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9 汾阴薛氏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黄河以北,有很多乡民坞壁结社自保,而河东薛氏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与佼佼者。
老实说,看到这个薛涛,沈哲子心中是不乏亲切的,因为他们吴兴沈氏与河东薛氏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中一南一北、以武宗而谋求上进的代表。而且沈哲子也不讳承认,真要轮到原本历史上的格调以及日后所达到的成就,其实河东薛氏还是要高于他们吴兴沈氏。
沈氏是唯恐天下不乱、趁乱求进的代表,为了自家门第前程,敢于将世道搅动得更加混乱。而河东薛氏则不同,或者说他们的处境已经无需再主动去搅乱,已经乱得无以复加,而薛氏便是这个时期在胡人统治下、晋人门户艰难求生的一个典型。
所谓不仕刘、石几十年之久,河东薛氏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这个时代汉人的筋骨面貌。他们并不热衷于加入胡人的统序中,而是固守自己的传统与生存环境,从原本历史进程而言,他们才是真正能够保全北方汉人元气的原因所在。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尤其对当下的沈哲子而言,河东薛氏这样的存在,实在谈不上好。甚至于在大将军府近来所规划的西征攻略中,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铲除河东薛氏的军事方案。
放在一个比较大的尺度来看,干掉你并不是因为你道德卑劣又或者恶贯满盈,而是因为你挡住了我的道路。
薛氏筑堡守卫乡境,荫众达于数万,能够在两赵的交相蹂躏中存活至今,除了本身才力的确出色之外,也在于其乡境所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薛氏所占据的汾阴区域,恰好位于黄河与汾水之间的夹角,其重要性几可类比横江之于建康,与蒲坂和风陵渡共同组成潼关对岸的地防要塞,甚至于王师过去这几年所营建的潼关都要加上这一部分地防,才可称得上是一道完整的门户防线。
如此要地,沈哲子自然早有图谋,尤其是确定了稍后几年战略重心放在关中之后,不得河东这一侧翼防护,他甚至不敢将王师大规模投入关中战场。
所以早在数年前甚至还没有进行中原大战,沈哲子便已经派人联络以薛氏为首的河东乡豪,但成果说实话谈不上有多好。最起码的一点,他如今已经入洛数年,这个薛涛才第一次前来拜见,可见这些河东乡宗闭守乡土之心有多么顽固。
无论如何,薛涛肯于主动来见,就是一个好的开端。虽然大将军府也有用兵的计划,但那是逼不得已的备选,除非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否则沈哲子也不愿轻易用强。对薛氏喜恶与否尚在其次,主要还是为了节省用兵成本。
原本历史上,石虎集结大军将近十万之众都没能打下汾阴薛氏坞壁,后继的苻坚包括北魏也要以羁縻为主,名爵示好,允许薛氏世守河东。假使薛氏真的愿意归顺于王道,沈哲子总不至于气量还不如那些胡主宽大。
行入阁楼后,宾主各自落座,气氛其实是有些尴尬。此前数年,行台都在明里暗里有所示好,薛涛却多有保留,如今却是因为乡土遭遇困境,不得不走入洛中寻求解决办法。
羞愧之余,薛涛心中也多有忐忑,面对沈大将军这样一位威严玉人,难免更觉局促,不知该要如何开口。
随着年龄渐长、权位越高,沈哲子的性格也在逐渐变化。薛涛这样一个多受行台关注的河东大豪入洛,以及入洛之后所作所为,自然瞒不过沈哲子。
若是往年,他总免不了要开口刺上几句,将心中不满略作发泄。可是近年来对于此类意义不大的口舌意气,他已经兴趣不大,除非是必须要直接弄死对方,否则也不会再刻意让人难为情。
彼此落座后,沈哲子首先开口笑道:“人不经事,不知何者为贵。世道俗流于我多有不解,我土生南乡,平生未遭胡虏迫害,何以竟要如此矢志北进,厉念杀胡?但今日见到薛君,我猜你该是没有此类不解吧?”
薛涛闻言后略有错愕,沉默片刻后才开口道:“凡大祸降临,则必有圣贤出世救世。纲常天数,有缺有补,大将军用事以来,屡创殊功,人不能及,纵有奇异,天数所定……”
“如此盛赞,我实在不敢当。神州板荡、生民涂炭,如此祸变若只为圣人出世,则如此圣人,不出也罢。我倒觉得我与薛君品性颇有相类,你我俱是不学门户所出,中朝旧世,素无清誉可夸,不得雅重,才力无彰。”
沈哲子听到薛涛这么说,便摆手道:“胡祸滋生,伦常堕落,盛名之士多无能为力,我也无有所长,唯一点烈性难掩,人既不能,我当勇出,疾风难摧劲草,胡尘难辱壮士,退则自守伦理,进则裨益苍生,或进或退,唯坚贞不失。”
薛涛听完这一番话,一时间大受触动,更是忍不住大生知己之感。永嘉祸事以来,他家便自守乡土,最初的确是担心会受到胡祸戕害,但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乡境之中党从依附者越来越多,已经不再只是最初自家求存那么简单,而是成为乡中秩序的最后捍卫者。
譬如今次石生乱部摧残乡土,薛涛若是纯为自保,大可不管不顾将那些依附之众尽数驱逐而出,单凭他本族力量,足够保护自家坞壁无失。但是彼此依存共生多年,乡众为他家壮势,而他家则给乡众提供庇护,又怎么能如此绝情的彻底割舍抛弃。
薛氏本非河东望宗,那些裴、卫人家各自高誉得享,一旦祸患临头便各自奔逃求安,丝毫不以乡情为念。若非他家这么多年的苦力维持,乡情更不知要被胡祸摧残成什么样子!
“所谓裨益苍生,小民诚不敢望,但若言守庇方寸,坚贞不失,父子继力,不敢有一刻懈怠!”
过了好一会儿,薛涛才拱手说道。
听到薛涛这一番自剖,沈哲子也是忍不住暗叹一声。他之所以觉得薛氏难以处理,症结就在于此,若薛氏仅仅只是单纯的趁乱而起、兴风作浪的军头豪武,直接铲除没有二话。但是很明显,他家几十年不向胡虏低头,是有着自己道德操守的。
从薛涛自己而言,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乡土伦理与正义,无可挑剔。但从沈哲子的角度看来,这就是窃夺乡誉,以自保之名而行割据之实,是一个顽固盘踞的瘤结。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今日得见薛君,不免让我想起此前洛中盛论一贞节妇人,其人自守之顽强,不逊丈夫。能守一贞,已经无需为大小差别而自惭。”
心中纵有感慨,沈哲子也都不在脸上流露出来,讲到这里后他又是长叹一声:“我居河洛日久,至今始得面见薛君,欣喜之余,也是难免伤感啊。人言方以类聚,我是常以贞烈自美,但却久来不得薛君这种坚贞壮士亲昵,羞惭遗憾,久成心疾啊。”
言中虽然也在责怪薛涛日久不来拜见,以这种方式说出,无疑要令人更加好接受一些。但就算是这样,薛涛在闻言后也是难免慌乱,忙不迭起身拱手道:“愚因卑鄙伧寒,恐污大将军视听,因是不敢轻易……”
“罢了,风言途见终是浅薄,薛君若能早来相见,应知我干练之外,尚有度量能容可堪一夸。但无论如何,薛君今日能来见我,我也实在自觉振奋。本该盛宴款待,并邀时流共赏薛君风采。可惜当下行台军务筹备繁忙,群属俱都难得抽身,怠慢之处,还望薛君见谅。”
薛涛连忙拱手道是不敢,可是稍作回味这番话语,心内又是充满了好奇。河洛之间武备繁忙,这一点他也有所感受,他家居所在,距离河洛已是咫尺之遥,此处若有兵动,对于他家处境也是影响至深。
趁着这个话头,薛涛也连忙壮胆稍作探问:“大将军御下王师盛功壮阔,屡破贼赵于阵,我等寒伧也多有感振奋,也盼能以薄力襄助盛举,冒昧陈献,若能得助王事,不敢有辞。”
沈哲子闻言后便笑起来:“王命驱用,要将王政再播诸夏,唯将士用命以进,岂能侵扰乡民过甚。但薛君自非寻常,能于胡虏爪牙之下安守一方,可知也必才力可夸,足堪谋事。今次用兵,意在关中,誓必痛挞关中群贼,使此天府再归王道。”
薛涛听到这里,神色已有几分异变,而沈哲子又继续说道:“今次用兵,我将亲往,即便薛君不作来访,大军过于乡境时,我也要前往访问。西面乡情风物如何,于我而言多有陌生,诸多无知也要请教薛君这种世居地面的壮士才能略得解惑。”
薛涛闻言后,心情不免更加跌宕,不免庆幸自己入见及时。王师大举西进,他家正在征途之上,若想完全免于影响那是做梦。若真是兵临乡境才不得不见,只怕到时候沈大将军待他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但庆幸是一方面,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他家又该以何种态度来应对王师今次的西进?
黄河以北,有很多乡民坞壁结社自保,而河东薛氏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与佼佼者。
老实说,看到这个薛涛,沈哲子心中是不乏亲切的,因为他们吴兴沈氏与河东薛氏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中一南一北、以武宗而谋求上进的代表。而且沈哲子也不讳承认,真要轮到原本历史上的格调以及日后所达到的成就,其实河东薛氏还是要高于他们吴兴沈氏。
沈氏是唯恐天下不乱、趁乱求进的代表,为了自家门第前程,敢于将世道搅动得更加混乱。而河东薛氏则不同,或者说他们的处境已经无需再主动去搅乱,已经乱得无以复加,而薛氏便是这个时期在胡人统治下、晋人门户艰难求生的一个典型。
所谓不仕刘、石几十年之久,河东薛氏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这个时代汉人的筋骨面貌。他们并不热衷于加入胡人的统序中,而是固守自己的传统与生存环境,从原本历史进程而言,他们才是真正能够保全北方汉人元气的原因所在。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尤其对当下的沈哲子而言,河东薛氏这样的存在,实在谈不上好。甚至于在大将军府近来所规划的西征攻略中,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铲除河东薛氏的军事方案。
放在一个比较大的尺度来看,干掉你并不是因为你道德卑劣又或者恶贯满盈,而是因为你挡住了我的道路。
薛氏筑堡守卫乡境,荫众达于数万,能够在两赵的交相蹂躏中存活至今,除了本身才力的确出色之外,也在于其乡境所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薛氏所占据的汾阴区域,恰好位于黄河与汾水之间的夹角,其重要性几可类比横江之于建康,与蒲坂和风陵渡共同组成潼关对岸的地防要塞,甚至于王师过去这几年所营建的潼关都要加上这一部分地防,才可称得上是一道完整的门户防线。
如此要地,沈哲子自然早有图谋,尤其是确定了稍后几年战略重心放在关中之后,不得河东这一侧翼防护,他甚至不敢将王师大规模投入关中战场。
所以早在数年前甚至还没有进行中原大战,沈哲子便已经派人联络以薛氏为首的河东乡豪,但成果说实话谈不上有多好。最起码的一点,他如今已经入洛数年,这个薛涛才第一次前来拜见,可见这些河东乡宗闭守乡土之心有多么顽固。
无论如何,薛涛肯于主动来见,就是一个好的开端。虽然大将军府也有用兵的计划,但那是逼不得已的备选,除非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否则沈哲子也不愿轻易用强。对薛氏喜恶与否尚在其次,主要还是为了节省用兵成本。
原本历史上,石虎集结大军将近十万之众都没能打下汾阴薛氏坞壁,后继的苻坚包括北魏也要以羁縻为主,名爵示好,允许薛氏世守河东。假使薛氏真的愿意归顺于王道,沈哲子总不至于气量还不如那些胡主宽大。
行入阁楼后,宾主各自落座,气氛其实是有些尴尬。此前数年,行台都在明里暗里有所示好,薛涛却多有保留,如今却是因为乡土遭遇困境,不得不走入洛中寻求解决办法。
羞愧之余,薛涛心中也多有忐忑,面对沈大将军这样一位威严玉人,难免更觉局促,不知该要如何开口。
随着年龄渐长、权位越高,沈哲子的性格也在逐渐变化。薛涛这样一个多受行台关注的河东大豪入洛,以及入洛之后所作所为,自然瞒不过沈哲子。
若是往年,他总免不了要开口刺上几句,将心中不满略作发泄。可是近年来对于此类意义不大的口舌意气,他已经兴趣不大,除非是必须要直接弄死对方,否则也不会再刻意让人难为情。
彼此落座后,沈哲子首先开口笑道:“人不经事,不知何者为贵。世道俗流于我多有不解,我土生南乡,平生未遭胡虏迫害,何以竟要如此矢志北进,厉念杀胡?但今日见到薛君,我猜你该是没有此类不解吧?”
薛涛闻言后略有错愕,沉默片刻后才开口道:“凡大祸降临,则必有圣贤出世救世。纲常天数,有缺有补,大将军用事以来,屡创殊功,人不能及,纵有奇异,天数所定……”
“如此盛赞,我实在不敢当。神州板荡、生民涂炭,如此祸变若只为圣人出世,则如此圣人,不出也罢。我倒觉得我与薛君品性颇有相类,你我俱是不学门户所出,中朝旧世,素无清誉可夸,不得雅重,才力无彰。”
沈哲子听到薛涛这么说,便摆手道:“胡祸滋生,伦常堕落,盛名之士多无能为力,我也无有所长,唯一点烈性难掩,人既不能,我当勇出,疾风难摧劲草,胡尘难辱壮士,退则自守伦理,进则裨益苍生,或进或退,唯坚贞不失。”
薛涛听完这一番话,一时间大受触动,更是忍不住大生知己之感。永嘉祸事以来,他家便自守乡土,最初的确是担心会受到胡祸戕害,但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乡境之中党从依附者越来越多,已经不再只是最初自家求存那么简单,而是成为乡中秩序的最后捍卫者。
譬如今次石生乱部摧残乡土,薛涛若是纯为自保,大可不管不顾将那些依附之众尽数驱逐而出,单凭他本族力量,足够保护自家坞壁无失。但是彼此依存共生多年,乡众为他家壮势,而他家则给乡众提供庇护,又怎么能如此绝情的彻底割舍抛弃。
薛氏本非河东望宗,那些裴、卫人家各自高誉得享,一旦祸患临头便各自奔逃求安,丝毫不以乡情为念。若非他家这么多年的苦力维持,乡情更不知要被胡祸摧残成什么样子!
“所谓裨益苍生,小民诚不敢望,但若言守庇方寸,坚贞不失,父子继力,不敢有一刻懈怠!”
过了好一会儿,薛涛才拱手说道。
听到薛涛这一番自剖,沈哲子也是忍不住暗叹一声。他之所以觉得薛氏难以处理,症结就在于此,若薛氏仅仅只是单纯的趁乱而起、兴风作浪的军头豪武,直接铲除没有二话。但是很明显,他家几十年不向胡虏低头,是有着自己道德操守的。
从薛涛自己而言,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乡土伦理与正义,无可挑剔。但从沈哲子的角度看来,这就是窃夺乡誉,以自保之名而行割据之实,是一个顽固盘踞的瘤结。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今日得见薛君,不免让我想起此前洛中盛论一贞节妇人,其人自守之顽强,不逊丈夫。能守一贞,已经无需为大小差别而自惭。”
心中纵有感慨,沈哲子也都不在脸上流露出来,讲到这里后他又是长叹一声:“我居河洛日久,至今始得面见薛君,欣喜之余,也是难免伤感啊。人言方以类聚,我是常以贞烈自美,但却久来不得薛君这种坚贞壮士亲昵,羞惭遗憾,久成心疾啊。”
言中虽然也在责怪薛涛日久不来拜见,以这种方式说出,无疑要令人更加好接受一些。但就算是这样,薛涛在闻言后也是难免慌乱,忙不迭起身拱手道:“愚因卑鄙伧寒,恐污大将军视听,因是不敢轻易……”
“罢了,风言途见终是浅薄,薛君若能早来相见,应知我干练之外,尚有度量能容可堪一夸。但无论如何,薛君今日能来见我,我也实在自觉振奋。本该盛宴款待,并邀时流共赏薛君风采。可惜当下行台军务筹备繁忙,群属俱都难得抽身,怠慢之处,还望薛君见谅。”
薛涛连忙拱手道是不敢,可是稍作回味这番话语,心内又是充满了好奇。河洛之间武备繁忙,这一点他也有所感受,他家居所在,距离河洛已是咫尺之遥,此处若有兵动,对于他家处境也是影响至深。
趁着这个话头,薛涛也连忙壮胆稍作探问:“大将军御下王师盛功壮阔,屡破贼赵于阵,我等寒伧也多有感振奋,也盼能以薄力襄助盛举,冒昧陈献,若能得助王事,不敢有辞。”
沈哲子闻言后便笑起来:“王命驱用,要将王政再播诸夏,唯将士用命以进,岂能侵扰乡民过甚。但薛君自非寻常,能于胡虏爪牙之下安守一方,可知也必才力可夸,足堪谋事。今次用兵,意在关中,誓必痛挞关中群贼,使此天府再归王道。”
薛涛听到这里,神色已有几分异变,而沈哲子又继续说道:“今次用兵,我将亲往,即便薛君不作来访,大军过于乡境时,我也要前往访问。西面乡情风物如何,于我而言多有陌生,诸多无知也要请教薛君这种世居地面的壮士才能略得解惑。”
薛涛闻言后,心情不免更加跌宕,不免庆幸自己入见及时。王师大举西进,他家正在征途之上,若想完全免于影响那是做梦。若真是兵临乡境才不得不见,只怕到时候沈大将军待他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但庆幸是一方面,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他家又该以何种态度来应对王师今次的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