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7 争论不休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天第五更,求推荐,求订阅!月票一百二的加更!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这成为了当天“香水”首映之后,争论最为炙热的一个焦点,而这个话题也成为了各大媒体对于“香水”这部定义的主旋律。不仅是观众在疑惑这一点,媒体也在争论着这一点,这个核心命题也基本左右了专业媒体和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感官。
英国的“视与听”站在了正方观点上,他们认为,“这部电影忠实地遵循了原著,并且呈现出了一个让人惊叹的世界,这是埃文-贝尔迄今而至最出sè的作品。”
在评论之中,“视与听”说,“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孩子,就像仅仅攀附在树上的扁虱一样,除了永远的冬眠之外,生命什么都没有提供给他,他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包裹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静静得等待着最后最佳的时机。而他回馈给这个世界的,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一个微笑,没有一声尖叫,没有一个发亮的眼神,甚至就连一==丝丝气味都不愿意提供,他就是dú lì于这个世界之外的一个存在。没有味道,但却对于气味有着天生敏感的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超脱这个世界的存在,但成为奇迹存在的另一面却是孤独,孤独到他自己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而显得恐惧。所以,他回到了山顶生活了七年之后。又再次回到了世俗里,他希望能够从神化回归人化,从本质回归自然。他希望能够在这个世界里证明自己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观众可以看到一个个谋杀的现场,但却无法从谋杀之中感受到恐惧。只能被动地用自己的双眼去感受那华丽的尸体现场,纯洁的肢体美丽地扭曲着,和教堂、石墙这些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值得定格静静地欣赏,而不会让观众联想到任何不好的东西。谋杀,不再是为了满足个人yù.望的邪恶存在,只是他努力追逐一个存在的最后手段,这种单纯到极致的纯粹。让我们无法厌恶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让我们无法厌恶那双清澈到纯净的眸子。
当电影的最后,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站在行刑台上,看着所有人臣服于自己的yù.望,在那一刻,他是哀伤的。他可以通过香水控制这个世界,却无法证明他的存在。他就是一个从来没有被发现的存在,像一缕轻烟,在这个世界上无根地漂浮着。这种绝望,让他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将剩下那些足以征服整个世界的香水全部倾倒在自己身上。然后被鱼市场里饥肠辘辘的贫民着分而食之。一个轮回,结束了。
埃文-贝尔用他华美而jīng致的镜头,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用地狱去描写天堂,用肮脏去描写纯洁,用恐怖去叙述浪漫……这份功力让人不得不惊叹。”
“视与听”显然对于“香水”是喜爱非常的,他们给出了满分四分的评价,对于埃文-贝尔的这一次作品送上了至高的认可。
同样来自英国的杂志“帝国”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宛若梵高油画般的光影和轮廓,让人迷恋。脏乱的丰富感、极端的贫穷和极端的奢华,在无尽的sè彩之中让人屏住了呼吸。香水最后所达到的令人震惊的效果更是让人瞠目结舌,那虚构艺术的极致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惊、为之叹、为之恨、也为之喜。在最后那个癫狂痴乱的场景中,人xìng中所有青睐于美、于纵、于溺、于狂的本质都在肆意绽放,以至于让人忘了声讨罪孽、乃至沉醉其中的时刻,便是极致了。”
“帝国”四分的评价之中,认为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的极致和纯粹,让一切罪恶都退居其次,而专注于这个气味构建的世界,至少在这个气味世界里,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是天使。
相似的赞美声还可以在德国著名电影专业杂志“展映”上看到,这本杂志是柏林电影节每年固定的官方媒体,可见其权威了。“展映”为电影打了四分的满分。
“从电影院走出来之后,意识里依旧流淌着激动和惊艳,一切的一切,都太出sè了,出sè得无人能及,出sè得孤注一掷,出sè得令人害怕。
历史总是习惯于在富有传奇sè彩的人身上赋予悲剧sè彩,因为从某个角度看来,他们的基本权利都被所谓正常人组成的主流社会以及其伦理道德剥夺了。这个世界显然没有足够宽容去接纳那些与大众认知、伦理道德格格不入的少数派,因为不可能有一套道德找到社会上的每一个群体,也不可能有一套方针能够同时满足崇尚控制的当权者和追求zì yóu的民众。比如说,同xìng恋;再比如说,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
‘她比烟花寂寞’,‘绝代妖姬’,‘海上钢琴师’,‘剪刀手爱德华’,‘人工智能’,‘断背山’,‘跨越美国’……他们都是在肆意狂放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执着、狂傲、张扬、放肆、奔放,还有zì yóu,在主流社会里,他们都是不被认同的存在,但是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足以让所有人都惊叹的存在。也许,他们用着与众不同的方式宣告着自己的存在,但是在这个被所谓主流思想和道德观念所占据的社会里,却始终找不到他们的痕迹,那么只是一丝存在的痕迹也找不到。现在,还要加上‘香水’。
看着格雷诺耶懵懂地用气味去探索这个世界,茫然地追寻着气味保存的办法,然后远远逃离这个被臭味压抑着的世界。随后,他发现了自己的‘根本不存在’。自身的气味丧失与天生对于气味的敏感,形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对立,他就是一个从来没有被这个世界兼容的存在。于是。他开始追逐着自己的存在,以一种极端华丽张扬而残忍的方式,但最后。他失败了。他回到了自己诞生的地方,那个臭气弥漫、肮脏不堪的地方,在那里,他沐浴着这个时间上独一无二的香水,然后在人群的原始**中被狂野地亲吻、撕碎、肢解、分食。第二天,太阳依旧升起,世界依旧像往常一样规律地运转着。只是,世界又少了一位异类。
格雷诺耶的生命就是一次旅行。一次永远结束孤独和痛苦的旅行,一次尝试灵魂回归的旅行,一次傲视人类社会运行规则的旅行,一次体验生命最高价值的旅行。那么在他手下消失的生命,不仅仅是生命,更是这个世界上约定俗成的规矩,还是这个社会里占据主流的思想和道德。这些束缚着整个人类的思想,将格雷诺耶放到了全世界的对立面,就如同他的缺失气味一般,没有人会在乎他的存在,而这种束缚对于格雷诺耶来说。却脆弱得不堪一击,他用着自己的执着和单纯,华丽地将一切都碾成了碎片。的确,那些消失的生命代表了罪恶,但是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格雷诺耶却在这一个个消失的生命里,试图寻找着自己的存在,可悲的是,他永远都找不到了。
他是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天使,他用最灿烂而绚丽的方式绽放着他的生命,因为孤独而无限绚丽、因为执着而无限纯粹、因为短暂而无限辉煌的生命,宛若那瞬间绽放的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之中肆无忌惮地释放着所有的艳丽,然后划过天际,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祈祷着,在历史与文学的广袤沃土上,能够给这样奇异、zì yóu、怪诞的灵魂留下一小片属于它的土壤,让它能够无视法律与伦理,zì yóu自在地翱翔。”
“展映”的评论如诗如画,让人用如同电影般诗意的目光重新审视这部电影。这是一种新颖却专业,但是又值得深思的视角,成为了“香水”支持者阵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站在这些媒体的对立面,也有一群嘶吼咆哮着的媒体,这群媒体的力量丝毫不逊于赞美者,他们竭尽自己的所能,将人们的思想拉回原本的轨道,用尽所有的词汇,将“香水”这部电影推向道德的绞刑架,宣判这部作品的堕落,从而避免道德的沦丧。
“首映”这一次也出现在了戛纳电影节之上,三大欧洲电影节之中戛纳是对好莱坞最友好的电影节,美国媒体在戛纳的身影也是除了多伦多之外最多的,所以“首映”第一时间撰写了影评也是预料之中的。这一次,艾略特-卡特终于可以畅所yù言、酣畅淋漓地发泄自己对于埃文-贝尔的不满了!不仅因为他有许多同盟,也因为“香水”这部电影给予了他足够的机会。
“道德的沦丧”,这成为了艾略特-卡特的影评标题,再搭配上零分的评价,如此重的评语和打分也可以清楚地看出“首映”对于“香水”这部电影的立场了,不仅仅是指责,更是严重的批判。
“当看完‘香水’的时候,我已感觉到出离的愤怒,埃文-贝尔借用着文艺这把双刃剑,如此赤果果地抹杀了真理,如此赤果果地赞颂罪恶,这已经超出了道德的底线。如果一部文艺作品没有一个真理的立场,有的只是模糊的是非观,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
不可否认的是,埃文-贝尔镜头底下的世界美不胜收,细腻的叙述、漂亮的画面、唯美的配乐、影帝级别的表演,可惜的是,电影里将人的yù.望、人的自私、人的狂妄放到了最高的位置,它对人的罪恶进行朝拜,它没有找到真正的美好,自身就是一个迷失,更糟糕的是,这种迷失还会对于观众产生无法估计的影响。观众对于人xìng的矛盾、反思,将会走向一个可怕的极端。
这似乎已经成为所谓文艺作品或者说哲学作品的一种惯例了,模糊天使和魔鬼之间的界线,从而来解读存在主义。电影最后广场上行刑的时刻,主教对着一个连环凶手高呼天使,众人屈服于自己的yù.望,这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被格雷诺耶的天赋魅力所折服,随后又折shè到最原始而无度的本.能之中,这完全是将道德底线弃之不顾的一种做法。影片借用格雷诺耶对气味的天赋,将他的所作所为归咎为一种最纯粹的追逐,以此淡化他所犯下的罪恶,但问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如果人人都屈服于自己的yù.望,纯粹地追逐着自己的想法,那么整个社会都会被罪恶和yù念而占据。
我眼中的格雷诺耶,只是一个无爱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变xìng人,他的人格是分裂的,他通过掠夺他人的生命而满足自己的理想,除了极度的自我为中心之外,我找不出任何正面的词汇。
我憎恨那些打着信仰名号而为非作歹的人,我憎恨那些披着文明艺术皮囊而破坏道德底线的人,我憎恨那些利用所谓哲学辩证而误导世人的人。香水,一个很棒的命题。无数的鲜花被碾碎提炼萃取,最终获得一滴传世的芳香。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对鲜花奉献的赞美,而不是赞美那些碾碎鲜花的恶魔!”
艾略特-卡特几乎用尽了所有的遣词造句,竭尽所能表达了对“香水”这部电影的厌恶,他甚至不惜以“零分”这样的评价将“香水”送上的断头台。而这一次,站在艾略特-卡特身后的,是十分庞大的支持者,比当初的“断背山”可要多得多。
严格说来,“香水”上映之后,毁誉参半是最好的评价,百分之五十的人认为这部电影十分jīng彩,而百分之五十的人则认为埃文-贝尔将一个恶魔jīng美包装,是十恶不赦的。所以,以“视与听”为首的赞成派,以“首映”为首的反对派,几乎展开了刺刀见血的搏斗,让“香水”这部电影从首映开始就沦陷在了无止境的争论之中。
爆发求双倍月票,求年度作品票!求订阅!加更稍后!(未完待续)RQ
今天第五更,求推荐,求订阅!月票一百二的加更!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这成为了当天“香水”首映之后,争论最为炙热的一个焦点,而这个话题也成为了各大媒体对于“香水”这部定义的主旋律。不仅是观众在疑惑这一点,媒体也在争论着这一点,这个核心命题也基本左右了专业媒体和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感官。
英国的“视与听”站在了正方观点上,他们认为,“这部电影忠实地遵循了原著,并且呈现出了一个让人惊叹的世界,这是埃文-贝尔迄今而至最出sè的作品。”
在评论之中,“视与听”说,“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孩子,就像仅仅攀附在树上的扁虱一样,除了永远的冬眠之外,生命什么都没有提供给他,他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包裹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静静得等待着最后最佳的时机。而他回馈给这个世界的,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一个微笑,没有一声尖叫,没有一个发亮的眼神,甚至就连一==丝丝气味都不愿意提供,他就是dú lì于这个世界之外的一个存在。没有味道,但却对于气味有着天生敏感的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超脱这个世界的存在,但成为奇迹存在的另一面却是孤独,孤独到他自己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而显得恐惧。所以,他回到了山顶生活了七年之后。又再次回到了世俗里,他希望能够从神化回归人化,从本质回归自然。他希望能够在这个世界里证明自己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观众可以看到一个个谋杀的现场,但却无法从谋杀之中感受到恐惧。只能被动地用自己的双眼去感受那华丽的尸体现场,纯洁的肢体美丽地扭曲着,和教堂、石墙这些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值得定格静静地欣赏,而不会让观众联想到任何不好的东西。谋杀,不再是为了满足个人yù.望的邪恶存在,只是他努力追逐一个存在的最后手段,这种单纯到极致的纯粹。让我们无法厌恶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让我们无法厌恶那双清澈到纯净的眸子。
当电影的最后,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站在行刑台上,看着所有人臣服于自己的yù.望,在那一刻,他是哀伤的。他可以通过香水控制这个世界,却无法证明他的存在。他就是一个从来没有被发现的存在,像一缕轻烟,在这个世界上无根地漂浮着。这种绝望,让他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将剩下那些足以征服整个世界的香水全部倾倒在自己身上。然后被鱼市场里饥肠辘辘的贫民着分而食之。一个轮回,结束了。
埃文-贝尔用他华美而jīng致的镜头,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用地狱去描写天堂,用肮脏去描写纯洁,用恐怖去叙述浪漫……这份功力让人不得不惊叹。”
“视与听”显然对于“香水”是喜爱非常的,他们给出了满分四分的评价,对于埃文-贝尔的这一次作品送上了至高的认可。
同样来自英国的杂志“帝国”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宛若梵高油画般的光影和轮廓,让人迷恋。脏乱的丰富感、极端的贫穷和极端的奢华,在无尽的sè彩之中让人屏住了呼吸。香水最后所达到的令人震惊的效果更是让人瞠目结舌,那虚构艺术的极致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惊、为之叹、为之恨、也为之喜。在最后那个癫狂痴乱的场景中,人xìng中所有青睐于美、于纵、于溺、于狂的本质都在肆意绽放,以至于让人忘了声讨罪孽、乃至沉醉其中的时刻,便是极致了。”
“帝国”四分的评价之中,认为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的极致和纯粹,让一切罪恶都退居其次,而专注于这个气味构建的世界,至少在这个气味世界里,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是天使。
相似的赞美声还可以在德国著名电影专业杂志“展映”上看到,这本杂志是柏林电影节每年固定的官方媒体,可见其权威了。“展映”为电影打了四分的满分。
“从电影院走出来之后,意识里依旧流淌着激动和惊艳,一切的一切,都太出sè了,出sè得无人能及,出sè得孤注一掷,出sè得令人害怕。
历史总是习惯于在富有传奇sè彩的人身上赋予悲剧sè彩,因为从某个角度看来,他们的基本权利都被所谓正常人组成的主流社会以及其伦理道德剥夺了。这个世界显然没有足够宽容去接纳那些与大众认知、伦理道德格格不入的少数派,因为不可能有一套道德找到社会上的每一个群体,也不可能有一套方针能够同时满足崇尚控制的当权者和追求zì yóu的民众。比如说,同xìng恋;再比如说,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
‘她比烟花寂寞’,‘绝代妖姬’,‘海上钢琴师’,‘剪刀手爱德华’,‘人工智能’,‘断背山’,‘跨越美国’……他们都是在肆意狂放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执着、狂傲、张扬、放肆、奔放,还有zì yóu,在主流社会里,他们都是不被认同的存在,但是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足以让所有人都惊叹的存在。也许,他们用着与众不同的方式宣告着自己的存在,但是在这个被所谓主流思想和道德观念所占据的社会里,却始终找不到他们的痕迹,那么只是一丝存在的痕迹也找不到。现在,还要加上‘香水’。
看着格雷诺耶懵懂地用气味去探索这个世界,茫然地追寻着气味保存的办法,然后远远逃离这个被臭味压抑着的世界。随后,他发现了自己的‘根本不存在’。自身的气味丧失与天生对于气味的敏感,形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对立,他就是一个从来没有被这个世界兼容的存在。于是。他开始追逐着自己的存在,以一种极端华丽张扬而残忍的方式,但最后。他失败了。他回到了自己诞生的地方,那个臭气弥漫、肮脏不堪的地方,在那里,他沐浴着这个时间上独一无二的香水,然后在人群的原始**中被狂野地亲吻、撕碎、肢解、分食。第二天,太阳依旧升起,世界依旧像往常一样规律地运转着。只是,世界又少了一位异类。
格雷诺耶的生命就是一次旅行。一次永远结束孤独和痛苦的旅行,一次尝试灵魂回归的旅行,一次傲视人类社会运行规则的旅行,一次体验生命最高价值的旅行。那么在他手下消失的生命,不仅仅是生命,更是这个世界上约定俗成的规矩,还是这个社会里占据主流的思想和道德。这些束缚着整个人类的思想,将格雷诺耶放到了全世界的对立面,就如同他的缺失气味一般,没有人会在乎他的存在,而这种束缚对于格雷诺耶来说。却脆弱得不堪一击,他用着自己的执着和单纯,华丽地将一切都碾成了碎片。的确,那些消失的生命代表了罪恶,但是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格雷诺耶却在这一个个消失的生命里,试图寻找着自己的存在,可悲的是,他永远都找不到了。
他是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天使,他用最灿烂而绚丽的方式绽放着他的生命,因为孤独而无限绚丽、因为执着而无限纯粹、因为短暂而无限辉煌的生命,宛若那瞬间绽放的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之中肆无忌惮地释放着所有的艳丽,然后划过天际,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祈祷着,在历史与文学的广袤沃土上,能够给这样奇异、zì yóu、怪诞的灵魂留下一小片属于它的土壤,让它能够无视法律与伦理,zì yóu自在地翱翔。”
“展映”的评论如诗如画,让人用如同电影般诗意的目光重新审视这部电影。这是一种新颖却专业,但是又值得深思的视角,成为了“香水”支持者阵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站在这些媒体的对立面,也有一群嘶吼咆哮着的媒体,这群媒体的力量丝毫不逊于赞美者,他们竭尽自己的所能,将人们的思想拉回原本的轨道,用尽所有的词汇,将“香水”这部电影推向道德的绞刑架,宣判这部作品的堕落,从而避免道德的沦丧。
“首映”这一次也出现在了戛纳电影节之上,三大欧洲电影节之中戛纳是对好莱坞最友好的电影节,美国媒体在戛纳的身影也是除了多伦多之外最多的,所以“首映”第一时间撰写了影评也是预料之中的。这一次,艾略特-卡特终于可以畅所yù言、酣畅淋漓地发泄自己对于埃文-贝尔的不满了!不仅因为他有许多同盟,也因为“香水”这部电影给予了他足够的机会。
“道德的沦丧”,这成为了艾略特-卡特的影评标题,再搭配上零分的评价,如此重的评语和打分也可以清楚地看出“首映”对于“香水”这部电影的立场了,不仅仅是指责,更是严重的批判。
“当看完‘香水’的时候,我已感觉到出离的愤怒,埃文-贝尔借用着文艺这把双刃剑,如此赤果果地抹杀了真理,如此赤果果地赞颂罪恶,这已经超出了道德的底线。如果一部文艺作品没有一个真理的立场,有的只是模糊的是非观,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
不可否认的是,埃文-贝尔镜头底下的世界美不胜收,细腻的叙述、漂亮的画面、唯美的配乐、影帝级别的表演,可惜的是,电影里将人的yù.望、人的自私、人的狂妄放到了最高的位置,它对人的罪恶进行朝拜,它没有找到真正的美好,自身就是一个迷失,更糟糕的是,这种迷失还会对于观众产生无法估计的影响。观众对于人xìng的矛盾、反思,将会走向一个可怕的极端。
这似乎已经成为所谓文艺作品或者说哲学作品的一种惯例了,模糊天使和魔鬼之间的界线,从而来解读存在主义。电影最后广场上行刑的时刻,主教对着一个连环凶手高呼天使,众人屈服于自己的yù.望,这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被格雷诺耶的天赋魅力所折服,随后又折shè到最原始而无度的本.能之中,这完全是将道德底线弃之不顾的一种做法。影片借用格雷诺耶对气味的天赋,将他的所作所为归咎为一种最纯粹的追逐,以此淡化他所犯下的罪恶,但问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如果人人都屈服于自己的yù.望,纯粹地追逐着自己的想法,那么整个社会都会被罪恶和yù念而占据。
我眼中的格雷诺耶,只是一个无爱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变xìng人,他的人格是分裂的,他通过掠夺他人的生命而满足自己的理想,除了极度的自我为中心之外,我找不出任何正面的词汇。
我憎恨那些打着信仰名号而为非作歹的人,我憎恨那些披着文明艺术皮囊而破坏道德底线的人,我憎恨那些利用所谓哲学辩证而误导世人的人。香水,一个很棒的命题。无数的鲜花被碾碎提炼萃取,最终获得一滴传世的芳香。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对鲜花奉献的赞美,而不是赞美那些碾碎鲜花的恶魔!”
艾略特-卡特几乎用尽了所有的遣词造句,竭尽所能表达了对“香水”这部电影的厌恶,他甚至不惜以“零分”这样的评价将“香水”送上的断头台。而这一次,站在艾略特-卡特身后的,是十分庞大的支持者,比当初的“断背山”可要多得多。
严格说来,“香水”上映之后,毁誉参半是最好的评价,百分之五十的人认为这部电影十分jīng彩,而百分之五十的人则认为埃文-贝尔将一个恶魔jīng美包装,是十恶不赦的。所以,以“视与听”为首的赞成派,以“首映”为首的反对派,几乎展开了刺刀见血的搏斗,让“香水”这部电影从首映开始就沦陷在了无止境的争论之中。
爆发求双倍月票,求年度作品票!求订阅!加更稍后!(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