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挖土豆(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晨号按时吹响,号声唤醒的不仅仅是士兵,还有本地的村民。
昨日会议后,铁匠村村长卡维茨基立刻着手动员。各生产小组得到命令,他们连夜准备好挖掘工具,足量的麻袋、藤筐,以及独轮车马车。
仓库方面亦是收到了信息。黑山一代有大量的仓库早已空了,他们相信收获的马铃薯必将填满所有粮仓。
军队也一样收到了收获命令,在二月份,军人最初开垦的农田紧急播撒块根,现在已经是成熟时机!
作为主力精锐,284师第二团的战士们有着高度的觉悟,毕竟他们是从“特种反坦克营”逐渐发展至今,现以担任集团军司令的别列科夫,就是他们敬爱的老营长。
作为精锐就必须贯彻落实上级的命令,不管是打仗还是刨地,他们做的都很好。
经过三月底的大战,拉夫连季和叶甫根尼元气大伤,他们的第二团不得不好好整顿。在四月底的远征行动,固然是二人提到过参加的意见,都一一被驳回。
既然不能参与作战,就只能在训练上下苦功夫。当训练之余,士兵总是缺乏娱乐,自从马铃薯进入生长关键期,照看田地就成了一项军事任务,下田拔杂草,泼洒人畜粪便,再到后来勾兑氨水喷洒到田里。这些工作成为军人闲暇时间的正经事,所有的部队都开始这么干,只是他们都不如第二团做的好!
照理说土豆田根本不需要好好照看,按照老毛子的习惯,他们认为土豆块根埋在土里再撒撒水就可以了,何必像是照看麦田一般的细心?
命令就是命令,杨明志曾抽空写了一份《关于马铃薯种植期间的几点要求》,这是非常简短的命令,汇成一句话,就是要求精耕细作。
当传统农业文明发展到极致,精耕细作就是必然的。俄国人缺乏这个过程,他们的国土广袤,土质和气候普遍糟糕,传统的俄国农民还是用着粗犷的手段种土豆。
自从杨明志在去年下达命令后,村民和军人照看他们的田地后,就不得不捏着鼻子,把屎尿泼在绿油油的土豆绿苗和黑土之上,这在以前没有多少农民这么做过。一来,人的肠子生产不出这么多肥料,二来实在没必要。
但这种精耕细作的方法确实有效,据鲶鱼村、铁匠村的最初村民供述,他们以前种植的土豆,大部分才有鸡蛋大,产量也非常有限。仅仅是改良了种植手段后,在去年入冬前夕的收获期,大量拳头大的土豆喜迎丰盛,甚至还挖掘到了几个“土豆王”。
尝到了甜头的各生产队都开始这么干,奈何人的屎尿还有有限,他们也只好另辟蹊径,比如说将捕捞的不知怎么吃的螃蟹捣碎充当肥料,从散发瘴气的沼泽中收集淤泥改善土壤。
随着萨林奇金的空降,这个自诩在农业方面有点研究的家伙,他在诺夫戈梅利市委担任职务后,就用行政手段,开始在各家各户的炉灶内搜集木柴燃烧后的粉末。粉末混入水中再倒进土豆田,这算是为土豆提供钾肥。
土豆喜钾也喜氮,但这些手段杯水车薪,各生产队也只能多在拔出杂草上做文章,直到化肥开始量产。
对农田的精耕细作,也仅在于三大集体农庄周边的农田进行,新开垦的和过于偏远的田地,因为距离远无暇顾及。也有人认为,对于偏远农田疏于管理,这并非地理因素的限制,纯粹是负责那块地的生产队缺乏经验或者意识。
“他们是城里人,他们一直在吃供应量,每天吃面包吃熏肉,他们的孩子还吃过巧克力。他们根本不知道粮食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这类言论源于农民对城市人的抱怨,长久以来斯大林农业模式,使得城市飞速发展,而农村发展缓慢。斯大林这算是以农养工,这政策伤害了苏联广大的农民,但客观上,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苏联即使被纳粹夺去半壁江山,他们还是有足够的工业制造业去和侵略者战斗!
但城市人缺乏农业生产技术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城市居民逃入森林后,要么死了,要么找到了游击队。凡是逃进沼泽地的都非常幸运,这里目前为止是非常安全的。来到了这里,他们就和以前的生活说再见,有技能的市民立刻被组织起来,例如鞋匠、裁缝甚至是钢铁厂工人,他们去各个作坊投入复杂的生产。至于很多没什么技能,就被编入集体农庄的生产小组,从零开始学习如何种土豆、如何伐木。
过去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还能活着就是幸运。
这幸运建立在所有人携手奋进的基础上,当收获季到来时,这些市民也纷纷被组织起来,去其他生产小组的田里,帮忙挖掘。
……
一大早,杨明志麻利的爬起来。他的铁锹即一支改造后的工兵铲,早已安静的立在墙壁边。
此行是去田地挖土豆,根本不适合穿正式的服装,又因为这算是重体力劳动,衣着方面也应该简单。
所以当他出了门,命自己的卫队集合时,三十多名卫兵看到了他们的长官的全新模样。
杨明志穿着非常简单,没有所谓的外套棉质的海魂衫紧贴着他的胸膛,他左臂上的枪伤疤痕也清楚的展现。
穿着军裤,皮带扎稳,双脚踏着从德军那里缴获的长筒靴,裤腿塞进靴子里。
即便是这种简陋的打扮,他也不忘把荣誉带上,胸口别着一枚勋章,脑袋上还顶着大檐帽。
他就这样,左右握着长柄铁铲,以一个类似于农民的不伦不类的形象,检阅他的部下。
“嘿!你们穿着太正式了!把绑腿都解开,把钢盔都放回宿舍,今天我们必须轻装行动!甚至必要时刻,给我光膀子!”
一声令下,这群士兵一溜烟的跑回他们的宿舍,不一会儿,三十多人也转换了形象。
阿布拉姆变成了农民,他和战友们都顶着船形帽,很多人腰里还别上了一条毛巾。
“报告司令同志!警卫排集合完毕请指示!”
杨明志回了礼,再次审视这些战士很是满意:“礼毕!现在跟着我去食堂!去展示一下我们的新形象”
晨号按时吹响,号声唤醒的不仅仅是士兵,还有本地的村民。
昨日会议后,铁匠村村长卡维茨基立刻着手动员。各生产小组得到命令,他们连夜准备好挖掘工具,足量的麻袋、藤筐,以及独轮车马车。
仓库方面亦是收到了信息。黑山一代有大量的仓库早已空了,他们相信收获的马铃薯必将填满所有粮仓。
军队也一样收到了收获命令,在二月份,军人最初开垦的农田紧急播撒块根,现在已经是成熟时机!
作为主力精锐,284师第二团的战士们有着高度的觉悟,毕竟他们是从“特种反坦克营”逐渐发展至今,现以担任集团军司令的别列科夫,就是他们敬爱的老营长。
作为精锐就必须贯彻落实上级的命令,不管是打仗还是刨地,他们做的都很好。
经过三月底的大战,拉夫连季和叶甫根尼元气大伤,他们的第二团不得不好好整顿。在四月底的远征行动,固然是二人提到过参加的意见,都一一被驳回。
既然不能参与作战,就只能在训练上下苦功夫。当训练之余,士兵总是缺乏娱乐,自从马铃薯进入生长关键期,照看田地就成了一项军事任务,下田拔杂草,泼洒人畜粪便,再到后来勾兑氨水喷洒到田里。这些工作成为军人闲暇时间的正经事,所有的部队都开始这么干,只是他们都不如第二团做的好!
照理说土豆田根本不需要好好照看,按照老毛子的习惯,他们认为土豆块根埋在土里再撒撒水就可以了,何必像是照看麦田一般的细心?
命令就是命令,杨明志曾抽空写了一份《关于马铃薯种植期间的几点要求》,这是非常简短的命令,汇成一句话,就是要求精耕细作。
当传统农业文明发展到极致,精耕细作就是必然的。俄国人缺乏这个过程,他们的国土广袤,土质和气候普遍糟糕,传统的俄国农民还是用着粗犷的手段种土豆。
自从杨明志在去年下达命令后,村民和军人照看他们的田地后,就不得不捏着鼻子,把屎尿泼在绿油油的土豆绿苗和黑土之上,这在以前没有多少农民这么做过。一来,人的肠子生产不出这么多肥料,二来实在没必要。
但这种精耕细作的方法确实有效,据鲶鱼村、铁匠村的最初村民供述,他们以前种植的土豆,大部分才有鸡蛋大,产量也非常有限。仅仅是改良了种植手段后,在去年入冬前夕的收获期,大量拳头大的土豆喜迎丰盛,甚至还挖掘到了几个“土豆王”。
尝到了甜头的各生产队都开始这么干,奈何人的屎尿还有有限,他们也只好另辟蹊径,比如说将捕捞的不知怎么吃的螃蟹捣碎充当肥料,从散发瘴气的沼泽中收集淤泥改善土壤。
随着萨林奇金的空降,这个自诩在农业方面有点研究的家伙,他在诺夫戈梅利市委担任职务后,就用行政手段,开始在各家各户的炉灶内搜集木柴燃烧后的粉末。粉末混入水中再倒进土豆田,这算是为土豆提供钾肥。
土豆喜钾也喜氮,但这些手段杯水车薪,各生产队也只能多在拔出杂草上做文章,直到化肥开始量产。
对农田的精耕细作,也仅在于三大集体农庄周边的农田进行,新开垦的和过于偏远的田地,因为距离远无暇顾及。也有人认为,对于偏远农田疏于管理,这并非地理因素的限制,纯粹是负责那块地的生产队缺乏经验或者意识。
“他们是城里人,他们一直在吃供应量,每天吃面包吃熏肉,他们的孩子还吃过巧克力。他们根本不知道粮食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这类言论源于农民对城市人的抱怨,长久以来斯大林农业模式,使得城市飞速发展,而农村发展缓慢。斯大林这算是以农养工,这政策伤害了苏联广大的农民,但客观上,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苏联即使被纳粹夺去半壁江山,他们还是有足够的工业制造业去和侵略者战斗!
但城市人缺乏农业生产技术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城市居民逃入森林后,要么死了,要么找到了游击队。凡是逃进沼泽地的都非常幸运,这里目前为止是非常安全的。来到了这里,他们就和以前的生活说再见,有技能的市民立刻被组织起来,例如鞋匠、裁缝甚至是钢铁厂工人,他们去各个作坊投入复杂的生产。至于很多没什么技能,就被编入集体农庄的生产小组,从零开始学习如何种土豆、如何伐木。
过去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还能活着就是幸运。
这幸运建立在所有人携手奋进的基础上,当收获季到来时,这些市民也纷纷被组织起来,去其他生产小组的田里,帮忙挖掘。
……
一大早,杨明志麻利的爬起来。他的铁锹即一支改造后的工兵铲,早已安静的立在墙壁边。
此行是去田地挖土豆,根本不适合穿正式的服装,又因为这算是重体力劳动,衣着方面也应该简单。
所以当他出了门,命自己的卫队集合时,三十多名卫兵看到了他们的长官的全新模样。
杨明志穿着非常简单,没有所谓的外套棉质的海魂衫紧贴着他的胸膛,他左臂上的枪伤疤痕也清楚的展现。
穿着军裤,皮带扎稳,双脚踏着从德军那里缴获的长筒靴,裤腿塞进靴子里。
即便是这种简陋的打扮,他也不忘把荣誉带上,胸口别着一枚勋章,脑袋上还顶着大檐帽。
他就这样,左右握着长柄铁铲,以一个类似于农民的不伦不类的形象,检阅他的部下。
“嘿!你们穿着太正式了!把绑腿都解开,把钢盔都放回宿舍,今天我们必须轻装行动!甚至必要时刻,给我光膀子!”
一声令下,这群士兵一溜烟的跑回他们的宿舍,不一会儿,三十多人也转换了形象。
阿布拉姆变成了农民,他和战友们都顶着船形帽,很多人腰里还别上了一条毛巾。
“报告司令同志!警卫排集合完毕请指示!”
杨明志回了礼,再次审视这些战士很是满意:“礼毕!现在跟着我去食堂!去展示一下我们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