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9章 细节决定成败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决战之前,羊祜自然是不会放过每一个细节的,虽然羊祜对此役是胸有成竹,但并没有意味着羊祜会就此疏忽大意,事实上,决定成败的就是每一个细节,只有将每一个细节做好了,结果就是水到渠成的。
根据事先掌握的情况,蛮军是屯兵于叶榆的,叶榆就是后来的大理,叶榆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地形狭长。
孟栎之所以选择叶榆做为决战之地,显然是经过了他精心设计的,叶榆一面临水,一面靠山,就完全地杜绝了魏军进行大范围迂回作战的可能,即使进行迂回,也只能是小迂回,进行战术包抄,而无法进行战略包抄。
这一点显然是孟栎刻意进行部置的,魏军如果不能进行大给发迂回作战的话,只能是将兵马局限在叶榆一带,这对擅长于机动作战的魏军来说,本身就是一种限制。
看来孟栎为了对付魏军,还是对魏军的战术进行过认真研究的,专门挑选了叶榆这块风水宝地来和魏军进行决战。
其实孟栎最主要的还是要挑选择一块对象兵比较有利的地方,这样才能发挥出象兵的优势来。
战象体型庞大,笨重无比,这样就必然会存在转身慢的特点,在灵活性和机动性方面,肯定是不如战马的。
但如果论正面的冲击力,战象自然是远胜于战马,所以孟栎选择战场时,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叶榆南北狭长的地形,是最为适合象兵作战的,孟栎有理由认为,在叶榆和魏军决战,必可胜之。
当然这对羊祜来说却是无所谓,由于羊祜有着曹亮亲授的破战象之法,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作战,羊祜都不会担心灭不了盘越国的象兵。
对于叶榆这种地形,其实对魏军来说是更为有利的,一旦盘越象军战败的话,他们甚至连逃亡的机会都不会有,论速度,大象是不可能跑得过战马的,而且大象本身就要比战马更难驯化,也更能驾驭,大象一旦失惊之后,就会四处乱窜,难以控制。
单单是这一点,战象就是无法和战马相比的。
人类从驯服野马到骑马作战,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对于战马的习性,已经可以做到了如指掌,再加上非常适合于骑乘的马具,人类已经可以做到对战马随心所欲的控制了。
而大象可不是一条缰绳就能控制得了的,大象由于体型过于庞大,分量过于沉重,如果大象真得发怒的话,那几十条大汉恐怕都不是他的对手。
曹亮的计策就是针对大象的弱点而进行的,并且在细节方面,都在书信之中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羊祜,让原本对大象一无所知的羊祜此刻也变得门清,此时遇到了盘越国的象兵,羊祜自然也能做到了然于胸,从容不迫。
盘越国的象兵估计就是孟栎最后的底牌了,如果这一战魏军能完胜孟栎的话,南中之事也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羊祜不相信孟栎战败之后,还有底气再次与魏军进行叫板,按照夷人治夷的政策,最终羊祜还是会将南中夷人的地盘交给孟家来控制的,所以那怕孟栎就是打了败仗,依然不失南中之主的地位,所以孟栎根本就没有必要逃遁到深山老林之中,顽抗到底。
所以羊祜采用擒纵的方式来对付孟栎,其实就是在磨砺他的野性,不打掉他的锐气之前,孟栎是不可能轻易投降魏国。
当年的孟获也是同样的道理,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孟柳实在是无计可施了,才被迫投降了诸葛亮,羊祜这次纯粹用的就是诸葛亮的招数,攻城掠地为下,收服人心为上,只有这样,才能在南中维持一个长治久安的局面。
魏军抵达下关之后,羊祜下令在下关扎营安寨,由于已经是临近敌人的阵地,这次的营寨防御规格,自然是最顶级的,魏军不仅砍伐了大量的树木来修建营栅,而且在营寨的周围,挖出了宽深皆有数丈的壕沟来,那怕是蛮军的大象,都是无法跳过这壕沟的。
同时羊祜下令魏军是加强戒备,将战备等级也提高到最高级,严防死守,谨防蛮军的偷袭。
这次魏军前来叶榆参与决战的军队,依然还是每营三部九千人的规模,其他的军队还是继续地归文钦指挥,负责后勤事务,保证粮草物资的充足供应。
打仗时候的粮草军械消耗,往往最为重要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羊祜亲自制定的后勤补给方案,一直在有效地运转着,这次羊祜转战洱海,更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所以文钦的后勤兵团基本上保持不动,依然是原班人马。
而羊祜此次抵达下关的,依旧是五万兵马,每营九千人,五个营后计四万五千人,再加上都督部的直属部队,依然还是满编的五万人。
以五万人对抗南中蛮军加上盘越象兵的六万人,兵力上略显劣势,但对于魏军来说,人马的多少并不能决定战斗的结果,魏军野战军团,历来走得就是精兵路线,这是曹亮一直以来奉行的原则,兵不在多而在精,这样才能让军队始终用最低的物资消耗来维持一个较高的战斗力水平。
别看历史上动辄百万大军出征,气势浩大,但由于大军之中许多人都是凑数的,良莠不齐,根本无法保证军队战斗力。
而百万大军所需要的粮草物资,往往是一个庞大到难以想像的数目,但凡稍微拉胯一点的后勤补给,就会造成一个灾难性的后果,没有了粮草的保障,就算是百万大军也依然会一溃千里,瓦解冰消。
而曹亮一直以来所奉行的精兵路线,就是用最少的物资消耗来换取最大的军事利益,魏军的野战军团,一直维持着二十四万人的编制,多少年都没有再增加过,这和以前魏国寻常就拥有的五六十万军队相比,缩减了不止一半。
在决战之前,羊祜自然是不会放过每一个细节的,虽然羊祜对此役是胸有成竹,但并没有意味着羊祜会就此疏忽大意,事实上,决定成败的就是每一个细节,只有将每一个细节做好了,结果就是水到渠成的。
根据事先掌握的情况,蛮军是屯兵于叶榆的,叶榆就是后来的大理,叶榆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地形狭长。
孟栎之所以选择叶榆做为决战之地,显然是经过了他精心设计的,叶榆一面临水,一面靠山,就完全地杜绝了魏军进行大范围迂回作战的可能,即使进行迂回,也只能是小迂回,进行战术包抄,而无法进行战略包抄。
这一点显然是孟栎刻意进行部置的,魏军如果不能进行大给发迂回作战的话,只能是将兵马局限在叶榆一带,这对擅长于机动作战的魏军来说,本身就是一种限制。
看来孟栎为了对付魏军,还是对魏军的战术进行过认真研究的,专门挑选了叶榆这块风水宝地来和魏军进行决战。
其实孟栎最主要的还是要挑选择一块对象兵比较有利的地方,这样才能发挥出象兵的优势来。
战象体型庞大,笨重无比,这样就必然会存在转身慢的特点,在灵活性和机动性方面,肯定是不如战马的。
但如果论正面的冲击力,战象自然是远胜于战马,所以孟栎选择战场时,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叶榆南北狭长的地形,是最为适合象兵作战的,孟栎有理由认为,在叶榆和魏军决战,必可胜之。
当然这对羊祜来说却是无所谓,由于羊祜有着曹亮亲授的破战象之法,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作战,羊祜都不会担心灭不了盘越国的象兵。
对于叶榆这种地形,其实对魏军来说是更为有利的,一旦盘越象军战败的话,他们甚至连逃亡的机会都不会有,论速度,大象是不可能跑得过战马的,而且大象本身就要比战马更难驯化,也更能驾驭,大象一旦失惊之后,就会四处乱窜,难以控制。
单单是这一点,战象就是无法和战马相比的。
人类从驯服野马到骑马作战,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对于战马的习性,已经可以做到了如指掌,再加上非常适合于骑乘的马具,人类已经可以做到对战马随心所欲的控制了。
而大象可不是一条缰绳就能控制得了的,大象由于体型过于庞大,分量过于沉重,如果大象真得发怒的话,那几十条大汉恐怕都不是他的对手。
曹亮的计策就是针对大象的弱点而进行的,并且在细节方面,都在书信之中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羊祜,让原本对大象一无所知的羊祜此刻也变得门清,此时遇到了盘越国的象兵,羊祜自然也能做到了然于胸,从容不迫。
盘越国的象兵估计就是孟栎最后的底牌了,如果这一战魏军能完胜孟栎的话,南中之事也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羊祜不相信孟栎战败之后,还有底气再次与魏军进行叫板,按照夷人治夷的政策,最终羊祜还是会将南中夷人的地盘交给孟家来控制的,所以那怕孟栎就是打了败仗,依然不失南中之主的地位,所以孟栎根本就没有必要逃遁到深山老林之中,顽抗到底。
所以羊祜采用擒纵的方式来对付孟栎,其实就是在磨砺他的野性,不打掉他的锐气之前,孟栎是不可能轻易投降魏国。
当年的孟获也是同样的道理,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孟柳实在是无计可施了,才被迫投降了诸葛亮,羊祜这次纯粹用的就是诸葛亮的招数,攻城掠地为下,收服人心为上,只有这样,才能在南中维持一个长治久安的局面。
魏军抵达下关之后,羊祜下令在下关扎营安寨,由于已经是临近敌人的阵地,这次的营寨防御规格,自然是最顶级的,魏军不仅砍伐了大量的树木来修建营栅,而且在营寨的周围,挖出了宽深皆有数丈的壕沟来,那怕是蛮军的大象,都是无法跳过这壕沟的。
同时羊祜下令魏军是加强戒备,将战备等级也提高到最高级,严防死守,谨防蛮军的偷袭。
这次魏军前来叶榆参与决战的军队,依然还是每营三部九千人的规模,其他的军队还是继续地归文钦指挥,负责后勤事务,保证粮草物资的充足供应。
打仗时候的粮草军械消耗,往往最为重要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羊祜亲自制定的后勤补给方案,一直在有效地运转着,这次羊祜转战洱海,更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所以文钦的后勤兵团基本上保持不动,依然是原班人马。
而羊祜此次抵达下关的,依旧是五万兵马,每营九千人,五个营后计四万五千人,再加上都督部的直属部队,依然还是满编的五万人。
以五万人对抗南中蛮军加上盘越象兵的六万人,兵力上略显劣势,但对于魏军来说,人马的多少并不能决定战斗的结果,魏军野战军团,历来走得就是精兵路线,这是曹亮一直以来奉行的原则,兵不在多而在精,这样才能让军队始终用最低的物资消耗来维持一个较高的战斗力水平。
别看历史上动辄百万大军出征,气势浩大,但由于大军之中许多人都是凑数的,良莠不齐,根本无法保证军队战斗力。
而百万大军所需要的粮草物资,往往是一个庞大到难以想像的数目,但凡稍微拉胯一点的后勤补给,就会造成一个灾难性的后果,没有了粮草的保障,就算是百万大军也依然会一溃千里,瓦解冰消。
而曹亮一直以来所奉行的精兵路线,就是用最少的物资消耗来换取最大的军事利益,魏军的野战军团,一直维持着二十四万人的编制,多少年都没有再增加过,这和以前魏国寻常就拥有的五六十万军队相比,缩减了不止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