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再见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收到张鱼的消息后,第五伦看似随手一点,就让窦融来“迎接”王莽。
毕竟窦融在新朝也是堂堂波水将军,掌握兵权的人物,颇受王莽信赖。
但越是如此,如今再见就越尴尬,窦融人都懵了,待会究竟该怎么对待王莽,如何称呼,要不要行礼?都是个大问题,窦融小心翼翼地问第五伦,第五伦却意味深长地笑道:
“周公自便。”
这怎么自便法?据说伊尹也做过夏臣,但商汤灭夏后,伊尹再见夏桀时是怎样的光景,史书上也没记载啊。
他们遇到的事实乃旷古奇闻,根本找不到任何先例,窦融只能赶鸭子上架,临时想。
“要不还是以故臣自居,称王莽为‘故帝’?甚至哭一顿?”
这符合窦融一贯的敦厚长者人设,若如此,他倒是“重情重义”,将自己撇得干净,那第五伦待会岂不就更尴尬了么?要知道,当年王莽可是以第五伦、窦融并列啊。
这一琢磨,窦融算是明白皇帝派自己来的深意了,想起了发生在汉昭帝时,京兆尹隽不疑逮捕伪卫太子之事
当时有人冒充汉武的儿子,早就死去的卫太子出现在长安北阙,惹得几万百姓围观,又有丞相、御史、中二千石等官吏去辨认,都不敢表态。倒是隽不疑当机立断,将此人逮捕,有人说真假难辨,还是不要太草率,隽不疑却说……
“春秋时,卫国太子蒯聩因违抗其父卫灵公而逃亡国外。等卫灵公死后,蒯聩的儿子继承了君位,这时蒯聩请求回到卫国,卫侯却拒绝了生父。孔子在《春秋》中赞许此举。如今这位卫太子也曾得罪过先帝,若是真的,他逃亡在外而没有接受处死,仍是我朝罪人!”
所以,要以罪人待之,而非“故太子”。
与之相似,第五伦对王莽的定性,早在鸿门起兵时就已定下来了,不是什么清君侧,则是直书王莽之恶,是吊民伐罪!是诛灭无道!
那一趟自己虽然错过,但现在该怎么干,窦融已有了分寸。
他琢磨着这件事,再抬起头时,那死而复活的不速之客越来越近,窦融也豁出去了,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于是在看清安车上那个白发老叟的时候,窦融肃然迈步过去,朝他一作揖,却未曾有任何称呼。
“波水将军。”王莽理想再度破灭后,还真是一心寻死,逮到谁就怼谁,眼下只盯着窦融冷笑道:“当初将军随大司空征绿林,予亲授的旌旗鼓乐彤弓,如今尚在否?”
本意是想让窦融惭然,没记错的话,当初窦周公谒见自己时,还是个老实人……
“确有其事。”
窦融果然很和善老实,只道:“方才一揖,乃是替昨日之我,拜于故君。”
旋即话音忽变:“然昨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
窦融当着众人的面,不卑不亢地说道:“先时虽得大司空幸爱,为前朝赏识,然融行于军旅之中,目睹百姓藜藿不充,田荒不耕,京兆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民陷于汤火之中,又动辄远役,以至于胡、貊侵犯北塞,绿林、赤眉之寇入于帷帐,不由大愁。然而融乃平庸之辈,只能淈其泥而扬其波,顺浊流而行。”
“然融一心忠恳,竟为朝廷及大司空所疑,含冤入狱,接着昆阳大败,方知新室之不可救,树朽先朽于根,国亡先亡于上!昏君乱臣,贪残于内,擅改制度,元元百姓,饥寒并臻,恨不得新室瞬时覆灭,吾等焉能不败?”
“当时我茫然无措,只欲自尽,方惊闻陛下于鸿门举兵,破八校之陈,摧九虎之军,威震关中,攘除祸乱,驱逐无道之君,解天下于倒悬!”
说到这,窦融的手,已经指到王莽头上了:“融为新臣时,乃是助纣为虐,辗转难眠,良心不安,生不如死!”
言罢又往后一拱手:“为魏臣以来,却是辅佐圣君,蒙其福而赖其愿,协力攘除天下纷乱,再建纲常乾坤!”
“昨日之我,尚能称汝一声‘废帝’。”
“然今日之我,则只能称汝为‘独夫莽’!若非圣君仁慈,勒令保护,我亦要持白刃,为天下除害!”
好一个“独夫莽”,骂得一路上受了王莽不少鸟气的张鱼忍不住笑出了声,却又担心安车上的皓首老匹夫受不了这刺激,当场气死。
然而让张鱼和窦融惊奇的是,被如此痛斥,王莽居然神色自若,反而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窦融,那莫非是……
怜悯?悲哀?
没错,在王莽自己看来,他就像一个经历沉浮后,参透世事的圣人,而窦融呢?不过是为了急着向第五伦表忠心,与新朝做切割,而泼妇骂街的可笑倡优。
然后,老王莽便极有涵养地叹息道:“大戴礼记有言,人之道莫大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父道圣,子道仁,君道义,臣道忠。”
“而贤臣之事君也,受官之日,以主为父,以国为家。只要有能够安国家,利人民之事,要不避其难,不惮其劳,以成其义。故其君亦佑助之,以遂其德。”
这就是王莽对自己臣子的要求,希望个个都是没有私心的完臣。
王莽看着窦融:“如汝所言,当年予确实为人所误,行事刚愎自用,办了许多错事。但窦周公,汝自诩国家忠良,当初与第五伦入宫谒见时,为何尽是阿谀奉承之言,却无半句规劝?”
窦融立刻反驳:“严伯石等人亦曾力劝于汝,不也无用么?”
“严尤是真正的忠良,是予讳疾忌医了。”王莽颇为悲切,也是直到事后,他才看清楚谁才是一心为自己好的:“但予虽然未尽听其言,却也未曾枉杀一人!予最痛恨的,乃是那些面谀在前,背后捅刀之辈!”
就算按照孟子那一套理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莽自问对第五伦加以重用,寄予厚望,视为手足,然而第五伦如何报答呢?将一把刀,捅入了他的腹心!这是王莽绝不会原谅的事。
老家伙仰天而叹:“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著为父子之亲,君子治人伦以顺天德,小人乱天常以逆大道,第五伦是也。”
王莽又自嘲道:“也对,君不君,自然臣不臣。”
“就像家中有了逆子,做父亲的,当然也有过错!是予没做好表率啊!”
王莽不愧是当世大儒,真要辩起经来,窦融完全不是他对手。
窦融顿时大悔,王莽虽较当年有了许多变化,然而还是那么偏执,油盐不进。自己本想将他痛斥一番,以立先声,岂料竟落了下风,反叫王莽当面占了第五伦便宜。
张鱼也在咬牙切齿,但老头子却打也打不得,杀更杀不得,真是难办啊。
窦融更加尴尬了,只冷笑着拂袖挽回颜面,而后让车队继续往前,同时加大了两侧的人手,以避免人围观。
“果然,还是死在‘赤眉’手中最干净,陛下啊陛下,为何非要见这活王莽?”
……
济阳县城之内,耿纯等大臣也是这么想的,王莽就是一个烫手的芋头,皮还特别糙厚,怎么处置都无益。
然而第五伦却只留下了一句话:
“世人喜欢将争夺天下,称之为逐鹿。”
“如今新失其鹿,天下共逐,然而狩猎近半,却发现过去的鹿主人竟还在场中,在那叫叫嚷嚷,诸君不觉得,这很有趣么?”
一点都不好玩,耿纯等人不知第五伦具体计划,只心存忧虑,看着载有王莽的车乘,往第五伦居住的济阳宫而来。
这济阳宫不大,乃是汉武帝时修建的行宫,因为常年没有皇帝光顾,经常封闭。后来,有一个名叫刘钦的济阳令在这做官,恰逢妻子临盆,而济阳遭到水患,唯独济阳宫还干燥些,遂开宫后殿居住,不久后其妻诞下了一个男孩,因当年济阳岁有秀禾,故名“刘秀”。
不过刘家很快就搬走了,进入乱世后,这里被绿林、赤眉军轮番抢掠,彻底成了一片残破的空宫,如今倒是装下了第五伦和他数量庞大的行在官吏们。
队伍抵达济阳宫后,张鱼就拦下了巨毋霸,请他去县中馆舍休憩,意思不言自明。
巨毋霸没有动,只看向王莽。
王莽则道:“舜有贤臣五人就能治理天下,而周武王说,予有戡乱之臣十人。”
他的话语中,难得带上了些柔和:“予之贤臣,不如武王,却比舜多,早年有王舜等人,后又有严尤、田况、王邑之辈,而卿则是追随予到最后的忠良。”
王莽竟朝一直保护自己的巨人一拜,低下了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卿所尽之忠无穷,而予却再也给不了卿回报。”
“卿贤臣之义已尽,自此之后,大可自由而去了,走罢,回东莱去。”
王莽挥了挥手,与新朝最后的忠臣作别,也不管巨毋霸伏地而拜,王莽自顾自下了车,往济阳宫中走去。
且不肯让人搀扶,虽然瘸着腿拄着杖,颇为滑稽,但在王莽自己觉得,却走出了慷慨赴难的气势。
他昂扬着头,老家伙虽然身形枯槁,衣裳肮脏,落魄若乞丐,但内心,依然有天子、大圣的骄傲。
他去见第五伦,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一定要让这个卑劣小人,见识到王者真正的仪态气度!天生之德!
济阳宫中的郎卫侧目看着这个癫狂的老叟,目光或好奇,或仇视。
他们中有人是来自京兆的孤儿,也有昔日的猪突豨勇,盯着这个祸乱天下的人,有人想起新末的大乱,那些逼得他们家破人亡的闹剧,只能强忍着,不让自己将手中的戟戳进老头胸中!
然而,就在王莽带着必死的信念步入济阳宫殿中时,门扉推开,展现在他面前的,却是摆开的一桌宴席,切片的鹿肉在火炉上滋滋烤着,有一青年人坐于案后,穿常服,戴远游冠,挽着袖子,亲自给炙肉翻面、撒盐,而旁边刀俎齐备。
见客人到来,他放下手中祖传的铁钳,站起身来,却也不行礼,只对王莽点了点头。
“王翁,许久不见。”
第五伦丝毫没有窦融的尴尬、忐忑,反而颇为舒闲,只如此称呼王莽,仿佛他只是来遛弯串门的邻家老头。
“山河大恙,君无恙乎?”
……
PS:第二章在半夜。
收到张鱼的消息后,第五伦看似随手一点,就让窦融来“迎接”王莽。
毕竟窦融在新朝也是堂堂波水将军,掌握兵权的人物,颇受王莽信赖。
但越是如此,如今再见就越尴尬,窦融人都懵了,待会究竟该怎么对待王莽,如何称呼,要不要行礼?都是个大问题,窦融小心翼翼地问第五伦,第五伦却意味深长地笑道:
“周公自便。”
这怎么自便法?据说伊尹也做过夏臣,但商汤灭夏后,伊尹再见夏桀时是怎样的光景,史书上也没记载啊。
他们遇到的事实乃旷古奇闻,根本找不到任何先例,窦融只能赶鸭子上架,临时想。
“要不还是以故臣自居,称王莽为‘故帝’?甚至哭一顿?”
这符合窦融一贯的敦厚长者人设,若如此,他倒是“重情重义”,将自己撇得干净,那第五伦待会岂不就更尴尬了么?要知道,当年王莽可是以第五伦、窦融并列啊。
这一琢磨,窦融算是明白皇帝派自己来的深意了,想起了发生在汉昭帝时,京兆尹隽不疑逮捕伪卫太子之事
当时有人冒充汉武的儿子,早就死去的卫太子出现在长安北阙,惹得几万百姓围观,又有丞相、御史、中二千石等官吏去辨认,都不敢表态。倒是隽不疑当机立断,将此人逮捕,有人说真假难辨,还是不要太草率,隽不疑却说……
“春秋时,卫国太子蒯聩因违抗其父卫灵公而逃亡国外。等卫灵公死后,蒯聩的儿子继承了君位,这时蒯聩请求回到卫国,卫侯却拒绝了生父。孔子在《春秋》中赞许此举。如今这位卫太子也曾得罪过先帝,若是真的,他逃亡在外而没有接受处死,仍是我朝罪人!”
所以,要以罪人待之,而非“故太子”。
与之相似,第五伦对王莽的定性,早在鸿门起兵时就已定下来了,不是什么清君侧,则是直书王莽之恶,是吊民伐罪!是诛灭无道!
那一趟自己虽然错过,但现在该怎么干,窦融已有了分寸。
他琢磨着这件事,再抬起头时,那死而复活的不速之客越来越近,窦融也豁出去了,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于是在看清安车上那个白发老叟的时候,窦融肃然迈步过去,朝他一作揖,却未曾有任何称呼。
“波水将军。”王莽理想再度破灭后,还真是一心寻死,逮到谁就怼谁,眼下只盯着窦融冷笑道:“当初将军随大司空征绿林,予亲授的旌旗鼓乐彤弓,如今尚在否?”
本意是想让窦融惭然,没记错的话,当初窦周公谒见自己时,还是个老实人……
“确有其事。”
窦融果然很和善老实,只道:“方才一揖,乃是替昨日之我,拜于故君。”
旋即话音忽变:“然昨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
窦融当着众人的面,不卑不亢地说道:“先时虽得大司空幸爱,为前朝赏识,然融行于军旅之中,目睹百姓藜藿不充,田荒不耕,京兆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民陷于汤火之中,又动辄远役,以至于胡、貊侵犯北塞,绿林、赤眉之寇入于帷帐,不由大愁。然而融乃平庸之辈,只能淈其泥而扬其波,顺浊流而行。”
“然融一心忠恳,竟为朝廷及大司空所疑,含冤入狱,接着昆阳大败,方知新室之不可救,树朽先朽于根,国亡先亡于上!昏君乱臣,贪残于内,擅改制度,元元百姓,饥寒并臻,恨不得新室瞬时覆灭,吾等焉能不败?”
“当时我茫然无措,只欲自尽,方惊闻陛下于鸿门举兵,破八校之陈,摧九虎之军,威震关中,攘除祸乱,驱逐无道之君,解天下于倒悬!”
说到这,窦融的手,已经指到王莽头上了:“融为新臣时,乃是助纣为虐,辗转难眠,良心不安,生不如死!”
言罢又往后一拱手:“为魏臣以来,却是辅佐圣君,蒙其福而赖其愿,协力攘除天下纷乱,再建纲常乾坤!”
“昨日之我,尚能称汝一声‘废帝’。”
“然今日之我,则只能称汝为‘独夫莽’!若非圣君仁慈,勒令保护,我亦要持白刃,为天下除害!”
好一个“独夫莽”,骂得一路上受了王莽不少鸟气的张鱼忍不住笑出了声,却又担心安车上的皓首老匹夫受不了这刺激,当场气死。
然而让张鱼和窦融惊奇的是,被如此痛斥,王莽居然神色自若,反而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窦融,那莫非是……
怜悯?悲哀?
没错,在王莽自己看来,他就像一个经历沉浮后,参透世事的圣人,而窦融呢?不过是为了急着向第五伦表忠心,与新朝做切割,而泼妇骂街的可笑倡优。
然后,老王莽便极有涵养地叹息道:“大戴礼记有言,人之道莫大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父道圣,子道仁,君道义,臣道忠。”
“而贤臣之事君也,受官之日,以主为父,以国为家。只要有能够安国家,利人民之事,要不避其难,不惮其劳,以成其义。故其君亦佑助之,以遂其德。”
这就是王莽对自己臣子的要求,希望个个都是没有私心的完臣。
王莽看着窦融:“如汝所言,当年予确实为人所误,行事刚愎自用,办了许多错事。但窦周公,汝自诩国家忠良,当初与第五伦入宫谒见时,为何尽是阿谀奉承之言,却无半句规劝?”
窦融立刻反驳:“严伯石等人亦曾力劝于汝,不也无用么?”
“严尤是真正的忠良,是予讳疾忌医了。”王莽颇为悲切,也是直到事后,他才看清楚谁才是一心为自己好的:“但予虽然未尽听其言,却也未曾枉杀一人!予最痛恨的,乃是那些面谀在前,背后捅刀之辈!”
就算按照孟子那一套理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莽自问对第五伦加以重用,寄予厚望,视为手足,然而第五伦如何报答呢?将一把刀,捅入了他的腹心!这是王莽绝不会原谅的事。
老家伙仰天而叹:“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著为父子之亲,君子治人伦以顺天德,小人乱天常以逆大道,第五伦是也。”
王莽又自嘲道:“也对,君不君,自然臣不臣。”
“就像家中有了逆子,做父亲的,当然也有过错!是予没做好表率啊!”
王莽不愧是当世大儒,真要辩起经来,窦融完全不是他对手。
窦融顿时大悔,王莽虽较当年有了许多变化,然而还是那么偏执,油盐不进。自己本想将他痛斥一番,以立先声,岂料竟落了下风,反叫王莽当面占了第五伦便宜。
张鱼也在咬牙切齿,但老头子却打也打不得,杀更杀不得,真是难办啊。
窦融更加尴尬了,只冷笑着拂袖挽回颜面,而后让车队继续往前,同时加大了两侧的人手,以避免人围观。
“果然,还是死在‘赤眉’手中最干净,陛下啊陛下,为何非要见这活王莽?”
……
济阳县城之内,耿纯等大臣也是这么想的,王莽就是一个烫手的芋头,皮还特别糙厚,怎么处置都无益。
然而第五伦却只留下了一句话:
“世人喜欢将争夺天下,称之为逐鹿。”
“如今新失其鹿,天下共逐,然而狩猎近半,却发现过去的鹿主人竟还在场中,在那叫叫嚷嚷,诸君不觉得,这很有趣么?”
一点都不好玩,耿纯等人不知第五伦具体计划,只心存忧虑,看着载有王莽的车乘,往第五伦居住的济阳宫而来。
这济阳宫不大,乃是汉武帝时修建的行宫,因为常年没有皇帝光顾,经常封闭。后来,有一个名叫刘钦的济阳令在这做官,恰逢妻子临盆,而济阳遭到水患,唯独济阳宫还干燥些,遂开宫后殿居住,不久后其妻诞下了一个男孩,因当年济阳岁有秀禾,故名“刘秀”。
不过刘家很快就搬走了,进入乱世后,这里被绿林、赤眉军轮番抢掠,彻底成了一片残破的空宫,如今倒是装下了第五伦和他数量庞大的行在官吏们。
队伍抵达济阳宫后,张鱼就拦下了巨毋霸,请他去县中馆舍休憩,意思不言自明。
巨毋霸没有动,只看向王莽。
王莽则道:“舜有贤臣五人就能治理天下,而周武王说,予有戡乱之臣十人。”
他的话语中,难得带上了些柔和:“予之贤臣,不如武王,却比舜多,早年有王舜等人,后又有严尤、田况、王邑之辈,而卿则是追随予到最后的忠良。”
王莽竟朝一直保护自己的巨人一拜,低下了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卿所尽之忠无穷,而予却再也给不了卿回报。”
“卿贤臣之义已尽,自此之后,大可自由而去了,走罢,回东莱去。”
王莽挥了挥手,与新朝最后的忠臣作别,也不管巨毋霸伏地而拜,王莽自顾自下了车,往济阳宫中走去。
且不肯让人搀扶,虽然瘸着腿拄着杖,颇为滑稽,但在王莽自己觉得,却走出了慷慨赴难的气势。
他昂扬着头,老家伙虽然身形枯槁,衣裳肮脏,落魄若乞丐,但内心,依然有天子、大圣的骄傲。
他去见第五伦,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一定要让这个卑劣小人,见识到王者真正的仪态气度!天生之德!
济阳宫中的郎卫侧目看着这个癫狂的老叟,目光或好奇,或仇视。
他们中有人是来自京兆的孤儿,也有昔日的猪突豨勇,盯着这个祸乱天下的人,有人想起新末的大乱,那些逼得他们家破人亡的闹剧,只能强忍着,不让自己将手中的戟戳进老头胸中!
然而,就在王莽带着必死的信念步入济阳宫殿中时,门扉推开,展现在他面前的,却是摆开的一桌宴席,切片的鹿肉在火炉上滋滋烤着,有一青年人坐于案后,穿常服,戴远游冠,挽着袖子,亲自给炙肉翻面、撒盐,而旁边刀俎齐备。
见客人到来,他放下手中祖传的铁钳,站起身来,却也不行礼,只对王莽点了点头。
“王翁,许久不见。”
第五伦丝毫没有窦融的尴尬、忐忑,反而颇为舒闲,只如此称呼王莽,仿佛他只是来遛弯串门的邻家老头。
“山河大恙,君无恙乎?”
……
PS:第二章在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