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华夏动兵,向来讲究名正言顺。
千古名篇《出师表》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以兴复汉室,北定中原为核心主题的文章。
还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为了给袁绍正名,也做了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的檄文名作。
万不可小觑这种缴文。
在很多时候,笔头上的文章,不亚于千军万马。
《出师表》一出,蜀中兵将士气高昂。
《为袁绍檄豫州文》一出,直接吓得曹操除了一生冷汗。只是当时曹操苦于头风,病发在床,这冷汗一出,病反而好了。
李隆基下定决心南征之后,立刻就命与裴旻同为庙堂文宗的张说,写了一封《讨贼缴文》,向天下表明王师南征,名正言顺。
张说辞藻华丽,严峻峭拔,雄奇豪放,确实是文采风流。
一篇《讨贼缴文》洋洋洒洒的千余字,写的是字字珠玑,句句振奋,立表南诏王七大过错,让人闻之是热血沸腾,怒发冲冠,恨不得直接投身军旅,一并南征。
文章一出,立刻引起了士林追捧。
京师周边百姓歌颂支持,期待王师出征!
作为寻常百姓,他们哪里知道裴旻的战略,只是单纯的觉得南诏王背信弃义,理当受到天朝制裁。
至于张虔陀奸杀了南诏王妃,这种丑事,张说自然是不会写入《讨贼缴文》里的。
家丑不可外扬嘛!
故而庙堂上除了少数一批人,绝大多数的大臣甚至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绝大多数人皆以为一切都是南诏的过错。
作为唐王朝的中心长安,消息最为灵通发达,王师南征的讯息很快就传遍了大唐各地
等身处凉州的裴旻得知南诏战事起的时候,李隆基命章仇兼琼南征的命令已经下达了,《讨贼缴文》更是传遍天下。
得到消息的张九龄、李林甫、高适、哥舒翰、高仙芝纷纷讶异,一窝蜂的聚向了节度使。
他们都是裴旻最信任的心腹,都知道裴旻的战略大计。
南北牵制吐蕃,是全盘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环。
这唐王朝突然向南诏宣战,诸人都大感惊讶。
明明已经结成了战略关系,这么说翻脸就翻脸?
岂止是他们,裴旻自己都有些始料不及的。
裴旻自身精于算计,属于谋战派的。经过李靖、裴行俭兵法的熏陶,早已胸藏甲兵。他最擅长的就是掌控战事的节奏。只要节奏在手,让他打的越舒心越舒服,对手就会输得越惨。
只要一切跟着节奏走,裴旻有信心在高昌仓建成之后,掌控局势的主动,将这个时代唯一能够威胁唐王朝的阿拉伯重创,问鼎巅峰。
至于吐蕃,裴旻暂时没有放在心上,也相信王忠嗣能够对付。
南诏之变,却让裴旻变得很是被动,节奏完全给打乱了,甚至隐隐脱离了掌控。
面对麾下文武的聚集,裴旻也将南边发生的情况与众人细说。
对于自己的心腹,裴旻自不隐瞒,将张虔陀奸杀了南诏王妃白洁夫人的事情说了。
张九龄、李林甫、高适、哥舒翰、高仙芝闻言面面相觑,场面尴尬许久。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此事确实是张虔陀的过错。
脾气较为暴躁的哥舒翰直接骂了起来:“这是哪里冒出来的混帐东西,就算管不好自己下半身,可以去找青楼里的姑娘野心,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找南诏王妃,这不是找死嘛……还拖累我们,简直该千刀万剐。”
裴旻的想法也是一样,也未制止哥舒翰,继续将南诏王皮逻阁的告示内容说着。
这一下骂的人可就不只是一个人。
几乎是群情激奋。
但相对哥舒翰的粗鲁,其他人就显得文雅的多。
张九龄吹胡子瞪眼道:“岂有此理,番外蛮夷果然以虺蜴为心,豺狼为性,不可教也。”
作为以风雅气度著称的张九龄,骂人都那么文艺。
高适也相差无几,哼道:“好一同样中山狼,这般背义无道,定为神人之共嫉,为天地之不容。”
至于哥舒翰、高仙芝相比起来那就粗鲁的多了,各种的唐朝国骂。
高仙芝好一丢丢。
哥舒翰直接施展了草莽脾性,气冲冲的喝道:“贼孙子,这般狂妄无知,气煞哥舒老爷了。要不是老爷在凉州,非要让这孙子知道他爹是怎样出来的。”
唯有李林甫一声不吭的皱着眉头,在思考着什么。
格格不入的李林甫很快吸引了裴旻的注意,他问道:“林甫是有发现?”
李林甫躬身道:“属下觉得有些奇怪,认真分析思考,觉得这其中或许有不为人知的猫腻也不一定。”
在这个时候,唯一能够冷静下来的,只有李林甫一个人。
即便是裴旻自己,都带着几分感情用事。
这种感情叫做“家国荣誉感”!
现在的唐王朝很强大,对外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四方臣服,对内是政治清明,繁荣富强。
盛世已经来临……
面对这样的国家,裴旻身为一个汉人,身为一个华夏人是由衷的自豪热爱。
连裴旻都如此,张九龄、高适这样的文人更加了,他们近年来的诗句都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与自豪。
哥舒翰是突骑施人,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但是他们生长在唐王朝的土地上,深受华夏文化熏陶,也早将自己视为唐王朝的一员,真心愿意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故而听到南诏王皮逻阁这般嚣张,狂妄无度的诋毁唐王朝,将唐王朝都视为张虔陀一路货色。
哪里受得了!
张九龄、高适、哥舒翰、高仙芝都觉得小小南诏,居然如此蔑视天朝上国,不受控制的就生出了怒意。
而裴旻本来就讨厌地图炮,在后世他就经常见到一些因为个例就开始乱地图胡说的人,受到的影响更大。
李林甫却不不同。
细说起来,李林甫还是李唐皇室的后裔,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
但他自身就是一个人唯我主义,根本就没有什么家国理念,只要自己过得好,便是唐朝覆灭也与之无关。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是唯一一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件事情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什么发现?快快说来!”裴旻深知李林甫的才能,催促他细说。
李林甫道:“属下是觉得南诏现在还不到与我朝翻脸的时候,我朝扶持他们牵制吐蕃,对于南诏自身,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我们能够达成所愿,而他们也能在南边站稳脚跟,成为一个可以与吐蕃对抗的国家,而不是备受欺凌的可怜小国。这有一句话叫做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可现在磨并没有磨完,桥只走了一半。南诏王有什么理由在这个时候卸磨拆桥?”
“就为了一个女人?属下以为身为国王,即便那个白洁夫人万中无一,也不应该为了他而死磕我朝。”
将心比心,李林甫觉得换做是自己,利益在前,别说是女人,连儿子女儿都能卖。
经李林甫这一提醒,裴旻也冷静下来细想,同样觉得有些反常。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怒发冲冠为红颜的例子,但冤有头,债有主。
干蠢事的是张虔陀,这个无可辩驳。
南诏也残忍的杀了他满门,上老小幼,一个都没有放过。
难道这还不够?
还要特地挑衅唐王朝?
打算让更多的人为白洁夫人陪葬?
还是是寿星公上吊找死?
裴旻不怀疑南诏以后会反,反而坚信,他们一定会反。
就跟回纥、葛逻禄一样。
裴旻在选择扶持他们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将来打虎的准备。
在裴旻看来,只要在老虎成长起来的过程中,唐王朝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这险是值得冒的。
毕竟身为打虎人,不能怕虎。
现在的南诏别说是虎,小虎崽都算不上。
充其量就是一条狗,这一条狗就来挑衅唐王朝,这也实在太夸张了。
南诏王皮逻阁在历史上能够一同六诏,将南疆荒芜之地发展起来,打下未来大理国的雏形。应该不至于与夜郎国一样,有着莫名的自信。
“也许真的有问题?”
裴旻眼前一亮,肃然道:“你们想,南诏为何要在夺取了嶲州之后,又选择退去?”
张九龄立刻回道:“是知道守不住吧。”
“没错!”裴旻打了一个响指,说道:“这也说明了南诏王皮逻阁有这个自知之明,知道他们能够一时出其不意的攻下我朝一座城池,但只要我朝回过神来,反击之势,根本不是他们可以抵御的。故而直接放弃,同时,他们并未劫掠嶲州,也可见他们并不打算真正的与我们为敌。真有这个打算,城中财富哪有不取的道理。细究起来,也许真有问题也不一定。”
他来回渡步,说道:“此次皮逻阁兵袭,我军最大的伤亡是徐琥父子以及一众敢于抵抗的家丁兵士。他们的仇,不能不报,但可以记在账上,秋后清算。现在时不是跟南诏开战的时候,这边一动兵,用屁股都能想到。为了自保,南诏会投向吐蕃的怀抱。他们一但结盟,对我们就太不利了。”
当即裴旻修书,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写下,命人加急传给李隆基,希望李隆基能够暂缓攻势,调查清楚一切。
但是裴旻的上疏直接让李隆基拒绝了。
而且没有任何的犹豫,甚至还有了些许不满。
“静远这是太不知轻重了!”
李隆基好大喜功,而今《讨贼缴文》以出,唐王朝上下群情激奋,都渴望浩荡王师能够再一次取得辉煌的胜利。
李隆基自认为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而且裴旻的怀疑固然有道理,但细细一想,真要是有问题,那就不是皮逻阁的过错,而是自己人在捣鬼。
唐将奸杀南诏王妃在李隆基眼中已经是一种耻辱,真要还有细节,那唐王朝的颜面何存?
面子,是李隆基最注重的东西。
即便是裴旻,也无法动摇李隆基出战的决心。
高力士也看了裴旻的来信。
原本从不过问朝政的高力士,因为李隆基的放权,现在已经渐渐成为了历史上的那个高力士。
一个能够代表李隆基独断处理事情的人物。
高力士笑道:“国公应该是从大局考虑吧,毕竟阿拉伯、吐蕃给了他不小的压力。连南诏牵制吐蕃是一手妙棋。这妙棋让该死的张虔陀破坏了,裴国公想要挽回局面,稍微过界,也是情有可原。”
李隆基也点了点头,说道:“高将军说的对,阿拉伯、吐蕃接不上易于之辈。阿拉伯攻伐天竺,轻而易举的动用了十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就将天竺荡平了。根据西方商人传来的消息,吐蕃能够动员的兵力,远不只有这十万,真要聚兵而战,便是翻两三翻都不成问题。只是对付天竺,无需那么多而已。”
“而吐蕃,老对手了。他们的实力,我们焉能不知,咬咬牙,还是能够筹齐十万之数的。静远只有陇右、河西两镇之兵,却要对抗两国,确实不容易。”
“朕之前问他有何需求,他绝口不提,显然是不想朕为难,是朕有些矫枉过正了。”
他想了想,说道:“至于静远的战略,其实这很容易。朕这就亲自修书让他放心,他的战略,朕绝对会让他达成。”
在决定出兵攻打南诏的时候,李隆基已经考虑到裴旻的战略了。
两者其实可以不冲突的。
扶持南诏对付吐蕃是因为南诏与吐蕃疆域相邻,相比蜀中与吐蕃隔着的崇山峻岭。
南诏离吐蕃的国都逻些明显更近,可以更方便的威胁到他们的大后方。
当只要他们能够一举攻占苍山洱海,将南诏吞为唐王朝的疆域,或者另外立一个听话的南诏王,将一举两得。
到时由剑南军负责牵制吐蕃的任务。
上有陇右王忠嗣,下有剑南章仇兼琼,何必求区区南诏?
如此岂不比裴旻的南北夹击更加高明有效?
裴旻看着李隆基的回信,脑中突然闪过一个诸葛亮的一句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华夏动兵,向来讲究名正言顺。
千古名篇《出师表》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以兴复汉室,北定中原为核心主题的文章。
还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为了给袁绍正名,也做了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的檄文名作。
万不可小觑这种缴文。
在很多时候,笔头上的文章,不亚于千军万马。
《出师表》一出,蜀中兵将士气高昂。
《为袁绍檄豫州文》一出,直接吓得曹操除了一生冷汗。只是当时曹操苦于头风,病发在床,这冷汗一出,病反而好了。
李隆基下定决心南征之后,立刻就命与裴旻同为庙堂文宗的张说,写了一封《讨贼缴文》,向天下表明王师南征,名正言顺。
张说辞藻华丽,严峻峭拔,雄奇豪放,确实是文采风流。
一篇《讨贼缴文》洋洋洒洒的千余字,写的是字字珠玑,句句振奋,立表南诏王七大过错,让人闻之是热血沸腾,怒发冲冠,恨不得直接投身军旅,一并南征。
文章一出,立刻引起了士林追捧。
京师周边百姓歌颂支持,期待王师出征!
作为寻常百姓,他们哪里知道裴旻的战略,只是单纯的觉得南诏王背信弃义,理当受到天朝制裁。
至于张虔陀奸杀了南诏王妃,这种丑事,张说自然是不会写入《讨贼缴文》里的。
家丑不可外扬嘛!
故而庙堂上除了少数一批人,绝大多数的大臣甚至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绝大多数人皆以为一切都是南诏的过错。
作为唐王朝的中心长安,消息最为灵通发达,王师南征的讯息很快就传遍了大唐各地
等身处凉州的裴旻得知南诏战事起的时候,李隆基命章仇兼琼南征的命令已经下达了,《讨贼缴文》更是传遍天下。
得到消息的张九龄、李林甫、高适、哥舒翰、高仙芝纷纷讶异,一窝蜂的聚向了节度使。
他们都是裴旻最信任的心腹,都知道裴旻的战略大计。
南北牵制吐蕃,是全盘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环。
这唐王朝突然向南诏宣战,诸人都大感惊讶。
明明已经结成了战略关系,这么说翻脸就翻脸?
岂止是他们,裴旻自己都有些始料不及的。
裴旻自身精于算计,属于谋战派的。经过李靖、裴行俭兵法的熏陶,早已胸藏甲兵。他最擅长的就是掌控战事的节奏。只要节奏在手,让他打的越舒心越舒服,对手就会输得越惨。
只要一切跟着节奏走,裴旻有信心在高昌仓建成之后,掌控局势的主动,将这个时代唯一能够威胁唐王朝的阿拉伯重创,问鼎巅峰。
至于吐蕃,裴旻暂时没有放在心上,也相信王忠嗣能够对付。
南诏之变,却让裴旻变得很是被动,节奏完全给打乱了,甚至隐隐脱离了掌控。
面对麾下文武的聚集,裴旻也将南边发生的情况与众人细说。
对于自己的心腹,裴旻自不隐瞒,将张虔陀奸杀了南诏王妃白洁夫人的事情说了。
张九龄、李林甫、高适、哥舒翰、高仙芝闻言面面相觑,场面尴尬许久。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此事确实是张虔陀的过错。
脾气较为暴躁的哥舒翰直接骂了起来:“这是哪里冒出来的混帐东西,就算管不好自己下半身,可以去找青楼里的姑娘野心,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找南诏王妃,这不是找死嘛……还拖累我们,简直该千刀万剐。”
裴旻的想法也是一样,也未制止哥舒翰,继续将南诏王皮逻阁的告示内容说着。
这一下骂的人可就不只是一个人。
几乎是群情激奋。
但相对哥舒翰的粗鲁,其他人就显得文雅的多。
张九龄吹胡子瞪眼道:“岂有此理,番外蛮夷果然以虺蜴为心,豺狼为性,不可教也。”
作为以风雅气度著称的张九龄,骂人都那么文艺。
高适也相差无几,哼道:“好一同样中山狼,这般背义无道,定为神人之共嫉,为天地之不容。”
至于哥舒翰、高仙芝相比起来那就粗鲁的多了,各种的唐朝国骂。
高仙芝好一丢丢。
哥舒翰直接施展了草莽脾性,气冲冲的喝道:“贼孙子,这般狂妄无知,气煞哥舒老爷了。要不是老爷在凉州,非要让这孙子知道他爹是怎样出来的。”
唯有李林甫一声不吭的皱着眉头,在思考着什么。
格格不入的李林甫很快吸引了裴旻的注意,他问道:“林甫是有发现?”
李林甫躬身道:“属下觉得有些奇怪,认真分析思考,觉得这其中或许有不为人知的猫腻也不一定。”
在这个时候,唯一能够冷静下来的,只有李林甫一个人。
即便是裴旻自己,都带着几分感情用事。
这种感情叫做“家国荣誉感”!
现在的唐王朝很强大,对外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四方臣服,对内是政治清明,繁荣富强。
盛世已经来临……
面对这样的国家,裴旻身为一个汉人,身为一个华夏人是由衷的自豪热爱。
连裴旻都如此,张九龄、高适这样的文人更加了,他们近年来的诗句都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与自豪。
哥舒翰是突骑施人,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但是他们生长在唐王朝的土地上,深受华夏文化熏陶,也早将自己视为唐王朝的一员,真心愿意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故而听到南诏王皮逻阁这般嚣张,狂妄无度的诋毁唐王朝,将唐王朝都视为张虔陀一路货色。
哪里受得了!
张九龄、高适、哥舒翰、高仙芝都觉得小小南诏,居然如此蔑视天朝上国,不受控制的就生出了怒意。
而裴旻本来就讨厌地图炮,在后世他就经常见到一些因为个例就开始乱地图胡说的人,受到的影响更大。
李林甫却不不同。
细说起来,李林甫还是李唐皇室的后裔,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
但他自身就是一个人唯我主义,根本就没有什么家国理念,只要自己过得好,便是唐朝覆灭也与之无关。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是唯一一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件事情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什么发现?快快说来!”裴旻深知李林甫的才能,催促他细说。
李林甫道:“属下是觉得南诏现在还不到与我朝翻脸的时候,我朝扶持他们牵制吐蕃,对于南诏自身,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我们能够达成所愿,而他们也能在南边站稳脚跟,成为一个可以与吐蕃对抗的国家,而不是备受欺凌的可怜小国。这有一句话叫做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可现在磨并没有磨完,桥只走了一半。南诏王有什么理由在这个时候卸磨拆桥?”
“就为了一个女人?属下以为身为国王,即便那个白洁夫人万中无一,也不应该为了他而死磕我朝。”
将心比心,李林甫觉得换做是自己,利益在前,别说是女人,连儿子女儿都能卖。
经李林甫这一提醒,裴旻也冷静下来细想,同样觉得有些反常。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怒发冲冠为红颜的例子,但冤有头,债有主。
干蠢事的是张虔陀,这个无可辩驳。
南诏也残忍的杀了他满门,上老小幼,一个都没有放过。
难道这还不够?
还要特地挑衅唐王朝?
打算让更多的人为白洁夫人陪葬?
还是是寿星公上吊找死?
裴旻不怀疑南诏以后会反,反而坚信,他们一定会反。
就跟回纥、葛逻禄一样。
裴旻在选择扶持他们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将来打虎的准备。
在裴旻看来,只要在老虎成长起来的过程中,唐王朝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这险是值得冒的。
毕竟身为打虎人,不能怕虎。
现在的南诏别说是虎,小虎崽都算不上。
充其量就是一条狗,这一条狗就来挑衅唐王朝,这也实在太夸张了。
南诏王皮逻阁在历史上能够一同六诏,将南疆荒芜之地发展起来,打下未来大理国的雏形。应该不至于与夜郎国一样,有着莫名的自信。
“也许真的有问题?”
裴旻眼前一亮,肃然道:“你们想,南诏为何要在夺取了嶲州之后,又选择退去?”
张九龄立刻回道:“是知道守不住吧。”
“没错!”裴旻打了一个响指,说道:“这也说明了南诏王皮逻阁有这个自知之明,知道他们能够一时出其不意的攻下我朝一座城池,但只要我朝回过神来,反击之势,根本不是他们可以抵御的。故而直接放弃,同时,他们并未劫掠嶲州,也可见他们并不打算真正的与我们为敌。真有这个打算,城中财富哪有不取的道理。细究起来,也许真有问题也不一定。”
他来回渡步,说道:“此次皮逻阁兵袭,我军最大的伤亡是徐琥父子以及一众敢于抵抗的家丁兵士。他们的仇,不能不报,但可以记在账上,秋后清算。现在时不是跟南诏开战的时候,这边一动兵,用屁股都能想到。为了自保,南诏会投向吐蕃的怀抱。他们一但结盟,对我们就太不利了。”
当即裴旻修书,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写下,命人加急传给李隆基,希望李隆基能够暂缓攻势,调查清楚一切。
但是裴旻的上疏直接让李隆基拒绝了。
而且没有任何的犹豫,甚至还有了些许不满。
“静远这是太不知轻重了!”
李隆基好大喜功,而今《讨贼缴文》以出,唐王朝上下群情激奋,都渴望浩荡王师能够再一次取得辉煌的胜利。
李隆基自认为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而且裴旻的怀疑固然有道理,但细细一想,真要是有问题,那就不是皮逻阁的过错,而是自己人在捣鬼。
唐将奸杀南诏王妃在李隆基眼中已经是一种耻辱,真要还有细节,那唐王朝的颜面何存?
面子,是李隆基最注重的东西。
即便是裴旻,也无法动摇李隆基出战的决心。
高力士也看了裴旻的来信。
原本从不过问朝政的高力士,因为李隆基的放权,现在已经渐渐成为了历史上的那个高力士。
一个能够代表李隆基独断处理事情的人物。
高力士笑道:“国公应该是从大局考虑吧,毕竟阿拉伯、吐蕃给了他不小的压力。连南诏牵制吐蕃是一手妙棋。这妙棋让该死的张虔陀破坏了,裴国公想要挽回局面,稍微过界,也是情有可原。”
李隆基也点了点头,说道:“高将军说的对,阿拉伯、吐蕃接不上易于之辈。阿拉伯攻伐天竺,轻而易举的动用了十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就将天竺荡平了。根据西方商人传来的消息,吐蕃能够动员的兵力,远不只有这十万,真要聚兵而战,便是翻两三翻都不成问题。只是对付天竺,无需那么多而已。”
“而吐蕃,老对手了。他们的实力,我们焉能不知,咬咬牙,还是能够筹齐十万之数的。静远只有陇右、河西两镇之兵,却要对抗两国,确实不容易。”
“朕之前问他有何需求,他绝口不提,显然是不想朕为难,是朕有些矫枉过正了。”
他想了想,说道:“至于静远的战略,其实这很容易。朕这就亲自修书让他放心,他的战略,朕绝对会让他达成。”
在决定出兵攻打南诏的时候,李隆基已经考虑到裴旻的战略了。
两者其实可以不冲突的。
扶持南诏对付吐蕃是因为南诏与吐蕃疆域相邻,相比蜀中与吐蕃隔着的崇山峻岭。
南诏离吐蕃的国都逻些明显更近,可以更方便的威胁到他们的大后方。
当只要他们能够一举攻占苍山洱海,将南诏吞为唐王朝的疆域,或者另外立一个听话的南诏王,将一举两得。
到时由剑南军负责牵制吐蕃的任务。
上有陇右王忠嗣,下有剑南章仇兼琼,何必求区区南诏?
如此岂不比裴旻的南北夹击更加高明有效?
裴旻看着李隆基的回信,脑中突然闪过一个诸葛亮的一句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