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香港电讯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在杨少宗预谋从东南亚市场赚取到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时,国内证券市场同样在连续上涨,这个问题已经是比较复杂,阚治东在10月底试图套现,但是,他套手多少,市场上就会吃掉多少,而股市依然在逐步上涨。
这种感觉很不正常,因为淞指当时已经涨到了3700点,早已达到了阚治东所认可的极限。
阚治东稍微犹豫了几天,然后又开始出售,结果还是一如既往,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终于明白是管靳生通过银河证券在操作股市。
他说不清楚管靳生大概有多少资本,就继续试探,时而建仓吸入,时而套现沽空,双方在股市上一直不停的纠缠着,可股市还是在不停的增长,只是大盘在交易量上持续放大。
到了年底,阚治东终于有点无法接受现状,采取逐步套现手法,按照既有的目标持续长期套现,由于国内股市的股民数量早已突破了2700万人,不读涌入新股市的股民还在快速增多,长期的牛市已经让人们失去了理智。
再加上管靳生的持续操作,这个原本在阚治东看来可以结束调整的牛市就被一直延续了下来,虽然中旗系基本完成了套现的目标,大盘还在继续向4100点的大关冲击,并没有明显受到中旗系主力资金撤离的太大影响,只是大盘上涨的趋势已经减缓,交易量有所下滑。
看着这个趋势,阚治东估计甚至有可能冲击4200点,而管靳生那边的资金就可能是压垮骆驼的第一根稻草,因为现在股市已经是非常虚,大主力都已经逃了出去,不管是中旗系,还是中旗系附带的联标。
这种情况下,稍有风吹草动,大盘就会下跌,一旦跌起来,整个形势就会非常不容乐观。
阚治东不是很满意这种情况,他亲自到香港和杨少宗汇报,而杨少宗何尝不也在关注这个情况……总之是很奇怪,用阚治东的说法,他原先的计划是慢起慢落,赚得不会太多,但也不至于损伤整个大盘的底气,后面抬在两千点不动,现在这种情况,万一暴跌,中国股市元气就会大伤,以后很难恢复。
杨少宗能有什么办法,他总不能去首都和管靳生讨价还价吧?
杨少宗的回答很简单,随他怎么折腾吧。
这个“他”自然是指管靳生。
不管怎么说,管靳生还是帮了中旗系一个忙,中旗系套取了大量资金,并不断转移到香港市场寻求新的机会。
杨少宗在这段时间显得非常繁忙,他接受两家美国媒体和多家亚洲媒体的预约访问,因为《福布斯》在近期即将推出的97年新富豪排行榜上,他很可能以198亿美元的身价荣登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宝座。
在6月份的正式推出之前,《福布斯》很特殊的专门为杨少宗推出了一个专题,分析了杨少宗的财富来历,就福布斯亚洲数据中心收集到的信息,杨少宗个人在中旗投行(从1996年9月份开始,中旗集团就在华康盛和阚治东的带领下完成了向中国中旗信托投资银行(公司)的转变,将大部分的子公司合并起来,成为一家拥有0.84万名雇员的中国投行,加上控股子公司香港中旗国际投资银行的员工,总计有1.17万名雇员)的持股率是12%左右,除了通过投资者公司吸收了一部分原始股外,杨少宗个人吸收了管靳生持有的原始股是主要的增长,加上宋方舟等人转让的原始股,以及中旗控股公司集体增持的部分,杨少宗在中旗投行总行持有12%的股权是比较可靠的数字。
按照这个数值计算,通过核算中旗系控股的各只股票的市值,在1997年1月,港股恒生指数超过16000万点,淞深指数都超过4000点的情况下,中旗投行已知的市值约为14580亿元,其中,仅旗珍集团、中旗国际、联合金融在港市值加起来就有4200亿港元,超过长江系成为港股最大的上市系资产,而中旗投行在三家公司的直接持股率都在45%左右。
如果计算上海螺水泥、亚洲富力、中华酒业、丝宝控股、神州电子,以及中旗国际在新世界电讯和多家红筹系公司中的交叉持股,中旗系在港市的市值约占总市值25%左右,超过长江系两倍,堪称红筹系之王。
某种程度上来说,香港股市恒生指数能够在这个时期达到创纪录的16000点,基本是拜中旗系在港的集体上市所致。
中旗系资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交叉持股现象非常严重,在港上市的中旗系资产中,旗珍集团、中旗国际、联合金融、中华酒业、海螺水泥、神州钢铁都有明显的交叉持股现象。
这就意味着,中旗投行实际上至少控制着这些公司超过50%,甚至是逼近65%的极限数字,其他公司很难深入中旗系资产。
在整个控股的水平上,中旗系要比普通的上市集团公司更为复杂,更难突破。
中旗系的资产的另一个特点是股价相对更高,资产运营的成熟度要远高于内地其他红筹股。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丝宝控股,1994年1月,中旗投行以3.2亿元的价格兼并在香港上市的丝宝公司,通过丝宝公司不断收购冷酸灵、草珊瑚、雅霜、大宝、宝宝金水、六神花露水、索芙特、奥妮、活力28等本土品牌,经过两年的持续运作和投入,特别是推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包括对百年润发和奥妮香波等重新运作,和羽西合股经营,拿下羽西品牌的运转权限和持有权,对管理团队的重塑,对不良资产的陆续剥离处理。
1996年5月,丝宝公司最终通过和香港纳爱斯集团的合并,组建新的中国丝宝集团公司,由此组建了一个可以和保洁、联合利华在中国日化领域市场相抗衡的大公司。
经过长达7年的长期运作,新诞生的丝宝公司在洗涤用品、家居日化、化妆品、美发用品等领域都拥有了完整的系列线,前后耗资二十多亿元,不断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兼并、推广营销和渠道建设中,对整个集团公司采取了完善的质量管理评估。
在国内市场份额上,丝宝公司在内地市场的销售额、盈利率和宝洁公司大致相当,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因为拥有中旗投行的庞大渠道,特别是通过和旗珍集团的渠道联合,在二三级市场的份额完全处于第一的霸主地位。
在丝宝公司重新上市后,国际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可以说是推崇备至,其股票市值在港市上轻松突破了1000亿元的大关。
这些年,中旗投行给国外投资者留下的一个最深印象就是他们几乎不会推出不成熟公司上市,但凡一家公司可能会上市,其内部管理、产品线、市场份额、成熟度都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投资回报率非常稳定。
所以,但凡是被视作中旗系的资产,其在香港进行i的话,很少会出现低于20倍的超额认购。
这就是中旗系的口碑,包括像神州钢铁、神州电子集团、中华酒业在港上市,三者的i都是超过40倍的认购率,而传说中即将在两年后,也可能是四年后上市的神州汽车集团公司更是超级受到港人和国际投资者的亲睐,现在至少有六家国际投资公司试图通过和中旗投行的合作,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加入神州汽车。
这是中旗系股票市值在1996年的整个大行情中不断飙升的主要原因,这个飙升的幅度实际上也基本超出了杨少宗最初的预估。
目前在香港媒体和福布斯的评估中,杨少宗的身价只可能比198亿美金这个数字高,不可能低,因为中旗系还有大量的子公司在持续运作,仍然没有达到中旗系认可的上市条件,比如说造纸、汽车零配件、特种玻璃、冶金、造船、神州工业、长江电气集团公司,至于核心资产的中旗置地集团公司为何迟迟不肯上市,更是谜团一般的问题。
另一方面已经可以确认,中旗系在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后,目前主要集中发展投资周期更长的重工业、家用电器、半导体工业。
因为中旗系的资产运作方式主要采用了交叉持股和关联持股等特点,计算总资产的难度非常大,福布斯也为此付出了很艰辛的努力,总之……不管怎么计算,按照目前的市值,杨少宗的身价完全是亚洲第一的水平。
杨少宗并不是一个虚伪的人,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的采访中,他直言无妨的说,福布斯对他的数据统计没有原则上的错误,但是,目前投资者对中旗资产的追捧有点过热,理论上,他认为市值降低1/3是比较合适的,是他可以接受的。
至于大家所关心的中旗置地集团公司为什么迟迟不上市,杨少宗也做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回答,就中旗系而言,他们还没有完成一个艰难的工作,那就是将中旗置地集团公司打造成亚洲最好的房地产公司,他们仍然需要继续做一些很重要的工作,比如在港完成一些新的部署。
出于这个资讯的特殊敏感,这天下午,长江系大亨李嘉臣单独来拜访杨少宗,打算和杨少宗就地产业的事情进行了一个探讨。
此时的杨少宗已经结束了自己在香港大学的闭门苦修,他开始接受几家媒体的预约采访就是一个证明,这段时间,他还是住在香港西环,具体的位置已经搬到了西环西岸的一栋临海豪宅别墅,屋宇还是西环地王利氏家廉价提供给他的,利氏家族也没有收租金。
考虑这段时间利氏家族对自己在港求学期间的特殊关照,杨少宗也几次建议他们尽早清空名下地产,保留一些商业物业即可,资本可以暂时向美股纳斯达克流动。
这实际上也是他给郑裕彤的一个建议。
时间已经是1997年2月份,杨少宗正打算动身返回旗州参加第七届中国经济论坛,这一次,他在国内大概会逗留三个月的时间,处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萧薇因为终于有了身孕,暂时不方便乘坐飞机,就不会跟他继续到处走动。
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就要诞生了,一大家人都很紧张,大家已经约好在香港最好的私立明德医院,澳门赌王何鸿鄯也专门推荐了一位妇产保健领域的专业医师,带了一个资深护士长期居住在杨家,随时做好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李嘉臣来了,名义上当然是来祝贺萧薇有孕。
2月份的香港温暖如春,杨少宗就请李先生在花园里坐一坐,这个花园别墅原先是利氏家族的一位老先生长期住的,屋宇旁有一个玻璃大棚式的四季花园,里面有一个茶座中心,平时可以招待一些朋友。
李先生应该是来过几次,对这里的环境很熟悉,在茶座里坐下来,他四处看了一眼,颇有些怀念的感叹道:“斯人故去,利老一别已然是十年的时光了。”
杨少宗笑了笑,替李嘉臣斟茶,道:“您这段时间在地产上的投入不小啊!”
李嘉臣想了想,道:“现在都感觉地价有危险,主要是担心97以后会有变化,我倒觉得可以继续吃下土地,97以后,香港应该不会有变!”
“唔!”
杨少宗应承一声,淡漠的喝着茶。
香港地产有变,觉察最敏锐的无非就是这些香港地产大亨,他们都有十几个楼盘在销售,稍微出现销售额的下滑,订购的减少,他们都会能感觉到。
这段时间,恒基、新鸿基都明显减少了吃地的速度,这个变化有着长期的影响,在恒基、新鸿基过去十几年的联手紧逼下,长江系的地产业在港发展并不如80年代无人可阻。
在1997年的这一年,三家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低,后续的变化就在于李嘉臣在1997年继续吃地,而恒基、新鸿基明显放缓,97金融危机期间,长江系的损失是最惨重的,但在熬过了这几年的艰难后,凭借97、98两年的继续吃地,长江系立刻甩开了其他两家,重新拉开了三大地产公司之间差距。
在1999年,李嘉臣也再次成为香港首富,并且再也没被恒基、新鸿基拉下马,特别是长江系在99年之后主推的中环填海工程,更让长江系真正的大赚了一笔。
做生意这种事,本来就是各有策略可言。
李嘉臣看了杨少宗一眼,心里也在寻思着一些事情,他倒不介意杨少宗成为亚洲首富这种事,虽然有一些港商不服气,甚至还是看不起杨少宗这种红筹系背景的人,李嘉臣却觉得没有竞争的意义,因为杨少宗在内地市场拿下来的份额太大,他们这些港商终究是港商,在内地想要和杨少宗的中旗系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内地一旦发展起来,肯定不是香港这个弹丸之地能比拟的,他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地产、金融、航运这些市场,然后是本港的电力、电话、煤气供应这些市场。
杨少宗不一样,什么市场赚钱,他就可以做什么,一旦如杨少宗所言,中旗系未来二十年的投资重点是重工业和电子工业,二十年后,除了内地的央企寡头,亚洲基本没有一个企业集团能和中旗系抗衡。
没有别的原因,内地市场太大。
李嘉臣琢磨着这些事,心里想到的东西很多,毫无疑问,港商想要进入内地市场最简单的策略还是投资内地红筹系的股票,其次是直接在内地投资,最后就是和香港四大中资公司合作,以及和中旗系合作。
李嘉臣这几年一直在做尝试,结果都不是很理想,首先是和中资央企的合作中,几乎很难拿到话语权,不管是招商局、华润、光大、港中旅,还是后来加入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他们在内地的发展都不带港商的,因为他们自己有钱有关系有人有实力,犯不着分一杯羹。
中旗集团以前也不给机会,现在改组为投行,运作层面大了,才开始逐步吸收港商、东南亚华商做为战略合作者,近期,中旗系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的合作就在快速加大,和新世界集团的合作也在逐渐深入。
虽然前几次和杨少宗的会晤都没有特别好的结果,李嘉臣能够感觉到杨少宗是在提防自己,可这一次不同,看到更好的机会在展开,李嘉臣还是想来再试一试。
稍加思量,李嘉臣忽然决定单刀直入,和杨少宗说道:“我和恒基几家想要拿下香港置地,他们是中环地王,拿下他们大概需要两百亿的资金!”
“哦?”
杨少宗显得有点惊讶,其实他不应该惊讶,因为郑裕彤前天就和他单独谈过这个事情,事情还是李嘉臣在挑头,想将香港置地这个英资公司也吞并下来,而香港置地背后的控股者是怡和,怡和实际的实力已经不强,只能采取交叉持股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资产不被强行收购。
李嘉臣联系了郑裕彤、李兆基和荣智健四个人,代表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新世界发展、恒基地产和中信富泰,香港四大财团联手收购香港置地。
这里面,郑裕彤的态度是最模拟两口的,因为杨少宗给郑裕彤的意见是暂时别动,可能性不大,郑裕彤大概是又将这个话和李嘉臣他们说了,加上杨少宗自己又说有可能在香港地产中有所发展,李嘉臣和李兆基单独商量后,觉得杨少宗很可能也盯上了香港置地。
所以,李嘉臣决定来试探一下情况。
如果中旗系有意,李嘉臣很乐意采用五大财团联手兼并的战术,同时拿下香港置地24%的股票,基本就能打破怡和系的联合交叉持股战术,成为香港置地的第一大股东。
李嘉臣确实是一个性格非常好的人,也很喜欢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一如以前做推销员那样的风格,他很好奇的和杨少宗问道:“你怎么想?”
杨少宗想了想,道:“如果将香港置地和香港电讯放在我面前,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的吃下香港电信。”
李嘉臣劝说道:“香港电讯现在的利润率并不高,远不如香港置地,置地所拥有的地段都是香港最为繁华的中环地区,堪称是中环地主。拿下它,我们才能算是掌握着香港经济的命脉,港人才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杨少宗笑,道:“应该也没有那么严重,拿下香港置地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是要抓好时机。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个阶段绝对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李嘉臣倒是觉得杨少宗的分析总有可信之处,毕竟此时的杨少宗已经是内地很有名的经济学家,实战经验也够丰富了。
他想了片刻,问道:“那你觉得什么时候比较合适?”
杨少宗稍加思量,道:“等,等一等,我们再看看。其实我现在更想拿下香港电讯!”
李嘉臣道:“拿下香港电信的机会倒不是完全没有,李嘉臣当即道:“有,英资的大东电报局准备离港,他们不看好97后的香港,目前想将英资持有的香港电讯出售,香港电讯是大东电报局香港业务和香港电话公司在88年合并而成,主要控股方都是英资,他们现在寻求转让手中约占总股60%的股权,我和中信富泰有意出手,只是价位有点过高。”
杨少宗想了想,问道:“大概要多少钱?”
李嘉臣沉默了片刻,道:“370亿港元左右,虽然电话电讯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可这个价位还是有点过高,超出我们事先的预估很多!”
杨少宗问道:“您那边预估出价是多少?”
李嘉臣道:“和记黄埔预计的估价只有270亿,最多是300亿。”
杨少宗嗯了一声,继续问道:“做过了资产评估吗?”
李嘉臣道:“永安会计事务所做了一次评估,估价也是在270亿港元左右,即便考虑电讯业的长期发展空间,最高也不宜超过300亿港元。对于我们提出的换股计划,大东那边也不愿意接受。”
杨少宗悄无声息的在心里琢磨了一段时间。
收购香港电讯绝对是一笔好生意,如果大东方面因为没有满意的报价继续保留下去,就这么保留四年,恰好是电讯产业最快的发展期,四年之后,它脱手的时候就能套现至少一百亿美金——这肯定要拜美国纳斯达克网络科技股泡沫所赐。RO
就在杨少宗预谋从东南亚市场赚取到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时,国内证券市场同样在连续上涨,这个问题已经是比较复杂,阚治东在10月底试图套现,但是,他套手多少,市场上就会吃掉多少,而股市依然在逐步上涨。
这种感觉很不正常,因为淞指当时已经涨到了3700点,早已达到了阚治东所认可的极限。
阚治东稍微犹豫了几天,然后又开始出售,结果还是一如既往,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终于明白是管靳生通过银河证券在操作股市。
他说不清楚管靳生大概有多少资本,就继续试探,时而建仓吸入,时而套现沽空,双方在股市上一直不停的纠缠着,可股市还是在不停的增长,只是大盘在交易量上持续放大。
到了年底,阚治东终于有点无法接受现状,采取逐步套现手法,按照既有的目标持续长期套现,由于国内股市的股民数量早已突破了2700万人,不读涌入新股市的股民还在快速增多,长期的牛市已经让人们失去了理智。
再加上管靳生的持续操作,这个原本在阚治东看来可以结束调整的牛市就被一直延续了下来,虽然中旗系基本完成了套现的目标,大盘还在继续向4100点的大关冲击,并没有明显受到中旗系主力资金撤离的太大影响,只是大盘上涨的趋势已经减缓,交易量有所下滑。
看着这个趋势,阚治东估计甚至有可能冲击4200点,而管靳生那边的资金就可能是压垮骆驼的第一根稻草,因为现在股市已经是非常虚,大主力都已经逃了出去,不管是中旗系,还是中旗系附带的联标。
这种情况下,稍有风吹草动,大盘就会下跌,一旦跌起来,整个形势就会非常不容乐观。
阚治东不是很满意这种情况,他亲自到香港和杨少宗汇报,而杨少宗何尝不也在关注这个情况……总之是很奇怪,用阚治东的说法,他原先的计划是慢起慢落,赚得不会太多,但也不至于损伤整个大盘的底气,后面抬在两千点不动,现在这种情况,万一暴跌,中国股市元气就会大伤,以后很难恢复。
杨少宗能有什么办法,他总不能去首都和管靳生讨价还价吧?
杨少宗的回答很简单,随他怎么折腾吧。
这个“他”自然是指管靳生。
不管怎么说,管靳生还是帮了中旗系一个忙,中旗系套取了大量资金,并不断转移到香港市场寻求新的机会。
杨少宗在这段时间显得非常繁忙,他接受两家美国媒体和多家亚洲媒体的预约访问,因为《福布斯》在近期即将推出的97年新富豪排行榜上,他很可能以198亿美元的身价荣登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宝座。
在6月份的正式推出之前,《福布斯》很特殊的专门为杨少宗推出了一个专题,分析了杨少宗的财富来历,就福布斯亚洲数据中心收集到的信息,杨少宗个人在中旗投行(从1996年9月份开始,中旗集团就在华康盛和阚治东的带领下完成了向中国中旗信托投资银行(公司)的转变,将大部分的子公司合并起来,成为一家拥有0.84万名雇员的中国投行,加上控股子公司香港中旗国际投资银行的员工,总计有1.17万名雇员)的持股率是12%左右,除了通过投资者公司吸收了一部分原始股外,杨少宗个人吸收了管靳生持有的原始股是主要的增长,加上宋方舟等人转让的原始股,以及中旗控股公司集体增持的部分,杨少宗在中旗投行总行持有12%的股权是比较可靠的数字。
按照这个数值计算,通过核算中旗系控股的各只股票的市值,在1997年1月,港股恒生指数超过16000万点,淞深指数都超过4000点的情况下,中旗投行已知的市值约为14580亿元,其中,仅旗珍集团、中旗国际、联合金融在港市值加起来就有4200亿港元,超过长江系成为港股最大的上市系资产,而中旗投行在三家公司的直接持股率都在45%左右。
如果计算上海螺水泥、亚洲富力、中华酒业、丝宝控股、神州电子,以及中旗国际在新世界电讯和多家红筹系公司中的交叉持股,中旗系在港市的市值约占总市值25%左右,超过长江系两倍,堪称红筹系之王。
某种程度上来说,香港股市恒生指数能够在这个时期达到创纪录的16000点,基本是拜中旗系在港的集体上市所致。
中旗系资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交叉持股现象非常严重,在港上市的中旗系资产中,旗珍集团、中旗国际、联合金融、中华酒业、海螺水泥、神州钢铁都有明显的交叉持股现象。
这就意味着,中旗投行实际上至少控制着这些公司超过50%,甚至是逼近65%的极限数字,其他公司很难深入中旗系资产。
在整个控股的水平上,中旗系要比普通的上市集团公司更为复杂,更难突破。
中旗系的资产的另一个特点是股价相对更高,资产运营的成熟度要远高于内地其他红筹股。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丝宝控股,1994年1月,中旗投行以3.2亿元的价格兼并在香港上市的丝宝公司,通过丝宝公司不断收购冷酸灵、草珊瑚、雅霜、大宝、宝宝金水、六神花露水、索芙特、奥妮、活力28等本土品牌,经过两年的持续运作和投入,特别是推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包括对百年润发和奥妮香波等重新运作,和羽西合股经营,拿下羽西品牌的运转权限和持有权,对管理团队的重塑,对不良资产的陆续剥离处理。
1996年5月,丝宝公司最终通过和香港纳爱斯集团的合并,组建新的中国丝宝集团公司,由此组建了一个可以和保洁、联合利华在中国日化领域市场相抗衡的大公司。
经过长达7年的长期运作,新诞生的丝宝公司在洗涤用品、家居日化、化妆品、美发用品等领域都拥有了完整的系列线,前后耗资二十多亿元,不断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兼并、推广营销和渠道建设中,对整个集团公司采取了完善的质量管理评估。
在国内市场份额上,丝宝公司在内地市场的销售额、盈利率和宝洁公司大致相当,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因为拥有中旗投行的庞大渠道,特别是通过和旗珍集团的渠道联合,在二三级市场的份额完全处于第一的霸主地位。
在丝宝公司重新上市后,国际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可以说是推崇备至,其股票市值在港市上轻松突破了1000亿元的大关。
这些年,中旗投行给国外投资者留下的一个最深印象就是他们几乎不会推出不成熟公司上市,但凡一家公司可能会上市,其内部管理、产品线、市场份额、成熟度都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投资回报率非常稳定。
所以,但凡是被视作中旗系的资产,其在香港进行i的话,很少会出现低于20倍的超额认购。
这就是中旗系的口碑,包括像神州钢铁、神州电子集团、中华酒业在港上市,三者的i都是超过40倍的认购率,而传说中即将在两年后,也可能是四年后上市的神州汽车集团公司更是超级受到港人和国际投资者的亲睐,现在至少有六家国际投资公司试图通过和中旗投行的合作,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加入神州汽车。
这是中旗系股票市值在1996年的整个大行情中不断飙升的主要原因,这个飙升的幅度实际上也基本超出了杨少宗最初的预估。
目前在香港媒体和福布斯的评估中,杨少宗的身价只可能比198亿美金这个数字高,不可能低,因为中旗系还有大量的子公司在持续运作,仍然没有达到中旗系认可的上市条件,比如说造纸、汽车零配件、特种玻璃、冶金、造船、神州工业、长江电气集团公司,至于核心资产的中旗置地集团公司为何迟迟不肯上市,更是谜团一般的问题。
另一方面已经可以确认,中旗系在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后,目前主要集中发展投资周期更长的重工业、家用电器、半导体工业。
因为中旗系的资产运作方式主要采用了交叉持股和关联持股等特点,计算总资产的难度非常大,福布斯也为此付出了很艰辛的努力,总之……不管怎么计算,按照目前的市值,杨少宗的身价完全是亚洲第一的水平。
杨少宗并不是一个虚伪的人,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的采访中,他直言无妨的说,福布斯对他的数据统计没有原则上的错误,但是,目前投资者对中旗资产的追捧有点过热,理论上,他认为市值降低1/3是比较合适的,是他可以接受的。
至于大家所关心的中旗置地集团公司为什么迟迟不上市,杨少宗也做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回答,就中旗系而言,他们还没有完成一个艰难的工作,那就是将中旗置地集团公司打造成亚洲最好的房地产公司,他们仍然需要继续做一些很重要的工作,比如在港完成一些新的部署。
出于这个资讯的特殊敏感,这天下午,长江系大亨李嘉臣单独来拜访杨少宗,打算和杨少宗就地产业的事情进行了一个探讨。
此时的杨少宗已经结束了自己在香港大学的闭门苦修,他开始接受几家媒体的预约采访就是一个证明,这段时间,他还是住在香港西环,具体的位置已经搬到了西环西岸的一栋临海豪宅别墅,屋宇还是西环地王利氏家廉价提供给他的,利氏家族也没有收租金。
考虑这段时间利氏家族对自己在港求学期间的特殊关照,杨少宗也几次建议他们尽早清空名下地产,保留一些商业物业即可,资本可以暂时向美股纳斯达克流动。
这实际上也是他给郑裕彤的一个建议。
时间已经是1997年2月份,杨少宗正打算动身返回旗州参加第七届中国经济论坛,这一次,他在国内大概会逗留三个月的时间,处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萧薇因为终于有了身孕,暂时不方便乘坐飞机,就不会跟他继续到处走动。
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就要诞生了,一大家人都很紧张,大家已经约好在香港最好的私立明德医院,澳门赌王何鸿鄯也专门推荐了一位妇产保健领域的专业医师,带了一个资深护士长期居住在杨家,随时做好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李嘉臣来了,名义上当然是来祝贺萧薇有孕。
2月份的香港温暖如春,杨少宗就请李先生在花园里坐一坐,这个花园别墅原先是利氏家族的一位老先生长期住的,屋宇旁有一个玻璃大棚式的四季花园,里面有一个茶座中心,平时可以招待一些朋友。
李先生应该是来过几次,对这里的环境很熟悉,在茶座里坐下来,他四处看了一眼,颇有些怀念的感叹道:“斯人故去,利老一别已然是十年的时光了。”
杨少宗笑了笑,替李嘉臣斟茶,道:“您这段时间在地产上的投入不小啊!”
李嘉臣想了想,道:“现在都感觉地价有危险,主要是担心97以后会有变化,我倒觉得可以继续吃下土地,97以后,香港应该不会有变!”
“唔!”
杨少宗应承一声,淡漠的喝着茶。
香港地产有变,觉察最敏锐的无非就是这些香港地产大亨,他们都有十几个楼盘在销售,稍微出现销售额的下滑,订购的减少,他们都会能感觉到。
这段时间,恒基、新鸿基都明显减少了吃地的速度,这个变化有着长期的影响,在恒基、新鸿基过去十几年的联手紧逼下,长江系的地产业在港发展并不如80年代无人可阻。
在1997年的这一年,三家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低,后续的变化就在于李嘉臣在1997年继续吃地,而恒基、新鸿基明显放缓,97金融危机期间,长江系的损失是最惨重的,但在熬过了这几年的艰难后,凭借97、98两年的继续吃地,长江系立刻甩开了其他两家,重新拉开了三大地产公司之间差距。
在1999年,李嘉臣也再次成为香港首富,并且再也没被恒基、新鸿基拉下马,特别是长江系在99年之后主推的中环填海工程,更让长江系真正的大赚了一笔。
做生意这种事,本来就是各有策略可言。
李嘉臣看了杨少宗一眼,心里也在寻思着一些事情,他倒不介意杨少宗成为亚洲首富这种事,虽然有一些港商不服气,甚至还是看不起杨少宗这种红筹系背景的人,李嘉臣却觉得没有竞争的意义,因为杨少宗在内地市场拿下来的份额太大,他们这些港商终究是港商,在内地想要和杨少宗的中旗系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内地一旦发展起来,肯定不是香港这个弹丸之地能比拟的,他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地产、金融、航运这些市场,然后是本港的电力、电话、煤气供应这些市场。
杨少宗不一样,什么市场赚钱,他就可以做什么,一旦如杨少宗所言,中旗系未来二十年的投资重点是重工业和电子工业,二十年后,除了内地的央企寡头,亚洲基本没有一个企业集团能和中旗系抗衡。
没有别的原因,内地市场太大。
李嘉臣琢磨着这些事,心里想到的东西很多,毫无疑问,港商想要进入内地市场最简单的策略还是投资内地红筹系的股票,其次是直接在内地投资,最后就是和香港四大中资公司合作,以及和中旗系合作。
李嘉臣这几年一直在做尝试,结果都不是很理想,首先是和中资央企的合作中,几乎很难拿到话语权,不管是招商局、华润、光大、港中旅,还是后来加入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他们在内地的发展都不带港商的,因为他们自己有钱有关系有人有实力,犯不着分一杯羹。
中旗集团以前也不给机会,现在改组为投行,运作层面大了,才开始逐步吸收港商、东南亚华商做为战略合作者,近期,中旗系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的合作就在快速加大,和新世界集团的合作也在逐渐深入。
虽然前几次和杨少宗的会晤都没有特别好的结果,李嘉臣能够感觉到杨少宗是在提防自己,可这一次不同,看到更好的机会在展开,李嘉臣还是想来再试一试。
稍加思量,李嘉臣忽然决定单刀直入,和杨少宗说道:“我和恒基几家想要拿下香港置地,他们是中环地王,拿下他们大概需要两百亿的资金!”
“哦?”
杨少宗显得有点惊讶,其实他不应该惊讶,因为郑裕彤前天就和他单独谈过这个事情,事情还是李嘉臣在挑头,想将香港置地这个英资公司也吞并下来,而香港置地背后的控股者是怡和,怡和实际的实力已经不强,只能采取交叉持股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资产不被强行收购。
李嘉臣联系了郑裕彤、李兆基和荣智健四个人,代表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新世界发展、恒基地产和中信富泰,香港四大财团联手收购香港置地。
这里面,郑裕彤的态度是最模拟两口的,因为杨少宗给郑裕彤的意见是暂时别动,可能性不大,郑裕彤大概是又将这个话和李嘉臣他们说了,加上杨少宗自己又说有可能在香港地产中有所发展,李嘉臣和李兆基单独商量后,觉得杨少宗很可能也盯上了香港置地。
所以,李嘉臣决定来试探一下情况。
如果中旗系有意,李嘉臣很乐意采用五大财团联手兼并的战术,同时拿下香港置地24%的股票,基本就能打破怡和系的联合交叉持股战术,成为香港置地的第一大股东。
李嘉臣确实是一个性格非常好的人,也很喜欢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一如以前做推销员那样的风格,他很好奇的和杨少宗问道:“你怎么想?”
杨少宗想了想,道:“如果将香港置地和香港电讯放在我面前,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的吃下香港电信。”
李嘉臣劝说道:“香港电讯现在的利润率并不高,远不如香港置地,置地所拥有的地段都是香港最为繁华的中环地区,堪称是中环地主。拿下它,我们才能算是掌握着香港经济的命脉,港人才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杨少宗笑,道:“应该也没有那么严重,拿下香港置地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是要抓好时机。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个阶段绝对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李嘉臣倒是觉得杨少宗的分析总有可信之处,毕竟此时的杨少宗已经是内地很有名的经济学家,实战经验也够丰富了。
他想了片刻,问道:“那你觉得什么时候比较合适?”
杨少宗稍加思量,道:“等,等一等,我们再看看。其实我现在更想拿下香港电讯!”
李嘉臣道:“拿下香港电信的机会倒不是完全没有,李嘉臣当即道:“有,英资的大东电报局准备离港,他们不看好97后的香港,目前想将英资持有的香港电讯出售,香港电讯是大东电报局香港业务和香港电话公司在88年合并而成,主要控股方都是英资,他们现在寻求转让手中约占总股60%的股权,我和中信富泰有意出手,只是价位有点过高。”
杨少宗想了想,问道:“大概要多少钱?”
李嘉臣沉默了片刻,道:“370亿港元左右,虽然电话电讯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可这个价位还是有点过高,超出我们事先的预估很多!”
杨少宗问道:“您那边预估出价是多少?”
李嘉臣道:“和记黄埔预计的估价只有270亿,最多是300亿。”
杨少宗嗯了一声,继续问道:“做过了资产评估吗?”
李嘉臣道:“永安会计事务所做了一次评估,估价也是在270亿港元左右,即便考虑电讯业的长期发展空间,最高也不宜超过300亿港元。对于我们提出的换股计划,大东那边也不愿意接受。”
杨少宗悄无声息的在心里琢磨了一段时间。
收购香港电讯绝对是一笔好生意,如果大东方面因为没有满意的报价继续保留下去,就这么保留四年,恰好是电讯产业最快的发展期,四年之后,它脱手的时候就能套现至少一百亿美金——这肯定要拜美国纳斯达克网络科技股泡沫所赐。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