓弩部队作战,主将必须在行伍之中,沉珂十数载,积累经验,了解每一种弩机的性能,然后才能在战时有效引导军队瞄准和打击敌人。
即使如此,许多人,哪怕玩了一辈子的弩机,在作战之时,也常常出现箭雨射出去,却没有射到敌人的尴尬。
汉家的弓弩兵,因此一度在高速机动的匈奴骑兵面前,沦为了阻截和迟滞敌人的手段。
再非战国时期,那种战略性的决战兵种。
然而……
现在,不需要再去用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积累经验了。
强弩军官们,似乎只要数学学的好,反应快,嗓门大,就可以指挥一支上千甚至上万的军队,给与敌人致命打击。
难怪那些老将,那些老臣,为此絮絮叨叨。
换了任何一个人,若遇到这样的情况,恐怕内心也很难平静。
毕竟,自己一辈子辛劳,却抵不过后生晚辈一两年的算术研读。
不过……
郅都很清楚,这是历史的必然。
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
新的,更好的东西,替代那些老旧和腐朽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大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