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谋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谋反
“对了,大总管与我等几个指挥将领的封赏,就不用理会了。”侯君集有几分矜持说道,负手望着帐顶,心中却在揣测,立了这样大的功劳,皇帝会给什么赏赐?
想想,也无非是勋官封爵罢了,不过两样,侯君集都没有放在眼中,授勋,最多是柱国,或者上柱国而已,至于封爵,他现在已经是国公,自从汉代有了非刘氏子弟不得封王的规矩之后,侯君集也没有妄想,自己可以得到破例,那么,只有增加几百上千户食邑了。
封爵授勋,除了食邑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或者从国库支取应得的封赐之外,其他都是徒有其名仅虚封而已,侯君集怎会放在心上,相对,他更加喜欢实质的东西,比如在官职上受到提拔,像李靖那样,出将入相,人生也就无憾了。
侯君集思起伏,却听贺兰楚石兴奋说道:“将军,已经核对清楚了,没有丝毫差错。”
“很好……”侯君集缓缓回身,大马金刀的坐下,看了眼贺兰楚石,淡笑道:“你得了什么封赏?”
“正七品致果校尉,加封三转飞骑尉。”贺兰楚石说道,眼睛里透出的喜悦,怎么也掩饰不住,果然,立有军功,升官的速度真的极快,才一年时间,就从九品,越级升为七品了。
嗯,侯君集微微点头,对于有功之臣,朝廷绝对不会吝于封赏,不然,谁会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尽忠效劳。
“这些只是虚职。”侯君集说道:“以你的能力,以及功劳,领个军府,也绰绰有余,可是资历不足,怕是难以服众,先补个果毅都尉,等到日后积功提升,也算是名正言顺。”
唐代军制,中央禁军十六卫府下,各辖四十到六十个折冲府,折冲府各设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统兵,府以下二百人为团,五十人为队,十人为伙,上府一千二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
果毅都尉,虽说是折冲都尉的副职,但也称得上是中下层领导阶级了,好像一条分割线,军中不知道有多少队正,熬磨了大半辈子,也没有跨越这步,贺兰楚石自然明白,这是侯君集的提携,强行忍耐心中的jī动与欢喜,急忙拜谢。
轻捋不长不短的胡须,侯君集又说道:“封赏之后,军营各番轮流休假省亲,你若是有暇,不妨到我府上作客,彤儿也是颇为担心你的……”
贺兰楚石愣了下,瞬间,脸上lù出狂喜之欢喜得连话都不懂说了,只知道连连点头,差点欢呼雀跃起来。侯君集会心微笑了下,轻轻咳嗽了声,贺兰楚石立即收敛心情,以标准的站姿,直腰嘴角轻弯的弧度,却怎么也拉不平。
“将军有何吩咐?”贺兰楚石大声道,心思已经飞去了远方。
侯君集沉默不语,与贺兰楚石大眼瞪iǎ眼,过了片刻,侯君集表面上沉心里却暗暗责怪,这个iǎ子,怎么不开窍,平日的机灵劲怎么不见了。
微微摇头,侯君集再次干咳,若无其事道:“这次西征吐谷浑,全赖大总管指挥有方,我等沾光,才立下了微末的功劳,不知道朝廷怎么封赏。”
侯君集表面上,是在问李靖,实质上,却是自己想知道。接触日久,贺兰楚石自然清楚,这位侯大将军,喜欢听些奉承的话,想娶人家的掌上明珠,投其所好是必备的技能。
所以想都不想,贺兰楚石立即反驳,再次提起了当日,侯君集当日的建议,一脸景仰道:“马无草,疲瘦,未可深入,众人思退,只有将军坚定信念……奔袭二千余里,大破贼酋伏允部众,俘其名王骁将……bī其走投无路,陷入绝境,只得自缢身亡……岂是微末之功。”
这种光辉事迹,侯君集百听不厌,不过在iǎ辈面前,还有几分自矜,捋须说道:“这等只是iǎ事,不值得一提,多亏大总管从善如流,当机立断,不然……破灭敌国,真可谓是功高盖世,朝廷肯定会大加封赏。”
侯君集的语气之中,带着几分羡慕之虽说自己在军中也素有威望,可是却不能与李靖相提并论,军卫百姓,包括皇帝,都认为朝中诸将,军事能力最强的,肯定是李靖,所以每当朝廷有什么重大的战役,皇帝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李靖,而不是自己,征突厥如是,伐吐谷浑也如是。
不过,仔细寻思,侯君集不得不承认,李靖不愧是当世的兵法大家,与之相比,自己的确是稍逊一筹,就是出将入相这点,就胜过自己许多,然而,他到底是老了,自己还年轻,迟早会超越他的。
“这个,好像没有。”贺兰楚石说道。
“什么?”侯君集不解道:“没有什么。”
“功劳薄上,没有各位将军的封赏。”贺兰楚石奇怪说道,以后自己看错了,又重新检查了两遍,发现真是如此。
侯君集皱眉,亲自上前,翻查了遍,的确没有,当下不解,要说粗心大意,算漏了几个iǎ兵的功劳,这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他们几个军中大将,朝廷的重臣,特别是任城王,李道宗,更是李唐皇室宗亲,谁能忽视遗忘?
想了想,侯君集也不急,相信天子自有公断,沉住气,挥手说道:“我们几个,估计另有封赏,不用理会了,其他人没错,就擂鼓聚众吧。”
贺兰楚石觉得也是,连忙应声而去,顷刻之间,帐外响起了阵阵鼓声,军营将士听闻,不敢怠慢,急忙整装而来,听说是要论功行赏,顿时欢声雷动……
封赏事宜,朝廷自有规矩,也不用细表,毕竟每逢开国初期,相对其他时期来说,自然是做到公平公正,侯君集宣示于众,军中上下十分满意,欢呼的声音,要比昨天的庆功宴会更加的喧嚣热闹。
两个时辰之后,封赏完毕,侯君集就走了,无论是升级,还是受赏,自有军中书吏处理,汇集成册之后,jiā给他过目,而且已经公布于众,也不担心有人虚作假,所以十分放心,纵马返回皇城,打探自己没有封赏的事情去了。
率先寻找的,自然是民部尚书唐俭,毕竟军中的封赏钱财,都是由国库支出,要是他们有什么赏赐,肯定会经过唐俭的手笔,找他打听情况,再合适不过了。
衙署之中,听到侯君集求见,唐俭微笑了下,扬声道:“有请……”
话音刚落,侯君集就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两只坛子,直接搁在唐俭的书案上,微笑道:“兄长,侯某说话算数,给你送礼来了。”
“西域珍奇美酒?”唐俭眼睛发亮,随之埋怨说道:“光天化日之下,你居然堂而皇之的拿来,分明是想让御史言官上本参我。”
“哈哈,现在已经过了申时,御史言官早回家了,况且我送礼,又不是求你办事,只是正常的礼尚往来,谈不上贪污受贿,有什么好担心的。”侯君集笑道。
“这倒也是。”唐俭说道,抱着坛子,鼻翼耸动,好像能够闻动酒香,颇有几分陶醉。
侯君集微笑,轻声说道:“兄长……”
“停,说话算数,不求我办事的。”唐俭提醒道。
侯君集哭笑不得,无奈说道:“没求你办事,只是想向你打听点事。”
“有什么区别?”唐俭吹胡子瞪眼,不满说道:“就知道,你的礼物,不是这么好拿的,算了,自认倒霉,说吧,是什么事情,难办的话,我宁可不要了。”
“没那么严重。”侯君集笑道:“再说了,送出去的礼物,哪里有往回拿的道理……”
“不要拐弯抹角了,有事就问。”唐俭没好气道,依依不舍的放下坛子。
其实,到了他们这种地位的权贵,对于心头爱好的物事,自有办法买来,不需要人送,岂会真为了区区的礼物,坏了原则。
侯君集明白,不过打听的事情,也没犯什么禁忌,所以十分坦然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觉得奇怪,为何封赏的簿册之中,没有我等几人。”
唐俭一听,立时笑了,“闹了半天,原来是想邀功请赏啊。”
“什么邀功请赏。”侯君集不乐意道:“我等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洒血杀敌,难道朝廷就不应该封赏奖励?”
“自然是应该。”唐俭点头说道,在家天下的时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对于民族与国家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立了功勋,受到奖赏,这是众人共同的认知,不觉得对抗外敌就可以例外。
“既然如此,为何……”侯君集迟疑说道:“也不怕将士寒心。”
“不是将士寒心,而是你有意见吧。”唐俭笑道。
的确,虽说侯君集,不把封赏放在眼中,可却不是完全不在乎封赏,毕竟这是对于自己功劳的肯定,少无所谓,但是不能没有。
“不只我有意见而已。”侯君集说道:“李公、任城王、道彦、薛家兄弟……”
“好了,不用数了。”唐俭摆手,轻笑道:“监军呈上功劳薄的时候,在政事堂上,我见过你们的名字了,不过……”
“不过什么?”侯君集皱眉道:“莫不是,有人从中作梗?”
“想到哪里去了。”唐俭摇头说道:“不过,当我们讨论到你们的功劳时,陛下决定,亲自给你们评定,以示恩宠。”
“原来如此。”侯君集恍然大悟,脸上惊喜jiā加,皇帝向来是以大方厚赏出名,由他亲自评功,封赏必定出人意料的丰厚。
“怎么样,高兴了吧。”唐俭笑道,心中却隐约浮现两分疑以天子雷厉风行的脾此事早应该解决,应该会在昨日庆功宴上,当众宣布,为何拖延到现在也没有动静。
“承陛下器重,心中自然欢喜。”侯君集笑道,伸手抓拿坛子,拨开封泥,醇香的气息立即扑面而来。
唐俭急了,连忙伸手夺回,怨声道:“这是我的……”
气。”侯君集嘀咕。
御书房中,书案之上,摆着一本折子,其上陈列出侯君集等人的名字,李世民提着朱笔,悬空在李靖名字的上面,迟迟没有落笔。
就如同唐俭所料,以李世民的脾早就拟定好几个立功将军的封赏,或是升官授勋,或是赐爵加食邑,唯独李靖名字之下,却是一片空白。
要说,这次西征吐谷浑,灭国之战,大胜而归,怎么封赏也不为过。然而,李世民却在犹豫,现在的李靖,已经是大将军了,又做过宰相,散官为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勋官为十二转上柱国,因破突厥之功,被封为代国公,爵位也是到了顶,而且是加实封户的食邑,再进一步,岂不是要裂土封王?
当然,也不是赏无所赏,封无所封,可以增加食邑,追封先君,或者赐爵子孙,这是最常用的办法,光宗耀祖,恩荫子孙,正是大丈夫的追求,想来李靖也不会拒绝的。
可是,在几乎是朝野上下都在赞颂李靖的功劳的时候,李世民虽然是个宽宏大度的皇帝,心中也不禁有些酸溜溜的感觉。
上次,李靖击灭突厥之后,军功无人能企及,只是得了一个公爵封号,象征的头衔,与其功绩相比,似乎并不对等,后来,李世民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这样也未免会伤了功臣之心,所以升李靖为尚书右仆作为补偿,是为唐朝出将入相第一人。
现在,官封一品、出将入相的李靖,平定吐谷浑凯旋回朝,怎么封赏,才能够显得公平公正,却是成了李世民头痛的难题,心中愁肠百结,早知道,不应该让李靖率军西征的,可是除了李靖,朝中诸将,难堪大任啊。
李世民陷入了纠结之中,再次叹气起来,功高不赏,肯定不行,少赏,更加不可,赏罚不公,怎么能够服众,下次危战之时,就没有人拼命效死了,但是厚赏,那么以后李靖再立了大功,真是赏无可赏了。
捋着胡须,李世民眉目锁成了川字,说白了,作为臣子,功高震主,肯定不为人主所喜。
“陛下……”就在这时,书房之外,一个内匆步而来,伏跪外面,尖声求见。
李世民惊醒,搁下朱笔,合上折子,威严道:“进来。”
内急忙进来,行礼说道:“陛下,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有密奏呈上。”
“密奏。”李世民眉头跳了下,沉稳道:“呈上来。”
内连忙上前,双手呈上密奏,李世民拿来,轻轻挥袖,内自然明白其意,再次行礼,悄无声息的退了下去。
官员上奏的方法,按照正常听程度,分为两种,一是皇帝临朝视事的时候,当场进奏,二是由下而上,一级一级的传递,有专的机构管理,呈送到皇帝手中。
自然,密奏却不在两者之中,可以通过特殊的渠道,直达天听,而且不用担心,自己所奏之事,会泄lù出去,当然,有利自然有弊,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通过密奏传递的,要是皇帝觉得,你所奏的事情,只是类似蒜皮,根本不值得一提的iǎ事,那么奏事的官员,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轻易之间,很少会有官员,会选择呈送密奏的。
“高甑生,奉令夹击吐谷浑,未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无赏……”李世民喃喃自语,动作却不慢,拆开了奏密,一目十行,过了片刻,如释重负……
次日,早朝,天子驾临,文武百官参谒,列席入坐,一众官员,敏锐的发现,御案之前,李世民表情略微有几分yīn沉,不怒自威。
果然,不等内宣布早朝开始,诸臣出奏议事之类的套话,李世民就冷声说道:“诸卿,昨日,朕收到一份密奏……”
李世民故意顿了顿,虎目含威,缓缓扫视百官,众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不管心里有鬼没鬼,下意识的,纷纷低头避视。
自然,也有自觉上无愧于天地神明,下无愧于帝王百姓的直臣,心中坦然,目光清澈,与之对视,李世民没有理会他们,深深看了眼,低头垂视,眼睛微闭,如同坐禅安睡的李靖,口中说道:“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与广州长史唐奉义,密告……代国公李靖谋反。”
一阵死寂,霎时之间,百官惊呼,宫殿哗然,李靖脸è微变,睁开眼睛,轻步列班而出,伏跪殿前,诚惶诚恐说道:“陛下,此乃诬陷,臣绝无谋反之意,请陛下明察。”
李世民不动声环视百百,淡声道:“诸卿觉得如何?”
一时之间,宫殿却是安静下来,众人心思各异,要说李靖想谋反,很多人是不相信的,可是能在朝中为官,哪个人不是长了颗七窍玲珑心,此事,不在于李靖是否谋反,而是在于皇帝的心思怎样。
一些人目光闪烁,揣摩李世民的心意,也有一些人,敢于直言,毫不犹豫,起身奏道:“陛下,李将军忠心耿耿,平日言行举止,皆无谋反的迹象……请陛下彻查此事,还李将军清白。”
“臣附议。”
“臣也附议。”A
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谋反
“对了,大总管与我等几个指挥将领的封赏,就不用理会了。”侯君集有几分矜持说道,负手望着帐顶,心中却在揣测,立了这样大的功劳,皇帝会给什么赏赐?
想想,也无非是勋官封爵罢了,不过两样,侯君集都没有放在眼中,授勋,最多是柱国,或者上柱国而已,至于封爵,他现在已经是国公,自从汉代有了非刘氏子弟不得封王的规矩之后,侯君集也没有妄想,自己可以得到破例,那么,只有增加几百上千户食邑了。
封爵授勋,除了食邑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或者从国库支取应得的封赐之外,其他都是徒有其名仅虚封而已,侯君集怎会放在心上,相对,他更加喜欢实质的东西,比如在官职上受到提拔,像李靖那样,出将入相,人生也就无憾了。
侯君集思起伏,却听贺兰楚石兴奋说道:“将军,已经核对清楚了,没有丝毫差错。”
“很好……”侯君集缓缓回身,大马金刀的坐下,看了眼贺兰楚石,淡笑道:“你得了什么封赏?”
“正七品致果校尉,加封三转飞骑尉。”贺兰楚石说道,眼睛里透出的喜悦,怎么也掩饰不住,果然,立有军功,升官的速度真的极快,才一年时间,就从九品,越级升为七品了。
嗯,侯君集微微点头,对于有功之臣,朝廷绝对不会吝于封赏,不然,谁会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尽忠效劳。
“这些只是虚职。”侯君集说道:“以你的能力,以及功劳,领个军府,也绰绰有余,可是资历不足,怕是难以服众,先补个果毅都尉,等到日后积功提升,也算是名正言顺。”
唐代军制,中央禁军十六卫府下,各辖四十到六十个折冲府,折冲府各设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统兵,府以下二百人为团,五十人为队,十人为伙,上府一千二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
果毅都尉,虽说是折冲都尉的副职,但也称得上是中下层领导阶级了,好像一条分割线,军中不知道有多少队正,熬磨了大半辈子,也没有跨越这步,贺兰楚石自然明白,这是侯君集的提携,强行忍耐心中的jī动与欢喜,急忙拜谢。
轻捋不长不短的胡须,侯君集又说道:“封赏之后,军营各番轮流休假省亲,你若是有暇,不妨到我府上作客,彤儿也是颇为担心你的……”
贺兰楚石愣了下,瞬间,脸上lù出狂喜之欢喜得连话都不懂说了,只知道连连点头,差点欢呼雀跃起来。侯君集会心微笑了下,轻轻咳嗽了声,贺兰楚石立即收敛心情,以标准的站姿,直腰嘴角轻弯的弧度,却怎么也拉不平。
“将军有何吩咐?”贺兰楚石大声道,心思已经飞去了远方。
侯君集沉默不语,与贺兰楚石大眼瞪iǎ眼,过了片刻,侯君集表面上沉心里却暗暗责怪,这个iǎ子,怎么不开窍,平日的机灵劲怎么不见了。
微微摇头,侯君集再次干咳,若无其事道:“这次西征吐谷浑,全赖大总管指挥有方,我等沾光,才立下了微末的功劳,不知道朝廷怎么封赏。”
侯君集表面上,是在问李靖,实质上,却是自己想知道。接触日久,贺兰楚石自然清楚,这位侯大将军,喜欢听些奉承的话,想娶人家的掌上明珠,投其所好是必备的技能。
所以想都不想,贺兰楚石立即反驳,再次提起了当日,侯君集当日的建议,一脸景仰道:“马无草,疲瘦,未可深入,众人思退,只有将军坚定信念……奔袭二千余里,大破贼酋伏允部众,俘其名王骁将……bī其走投无路,陷入绝境,只得自缢身亡……岂是微末之功。”
这种光辉事迹,侯君集百听不厌,不过在iǎ辈面前,还有几分自矜,捋须说道:“这等只是iǎ事,不值得一提,多亏大总管从善如流,当机立断,不然……破灭敌国,真可谓是功高盖世,朝廷肯定会大加封赏。”
侯君集的语气之中,带着几分羡慕之虽说自己在军中也素有威望,可是却不能与李靖相提并论,军卫百姓,包括皇帝,都认为朝中诸将,军事能力最强的,肯定是李靖,所以每当朝廷有什么重大的战役,皇帝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李靖,而不是自己,征突厥如是,伐吐谷浑也如是。
不过,仔细寻思,侯君集不得不承认,李靖不愧是当世的兵法大家,与之相比,自己的确是稍逊一筹,就是出将入相这点,就胜过自己许多,然而,他到底是老了,自己还年轻,迟早会超越他的。
“这个,好像没有。”贺兰楚石说道。
“什么?”侯君集不解道:“没有什么。”
“功劳薄上,没有各位将军的封赏。”贺兰楚石奇怪说道,以后自己看错了,又重新检查了两遍,发现真是如此。
侯君集皱眉,亲自上前,翻查了遍,的确没有,当下不解,要说粗心大意,算漏了几个iǎ兵的功劳,这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他们几个军中大将,朝廷的重臣,特别是任城王,李道宗,更是李唐皇室宗亲,谁能忽视遗忘?
想了想,侯君集也不急,相信天子自有公断,沉住气,挥手说道:“我们几个,估计另有封赏,不用理会了,其他人没错,就擂鼓聚众吧。”
贺兰楚石觉得也是,连忙应声而去,顷刻之间,帐外响起了阵阵鼓声,军营将士听闻,不敢怠慢,急忙整装而来,听说是要论功行赏,顿时欢声雷动……
封赏事宜,朝廷自有规矩,也不用细表,毕竟每逢开国初期,相对其他时期来说,自然是做到公平公正,侯君集宣示于众,军中上下十分满意,欢呼的声音,要比昨天的庆功宴会更加的喧嚣热闹。
两个时辰之后,封赏完毕,侯君集就走了,无论是升级,还是受赏,自有军中书吏处理,汇集成册之后,jiā给他过目,而且已经公布于众,也不担心有人虚作假,所以十分放心,纵马返回皇城,打探自己没有封赏的事情去了。
率先寻找的,自然是民部尚书唐俭,毕竟军中的封赏钱财,都是由国库支出,要是他们有什么赏赐,肯定会经过唐俭的手笔,找他打听情况,再合适不过了。
衙署之中,听到侯君集求见,唐俭微笑了下,扬声道:“有请……”
话音刚落,侯君集就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两只坛子,直接搁在唐俭的书案上,微笑道:“兄长,侯某说话算数,给你送礼来了。”
“西域珍奇美酒?”唐俭眼睛发亮,随之埋怨说道:“光天化日之下,你居然堂而皇之的拿来,分明是想让御史言官上本参我。”
“哈哈,现在已经过了申时,御史言官早回家了,况且我送礼,又不是求你办事,只是正常的礼尚往来,谈不上贪污受贿,有什么好担心的。”侯君集笑道。
“这倒也是。”唐俭说道,抱着坛子,鼻翼耸动,好像能够闻动酒香,颇有几分陶醉。
侯君集微笑,轻声说道:“兄长……”
“停,说话算数,不求我办事的。”唐俭提醒道。
侯君集哭笑不得,无奈说道:“没求你办事,只是想向你打听点事。”
“有什么区别?”唐俭吹胡子瞪眼,不满说道:“就知道,你的礼物,不是这么好拿的,算了,自认倒霉,说吧,是什么事情,难办的话,我宁可不要了。”
“没那么严重。”侯君集笑道:“再说了,送出去的礼物,哪里有往回拿的道理……”
“不要拐弯抹角了,有事就问。”唐俭没好气道,依依不舍的放下坛子。
其实,到了他们这种地位的权贵,对于心头爱好的物事,自有办法买来,不需要人送,岂会真为了区区的礼物,坏了原则。
侯君集明白,不过打听的事情,也没犯什么禁忌,所以十分坦然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觉得奇怪,为何封赏的簿册之中,没有我等几人。”
唐俭一听,立时笑了,“闹了半天,原来是想邀功请赏啊。”
“什么邀功请赏。”侯君集不乐意道:“我等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洒血杀敌,难道朝廷就不应该封赏奖励?”
“自然是应该。”唐俭点头说道,在家天下的时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对于民族与国家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立了功勋,受到奖赏,这是众人共同的认知,不觉得对抗外敌就可以例外。
“既然如此,为何……”侯君集迟疑说道:“也不怕将士寒心。”
“不是将士寒心,而是你有意见吧。”唐俭笑道。
的确,虽说侯君集,不把封赏放在眼中,可却不是完全不在乎封赏,毕竟这是对于自己功劳的肯定,少无所谓,但是不能没有。
“不只我有意见而已。”侯君集说道:“李公、任城王、道彦、薛家兄弟……”
“好了,不用数了。”唐俭摆手,轻笑道:“监军呈上功劳薄的时候,在政事堂上,我见过你们的名字了,不过……”
“不过什么?”侯君集皱眉道:“莫不是,有人从中作梗?”
“想到哪里去了。”唐俭摇头说道:“不过,当我们讨论到你们的功劳时,陛下决定,亲自给你们评定,以示恩宠。”
“原来如此。”侯君集恍然大悟,脸上惊喜jiā加,皇帝向来是以大方厚赏出名,由他亲自评功,封赏必定出人意料的丰厚。
“怎么样,高兴了吧。”唐俭笑道,心中却隐约浮现两分疑以天子雷厉风行的脾此事早应该解决,应该会在昨日庆功宴上,当众宣布,为何拖延到现在也没有动静。
“承陛下器重,心中自然欢喜。”侯君集笑道,伸手抓拿坛子,拨开封泥,醇香的气息立即扑面而来。
唐俭急了,连忙伸手夺回,怨声道:“这是我的……”
气。”侯君集嘀咕。
御书房中,书案之上,摆着一本折子,其上陈列出侯君集等人的名字,李世民提着朱笔,悬空在李靖名字的上面,迟迟没有落笔。
就如同唐俭所料,以李世民的脾早就拟定好几个立功将军的封赏,或是升官授勋,或是赐爵加食邑,唯独李靖名字之下,却是一片空白。
要说,这次西征吐谷浑,灭国之战,大胜而归,怎么封赏也不为过。然而,李世民却在犹豫,现在的李靖,已经是大将军了,又做过宰相,散官为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勋官为十二转上柱国,因破突厥之功,被封为代国公,爵位也是到了顶,而且是加实封户的食邑,再进一步,岂不是要裂土封王?
当然,也不是赏无所赏,封无所封,可以增加食邑,追封先君,或者赐爵子孙,这是最常用的办法,光宗耀祖,恩荫子孙,正是大丈夫的追求,想来李靖也不会拒绝的。
可是,在几乎是朝野上下都在赞颂李靖的功劳的时候,李世民虽然是个宽宏大度的皇帝,心中也不禁有些酸溜溜的感觉。
上次,李靖击灭突厥之后,军功无人能企及,只是得了一个公爵封号,象征的头衔,与其功绩相比,似乎并不对等,后来,李世民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这样也未免会伤了功臣之心,所以升李靖为尚书右仆作为补偿,是为唐朝出将入相第一人。
现在,官封一品、出将入相的李靖,平定吐谷浑凯旋回朝,怎么封赏,才能够显得公平公正,却是成了李世民头痛的难题,心中愁肠百结,早知道,不应该让李靖率军西征的,可是除了李靖,朝中诸将,难堪大任啊。
李世民陷入了纠结之中,再次叹气起来,功高不赏,肯定不行,少赏,更加不可,赏罚不公,怎么能够服众,下次危战之时,就没有人拼命效死了,但是厚赏,那么以后李靖再立了大功,真是赏无可赏了。
捋着胡须,李世民眉目锁成了川字,说白了,作为臣子,功高震主,肯定不为人主所喜。
“陛下……”就在这时,书房之外,一个内匆步而来,伏跪外面,尖声求见。
李世民惊醒,搁下朱笔,合上折子,威严道:“进来。”
内急忙进来,行礼说道:“陛下,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有密奏呈上。”
“密奏。”李世民眉头跳了下,沉稳道:“呈上来。”
内连忙上前,双手呈上密奏,李世民拿来,轻轻挥袖,内自然明白其意,再次行礼,悄无声息的退了下去。
官员上奏的方法,按照正常听程度,分为两种,一是皇帝临朝视事的时候,当场进奏,二是由下而上,一级一级的传递,有专的机构管理,呈送到皇帝手中。
自然,密奏却不在两者之中,可以通过特殊的渠道,直达天听,而且不用担心,自己所奏之事,会泄lù出去,当然,有利自然有弊,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通过密奏传递的,要是皇帝觉得,你所奏的事情,只是类似蒜皮,根本不值得一提的iǎ事,那么奏事的官员,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轻易之间,很少会有官员,会选择呈送密奏的。
“高甑生,奉令夹击吐谷浑,未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无赏……”李世民喃喃自语,动作却不慢,拆开了奏密,一目十行,过了片刻,如释重负……
次日,早朝,天子驾临,文武百官参谒,列席入坐,一众官员,敏锐的发现,御案之前,李世民表情略微有几分yīn沉,不怒自威。
果然,不等内宣布早朝开始,诸臣出奏议事之类的套话,李世民就冷声说道:“诸卿,昨日,朕收到一份密奏……”
李世民故意顿了顿,虎目含威,缓缓扫视百官,众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不管心里有鬼没鬼,下意识的,纷纷低头避视。
自然,也有自觉上无愧于天地神明,下无愧于帝王百姓的直臣,心中坦然,目光清澈,与之对视,李世民没有理会他们,深深看了眼,低头垂视,眼睛微闭,如同坐禅安睡的李靖,口中说道:“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与广州长史唐奉义,密告……代国公李靖谋反。”
一阵死寂,霎时之间,百官惊呼,宫殿哗然,李靖脸è微变,睁开眼睛,轻步列班而出,伏跪殿前,诚惶诚恐说道:“陛下,此乃诬陷,臣绝无谋反之意,请陛下明察。”
李世民不动声环视百百,淡声道:“诸卿觉得如何?”
一时之间,宫殿却是安静下来,众人心思各异,要说李靖想谋反,很多人是不相信的,可是能在朝中为官,哪个人不是长了颗七窍玲珑心,此事,不在于李靖是否谋反,而是在于皇帝的心思怎样。
一些人目光闪烁,揣摩李世民的心意,也有一些人,敢于直言,毫不犹豫,起身奏道:“陛下,李将军忠心耿耿,平日言行举止,皆无谋反的迹象……请陛下彻查此事,还李将军清白。”
“臣附议。”
“臣也附议。”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