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要做门阀 > 第八百零三节 太孙(1)

第八百零三节 太孙(1)

作者:要离刺荆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步出建章宫,张越感觉有些不太真实。

    这就结束了?

    他回头看向身后的群臣,每一个人都是红光满面,所有人都在兴奋不已。

    今日朝会,虽然没有彻底定下太孙之事。

    但傻子都知道,接下来就是标准的刘氏素质三连——朝臣请立太孙,天子辞之,再请,天子再辞,然后第三次请立,天子勉为其难,长孙泪流满面,不得不在‘天下人的殷殷期盼下’做出这样‘自私的决定’。

    而且还要说的好像,其实天子和太子还要长孙,都觉得其实有更适合的贤能宗室可以承嗣社稷。

    只是,你们这些大臣一定要选长孙。

    故而,在这其中,有着极大的政治投机空间。

    特别是,如今刘进身边,其实没有太多大臣辅佐。

    除了张越外,也就小猫三五只。

    很多贵族和公卿的子弟,于是有了一个‘从龙’的机会。

    可以预见,未来数日,整个朝野都会忙于此事的博弈。

    至于那李阅?

    已是被赐死,尸体被随便丢去了乱葬岗。

    其家族被没入少府,充为奴婢,此生都不可能再翻身。

    但,正是如此,张越才有些感觉虚幻。

    懵懵懂懂的走到了太子、宫,见到了刘进。

    见面后,张越发现刘进比自己还懵逼。

    人在家里坐,喜从天上来。

    “孤这就要成太孙了?”刘进问着,不是很确信,虽然建章宫里已经派人来通知了他今天朝会的事情,但……

    这就跟后世的工薪阶级,中了五百万一样,奖金没到手前,总归感觉很玄幻。

    “殿下可以准备搬出此地了……”张越感慨着道:“陛下大约会在桂宫、明光宫之中选一所为殿下居所!”

    刘氏立储,主要是以培养和锻炼储君的能力与见识、格局为目的。

    而在经历了刘据的事情后,当今天子肯定不希望刘进也和乃父一般,让其失望。

    所以必然高配其宫,以突显地位。

    桂宫和明光宫是最佳选择。

    刘进在乎的却非如此,他感叹道:“父君如此厚爱,孤真不知道当如何谢恩……”

    张越听着,沉默片刻,答道:“臣以为,家上宜当上表,奏请天子,恩赏殿下诸兄、姊妹及家上诸妃!”

    刘进自然听得懂张越的意思。

    这是施恩,也是表露态度,更是塑造形象。

    毕竟,他这次上位,虽然说是可以预期的事情。

    但终归在太子诸子诸妃面前,影响很坏。

    这就像刮彩票,本来现在还没到开奖时间,但主办方却宣布一等奖已经内定了。

    其他人肯定不服气,也肯定会闹腾。

    这个时候,亟需安抚和展现胸怀。

    只是……

    “卿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刘进不是很确信的问道。

    “殿下放心……”张越俯身拜道:“史夫人会安排好一切的!”

    史夫人就是刘进生母,太子良娣史氏。

    张越和其见过两面,印象深刻。

    这位良娣,不是简单角色!

    那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行事极有尺度的女性。

    而且,史氏外戚也不简单。

    旁的不说,宣帝就是史家养育、教育和培养出来的。

    一个能教出宣帝这样的君王的家族,能是简单人物?(当然,张贺、丙吉等人也是出力甚多)

    刘进听着,缓缓点头。

    对于自己的母亲,他自然很清楚。

    “除此之外,孤还当做什么?”刘进又问道。

    “殿下什么都不需要做!”张越低头道:“这种时候,殿下只需闭门读书……”

    刘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

    接下来数日,果然朝野都沉浸在了‘册立太孙’的热情之中。

    就连市井的百姓,也全身心投入其中。

    没办法!

    财帛动人心啊!

    若太孙最终确立,按照传统,天子首先要大赦天下,然后还要撒钱。

    毕竟,乡下的地主,生了继承人,都要大摆筵席,昭告乡邻。

    何况一国之君?

    所以,这是无论公卿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可以受益的事情。

    故而,哪怕百姓其实根本不知道刘进是谁?做过什么事情?

    但也都全身心的支持、拥戴起了长孙。

    于是,当市井和朝野的气氛,都达到一个临界的时候。

    丞相澎候刘屈氂、御史大夫暴胜之、太常卿商丘成等人联名上书天子,以‘如今太子主持治河,国无长储,社稷不安’的名义,请求‘择太子诸子中者贤能者,以建元储’。

    天子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而且,拒绝的理由清新脱俗——朕孙无有贤能之人,安能奉宗庙、承国家?

    于是,群臣沸腾,再接再厉,继续上书恳求天子‘为天下计、宗庙计’册立太孙。

    针对天子上次拒绝的理由,大家一致认定‘陛下实缪矣!’。

    为什么呢?

    长孙进,允文允武,天下倾慕啊!

    再没有比长孙更合适的人选了!

    为了天下社稷和宗庙祖先,陛下应当机立断。

    天子接到奏疏后,第二天诏下御史台,明告群臣,再次拒绝。

    这一次拒绝的理由,就跟奇葩了!

    天子认为,长孙虽然‘有所长’,但是论起贤能。

    还是远远不如一些宗室精英的。

    譬如‘朕兄子刘义,为安县县令,贤德非常’,还有‘朕弟子赵王刘昌,文武双全’。

    你们这些不懂事的大臣,为什么就只盯着朕的孙子呢?

    目光太短浅,胸襟太狭隘了。

    于是天子狠狠的训斥了一番群臣,要求他们站在更高的眼界,以天下为重,全盘考虑。

    好嘛……

    群臣立刻就兴奋了起来。

    然后,潮水般的奏疏,在一个时辰之内就淹没了兰台。

    这一次,上至列侯公卿,下至有司佐吏,纷纷上书,甚至还有长安三老、地方贤达,也都上书天子。

    每一个人都一致认为,没有比长孙殿下更贤能的人了。

    陛下您举的那些宗室子弟,虽然精英,但如何能与长孙相比?

    每一个人都摆出了很多道理和例子。

    更有人引经据典,论证必须立长孙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于是,天子‘不得不勉为其难’的在群臣和人民的呼声下,下诏给御史大夫暴胜之说:今太子受命,主持治河,群臣皆以为,宜当立长孙进为太孙,以承宗庙,安社稷,朕再三推辞,群臣固请之!朕德薄,不知其义何在?然群臣士大夫公卿固请,其下御史,令有司议之。

    于是,长安城里,立刻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祥瑞’。

    御史们得知,如获至宝,纷纷上书,将这些祥瑞报告天子,劝说天子应当顺应天意。

    于是,天子‘无奈’,只好顺应天心民意,下诏给太常‘择吉日告于太庙’。

    同时令少府,为长孙择宫室,献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