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 第2255章 嗤之以鼻

第2255章 嗤之以鼻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陶基早就看到了魏军在对岸大造竹筏的动静,对此他非但没有慌乱,反而是嗤之以鼻,认为魏军的举动简直就是愚蠢至极。

    竹筏固然可以渡江,但和战船比起来,竹筏简陋不堪,承载力有限,一只竹筏上面,最多也只能是站几个人而已,就算魏军造出上千只的竹筏,能够投入的兵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参与到进攻之中的人马,也只有几千人,上万人都够呛。

    而且竹筏上面无遮无拦的,就算他们可以驶到对岸来,吴军在江边早已是严阵以待,并且安排好了大量的弓箭手,一通乱箭之下,足以能将这些魏兵射成刺猬,他们如何能渡江成功?

    更为关键的一点,竹筏的机动性是很差的,它不像船只那样可以在水中划行,前进后退,左转右转,任意地变换方向,竹筏的航行比较死板,只能是顺流而下,用撑杆稍稍地改变一下方向,至于逆流而上,那几乎是不用想的。

    魏军想要利用竹筏渡江,就必须要在上游下水,顺流而下,斜着靠近对岸。

    如果说对岸没有人,那魏军渡江也算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但番禺新城这边至少也有四五万的吴军队伍,又怎么可能会让他们轻松地登陆。

    就算他们侥幸爬上岸来,面对铜墙铁壁的吴军防线,最终也只能是白白送死。

    所以面对魏军的竹筏渡江,陶基根本就浑不在意,看来魏军真得是给逼急了,才会想到如此低劣的进攻手段啊!

    对此陶基也就是呵呵一笑了,只是下令沿岸的吴军加强戒备,自己便回营帐歇息去了,这些日子来,陶基一直忙于搬迁的事,忙得是天昏地暗的,现在好不容易才消停下来,现在他也终于可以歇歇了。

    对于番禺新城的防御,陶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隔着这么宽阔的大江大海,以步骑见长的魏军恐怕只能是望洋兴叹吧。

    扎几只竹筏就想渡江,这纯属搞笑吧,郁水入海口的宽阔,早已经是颠覆了人们对江河的想像,这里海天一线,辽阔无边,没有战船,凭着几只破竹筏就想要渡江,简直是异想天开。

    陶基也和施绩交换了一下看法,施绩也比较认同陶基的想法,估计魏军也是无计可施了,毕竟吴军采用的坚壁清野的措施,让魏军就算是拿下了番禺,也无法得到他们想要的补给。

    而魏军在长江水系上大展神威的水军船队,也是没有办法开到交州的,施绩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非常大胆地将所有的人马都迁到距离番禺城咫尺之遥的这个沙洲上来,让魏军是隔江相对,却又无可奈何。

    扎竹筏虽然是十分简单的事,但魏军想要通过竹筏就能拿下番禺新城,那他们还真是想多了,打仗不是儿戏,吴军早已经是严阵以待,做好了防御的准备,那怕魏军准备再多的竹筏,想要攻上新城来,也是痴心妄想。

    在吴军的一片嘲笑之声中,魏军已经是按计划完成了建造竹筏的任务,接下来就是试水了,别看魏军这段时间干得是热火朝天,但如果无法将竹筏转化为进攻的工具的话,那么他们此前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其实魏军之中,还真没有对竹筏使用在行的,包括羊祜在内,这些来自北方的人,对于水战,一直是比较陌生的。

    以前在横渡长江的战役之中,中军团有着水军船队的支援,让他们渡江如履平地,所以丝毫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难度。

    但现在没有水军的支援,魏军就要自己想办法了,现成的材料也只有竹子了,其实对于羊祜来说,完全是没得选才会选择竹筏,他也知道渡江渡河,还是船只好用,可现在到哪儿找那么多的船只去,所以竹筏渡江,成为了他唯一的选择。

    试水是必须的,魏军这边必须要掌握驾驭这些竹筏的技巧,所以羊祜安排了一些会水性的魏兵对竹筏进行了试水,如果这些士兵在试水的过程之中不幸落水,会游泳的话至少不会被淹死。

    试水的时候,还是发现了诸多的问题。

    首先,竹筏的承载能力要低于他们事先的预估。原本他们认为竹子是空心的,连排的竹子扎成竹筏,是可以承载很大分量的。

    但事实上,新砍伐的竹子全是湿的,本身的份量就比较重,而且竹子入水之后,也不能保证每一个竹节都能完好无损,不会进水,有些竹子有微小的裂纹,入水之后水就会灌入到竹筒中间。

    再说竹伐筏无舷,人往上一踩,竹筏就会下沉,甚至人的脚下都是水,如此一来,就无法保证竹筏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

    通过试乘,每一只的竹筏上面只能乘坐五六个人,七个人是上限,再多的话,恐怕竹筏就会沉到水里了。

    毕竟每一名的魏军士兵都需要身披铠甲,都使用盾牌和兵器,每个人的负重都不低于三十斤,五六个人的份量加起来,确实也是相当不轻的。

    平均一只竹筏乘坐六人,那么一千只竹筏最多也只能一次性运送六千人过江,这显然是低于羊祜的预期的。

    按羊祜的预计,一次进攻至少也是需要投入一万左右的兵力,这让才能给对岸防守的吴军带来压力,人数太少的话,压力是不足的。

    似乎可以通过再建造竹筏的方式来解决,现在一千只竹筏可乘六千人,再造它一千只,那不就是可以乘载一万二千人了吗?

    但在水面上,不像陆地上那么简单地搞人数堆砌就行,每一只竹筏会占用江面上的一片空间,羊祜计算过,一千只竹筏已经是占据了足够大的空间了,那怕建造再多的竹筏,也只能是排在后面。

    无法在第一时间抵达对岸,其实竹筏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

    就如同十万大军走一条狭窄的山谷,纵然兵马再多,也只能是依次通行,展不开队型,再多人马亦是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