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怎么这么别扭呢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建国和李明、王和等人来到东华门广场的时候,在这里执行警戒任务的远东军各部队,早已在这里组织了几道严密的警戒线。
大家一路来到了崇祯的灵堂进行了一番悼念,跪在灵堂最前面的内阁首辅蒋德璟和几名紫禁城内内廷老太监,也都是见多识广的人物。
他们当然能看得出来,今天来的这几位绝对不简单。为了保护这几个人,动员了千余远东军官兵进行警戒,如此大的排场,说明他们肯定是远东的大人物。
高建国和李明等人结束了悼念,转身离开前,分别冲蒋德璟和几名内廷的老太监说了句:“节哀……”然后就离开了崇祯的灵堂。
身穿孝服跪在崇祯灵柩前的蒋德璟,面色复杂的看着高建国和李明他们的背影。
旁边的一名老太监说道:“蒋大人,这几位应该就是远东内阁的阁老吧?看他们的年岁都不大,有几人还是远东军的将帅,看来和大明还是有所不同啊。”
蒋德璟苦笑道:“我也曾听人说起过远东的官制,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直到现在还未建国,而是以公司之名据守辽东,至今也未见封王,仅靠几人组成大明内阁的形式掌管国事。”
那名内廷的老太监听了一皱眉道:“胡闹……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此下去天下必乱。”
旁边的几个老太监也都是满脸震惊,如今远东实力强悍,或许天下会暂时平稳,可长久下去,天下必将四分五裂。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无可厚非,千百年来一家一姓的家天下思想,早就深植于每个人的骨子里。
数千年来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型管理方式,在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根本孕育不出民主的土壤。
即便在现代社会,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常常表现为领导者的个人决策、家长制、一言堂。在这种绝对权威面前,“上有所好,下必慎言”。
整个社会任人唯亲的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智慧和潜能受到压抑,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难以形成,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更是难以杜绝。
究其原因,根源还是在思想上,这些东西已经深深的铭刻在我们骨子里,融合在我们的血脉里,不是从西方世界照搬几套先进制度就能彻底解决的。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儒家细想的先进性,但也不能回避其中消极的一面,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独裁、权力至上、官本位制等等现象,直到现代社会还依然存在。
欧洲的中世纪,比同时期的中国,更落后、更野蛮、更愚昧。可随着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使西方人摆脱了愚昧,有了********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受到君权神权压迫,于是他们拿起武器推翻封建王权。
这也使得西方世界在近代几百年一直称霸全球,成为了这个世界当之无愧的霸主。而我们这个领先世界数千年的中央帝国,从世界上最富裕的天堂,变成了世界上最贫穷的地狱。
中国近代数百年所遭受的屈辱,也使得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有了一块难以抚平的伤疤。
远东公司来到了这个时代,虽然有着领先几百年的先进科技,有着两千多来自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但是想要打破数千年来禁锢在中国人心里的那个封建枷锁,依然是任重道远。
如果无法转变人们根植在心中的旧有封建思维,哪怕具备再先进的硬件,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民族的命运。为此,远东公司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不惜打破一切瓶瓶罐罐破而后立,也要彻底改变这个现状。
离开了崇祯的灵堂,李明领着大家参观了这个时代大明紫禁城,并在历代大明皇帝处理政务的乾清宫召开了远东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在中原的第一次常委会议。
乾清宫是紫禁城的内廷正殿,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参谋长林华早已在董事局几个常委到来之前,就安排好了一切。乾清宫周围也布置了严密的岗哨,共有几道警戒线,显得极为森严。
会场就在乾清宫宫殿内部,在大明皇帝龙椅前的大厅里布置了一张黄花梨的长桌,还有几把紫檀的椅子。
李明和高建国他们先是分别在大明皇帝龙椅上坐一坐过了把瘾,然后才在长桌前做了下来。
高建国用手摸了摸桌子,又把身体使劲靠了靠椅背,颇为感慨的说道:“这个桌子是黄花梨的吧?椅子也不简单啊,若是拿回现代社会,这些东西可值老了银子了。”
王和听了高建国的话,笑了下道:“你以前看到的那些明代桌子,大都是民间流传的东西。现在我们坐的是什么地方,这可是大明皇宫紫禁城。说句到家的话,随便在紫禁城中拿个板凳,都是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的部门,也就是皇宫造办处作坊出的精品。”
大家听了王和的话,都哈哈笑了起来。
这时,几个年轻的小太监,分别捧着果盘、茶水走进了宫殿,弄得大伙面面相觑。别看这帮小太监年岁不大,可一个个手那个稳啊,无论是沏茶、摆盘没有一丝声响。
能不稳吗?这可是大明紫禁城,若是给大明皇帝沏茶的时候,万一要是弄出一丁点儿的声响,他们脑袋可能就没了。可以这么说,就算在这里端茶倒水,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营生。
这帮诚惶诚恐的小太监忙活完,一个个小心翼翼的离开了乾清宫。高建国皱着眉头道:“这是谁特么安排的,弄一帮太监上来,老子心里怎么这么别扭呢。”
(未完待续。)
高建国和李明、王和等人来到东华门广场的时候,在这里执行警戒任务的远东军各部队,早已在这里组织了几道严密的警戒线。
大家一路来到了崇祯的灵堂进行了一番悼念,跪在灵堂最前面的内阁首辅蒋德璟和几名紫禁城内内廷老太监,也都是见多识广的人物。
他们当然能看得出来,今天来的这几位绝对不简单。为了保护这几个人,动员了千余远东军官兵进行警戒,如此大的排场,说明他们肯定是远东的大人物。
高建国和李明等人结束了悼念,转身离开前,分别冲蒋德璟和几名内廷的老太监说了句:“节哀……”然后就离开了崇祯的灵堂。
身穿孝服跪在崇祯灵柩前的蒋德璟,面色复杂的看着高建国和李明他们的背影。
旁边的一名老太监说道:“蒋大人,这几位应该就是远东内阁的阁老吧?看他们的年岁都不大,有几人还是远东军的将帅,看来和大明还是有所不同啊。”
蒋德璟苦笑道:“我也曾听人说起过远东的官制,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直到现在还未建国,而是以公司之名据守辽东,至今也未见封王,仅靠几人组成大明内阁的形式掌管国事。”
那名内廷的老太监听了一皱眉道:“胡闹……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此下去天下必乱。”
旁边的几个老太监也都是满脸震惊,如今远东实力强悍,或许天下会暂时平稳,可长久下去,天下必将四分五裂。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无可厚非,千百年来一家一姓的家天下思想,早就深植于每个人的骨子里。
数千年来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型管理方式,在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根本孕育不出民主的土壤。
即便在现代社会,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常常表现为领导者的个人决策、家长制、一言堂。在这种绝对权威面前,“上有所好,下必慎言”。
整个社会任人唯亲的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智慧和潜能受到压抑,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难以形成,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更是难以杜绝。
究其原因,根源还是在思想上,这些东西已经深深的铭刻在我们骨子里,融合在我们的血脉里,不是从西方世界照搬几套先进制度就能彻底解决的。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儒家细想的先进性,但也不能回避其中消极的一面,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独裁、权力至上、官本位制等等现象,直到现代社会还依然存在。
欧洲的中世纪,比同时期的中国,更落后、更野蛮、更愚昧。可随着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使西方人摆脱了愚昧,有了********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受到君权神权压迫,于是他们拿起武器推翻封建王权。
这也使得西方世界在近代几百年一直称霸全球,成为了这个世界当之无愧的霸主。而我们这个领先世界数千年的中央帝国,从世界上最富裕的天堂,变成了世界上最贫穷的地狱。
中国近代数百年所遭受的屈辱,也使得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有了一块难以抚平的伤疤。
远东公司来到了这个时代,虽然有着领先几百年的先进科技,有着两千多来自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但是想要打破数千年来禁锢在中国人心里的那个封建枷锁,依然是任重道远。
如果无法转变人们根植在心中的旧有封建思维,哪怕具备再先进的硬件,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民族的命运。为此,远东公司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不惜打破一切瓶瓶罐罐破而后立,也要彻底改变这个现状。
离开了崇祯的灵堂,李明领着大家参观了这个时代大明紫禁城,并在历代大明皇帝处理政务的乾清宫召开了远东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在中原的第一次常委会议。
乾清宫是紫禁城的内廷正殿,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参谋长林华早已在董事局几个常委到来之前,就安排好了一切。乾清宫周围也布置了严密的岗哨,共有几道警戒线,显得极为森严。
会场就在乾清宫宫殿内部,在大明皇帝龙椅前的大厅里布置了一张黄花梨的长桌,还有几把紫檀的椅子。
李明和高建国他们先是分别在大明皇帝龙椅上坐一坐过了把瘾,然后才在长桌前做了下来。
高建国用手摸了摸桌子,又把身体使劲靠了靠椅背,颇为感慨的说道:“这个桌子是黄花梨的吧?椅子也不简单啊,若是拿回现代社会,这些东西可值老了银子了。”
王和听了高建国的话,笑了下道:“你以前看到的那些明代桌子,大都是民间流传的东西。现在我们坐的是什么地方,这可是大明皇宫紫禁城。说句到家的话,随便在紫禁城中拿个板凳,都是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的部门,也就是皇宫造办处作坊出的精品。”
大家听了王和的话,都哈哈笑了起来。
这时,几个年轻的小太监,分别捧着果盘、茶水走进了宫殿,弄得大伙面面相觑。别看这帮小太监年岁不大,可一个个手那个稳啊,无论是沏茶、摆盘没有一丝声响。
能不稳吗?这可是大明紫禁城,若是给大明皇帝沏茶的时候,万一要是弄出一丁点儿的声响,他们脑袋可能就没了。可以这么说,就算在这里端茶倒水,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营生。
这帮诚惶诚恐的小太监忙活完,一个个小心翼翼的离开了乾清宫。高建国皱着眉头道:“这是谁特么安排的,弄一帮太监上来,老子心里怎么这么别扭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