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三年(二)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博文馆建成后,萧南为了造势,还特意弄了个试营业,先让大读书人知道有这么个地方,然后才正式投入使用。
萧南和崔幼伯都没有想到,博文馆开门还没有两天,立刻便在洛阳引起了轰动。
彼时没有印刷术,也没有什么专业出版,书籍流传全都靠手抄,而且流传的范围和速度也受地域的限制。
即使是手抄本,也都被各大世家以及权贵们收藏着,普通百姓要看真正的好书比较困难。
在书籍如此珍贵的当下,崔家却敞开大门,免费将自家的藏书给大家看,而且还准许抄录、带走,连抄书所用的笔墨纸砚都会免费提供······
这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呀,听到消息的纷纷招呼亲友,一起赶往化清坊。
博文馆的面积不小,但架不住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呀。
而且因为是试营业,很多细节准备不充足,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许多士子见了书,当场兴奋不已,抱着就跑到一边阅读,看完一本就去找第二本,彻底忘了博文馆的规定。
最后连院子里都坐满了醉心阅读的人,他们大多数看完了迟迟不肯离去,外头的人也就进不来,从而导致后来的人只能在门前排起了长队。
由于跑来的人太多了,队列也由一条变成了两条,若不是武侯担心人多了堵塞交通强制疏散人群,这些人极有可能排上好几列。
队伍很长,一直从位于巷子最里侧的博文馆排到了崔里另一侧的十字路口,也就是苏茂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
听白衣士子说完,苏茂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跟那士子道了谢,便走了回来。
“苏郎,前面到底发生了何事?可是与咱们此行的任务有关?”
说话的是个白净小郎,年纪约莫十六七岁他叫韦潭,也是弘文馆的馆生,自家与苏家是世交,平日两人的关系也比较好。
苏茂简单将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其它三位同伴旋即又有些担忧的说道:“看情况,博文馆里的访客必定许多,崔郎又在山中守孝,不知咱们能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呢。”
太子派他们来做什么,苏茂自是知道,不过看崔曲挤满人,不用看也能猜得出博文馆里的情况。
不管是整理书籍还是最后的编撰必须有个安静的环境,如今崔家变成了这样,他们的任务还能完成吗?
听了苏茂的担心,韦潭等三人也都有些忧虑,而跟让他们郁闷的是,就这么一会儿的当,整条巷子已经被人挤满了,他们的马队根本就挤不过去。
就在此时从另一边巷子里赶来几个年轻人,为首的那个身着月白细麻广袖长袍,五官俊朗、精神奕奕一看便是个极能干的人。
这几人走到苏茂等人近前,手问道:“敢问几位郎君可是弘文馆的馆生?”
苏茂一怔,随即回过神儿来,回礼道:“某苏茂,与这三位郎君同是弘文馆的馆生,不知郎君贵姓,如何知道我们的身份?”
来人微微一笑,自我介绍道:“某郑勤,乃崔幼伯崔肃纯的表兄,受肃纯所托全权负责博文馆的事宜。前日肃纯便命人给我送了信,说这两日有弘文馆的馆生前来帮忙,因博文馆出了点小事,某未能亲到城门口相迎,实在抱歉,还望几位郎君不要见怪。”
苏茂一听对方姓郑且还是崔幼伯的表亲,便知道这位郑勤来自荥阳郑氏,忙回以笑容,道:“郑郎君太客气了,郎君受崔郎所托负责博文馆,而我们则领了太子的钧令前来相助,大家便是自家人了……呵呵,说起来,我苏氏与郑氏是姻亲,咱们极有可能是表亲呢。”
郑勤见苏茂斯文有礼,且一副有心交好的样子,他也没有抻着,而是笑盈盈的自报家门,好让对方知道他的家族门第。
苏茂也善谱学,几大世家的谱系更是烂熟于心,一听郑勤背族谱,他也忙把自家的情况说了说。
经过攀谈,郑勤与苏茂还真是表兄弟,据两人共同研究发现,郑勤有位姑祖母嫁给了苏茂的堂叔,虽远了些,但好歹也是亲戚。
一下子,两人立刻亲切起来,说话也多了几分随意。
郑勤一边继续与苏茂闲聊,一边引几位馆生和十几个甲卫往另一侧的巷子走。
苏茂发现他们正走向与博文馆相悖的方向,便故作随意的问道:“方才齐光(郑勤的字)说博文馆出了点儿小事,要不要紧,我等虽无大才,但还有把子力气,没准儿还能帮上齐光的忙呢。”
郑勤闻言笑了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
现在博文馆是试营业,所以准备不足,忽然涌入这么多访客,馆内的下人一时乱了分寸,出了点儿小问题……我已经命人去解决了,又补充了几条新规定,如今馆内已经恢复了正常。”
苏茂却有些不信,他回头看了看那蜿蜒的长队,什么话都没说,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问题若是解决了,这些人为何还在排队?
郑勤多精明的人呀,哪里会看不出苏茂的质疑,他放缓了脚步,仿佛等着什么一般,道:“不过,苏郎也看到了,外头排队的人实在太多,馆内的问题虽然解决,可博文馆的空间有限,一时也无法让所有的人都进入……正说着,另一端排队的人群中有人影晃动,几个身着靛青色粗布衣裤的小厮手里抓着一大把的竹签,一边说着什么,一边将竹签递给排队的人。
苏茂挑眉,问道:“这又是作甚?”
郑勤笑得一脸自得,道:“小厮手里拿着的是博文馆专门的竹签,每一个竹签上都刻着数字。而博文馆每日只能容两百人读书、誊抄,为了避免大家一拥而入乱了馆内的秩序,馆内有了新规定,每日辰初,博文馆的小厮便会在门前发放竹签,前两百人凭竹签进馆。现在命小厮发放的是明日的竹签,拿到竹签的人,可明日直接入馆。”
苏茂指了指排队的那些人,据他目测,这一堆人绝对超过两百人。不解的看向郑勤,道:“他们不止两百人吧。”
郑勤点头,道:“我刚才没细说,这竹签分作‘天地玄黄,四种,每一种二百支,明日要用的是‘天,字号数字竹签,而没领到天字号的,则发给他们地字号,地字号的后日入馆……苏茂明白了,顺着郑勤的话,说道:“以此类推,既能保证每位士子看到书,又能维持馆内和崔里的秩序……呵呵,齐光果然有急智。”
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实是个人才呀,难怪崔幼伯会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负责呢。
苏茂心里默默的想着,脸上却一脸敬佩。
郑勤淡然一笑,摆手道:“不过是些小伎俩罢了,不值什么。走,咱们先去博文馆,具体的事情,咱们进去再详谈。”
一行人跟着郑勤从侧门进了博文馆,来到郑勤的专属书房,五个人席地而坐,开始就各自负责的事务交谈起来。
两边都是聪明人,且又有各自主人的明确交代,各自的职权也都非常清晰,商谈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苏茂等四馆生按照经史子集的类别,各自带领一队崔家招募的士子翻译、誊抄古籍,而郑勤则负责检阅、校对,最后装订成书。
确定了各自的职责,郑勤又将崔幼伯从崔家族人中挑选来的士子介绍给四位馆生,然后便开始分头工作。
如此这般又过了几个月,博文馆的工作也进入了正轨,郑勤和四馆生也抄录了上百卷的古籍,送到崔幼伯手头上的书籍越来越多。
这日,郑勤又命人送来了十几套刚刚誊抄好的书籍,全都是用相同尺寸的硬黄纸抄录、装订,一本本整齐的新书,只看外表,便觉得很正规,颇有后世出版社样板的感觉。
崔幼伯和萧南看了都很满意,觉得这段时间的心血没有白花。
而且据下人回禀,博文馆的名声越来越大,如今连长安的读书人也都纷纷赶往洛阳。
士子云集,麻衣如雪,洛阳城里随便哪个角落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士子,简直堪比京城春闱时的盛况。
因为博文馆有人数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入馆内看书,所以使得许多士子聚集各大酒肆、茶馆,谈文论诗,写字作画,连带着整个洛阳城的笔墨纸砚都紧缺起来。
这让提前做足准备的王承平和周二郎,好好的赚了一大把,当然萧南这个幕后老板,赚到的钱更多。
有这些事忙碌着,萧南和崔幼伯都不觉得守孝的日子无聊、清苦,反而很享受这种平静中有点儿小忙碌的感觉。
夫妻两个正翻阅着新抄好的书,门外便又小丫鬟跑来回禀——
“郎君,娘子,城里来人报信,说、说玉叶要生了!”
崔幼伯和萧南都是一愣,不对呀,玉叶还不到产期,怎、怎么就生了?!
PS:额,过度下,很快就会展开新的情节,还请亲们继续支持哈!RS
博文馆建成后,萧南为了造势,还特意弄了个试营业,先让大读书人知道有这么个地方,然后才正式投入使用。
萧南和崔幼伯都没有想到,博文馆开门还没有两天,立刻便在洛阳引起了轰动。
彼时没有印刷术,也没有什么专业出版,书籍流传全都靠手抄,而且流传的范围和速度也受地域的限制。
即使是手抄本,也都被各大世家以及权贵们收藏着,普通百姓要看真正的好书比较困难。
在书籍如此珍贵的当下,崔家却敞开大门,免费将自家的藏书给大家看,而且还准许抄录、带走,连抄书所用的笔墨纸砚都会免费提供······
这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呀,听到消息的纷纷招呼亲友,一起赶往化清坊。
博文馆的面积不小,但架不住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呀。
而且因为是试营业,很多细节准备不充足,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许多士子见了书,当场兴奋不已,抱着就跑到一边阅读,看完一本就去找第二本,彻底忘了博文馆的规定。
最后连院子里都坐满了醉心阅读的人,他们大多数看完了迟迟不肯离去,外头的人也就进不来,从而导致后来的人只能在门前排起了长队。
由于跑来的人太多了,队列也由一条变成了两条,若不是武侯担心人多了堵塞交通强制疏散人群,这些人极有可能排上好几列。
队伍很长,一直从位于巷子最里侧的博文馆排到了崔里另一侧的十字路口,也就是苏茂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
听白衣士子说完,苏茂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跟那士子道了谢,便走了回来。
“苏郎,前面到底发生了何事?可是与咱们此行的任务有关?”
说话的是个白净小郎,年纪约莫十六七岁他叫韦潭,也是弘文馆的馆生,自家与苏家是世交,平日两人的关系也比较好。
苏茂简单将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其它三位同伴旋即又有些担忧的说道:“看情况,博文馆里的访客必定许多,崔郎又在山中守孝,不知咱们能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呢。”
太子派他们来做什么,苏茂自是知道,不过看崔曲挤满人,不用看也能猜得出博文馆里的情况。
不管是整理书籍还是最后的编撰必须有个安静的环境,如今崔家变成了这样,他们的任务还能完成吗?
听了苏茂的担心,韦潭等三人也都有些忧虑,而跟让他们郁闷的是,就这么一会儿的当,整条巷子已经被人挤满了,他们的马队根本就挤不过去。
就在此时从另一边巷子里赶来几个年轻人,为首的那个身着月白细麻广袖长袍,五官俊朗、精神奕奕一看便是个极能干的人。
这几人走到苏茂等人近前,手问道:“敢问几位郎君可是弘文馆的馆生?”
苏茂一怔,随即回过神儿来,回礼道:“某苏茂,与这三位郎君同是弘文馆的馆生,不知郎君贵姓,如何知道我们的身份?”
来人微微一笑,自我介绍道:“某郑勤,乃崔幼伯崔肃纯的表兄,受肃纯所托全权负责博文馆的事宜。前日肃纯便命人给我送了信,说这两日有弘文馆的馆生前来帮忙,因博文馆出了点小事,某未能亲到城门口相迎,实在抱歉,还望几位郎君不要见怪。”
苏茂一听对方姓郑且还是崔幼伯的表亲,便知道这位郑勤来自荥阳郑氏,忙回以笑容,道:“郑郎君太客气了,郎君受崔郎所托负责博文馆,而我们则领了太子的钧令前来相助,大家便是自家人了……呵呵,说起来,我苏氏与郑氏是姻亲,咱们极有可能是表亲呢。”
郑勤见苏茂斯文有礼,且一副有心交好的样子,他也没有抻着,而是笑盈盈的自报家门,好让对方知道他的家族门第。
苏茂也善谱学,几大世家的谱系更是烂熟于心,一听郑勤背族谱,他也忙把自家的情况说了说。
经过攀谈,郑勤与苏茂还真是表兄弟,据两人共同研究发现,郑勤有位姑祖母嫁给了苏茂的堂叔,虽远了些,但好歹也是亲戚。
一下子,两人立刻亲切起来,说话也多了几分随意。
郑勤一边继续与苏茂闲聊,一边引几位馆生和十几个甲卫往另一侧的巷子走。
苏茂发现他们正走向与博文馆相悖的方向,便故作随意的问道:“方才齐光(郑勤的字)说博文馆出了点儿小事,要不要紧,我等虽无大才,但还有把子力气,没准儿还能帮上齐光的忙呢。”
郑勤闻言笑了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
现在博文馆是试营业,所以准备不足,忽然涌入这么多访客,馆内的下人一时乱了分寸,出了点儿小问题……我已经命人去解决了,又补充了几条新规定,如今馆内已经恢复了正常。”
苏茂却有些不信,他回头看了看那蜿蜒的长队,什么话都没说,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问题若是解决了,这些人为何还在排队?
郑勤多精明的人呀,哪里会看不出苏茂的质疑,他放缓了脚步,仿佛等着什么一般,道:“不过,苏郎也看到了,外头排队的人实在太多,馆内的问题虽然解决,可博文馆的空间有限,一时也无法让所有的人都进入……正说着,另一端排队的人群中有人影晃动,几个身着靛青色粗布衣裤的小厮手里抓着一大把的竹签,一边说着什么,一边将竹签递给排队的人。
苏茂挑眉,问道:“这又是作甚?”
郑勤笑得一脸自得,道:“小厮手里拿着的是博文馆专门的竹签,每一个竹签上都刻着数字。而博文馆每日只能容两百人读书、誊抄,为了避免大家一拥而入乱了馆内的秩序,馆内有了新规定,每日辰初,博文馆的小厮便会在门前发放竹签,前两百人凭竹签进馆。现在命小厮发放的是明日的竹签,拿到竹签的人,可明日直接入馆。”
苏茂指了指排队的那些人,据他目测,这一堆人绝对超过两百人。不解的看向郑勤,道:“他们不止两百人吧。”
郑勤点头,道:“我刚才没细说,这竹签分作‘天地玄黄,四种,每一种二百支,明日要用的是‘天,字号数字竹签,而没领到天字号的,则发给他们地字号,地字号的后日入馆……苏茂明白了,顺着郑勤的话,说道:“以此类推,既能保证每位士子看到书,又能维持馆内和崔里的秩序……呵呵,齐光果然有急智。”
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实是个人才呀,难怪崔幼伯会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负责呢。
苏茂心里默默的想着,脸上却一脸敬佩。
郑勤淡然一笑,摆手道:“不过是些小伎俩罢了,不值什么。走,咱们先去博文馆,具体的事情,咱们进去再详谈。”
一行人跟着郑勤从侧门进了博文馆,来到郑勤的专属书房,五个人席地而坐,开始就各自负责的事务交谈起来。
两边都是聪明人,且又有各自主人的明确交代,各自的职权也都非常清晰,商谈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苏茂等四馆生按照经史子集的类别,各自带领一队崔家招募的士子翻译、誊抄古籍,而郑勤则负责检阅、校对,最后装订成书。
确定了各自的职责,郑勤又将崔幼伯从崔家族人中挑选来的士子介绍给四位馆生,然后便开始分头工作。
如此这般又过了几个月,博文馆的工作也进入了正轨,郑勤和四馆生也抄录了上百卷的古籍,送到崔幼伯手头上的书籍越来越多。
这日,郑勤又命人送来了十几套刚刚誊抄好的书籍,全都是用相同尺寸的硬黄纸抄录、装订,一本本整齐的新书,只看外表,便觉得很正规,颇有后世出版社样板的感觉。
崔幼伯和萧南看了都很满意,觉得这段时间的心血没有白花。
而且据下人回禀,博文馆的名声越来越大,如今连长安的读书人也都纷纷赶往洛阳。
士子云集,麻衣如雪,洛阳城里随便哪个角落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士子,简直堪比京城春闱时的盛况。
因为博文馆有人数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入馆内看书,所以使得许多士子聚集各大酒肆、茶馆,谈文论诗,写字作画,连带着整个洛阳城的笔墨纸砚都紧缺起来。
这让提前做足准备的王承平和周二郎,好好的赚了一大把,当然萧南这个幕后老板,赚到的钱更多。
有这些事忙碌着,萧南和崔幼伯都不觉得守孝的日子无聊、清苦,反而很享受这种平静中有点儿小忙碌的感觉。
夫妻两个正翻阅着新抄好的书,门外便又小丫鬟跑来回禀——
“郎君,娘子,城里来人报信,说、说玉叶要生了!”
崔幼伯和萧南都是一愣,不对呀,玉叶还不到产期,怎、怎么就生了?!
PS:额,过度下,很快就会展开新的情节,还请亲们继续支持哈!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