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31章 扶桑是辽东人的扶桑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素还算见多识广,前世看的各种正经科普也挺多,
所以短暂的惊愕之后,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周瑜带回来的这些巨型蔬菜,涵盖了好多个种类,他心里也就大致有数了——这怕不就是传说中的库页岛巨菜谷产物吧。
说起这事儿,不得不感谢他前世受教育时的环境,感谢他是一个80后。
80后小时候念书时,看科普读物,大多还是严肃的纸媒,所以上面但凡提到“科学界至今未解之谜”,不管是库页岛/阿拉斯加巨菜谷,还是通古斯大爆炸、亚特兰蒂斯,好歹解读都是很严肃的,不会乱来。
所以顾默至少从小就知道这些事情的现象确实是真的、只是原理不明。
95后乃至00后读书的时候,读者本身没问题,但媒体环境着实恶劣了不少。
主要是大家都通过手机自媒体来获取科普咨询了,然后这些真的存在的离奇自然现象,很多就跟“飞碟论”、“51区外星人”以及其他明显离谱得多的营销号、震惊部段子混杂在了一起。
最后看的人也不知道哪些是编的,哪些是真的,通通一笑了之。
穿越之前,顾默记得有几次自己跟某些年轻他十几岁的新同事聊这些话题时,那些年轻同事居然就把这些真事儿、和“肯记的鸡有八个翅膀六条腿”那些玄幻笑料混为一谈了。
这也不能怪他们,不是他们的问题,是媒体环境的问题。
连震惊部的狗杂种都有资格发打着科普幌子的视频、文章,实在是新时代互联网红利下的一个毒瘤苦果,也算是为新式言论自由付出的一个暂时还不知如何解决的代价。
好在,顾默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就完成了基础教育,这让他在分辨未解自然之谜和捏造的震惊假新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前世看到的那些资讯上就提过,这些东西应该是基于特殊的生产环境才长那么大的,而不是因为物种基因有明显差异,所以不具备移植到其他地方大规模量产的可复制性。
这一点稍微动动脑子想想也知道,要是可以复制的话,恐怕这些巨型物种早就全球都是了,有高产植物为什么不种?可见确实是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尝试过,并且失败了,过几年物种就明显退化到跟普通作物一样了。
不过,为了不打击周瑜的积极性,李素当着众人的面,还是先夸奖了一番周瑜的进取精神和收获成果,
表示不管怎么样,会不惜派下次回航中原运输铁器等物资的船队,把他的奏表递交给陛下,并且献上一些晒干后的蔬菜样品,请陛下册封周瑜一个大县。
周瑜听了,连忙谢恩,心中还有些忐忑,随后悄悄说了自己的顾虑:“丞相……末将虽然得了巨菜,不过事情怕还是有些蹊跷,丞相不可期望过高,也不可对陛下胡乱许诺……”
李素先屏退左右,宴会厅里只留下诸葛亮和几个侍卫武将,然后他才成竹在胸地说:“放心,孤不会在陛下面前胡乱吹嘘、保证找到可以持续移植增产的巨菜的。
孤也清楚,这些巨菜,如果是个别品种巨大,可能是物种不同。但个个都大,完全有可能是当地的环境导致,说明是环境好不是物种好。那块土地,倒真是风水宝地呢。
给陛下的奏表,就实事求是,有啥说啥,只说找到了这些祥瑞,是否能增产,还要因地制宜尝试栽培。哪怕最终没有增产,这个县侯也是先从隗始千金市骨,该的。”
周瑜闻言大惊,这个道理虽然他也隐约想到了,但他是回程的路上,想了好多天,慢慢琢磨明白的。
李素居然是在看到这些新鲜事物之后,短短须臾之间,脑子立刻就转明白了,而且从多个角度逻辑分析、设置试验对比参照,一看就很严谨。
丞相的智数深远,果然远远不是他能望及项背的!
周瑜心中骇然之余,也不忘用眼神的余光去偷瞄诸葛亮,发现诸葛亮也是毫无意外的表情,只是一只手转着折扇的扇骨在那儿把玩,显然诸葛亮也是把这个实验对照组逻辑想明白了。
周瑜再次充分认识到了双方在见识层面的差距。
可惜他不知道,诸葛亮是完全靠逻辑推理那么快想明白的,李素则是借助了一部分先知挂。
周瑜盘算了一下之后,不由担心起李素对他后续探索的重视程度了。毕竟李素只是想千金市骨作作秀的话,即使重赏了他,也未必真会继续鼓励他的实际探索主张。
这也不是周瑜愿意看到的。
他便开口求告道:“丞相,巨菜之事虽尚不能明其根由,不过末将此番北去,还是觉得颇有收获的。
主要是发现了扶桑岛确实是个岛,其北是有尽头的,而且东北、西北角外隔着海峡,还有群岛如链。
末将对继续北进很有信心,既然摸清了腊月前风向就会转变,顺利把船队送回来,今年可以趁着夏天北方也不冷,提前几个月出发,肯定可以走得更远!一个无名巨岛就能找到巨菜,更北之地不知还有什么新奇物种呢,还请丞相支持!”
第一年只航行四个月,那是怕,不知道有没有尽头,不知道季风变化规律。现在这些都摸清,周瑜觉得完全可以六七月份甚至更早就北上,不用等到十月份了。
最极限的情况,就是往北航行五个月,返航五个月,肯定能开到非常远。
周瑜陈情之后,内心还在忐忑,李素却拍拍他的肩膀,非常支持:“哪怕没有找到东西,孤也会支持你的。不过,你也累了,这几个月,让兴霸去吧。你先休整准备一下,下次你再去,还有的是机会。
这次你从北陆而来,自鲸海靠岸,船队都还停在鲸海一侧,确实为后续补给休整增加了些麻烦……”
周瑜连忙表示:“这点丞相不必担忧!末将稍作休整后,就可以把船沿着鲸海南岸至对马海峡之间的航路,把船开回来的,再驶回内海。”
李素一摆手,制止了他的表态:“孤没让你这么做。孤也想明白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要环岛探索,甚至探索鲸海的每一片海岸、鲸海极北的巨岛,等等,若是不再鲸海一侧设立港口、据点,岂不是极为不便?
那十几条海船,就留在原处好了——今年你就派兵征发数千乃至数万扶桑本地奴隶、民夫,沿着淀川上游的大湖,把通往鲸海岸边的翻山驰道修通,
并且在鲸海边你停船的海湾,修成一座海港城邑,并且组织扶桑人在那儿的沿海平原屯田。
做好这一切后,来年继续探索,才好多一个中转的跳板据点,不必一切补给都从如今的大和郡腹地支取,航程也更为灵活。”
周瑜一想,李素虽然没让他立刻继续探索,却给了他莫大的物质支持,显然是打算力排众议把这个地理发现的事儿坚持做下去的,也就彻底放心了。
他哪里知道,李素的规划,也是刚刚才在脑内形成不久。李素的目的,是让周瑜在曰本海一侧的沿海平原,建立足够富庶和规模的据点,他好一点点从加贺往越州蚕食,
经过越前越后,可不就能顺理成章探索佐渡岛了。
当然,后来李素在询问了周瑜实际情况后,得知周瑜船队中有几条船确实损坏得非常严重,有些大修得进入放空水的干船坞里修理才行,在水中修补只能是凑合着用。
周瑜考虑到在“加贺”造新的港口和船厂,今年之内都未必能达到这种施工规模,那几条船还是修不好,
就恳求李素让他把那几条船单独挑出来、到时候在加贺那边先略微凑合修一下,勉强能继续航行后,就绕过西国慢慢从对马海峡、关门海峡驶回濑户内海,到大阪湾这边的正规船厂修理。
李素本来也不是反对周瑜修船,他只是反对周瑜“把所有船都弄回来”。
毕竟,只要留下一部分在那儿,李素就有借口往加贺和越州开拓。剩下那些回不回来,也就不重要了。
李素便非常慷慨大度地恩准了这一安排。
如前所述,他并不知道曰本的“石见银山”其实并不是《信长野望》里那个位于毛利家“吉田郡山城”的银山,相反是在岛根县,在靠近曰本海一侧的沿岸地区。
周瑜的破损船队不得不贴着曰本海一侧回航,恰好会经过那一带。
虽然未必能巧合发现石见银山,而且周瑜麾下那些人也不是抱着这个使命去的,所以不可能深入岸上搜索。
但不管怎么说,却多多少少能给李素带来一些额外的线索和启发,这些都是后话了。
……
周瑜是正月里回到大阪湾的,而且是正月已经过半了,所以上元佳节都没赶上在城邑里过,是在旅途中随便对付了一下。
李素安排好了周瑜这边的任务后,因为时间马上会来到二月春耕,所以那些新的城邑、港口扩建计划,也没法立刻就铺开。
今年农忙时节还是得先扩大垦荒、提升当地的农业技术、扩大移民。扶桑多了那么多人口,农业生产肯定要跟上,要确保彻底摆脱对外的谷物依赖,开拓事业才能长久。
修新城镇和港口,只能是农闲下来再说。扶桑这边气候相对中原更加寒冷一些,说跟冀州大部、幽州南部差不多温度,春耕时间也就相对较晚。
中原的兖豫江淮等地,二月初就要春耕,这儿基本上能拖到二月下旬,所以四月过半才会陆续开始农闲。
周瑜倒也不急,就领受了这个任务,先带着他的数千士兵、近万汉人移民,往北沿着后世京都-琵琶湖-金泽一线,开荒屯田,
把汉人的控制区切实延伸到曰本海沿岸,正式实现横跨本州岛东西两岸的统治。
还别说,李素这个进度,也不算太超前历史原貌,
因为根据后世的考古发现,历史上以奈良为中心的大和国,在把统治延伸到西北侧的曰本海沿岸、在后世以金泽为核心的加贺藩建立国家统治,基本上也就是神功皇后时代的那五六十年里。
至于从加贺再往越州发展,进入新泻平原,则是神功皇后之后的应神天皇任期内完成的。这个判断可靠度也挺高,因为可以同时得到考古发掘和《曰本记》的支持。
所以,李素无非是把这两步分别提前了仅仅四十多年和六十多年,并不算怎么划时代。
有了汉人铁制武器、农具、工具的加持,要彻底让当地还跟虾夷人混血的扶桑土著臣服,并没有难度,提前区区六十年简直轻轻松松。
后世史书上,也算是把这一举措的意义,解读为汉人在扶桑建立早期统治时的“西进运动”,
就跟原本历史上大洋彼岸某国建国后,花了数十年追求到了“同时面临和控制两大洋”差不多性质。
只不过到了李素这儿,是“同时在太平洋一侧和鲸海一侧建立起汉人的统治跳板”。
周瑜很好地秉持了“先种田开发农业,农闲后再草草造个城镇和港口”的优先级思路,在大阪湾稍稍休息了几天,就亲自回到了后世的京都附近,
并且把他麾下的几个部将,分别派到琵琶湖对岸的其他屯田点,乃至加贺,每个人都分管一块大约一两千平方公里的辖区。
当然,每一块实际的核心平原农垦区,也就区区数百平方公里,谁让曰本多山呢。
折算下来,每一块屯田区也就不到两三百万汉亩的面积,按照中原给每户贫农分田一百汉亩纳税的标准,每个屯田区也就养活两三万户。如果考虑到休耕轮作、粗放作业,可能也就一万多户一个点。
好在,李素在移民方面,也确实给了周瑜足够的支持。
因为前两年的移民开拓工作完成得不错,基础打得好,李素觉得今年再从中原扩大招募几万汉人来,完全可以容纳。
扶桑本地刚刚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人养也愿意被人养的土著女人,也足够多,可谓一拍即合。
当然,在选择移民问题上,最大的难点,反而是中原的汉人这些年已经安定下来,不愿意太远地背井离乡。毕竟中原的田地也够种的情况下,谁会想到太远不知道情况的地方种呢?
这时候,李素能想到的唯一吸引力,还是发女人,别的似乎都没用。
但发女人要有吸引力,也得当地缺女人、光棍多。
中原曹操袁绍当年的辖区,战争倒是结束六年了,但战争时期男人死掉的比例远比女人多,六年还不足以恢复男女比例,需要给人做妾以求庇护的寡妇还比比皆是。
所以袁曹统治区要找到足够多需求很迫切的好色光棍,实在是难。李素倒是可以用强制手段,但刘备未必支持,朝廷上下也容易不理解,这种事情最好还是自愿,免得被政敌攻击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思来想去,要么从刘备已经成熟统治了多年、人口稠密没有被战乱祸害过的地方移民。比如益州其实是最符合底层贫穷男人找不到老婆这个要求的。
说来理由也是可笑,竟是因为益州是汉末少有的191年开始就实现完全和平的地区,后来再也没打过仗。而男丁的自然出生和抚养率高,那儿确实天然有光棍,毕竟191年出生的光棍,到208年也17岁了。
可惜,益州年轻人之前也多年被刘备以每年二十万人左右的规模往雍凉、雒阳移民,抵消益州的人口膨胀,所以这个需求已经被缓和了。
李素也不可能五千里迢迢从川中拉人到曰本。
想来想去,他在年关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个来源——那些191年、因为曹操杀陶谦、屠徐州时,被糜竺从海路由徐州老家接到辽东的百姓,如今也已经过了17年了。
当初的移民一代,当然是已经安顿下来了,也不会想再折腾。但17年时间足够土生土长在东北的移民二代也长大成人了,
而且糜竺是个富商出身,很会经营领地,他跟袁绍虚与委蛇、每年包税给袁绍五千万钱的物资助军,换来了辽东地区一直没打仗,是个平安种田的世外乐土。
只要不打仗,不疯狂把男性人口杀少。那么按照古人“孩子多了就淹死女婴,留下劳动人口”的残酷劣习,加上古人能纳妾,富有阶级会占有更多女性,底层穷男找不到老婆的矛盾,就必然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尖锐。
于是乎,李素就把目光盯向了这批“祖籍青徐、但本人出生在辽东的”年轻新东北穷人身上。
相比于生长在青徐的父母,这些人是把自己当成东北人的,也就没那么对中原恋栈不去,毕竟糜竺治下的东北,很多也都是最近十几年刚开荒出来的,原本也被认为是蛮夷之地。
从一个蛮夷之地移民到另一个蛮夷之地,还能发老婆,留在老家还没老婆,这就没什么可抵触的了。
最后,李素都没有让朝廷中枢掀起波澜,只是给刘备秘密上表,表示这事儿可以不出乱子、你情我愿地办成,不扰民,都是百姓自愿的,只要跟糜竺通个气就行。
刘备一看不会造成朝中物议,可以大事化小解决掉,也就顺水推舟了。他给的旨意是“只要糜竺能自愿组织好这事儿,就准丞相自行裁定”。
糜竺那边可行就可行。
糜竺那边当然可行,事情也就办成了。
李素从东北找了四五万血气方刚的移二代光棍,而且普遍是家中的次子、已经有兄长可以留在中原赡养父母那种,不用担心分家的,走的时候还可以给父母兄长一笔安家费补贴,到了之后则在曰本给他们本人分田地分女人,皆大欢喜。
事成之后,李素自己回头想想也挺讽刺的:历史上,后世曰本人侵略华夏,都是把曰本剩余的人口拼命往东北移,现在轮到他把东北汉人反过来往曰本移了。
而且过程中并没有任何报复或者恶趣味的考量,完全是公事公办、实事求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都最大化。
李素还算见多识广,前世看的各种正经科普也挺多,
所以短暂的惊愕之后,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周瑜带回来的这些巨型蔬菜,涵盖了好多个种类,他心里也就大致有数了——这怕不就是传说中的库页岛巨菜谷产物吧。
说起这事儿,不得不感谢他前世受教育时的环境,感谢他是一个80后。
80后小时候念书时,看科普读物,大多还是严肃的纸媒,所以上面但凡提到“科学界至今未解之谜”,不管是库页岛/阿拉斯加巨菜谷,还是通古斯大爆炸、亚特兰蒂斯,好歹解读都是很严肃的,不会乱来。
所以顾默至少从小就知道这些事情的现象确实是真的、只是原理不明。
95后乃至00后读书的时候,读者本身没问题,但媒体环境着实恶劣了不少。
主要是大家都通过手机自媒体来获取科普咨询了,然后这些真的存在的离奇自然现象,很多就跟“飞碟论”、“51区外星人”以及其他明显离谱得多的营销号、震惊部段子混杂在了一起。
最后看的人也不知道哪些是编的,哪些是真的,通通一笑了之。
穿越之前,顾默记得有几次自己跟某些年轻他十几岁的新同事聊这些话题时,那些年轻同事居然就把这些真事儿、和“肯记的鸡有八个翅膀六条腿”那些玄幻笑料混为一谈了。
这也不能怪他们,不是他们的问题,是媒体环境的问题。
连震惊部的狗杂种都有资格发打着科普幌子的视频、文章,实在是新时代互联网红利下的一个毒瘤苦果,也算是为新式言论自由付出的一个暂时还不知如何解决的代价。
好在,顾默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就完成了基础教育,这让他在分辨未解自然之谜和捏造的震惊假新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前世看到的那些资讯上就提过,这些东西应该是基于特殊的生产环境才长那么大的,而不是因为物种基因有明显差异,所以不具备移植到其他地方大规模量产的可复制性。
这一点稍微动动脑子想想也知道,要是可以复制的话,恐怕这些巨型物种早就全球都是了,有高产植物为什么不种?可见确实是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尝试过,并且失败了,过几年物种就明显退化到跟普通作物一样了。
不过,为了不打击周瑜的积极性,李素当着众人的面,还是先夸奖了一番周瑜的进取精神和收获成果,
表示不管怎么样,会不惜派下次回航中原运输铁器等物资的船队,把他的奏表递交给陛下,并且献上一些晒干后的蔬菜样品,请陛下册封周瑜一个大县。
周瑜听了,连忙谢恩,心中还有些忐忑,随后悄悄说了自己的顾虑:“丞相……末将虽然得了巨菜,不过事情怕还是有些蹊跷,丞相不可期望过高,也不可对陛下胡乱许诺……”
李素先屏退左右,宴会厅里只留下诸葛亮和几个侍卫武将,然后他才成竹在胸地说:“放心,孤不会在陛下面前胡乱吹嘘、保证找到可以持续移植增产的巨菜的。
孤也清楚,这些巨菜,如果是个别品种巨大,可能是物种不同。但个个都大,完全有可能是当地的环境导致,说明是环境好不是物种好。那块土地,倒真是风水宝地呢。
给陛下的奏表,就实事求是,有啥说啥,只说找到了这些祥瑞,是否能增产,还要因地制宜尝试栽培。哪怕最终没有增产,这个县侯也是先从隗始千金市骨,该的。”
周瑜闻言大惊,这个道理虽然他也隐约想到了,但他是回程的路上,想了好多天,慢慢琢磨明白的。
李素居然是在看到这些新鲜事物之后,短短须臾之间,脑子立刻就转明白了,而且从多个角度逻辑分析、设置试验对比参照,一看就很严谨。
丞相的智数深远,果然远远不是他能望及项背的!
周瑜心中骇然之余,也不忘用眼神的余光去偷瞄诸葛亮,发现诸葛亮也是毫无意外的表情,只是一只手转着折扇的扇骨在那儿把玩,显然诸葛亮也是把这个实验对照组逻辑想明白了。
周瑜再次充分认识到了双方在见识层面的差距。
可惜他不知道,诸葛亮是完全靠逻辑推理那么快想明白的,李素则是借助了一部分先知挂。
周瑜盘算了一下之后,不由担心起李素对他后续探索的重视程度了。毕竟李素只是想千金市骨作作秀的话,即使重赏了他,也未必真会继续鼓励他的实际探索主张。
这也不是周瑜愿意看到的。
他便开口求告道:“丞相,巨菜之事虽尚不能明其根由,不过末将此番北去,还是觉得颇有收获的。
主要是发现了扶桑岛确实是个岛,其北是有尽头的,而且东北、西北角外隔着海峡,还有群岛如链。
末将对继续北进很有信心,既然摸清了腊月前风向就会转变,顺利把船队送回来,今年可以趁着夏天北方也不冷,提前几个月出发,肯定可以走得更远!一个无名巨岛就能找到巨菜,更北之地不知还有什么新奇物种呢,还请丞相支持!”
第一年只航行四个月,那是怕,不知道有没有尽头,不知道季风变化规律。现在这些都摸清,周瑜觉得完全可以六七月份甚至更早就北上,不用等到十月份了。
最极限的情况,就是往北航行五个月,返航五个月,肯定能开到非常远。
周瑜陈情之后,内心还在忐忑,李素却拍拍他的肩膀,非常支持:“哪怕没有找到东西,孤也会支持你的。不过,你也累了,这几个月,让兴霸去吧。你先休整准备一下,下次你再去,还有的是机会。
这次你从北陆而来,自鲸海靠岸,船队都还停在鲸海一侧,确实为后续补给休整增加了些麻烦……”
周瑜连忙表示:“这点丞相不必担忧!末将稍作休整后,就可以把船沿着鲸海南岸至对马海峡之间的航路,把船开回来的,再驶回内海。”
李素一摆手,制止了他的表态:“孤没让你这么做。孤也想明白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要环岛探索,甚至探索鲸海的每一片海岸、鲸海极北的巨岛,等等,若是不再鲸海一侧设立港口、据点,岂不是极为不便?
那十几条海船,就留在原处好了——今年你就派兵征发数千乃至数万扶桑本地奴隶、民夫,沿着淀川上游的大湖,把通往鲸海岸边的翻山驰道修通,
并且在鲸海边你停船的海湾,修成一座海港城邑,并且组织扶桑人在那儿的沿海平原屯田。
做好这一切后,来年继续探索,才好多一个中转的跳板据点,不必一切补给都从如今的大和郡腹地支取,航程也更为灵活。”
周瑜一想,李素虽然没让他立刻继续探索,却给了他莫大的物质支持,显然是打算力排众议把这个地理发现的事儿坚持做下去的,也就彻底放心了。
他哪里知道,李素的规划,也是刚刚才在脑内形成不久。李素的目的,是让周瑜在曰本海一侧的沿海平原,建立足够富庶和规模的据点,他好一点点从加贺往越州蚕食,
经过越前越后,可不就能顺理成章探索佐渡岛了。
当然,后来李素在询问了周瑜实际情况后,得知周瑜船队中有几条船确实损坏得非常严重,有些大修得进入放空水的干船坞里修理才行,在水中修补只能是凑合着用。
周瑜考虑到在“加贺”造新的港口和船厂,今年之内都未必能达到这种施工规模,那几条船还是修不好,
就恳求李素让他把那几条船单独挑出来、到时候在加贺那边先略微凑合修一下,勉强能继续航行后,就绕过西国慢慢从对马海峡、关门海峡驶回濑户内海,到大阪湾这边的正规船厂修理。
李素本来也不是反对周瑜修船,他只是反对周瑜“把所有船都弄回来”。
毕竟,只要留下一部分在那儿,李素就有借口往加贺和越州开拓。剩下那些回不回来,也就不重要了。
李素便非常慷慨大度地恩准了这一安排。
如前所述,他并不知道曰本的“石见银山”其实并不是《信长野望》里那个位于毛利家“吉田郡山城”的银山,相反是在岛根县,在靠近曰本海一侧的沿岸地区。
周瑜的破损船队不得不贴着曰本海一侧回航,恰好会经过那一带。
虽然未必能巧合发现石见银山,而且周瑜麾下那些人也不是抱着这个使命去的,所以不可能深入岸上搜索。
但不管怎么说,却多多少少能给李素带来一些额外的线索和启发,这些都是后话了。
……
周瑜是正月里回到大阪湾的,而且是正月已经过半了,所以上元佳节都没赶上在城邑里过,是在旅途中随便对付了一下。
李素安排好了周瑜这边的任务后,因为时间马上会来到二月春耕,所以那些新的城邑、港口扩建计划,也没法立刻就铺开。
今年农忙时节还是得先扩大垦荒、提升当地的农业技术、扩大移民。扶桑多了那么多人口,农业生产肯定要跟上,要确保彻底摆脱对外的谷物依赖,开拓事业才能长久。
修新城镇和港口,只能是农闲下来再说。扶桑这边气候相对中原更加寒冷一些,说跟冀州大部、幽州南部差不多温度,春耕时间也就相对较晚。
中原的兖豫江淮等地,二月初就要春耕,这儿基本上能拖到二月下旬,所以四月过半才会陆续开始农闲。
周瑜倒也不急,就领受了这个任务,先带着他的数千士兵、近万汉人移民,往北沿着后世京都-琵琶湖-金泽一线,开荒屯田,
把汉人的控制区切实延伸到曰本海沿岸,正式实现横跨本州岛东西两岸的统治。
还别说,李素这个进度,也不算太超前历史原貌,
因为根据后世的考古发现,历史上以奈良为中心的大和国,在把统治延伸到西北侧的曰本海沿岸、在后世以金泽为核心的加贺藩建立国家统治,基本上也就是神功皇后时代的那五六十年里。
至于从加贺再往越州发展,进入新泻平原,则是神功皇后之后的应神天皇任期内完成的。这个判断可靠度也挺高,因为可以同时得到考古发掘和《曰本记》的支持。
所以,李素无非是把这两步分别提前了仅仅四十多年和六十多年,并不算怎么划时代。
有了汉人铁制武器、农具、工具的加持,要彻底让当地还跟虾夷人混血的扶桑土著臣服,并没有难度,提前区区六十年简直轻轻松松。
后世史书上,也算是把这一举措的意义,解读为汉人在扶桑建立早期统治时的“西进运动”,
就跟原本历史上大洋彼岸某国建国后,花了数十年追求到了“同时面临和控制两大洋”差不多性质。
只不过到了李素这儿,是“同时在太平洋一侧和鲸海一侧建立起汉人的统治跳板”。
周瑜很好地秉持了“先种田开发农业,农闲后再草草造个城镇和港口”的优先级思路,在大阪湾稍稍休息了几天,就亲自回到了后世的京都附近,
并且把他麾下的几个部将,分别派到琵琶湖对岸的其他屯田点,乃至加贺,每个人都分管一块大约一两千平方公里的辖区。
当然,每一块实际的核心平原农垦区,也就区区数百平方公里,谁让曰本多山呢。
折算下来,每一块屯田区也就不到两三百万汉亩的面积,按照中原给每户贫农分田一百汉亩纳税的标准,每个屯田区也就养活两三万户。如果考虑到休耕轮作、粗放作业,可能也就一万多户一个点。
好在,李素在移民方面,也确实给了周瑜足够的支持。
因为前两年的移民开拓工作完成得不错,基础打得好,李素觉得今年再从中原扩大招募几万汉人来,完全可以容纳。
扶桑本地刚刚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人养也愿意被人养的土著女人,也足够多,可谓一拍即合。
当然,在选择移民问题上,最大的难点,反而是中原的汉人这些年已经安定下来,不愿意太远地背井离乡。毕竟中原的田地也够种的情况下,谁会想到太远不知道情况的地方种呢?
这时候,李素能想到的唯一吸引力,还是发女人,别的似乎都没用。
但发女人要有吸引力,也得当地缺女人、光棍多。
中原曹操袁绍当年的辖区,战争倒是结束六年了,但战争时期男人死掉的比例远比女人多,六年还不足以恢复男女比例,需要给人做妾以求庇护的寡妇还比比皆是。
所以袁曹统治区要找到足够多需求很迫切的好色光棍,实在是难。李素倒是可以用强制手段,但刘备未必支持,朝廷上下也容易不理解,这种事情最好还是自愿,免得被政敌攻击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思来想去,要么从刘备已经成熟统治了多年、人口稠密没有被战乱祸害过的地方移民。比如益州其实是最符合底层贫穷男人找不到老婆这个要求的。
说来理由也是可笑,竟是因为益州是汉末少有的191年开始就实现完全和平的地区,后来再也没打过仗。而男丁的自然出生和抚养率高,那儿确实天然有光棍,毕竟191年出生的光棍,到208年也17岁了。
可惜,益州年轻人之前也多年被刘备以每年二十万人左右的规模往雍凉、雒阳移民,抵消益州的人口膨胀,所以这个需求已经被缓和了。
李素也不可能五千里迢迢从川中拉人到曰本。
想来想去,他在年关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个来源——那些191年、因为曹操杀陶谦、屠徐州时,被糜竺从海路由徐州老家接到辽东的百姓,如今也已经过了17年了。
当初的移民一代,当然是已经安顿下来了,也不会想再折腾。但17年时间足够土生土长在东北的移民二代也长大成人了,
而且糜竺是个富商出身,很会经营领地,他跟袁绍虚与委蛇、每年包税给袁绍五千万钱的物资助军,换来了辽东地区一直没打仗,是个平安种田的世外乐土。
只要不打仗,不疯狂把男性人口杀少。那么按照古人“孩子多了就淹死女婴,留下劳动人口”的残酷劣习,加上古人能纳妾,富有阶级会占有更多女性,底层穷男找不到老婆的矛盾,就必然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尖锐。
于是乎,李素就把目光盯向了这批“祖籍青徐、但本人出生在辽东的”年轻新东北穷人身上。
相比于生长在青徐的父母,这些人是把自己当成东北人的,也就没那么对中原恋栈不去,毕竟糜竺治下的东北,很多也都是最近十几年刚开荒出来的,原本也被认为是蛮夷之地。
从一个蛮夷之地移民到另一个蛮夷之地,还能发老婆,留在老家还没老婆,这就没什么可抵触的了。
最后,李素都没有让朝廷中枢掀起波澜,只是给刘备秘密上表,表示这事儿可以不出乱子、你情我愿地办成,不扰民,都是百姓自愿的,只要跟糜竺通个气就行。
刘备一看不会造成朝中物议,可以大事化小解决掉,也就顺水推舟了。他给的旨意是“只要糜竺能自愿组织好这事儿,就准丞相自行裁定”。
糜竺那边可行就可行。
糜竺那边当然可行,事情也就办成了。
李素从东北找了四五万血气方刚的移二代光棍,而且普遍是家中的次子、已经有兄长可以留在中原赡养父母那种,不用担心分家的,走的时候还可以给父母兄长一笔安家费补贴,到了之后则在曰本给他们本人分田地分女人,皆大欢喜。
事成之后,李素自己回头想想也挺讽刺的:历史上,后世曰本人侵略华夏,都是把曰本剩余的人口拼命往东北移,现在轮到他把东北汉人反过来往曰本移了。
而且过程中并没有任何报复或者恶趣味的考量,完全是公事公办、实事求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