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 藏甲于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沈充这番话若用更浅显的意思表达,那就是在对于金钱的态度上面,他是绝对的宗师人物;而郗愔想要向他求教,他也不会以义理、德行相授,只会教郗愔如何花钱。
“这百万浮财,名为馈赠,其实也是我给郗郎的一个考验,考验你是否能用得其所,这也是人禀赋的一种体现。”
沈充这一套歪理,并不只是向郗愔传授,因此眼下说起来也是捻轻就熟:“古来因富著称者,向来不乏,但能德财兼备者,却实在寥寥。譬如中朝石崇掳掠兴家,王恺因幸旺室,本已得于非分,又无谨慎自诫之识鉴,竞奢斗富,自然为人所讥。此等庸徒,名为豪富,实则为财所役,自不可取。”
这些理论,郗愔可从未听人提及,这会儿已觉大开眼界,更是乏于思辨,只剩下了点头应声的份。
“兴家置业,诚为良才。但若只是一味囤积厚储,则如牛羊毛丰,豚犬脂厚,难免惹人生妒相夺,引祸于身。财之利在,显于调用,而非囤积。唯有善得导用,才可得于财利,惠人惠己,惠及世道。如此,虽不以仁德而称,但较之袖手论道之徒,无疑更有益于世!”
讲到这里,沈充已是一脸的自豪,花钱很光荣,而且是一种德行,这是他近来常向旁人尤其是云阳庄集聚的这些时流子弟们灌输的一个道理。
郗愔听到这里,脸上更流露出满满钦佩之色:“世务之中,自有至理。时流所论,无非牙慧旧声,以简朴为美。司空能够不流于俗,深悉至理,实在令人钦佩!”
沈充闻言后,脸上也流露出些许自矜:“人之同流于众,多是本性遮蔽,即便有究理之心,又有几人能生于豪富门户?贫乏,世道之长患,凡稍得于时势,无不以囤聚当先,流于卑劣而不自知。但人之为人,积粟千钟,日食不过升斗,丝帛满仓,衣裳不过丈尺。天生万物,自然是为惠及万众黎庶,夺于万众惠利而集于门户之中,不作外散,这本就是悖逆天道的恶行,看似积财,实则积祸。”
“可是,若巨富唯有散财方能免祸,那又何必再作什么兴家置业的徒劳,直接安守于清贫不是更加得于道理?”
郗愔皱眉发问道,壮着胆子点出沈充话语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能觉出这一点,郗郎也算是孺子可教,这正是我要教你的玄妙所在。三代之世,人皆恭谨简朴,井田并食,何以春秋后继,贫富之分日有悬殊?这难道真要罪于礼乐崩坏,道德无存?人自有贤愚、勤惰差别,各自立世,久作经营,若还只是井然如一,这才是最大悖论!”
沈充又说道:“所谓散财,可不是教人烧丝焚蜡,奢靡浪费,而是要用乎道理,弥补天道之瑕疵。而这种技艺,世道中实在乏人精通。世人多赞我儿维周强胜重任,人莫能及。若是深论禀赋才器之差异,便在于此。”
“我家称富江东日久,时人能及者寥寥。我儿幼来拥此家业,自有无穷利货可供挥洒磨练,初则养于手熟,久则器具自成。常人望于百金之货尚要踟躇难定,我儿早已轻取囊中、久作运用。巨富之家,不逊方国,动静之际,俱得微理,久而久之,自能养出国士之选。”
如果沈哲子听到老爹这一番吹嘘,肯定要暗啐几声。他的才能可不是无穷利货磨练出来的,纯粹是因为家里有个败家老爹糟蹋家业被逼出来的。
然而这些家门秘辛又哪里是郗愔这个外人能够得知,听到这里,其人已是眸光透亮,脸上更洋溢出浓烈的希冀之色,仿佛真的从沈充这一番话当中得出什么了不得的明悟,明白了梁公沈维周何以能够显称于世的最大秘密!
“空谈太多,难免令人识殆。郗郎若是有暇,不妨随我往园中稍作游览,也见识一下如今庄上这些时流少进风采,互补短长。”
沈充讲到这里,便从席上站了起来,又招呼了郗愔一声。
郗愔闻言后便也忙不迭站起身来,今天听到沈充一番高论,他早前养成的诸多观念也的确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短时间内实在很难尽数消化。
如今的云阳庄,从原本的基础上又扩大数倍有余,分立别园,景致各有不同。而在各个园区之间,也多有时流年轻人们流连其中,雅致当中透出一股活泼。
虽是寒冬之际少见花木繁茂的胜景,但哪怕仅仅只是奇石、楼宇、廊桥、清泉的搭配,也自有一番盎然的匠心灵秀气质。
沈充一旦出现在园中,很快便将周遭年轻人们都吸引过来,纷纷上前见礼并请教许多问题。郗愔久在江北徐州,对于江东的许多时流子弟也都不甚熟悉,虽然众人因为沈充的关系也对他稍作礼问,但彼此实在生疏且乏甚共同话题,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也之能作为旁听。
年轻人所请教的问题有很多,小到衣食住行、奇玩珍货,大到军国政略,简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而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沈充也都是随口道来,自成道理,充分显示出其人博识一面。
游园半晌,沈充带着郗愔在一片丘壑假山之间稍作驻足,又望着郗愔笑语道:“这片刻识见,郗郎你又有什么感受?”
“司空博识广闻,实在令人叹服。”
郗愔垂首说道。
沈充闻言后则哈哈一笑,摆手道:“这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我年纪高于一众少进,时间积累自然也就多了几分。但博识尚是其次,难得是要有自己独到见解。譬如这亭外瑰石丘壑,郗郎你又能看出什么?”
郗愔左右观望良久,倒是也觉得这一片假山园林灵秀壮美,自有趣致,但若要说出什么具体方面,又不知该如何说起。
沈充见郗愔一脸局促状,便也不再为难他,便开始笑着讲解起来,将这些堆砌假山的太湖石从形状、材质、干湿、丰瘦、通透等各个方面进行点评,娓娓道来。
听到沈充这一番讲解,郗愔自是大生叹为观止的感觉,实在想不到当中还有这么多的玄机。
“这些瑰石,久立太湖之滨,虽有非凡材质,但却向来被乡人目作寻常。雅为时流所好,自我而始。时下近畿周边,无石而不成园。郗郎可知打造这样一片园景,又要花费几许?”
听到沈充发问,郗愔便更加认真的打量起来,同时心里也在思忖。在他看来,这些石头虽然各有瑰丽奇质,但说到底也只是寻常俯拾的死物,但就算是这样,要将之从太湖之滨将之运到丹阳境里,单单运费只怕就是一个高企不下的天文数字。
“小子识浅,实在不敢妄度,但既然长者有问,便也斗胆相应,此园区所用民力,怕是非千万不止!”
想了好一会儿,郗愔才报出一个他感觉已经算是有些夸张的数字。
沈充听到这话后也不多说,然而旁侧几个年轻人则是已经笑了起来,当中有一个年轻人说道:“郗世兄识偏矣,且不说整座园区,单你左侧那方瑰石,早前便有人开价二十万钱央求司空割爱。”
郗愔听到这话,下意识转头望去,只见那块石头样貌的确不凡,正如沈充此前所言兼得云皱清瘦、玲珑剔透等特点,而且色彩斑斓、搭配宜人,单此一块石头若是认真赏鉴,竟给人以重峦叠嶂之姿态。
但就算是如此,这仅仅只是一块石头而已,哪里值得上二十万钱?
“二十万钱只是旧声罢了,前日晋陵周君入园,见之便心爱至极,作价三十万钱,司空只是不予。”
这时候,另有一个声音响起,更将郗愔的价值观击得粉碎。
沈充则笑语道:“到我这个年纪,财货多少已无意义,惟求适意罢了。人或以此为奢,但我自守于乐且无扰于人,又何须在意旁人评价。”
“司空实在过谦了,因此一乐而使太湖瑰石奇货可居,湖滨生民往年只得渔猎耕樵维生,如今又因采石而得利丰用。这便是真正的性情流任,惠人惠己啊!”
周遭年轻人们很明显也是受教于沈充此前跟郗愔讲授的那些观点,一个个开口赞叹道。
沈充笑着摆摆手又说道:“纵有千般说辞可夸,我唯有一言教众,凡得所乐,唯以财取,不可因权假势而凌人,则人莫能伤。今日之逆取,来日之祸根,一时之横求,千古之骂名。贫而不厉,富而不贼,财散于外,德归于内,凡脱于此,便是人所共唾之败类,强梁必为众诛,豪富必为众夺!”
众人听到这话,又是一番交口称赞。
接下来,沈充便吩咐几名沈氏子弟代替自己引领郗愔在园中游览,自己则退出歇息去了。
郗愔在云阳庄中游览一番,所见更多,感触不免更加深刻,而心内也多有羞赧生出。原本他以为沈充所馈赠的百万钱财已经是一笔颇为惊人的巨款,但在这云阳庄里,真的是算不上什么。
云阳庄不只是一座庞大且豪奢到极致的庄园,其实内里还是一个颇为繁荣的奢侈品交易市场。
这里什么都有售卖,小到珍器玩物,大到庄园别业,金玉珠宝还算是比较正统的,偏门的像是石材、木料等物都屡见不鲜,甚至于优伶美伎、工匠仆役,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而且每一笔交易数额都极为惊人,寻常几万钱简直就像是街市买菜一样随意,就在郗愔游园的这段时间里,便听说有三笔超过百万钱的交易已经完成。
更让郗愔感到惊异的,是这些交易的参与者并不是什么豪宗大家长,仅仅只是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各家子弟。这些人一个个怀揣巨货,挥金如土,跟他们比起来,郗愔觉得自己简直就像是一个乞丐。
“世兄,这些人年纪不过与你我仿佛,他们就算家中广蓄资产,难道就无用度管制?他们的亲长难道就放任他们豪奢竞欲不作管束?那又需要多么深厚的家业才能经受得住如此虚耗?”
郗愔终究还是旧观念难除,实在适应不了这种穷奢极欲的氛围,身在其中哪怕并不参与买卖,尽管只是旁观,已经倍觉心惊肉跳了。
那名沈氏子弟听到这话,已经忍不住笑起来:“郗世兄你有此惑,那是因为还没有意识到浮财于人的本质啊。浮财如流水,堵不如疏,财流人间,沾者俱惠,但若只是封存库邸,不过是私肥一家而已。若天下俱饥馑,谁家庭门飘肉香,则必引群凶破门掳掠!”
“况且,世兄你只见到这些人各自竞财为乐,但却见不到他们凡有出手,则必是物有所值啊!”
讲到这里,那沈氏子弟脸上又流露出些许得意之色:“我不妨稍举一例,倒没有轻薄侨人的意思,只是告诉世兄财之助学的道理。早前褚中书府下流出一份法帖,言是后汉张伯英笔迹,市内无人能辨真伪,群相竞逐此物。但我家世好纪氏昌明问询往见,张口论定此法帖是伪。群众哗然,无人相信,后来中书自往郡府报备缉捕家贼,后来都下群众才知那法帖不过中书一时临摹戏作。”
郗愔对这些都下轶事少有所闻,听到这里不免好奇道:“南人殊少书家,既然群流都不能辨此真伪,何以那纪昌明能够一眼窥破?”
“当时时人也都好奇有问,纪昌明则回应无他,不过手顺眼熟而已。昌明之父纪使君同样雅好墨韵,但却笔力有欠不为人重,常以此为憾。昌明则承于父志,凡坊中有前贤墨迹流传,则必重金访求,昼夜熏陶,造诣日深。这便是浮财助学,远超侨人累世传承之功!”
那沈家子弟讲到这里,脸上更是洋溢起十足的自豪之色:“若论及义理学技,我们吴人肯定要自甘于后,这一点无可争议。但人皆有争先之心,以我富盈之物而逐我短缺,虽万金之耗又有何惜!昌明此例只是小事,中兴至今,南北多有要修治中朝史籍之说,但成书多有疏漏粗劣,而我家则不计财力之耗,索籍重编,不日便可面世。此书一成,余史都可尽废!”
郗愔身为一个侨人,听到这沈家子如此自夸吴人,心里自然有些不自在。但听到这里,他也总算明白过来,这些吴人子弟们一个个看似穷奢极欲的挥霍无度,但其实本质上是要恃着吴人在乡资财力上的优势,以达到全面赶超侨人的目标,甚至包括在文化上!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郗愔也不再只是以批判的态度来观看这些行为。老实说他虽然也不乏身为侨人的优越感,但也不至于对吴人就完全的歧视,尤其沈司空与梁公父子俱贤,更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前沈司空向他讲述的那些道理,此刻再结合着这些吴人子弟们看似疯狂的买卖行为,郗愔也渐渐心有体会,意识到钱财的作用可不仅仅只是满足人的生存和欲望享受那么简单,其作用之大远超自己的想象。
而只有明白了这些,金钱在他手中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就是沈司空所说的得于财利而避于财弊。
郗愔这么想,其实倒是把沈充的用心想得过于高尚了。
其实沈充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敛财而已。虽然江北局面越来越稳定,但自从台中摆明车马对沈氏进行打压后,还是给沈氏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虽然沈氏乃是吴人目下当之无愧的领袖,但也并不是说所有吴人门户都要沦为对他们言听计从的附庸。随着局势走向日渐严峻,自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吴人门户心里打起了小九九,不愿过于冒险将资货北输,将所有筹码都压在沈氏身上。
所以今年以来,吴人的商贸热情被极大程度的打压,大量时人在资货用度方面选择囤积而非向外输送。再加上台中在运道方面的钳制并淮南本身策略的调整,所以今年向江北投放的钱粮大幅度缩水。
可是沈充却深知,若想取得这场博弈的最终成功,单单强兵是不够的,钱粮方面必须要储备充足。无论是前期的维持局面,还是不得不正式发兵,包括动荡之后的重建,都少不了钱粮的铺垫。
但在这种形势下,他若是用强逼迫,必然适得其反,会让沈家更加乏助,所以只能在别的方面想办法。
所以沈充才与钱凤策划良久,组织起这样一番歪理言论,用以煽动这些吴人后进子弟们竞撒浮财,通过各种手段将之吸收过来化作储备之用。
当然这番言论是难免蛊惑之嫌,但基本上还是自愿为主,而且这也符合沈充的一贯形象,谁家要因此抱怨,那就要怪你自己没有教育好子弟了,与人无尤。
沈充这番言论兜售以来,他自己都没想到居然获得了极大的反响,不独大量的吴人子弟奉若圣圭,甚至就连一些侨门人家都不乏拥趸。
这番歪理如此有说服力,主要还不在于本身有多强的说服性,应该要归于时人对于类似深入世务的成功学的渴求与追捧,哪怕对一些以经书家学渊厚传承的旧望门户而言,都可以说是他们认知的一个盲点。
的确沈家除了家资雄厚之外,余者无一可夸,但能够培养出沈维周那样出色的子弟肯定是有其独门技巧的。如果花钱就可以的话,谁家又会舍不得?
至于后续那些吴人自强意识的觉醒,全面赶超侨人等相对正面的意识,那是随着事情的逐渐发展而被逐渐挖掘出来的。
的确,烧钱这种行为是让吴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吴人在侨门面前获得满足感和荣耀感,通过这种拜金的心理,来抵消文化上差距所带来的自卑。而且也的确有品质、有质量的生活是需要以优越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的。
而这种吴人整体意识的觉醒,也让沈充察觉到当中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此前他就患于随着台内执掌实权的吴人台臣被接连逐出,使得他在京畿周边能够控制的力量偏于弱势,可是现在大量吴人年轻子弟们直接受到他的理论影响,这就是一股在关键时刻能够化为己用的力量!通过对这些年轻人的影响,直接扯动出其各自家族势力为用。
“伧贼练兵于乡,妄图以强众杀我,而我则藏甲于野,待时痛击软肋,届时倒要看一看,谁会更加吃痛!”
密室中,与钱凤等心腹讨论起各方的准备,沈充也是不乏自得与期待。
沈充这番话若用更浅显的意思表达,那就是在对于金钱的态度上面,他是绝对的宗师人物;而郗愔想要向他求教,他也不会以义理、德行相授,只会教郗愔如何花钱。
“这百万浮财,名为馈赠,其实也是我给郗郎的一个考验,考验你是否能用得其所,这也是人禀赋的一种体现。”
沈充这一套歪理,并不只是向郗愔传授,因此眼下说起来也是捻轻就熟:“古来因富著称者,向来不乏,但能德财兼备者,却实在寥寥。譬如中朝石崇掳掠兴家,王恺因幸旺室,本已得于非分,又无谨慎自诫之识鉴,竞奢斗富,自然为人所讥。此等庸徒,名为豪富,实则为财所役,自不可取。”
这些理论,郗愔可从未听人提及,这会儿已觉大开眼界,更是乏于思辨,只剩下了点头应声的份。
“兴家置业,诚为良才。但若只是一味囤积厚储,则如牛羊毛丰,豚犬脂厚,难免惹人生妒相夺,引祸于身。财之利在,显于调用,而非囤积。唯有善得导用,才可得于财利,惠人惠己,惠及世道。如此,虽不以仁德而称,但较之袖手论道之徒,无疑更有益于世!”
讲到这里,沈充已是一脸的自豪,花钱很光荣,而且是一种德行,这是他近来常向旁人尤其是云阳庄集聚的这些时流子弟们灌输的一个道理。
郗愔听到这里,脸上更流露出满满钦佩之色:“世务之中,自有至理。时流所论,无非牙慧旧声,以简朴为美。司空能够不流于俗,深悉至理,实在令人钦佩!”
沈充闻言后,脸上也流露出些许自矜:“人之同流于众,多是本性遮蔽,即便有究理之心,又有几人能生于豪富门户?贫乏,世道之长患,凡稍得于时势,无不以囤聚当先,流于卑劣而不自知。但人之为人,积粟千钟,日食不过升斗,丝帛满仓,衣裳不过丈尺。天生万物,自然是为惠及万众黎庶,夺于万众惠利而集于门户之中,不作外散,这本就是悖逆天道的恶行,看似积财,实则积祸。”
“可是,若巨富唯有散财方能免祸,那又何必再作什么兴家置业的徒劳,直接安守于清贫不是更加得于道理?”
郗愔皱眉发问道,壮着胆子点出沈充话语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能觉出这一点,郗郎也算是孺子可教,这正是我要教你的玄妙所在。三代之世,人皆恭谨简朴,井田并食,何以春秋后继,贫富之分日有悬殊?这难道真要罪于礼乐崩坏,道德无存?人自有贤愚、勤惰差别,各自立世,久作经营,若还只是井然如一,这才是最大悖论!”
沈充又说道:“所谓散财,可不是教人烧丝焚蜡,奢靡浪费,而是要用乎道理,弥补天道之瑕疵。而这种技艺,世道中实在乏人精通。世人多赞我儿维周强胜重任,人莫能及。若是深论禀赋才器之差异,便在于此。”
“我家称富江东日久,时人能及者寥寥。我儿幼来拥此家业,自有无穷利货可供挥洒磨练,初则养于手熟,久则器具自成。常人望于百金之货尚要踟躇难定,我儿早已轻取囊中、久作运用。巨富之家,不逊方国,动静之际,俱得微理,久而久之,自能养出国士之选。”
如果沈哲子听到老爹这一番吹嘘,肯定要暗啐几声。他的才能可不是无穷利货磨练出来的,纯粹是因为家里有个败家老爹糟蹋家业被逼出来的。
然而这些家门秘辛又哪里是郗愔这个外人能够得知,听到这里,其人已是眸光透亮,脸上更洋溢出浓烈的希冀之色,仿佛真的从沈充这一番话当中得出什么了不得的明悟,明白了梁公沈维周何以能够显称于世的最大秘密!
“空谈太多,难免令人识殆。郗郎若是有暇,不妨随我往园中稍作游览,也见识一下如今庄上这些时流少进风采,互补短长。”
沈充讲到这里,便从席上站了起来,又招呼了郗愔一声。
郗愔闻言后便也忙不迭站起身来,今天听到沈充一番高论,他早前养成的诸多观念也的确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短时间内实在很难尽数消化。
如今的云阳庄,从原本的基础上又扩大数倍有余,分立别园,景致各有不同。而在各个园区之间,也多有时流年轻人们流连其中,雅致当中透出一股活泼。
虽是寒冬之际少见花木繁茂的胜景,但哪怕仅仅只是奇石、楼宇、廊桥、清泉的搭配,也自有一番盎然的匠心灵秀气质。
沈充一旦出现在园中,很快便将周遭年轻人们都吸引过来,纷纷上前见礼并请教许多问题。郗愔久在江北徐州,对于江东的许多时流子弟也都不甚熟悉,虽然众人因为沈充的关系也对他稍作礼问,但彼此实在生疏且乏甚共同话题,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也之能作为旁听。
年轻人所请教的问题有很多,小到衣食住行、奇玩珍货,大到军国政略,简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而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沈充也都是随口道来,自成道理,充分显示出其人博识一面。
游园半晌,沈充带着郗愔在一片丘壑假山之间稍作驻足,又望着郗愔笑语道:“这片刻识见,郗郎你又有什么感受?”
“司空博识广闻,实在令人叹服。”
郗愔垂首说道。
沈充闻言后则哈哈一笑,摆手道:“这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我年纪高于一众少进,时间积累自然也就多了几分。但博识尚是其次,难得是要有自己独到见解。譬如这亭外瑰石丘壑,郗郎你又能看出什么?”
郗愔左右观望良久,倒是也觉得这一片假山园林灵秀壮美,自有趣致,但若要说出什么具体方面,又不知该如何说起。
沈充见郗愔一脸局促状,便也不再为难他,便开始笑着讲解起来,将这些堆砌假山的太湖石从形状、材质、干湿、丰瘦、通透等各个方面进行点评,娓娓道来。
听到沈充这一番讲解,郗愔自是大生叹为观止的感觉,实在想不到当中还有这么多的玄机。
“这些瑰石,久立太湖之滨,虽有非凡材质,但却向来被乡人目作寻常。雅为时流所好,自我而始。时下近畿周边,无石而不成园。郗郎可知打造这样一片园景,又要花费几许?”
听到沈充发问,郗愔便更加认真的打量起来,同时心里也在思忖。在他看来,这些石头虽然各有瑰丽奇质,但说到底也只是寻常俯拾的死物,但就算是这样,要将之从太湖之滨将之运到丹阳境里,单单运费只怕就是一个高企不下的天文数字。
“小子识浅,实在不敢妄度,但既然长者有问,便也斗胆相应,此园区所用民力,怕是非千万不止!”
想了好一会儿,郗愔才报出一个他感觉已经算是有些夸张的数字。
沈充听到这话后也不多说,然而旁侧几个年轻人则是已经笑了起来,当中有一个年轻人说道:“郗世兄识偏矣,且不说整座园区,单你左侧那方瑰石,早前便有人开价二十万钱央求司空割爱。”
郗愔听到这话,下意识转头望去,只见那块石头样貌的确不凡,正如沈充此前所言兼得云皱清瘦、玲珑剔透等特点,而且色彩斑斓、搭配宜人,单此一块石头若是认真赏鉴,竟给人以重峦叠嶂之姿态。
但就算是如此,这仅仅只是一块石头而已,哪里值得上二十万钱?
“二十万钱只是旧声罢了,前日晋陵周君入园,见之便心爱至极,作价三十万钱,司空只是不予。”
这时候,另有一个声音响起,更将郗愔的价值观击得粉碎。
沈充则笑语道:“到我这个年纪,财货多少已无意义,惟求适意罢了。人或以此为奢,但我自守于乐且无扰于人,又何须在意旁人评价。”
“司空实在过谦了,因此一乐而使太湖瑰石奇货可居,湖滨生民往年只得渔猎耕樵维生,如今又因采石而得利丰用。这便是真正的性情流任,惠人惠己啊!”
周遭年轻人们很明显也是受教于沈充此前跟郗愔讲授的那些观点,一个个开口赞叹道。
沈充笑着摆摆手又说道:“纵有千般说辞可夸,我唯有一言教众,凡得所乐,唯以财取,不可因权假势而凌人,则人莫能伤。今日之逆取,来日之祸根,一时之横求,千古之骂名。贫而不厉,富而不贼,财散于外,德归于内,凡脱于此,便是人所共唾之败类,强梁必为众诛,豪富必为众夺!”
众人听到这话,又是一番交口称赞。
接下来,沈充便吩咐几名沈氏子弟代替自己引领郗愔在园中游览,自己则退出歇息去了。
郗愔在云阳庄中游览一番,所见更多,感触不免更加深刻,而心内也多有羞赧生出。原本他以为沈充所馈赠的百万钱财已经是一笔颇为惊人的巨款,但在这云阳庄里,真的是算不上什么。
云阳庄不只是一座庞大且豪奢到极致的庄园,其实内里还是一个颇为繁荣的奢侈品交易市场。
这里什么都有售卖,小到珍器玩物,大到庄园别业,金玉珠宝还算是比较正统的,偏门的像是石材、木料等物都屡见不鲜,甚至于优伶美伎、工匠仆役,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而且每一笔交易数额都极为惊人,寻常几万钱简直就像是街市买菜一样随意,就在郗愔游园的这段时间里,便听说有三笔超过百万钱的交易已经完成。
更让郗愔感到惊异的,是这些交易的参与者并不是什么豪宗大家长,仅仅只是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各家子弟。这些人一个个怀揣巨货,挥金如土,跟他们比起来,郗愔觉得自己简直就像是一个乞丐。
“世兄,这些人年纪不过与你我仿佛,他们就算家中广蓄资产,难道就无用度管制?他们的亲长难道就放任他们豪奢竞欲不作管束?那又需要多么深厚的家业才能经受得住如此虚耗?”
郗愔终究还是旧观念难除,实在适应不了这种穷奢极欲的氛围,身在其中哪怕并不参与买卖,尽管只是旁观,已经倍觉心惊肉跳了。
那名沈氏子弟听到这话,已经忍不住笑起来:“郗世兄你有此惑,那是因为还没有意识到浮财于人的本质啊。浮财如流水,堵不如疏,财流人间,沾者俱惠,但若只是封存库邸,不过是私肥一家而已。若天下俱饥馑,谁家庭门飘肉香,则必引群凶破门掳掠!”
“况且,世兄你只见到这些人各自竞财为乐,但却见不到他们凡有出手,则必是物有所值啊!”
讲到这里,那沈氏子弟脸上又流露出些许得意之色:“我不妨稍举一例,倒没有轻薄侨人的意思,只是告诉世兄财之助学的道理。早前褚中书府下流出一份法帖,言是后汉张伯英笔迹,市内无人能辨真伪,群相竞逐此物。但我家世好纪氏昌明问询往见,张口论定此法帖是伪。群众哗然,无人相信,后来中书自往郡府报备缉捕家贼,后来都下群众才知那法帖不过中书一时临摹戏作。”
郗愔对这些都下轶事少有所闻,听到这里不免好奇道:“南人殊少书家,既然群流都不能辨此真伪,何以那纪昌明能够一眼窥破?”
“当时时人也都好奇有问,纪昌明则回应无他,不过手顺眼熟而已。昌明之父纪使君同样雅好墨韵,但却笔力有欠不为人重,常以此为憾。昌明则承于父志,凡坊中有前贤墨迹流传,则必重金访求,昼夜熏陶,造诣日深。这便是浮财助学,远超侨人累世传承之功!”
那沈家子弟讲到这里,脸上更是洋溢起十足的自豪之色:“若论及义理学技,我们吴人肯定要自甘于后,这一点无可争议。但人皆有争先之心,以我富盈之物而逐我短缺,虽万金之耗又有何惜!昌明此例只是小事,中兴至今,南北多有要修治中朝史籍之说,但成书多有疏漏粗劣,而我家则不计财力之耗,索籍重编,不日便可面世。此书一成,余史都可尽废!”
郗愔身为一个侨人,听到这沈家子如此自夸吴人,心里自然有些不自在。但听到这里,他也总算明白过来,这些吴人子弟们一个个看似穷奢极欲的挥霍无度,但其实本质上是要恃着吴人在乡资财力上的优势,以达到全面赶超侨人的目标,甚至包括在文化上!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郗愔也不再只是以批判的态度来观看这些行为。老实说他虽然也不乏身为侨人的优越感,但也不至于对吴人就完全的歧视,尤其沈司空与梁公父子俱贤,更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前沈司空向他讲述的那些道理,此刻再结合着这些吴人子弟们看似疯狂的买卖行为,郗愔也渐渐心有体会,意识到钱财的作用可不仅仅只是满足人的生存和欲望享受那么简单,其作用之大远超自己的想象。
而只有明白了这些,金钱在他手中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就是沈司空所说的得于财利而避于财弊。
郗愔这么想,其实倒是把沈充的用心想得过于高尚了。
其实沈充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敛财而已。虽然江北局面越来越稳定,但自从台中摆明车马对沈氏进行打压后,还是给沈氏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虽然沈氏乃是吴人目下当之无愧的领袖,但也并不是说所有吴人门户都要沦为对他们言听计从的附庸。随着局势走向日渐严峻,自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吴人门户心里打起了小九九,不愿过于冒险将资货北输,将所有筹码都压在沈氏身上。
所以今年以来,吴人的商贸热情被极大程度的打压,大量时人在资货用度方面选择囤积而非向外输送。再加上台中在运道方面的钳制并淮南本身策略的调整,所以今年向江北投放的钱粮大幅度缩水。
可是沈充却深知,若想取得这场博弈的最终成功,单单强兵是不够的,钱粮方面必须要储备充足。无论是前期的维持局面,还是不得不正式发兵,包括动荡之后的重建,都少不了钱粮的铺垫。
但在这种形势下,他若是用强逼迫,必然适得其反,会让沈家更加乏助,所以只能在别的方面想办法。
所以沈充才与钱凤策划良久,组织起这样一番歪理言论,用以煽动这些吴人后进子弟们竞撒浮财,通过各种手段将之吸收过来化作储备之用。
当然这番言论是难免蛊惑之嫌,但基本上还是自愿为主,而且这也符合沈充的一贯形象,谁家要因此抱怨,那就要怪你自己没有教育好子弟了,与人无尤。
沈充这番言论兜售以来,他自己都没想到居然获得了极大的反响,不独大量的吴人子弟奉若圣圭,甚至就连一些侨门人家都不乏拥趸。
这番歪理如此有说服力,主要还不在于本身有多强的说服性,应该要归于时人对于类似深入世务的成功学的渴求与追捧,哪怕对一些以经书家学渊厚传承的旧望门户而言,都可以说是他们认知的一个盲点。
的确沈家除了家资雄厚之外,余者无一可夸,但能够培养出沈维周那样出色的子弟肯定是有其独门技巧的。如果花钱就可以的话,谁家又会舍不得?
至于后续那些吴人自强意识的觉醒,全面赶超侨人等相对正面的意识,那是随着事情的逐渐发展而被逐渐挖掘出来的。
的确,烧钱这种行为是让吴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吴人在侨门面前获得满足感和荣耀感,通过这种拜金的心理,来抵消文化上差距所带来的自卑。而且也的确有品质、有质量的生活是需要以优越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的。
而这种吴人整体意识的觉醒,也让沈充察觉到当中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此前他就患于随着台内执掌实权的吴人台臣被接连逐出,使得他在京畿周边能够控制的力量偏于弱势,可是现在大量吴人年轻子弟们直接受到他的理论影响,这就是一股在关键时刻能够化为己用的力量!通过对这些年轻人的影响,直接扯动出其各自家族势力为用。
“伧贼练兵于乡,妄图以强众杀我,而我则藏甲于野,待时痛击软肋,届时倒要看一看,谁会更加吃痛!”
密室中,与钱凤等心腹讨论起各方的准备,沈充也是不乏自得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