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0章 原来为此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还是三省重新设立以来,赵昺的诏书头一次被驳回,而理由更是让他哭笑不得,大意就是采用蛮夷的策略有失大宋的体面,坠了天朝大国的威风。可这个理由看却难以说服他,什么天朝大国,往前数十年还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求着给人家大孙子都不可得。
但赵昺知道此刻不时斗气的时候,灾情似火,早一点拿出政策就能减少一分损失。他下诏召开廷议,商讨灭蝗之事。不多时,三省六部的首官皆奉诏入宫。
“淮东和淮西数州上报有蝗灾爆发的迹象,而今已经过去十日,朝廷灭蝗之策却久拖不决,又驳回朕的意见,不知诸位可有了更好的策略?”落座之后,赵昺没有如往日一般寒暄,而是开门见山的问道。
“陛下,臣已经督促众臣献策,拟定灭蝗方略,现下已有诸多方案,正加紧整理,不日便可颁行相关州府!”陆秀夫禀告道。
“嗯,户部呢?”赵昺显然对其的回答并大满意,冷着脸问陈则翁道。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禀陛下,臣已经令相关司署清理审核两地的常平仓的底数,调拨储备灭蝗相关物资及灾后赈济所需钱粮,待朝廷诏令一下,就能即刻拨付!”陈则翁禀告道。
“嗯,兵部呢?”赵昺点头再问道。
“禀陛下,臣已经向淮东和淮西驻军下达预令,协助地方州府灭蝗,现下各部皆已做好相关准备,并加强对防地内灾情监测和巡查,只待诏命就能投入行动。”陈任翁也回答道。
“礼部呢?”赵昺再问道。
“禀陛下,臣闻知有妖道术士在灾区蛊惑百姓,以祭蝗神为名敛财,已经着令有司拆除祭坛庙宇,加以惩处。并令州学、县学士子教谕百姓不可枉信谣言,为恶人所利用。”谢翱禀告道。
“禀陛下,臣已经督令各州都作院准备物资,打造灭蝗器械,只待朝廷诏命!”工部尚书周翔看皇帝眼神看向自己,不待发问便主动施礼禀告道。
“禀陛下,吏部已经着手制定奖惩之策,并欲将灭蝗成效列于磨勘之列,作为日后升迁的依据。且已经遴选出在历年救灾功绩显著官员名册,随时听调。”有人开头,谢枋得也主动禀告。
随后刑部、枢密院和御史台皆汇报了各自的准备工作,对此赵昺还基本满意,说明大家认识到成灾后果严重性,表明了自己抗灾的决心。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事情似乎就卡在了中书和门下两处,他看向王应麟问道:“王相,为何要驳回朕的提议!”
“驳回陛下的提议主要还是因为知制诰以为采用蒙元治蝗之策有损国体,认为蒙元乃是蛮夷,其治蝗之策不过是东施效颦,照搬其策实在不妥。”王应麟答道。
“哦,终究缘由还是放不下面子,认为有损我泱泱大国的威仪,是吗?”赵昺皱皱眉问道。
“嗯,大体如此!”王应麟见皇帝面色不善,有些含糊地回答道。
“呵呵,真是无稽之谈!”赵昺愠怒地道,“古为今用,取夷之长的道理都不懂吗?若是因为迟误导致蝗灾蔓延,使得大宋流民四起,饿殍遍野,那叫做有脸面吗?朕真是想不明白,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至国事如儿戏,百姓的性命如草芥,那叫失职,诸位都要在史书上留下这不光彩的一笔,遗臭万年的!”
“陛下息怒,是臣之过!”王应麟见陛下发火,连忙请罪道。
“陛下,此事也不能怪王相,蒙元所用不过是我朝末计,想朝中良臣贤士如云,难道就没有人献上良策,而要采用鞑子的方法吗?”邓光荐这时施礼为门下省辩解道。
“哼,朕的案头倒是堆放了上百份奏疏,其中尚有诸多神鬼乱心之说,有的也只是一堆拾前人牙慧的空洞之物,洋洋千言皆是废话,并无一可用之法。”赵昺冷哼声斥道。
“陛下,皆是臣等无能!”陆秀夫见皇帝恼怒,而众臣皆不敢再言,连忙解释道,“陛下,我朝偏据琼州多年,许多官员并未经历过蝗灾,骤然之间遇到这等事情,难免应对失策。”
“此并非理由,不懂可以学,可以请教贤者,胡言乱语岂不误事!”赵昺听其所言,知道其所说也是事实,自己手下官员班底皆是出自帅府,而他们当初官职低微,而江南腹地和沿海又少有蝗灾发生,并未有此经历,更缺乏经验,也就难以在短时间内想出好的办法。
“陛下所言正是!”王应麟再道,“驳回陛下的提议,另外还有个缘由。”
“讲!”赵昺有些纳闷,其中难道还另有隐情。
“陛下,此份奏疏是罪官张颂上奏,制诰担心其心怀不轨,所以才驳回的!”王应麟言道。
“张颂……”赵昺当时审阅时就觉得这个名字耳熟,但是现下只京官就有上千,州县地方官员万计,他哪里都记的清楚,并没有多想。而经其再提,猛然想起道,“此人可是前时因为施政不力,导致引发逃民潮的那个濠州知州?”
“正是此人!”王应麟答道。
“此人已经被罢职年余,难道当下还没有定罪论处吗?”事情发生在北伐之时,而今班师都一年多了,赵昺有些奇怪地道。
“陛下,因为张颂乃是陛下亲自处置的,臣下等不敢擅自议罪,因此此案一直未有定决!”王应麟讪讪地道。
“那其怎能上书献策呢?”赵昺更为奇怪地道。
“陛下张颂当初只是待罪官员,遣送回京后待处,因而只是将其安置在驿馆之中,并没有羁押于狱中。而此次朝廷广求灭蝗之策,想是其借机上书,加之审查不严,侥幸过审才得以见于御案之上!”王应麟猜测道。
“呵呵……”赵昺听罢不禁苦笑不已,弄了半天导致自己的提议被驳回还是他之过了,这叫什么事情啊?他每天事情多如牛毛,以为早有有司处置,早就把这件事忘到脑后了,若非此次乌龙事件根本就想不起此人了。
“陛下,臣等有罪,还请责罚!”众臣见皇帝尴尬不已,哪里敢让他担责,齐声请罪道。
“罢了!”赵昺摆手表示自己不再追究,缓和了下情绪道,“此奏若是排出罪官所言,不计较为蒙元惯用之法,诸位以为此策是否可行?”
“臣以为若是排出偏见,实乃是治蝗良策!”文天祥首先表明自己的意见道。
“臣也以为此策可行,可以作为借鉴!”江璆也赞同道。
“如此而言,臣亦无异议!”陆秀夫见尚书省两位首官皆认为具有操作性,他也表示了赞同。
“臣等也无异议!”王应麟与邓光荐相视苦笑,也不再坚持。
“嗯,只要能治病的就是好药,既然此策可行,那又何必在乎是谁颁行的!”赵昺扫视一眼众臣道,“尚书省即刻据此制定详策,中书省初审后无异议后,即刻送门下审议,再无不妥后即刻颁布,昭告地方实施!”
“臣等领命!”三省各位主官马上回答道。
“枢密司及兵部也马上进行合议,拿出一个方案,令驻军协助地方灭蝗,不可迟缓!”赵昺又下令道。
“臣等领命!”韩振和陈任翁也马上领命道。
“当下只是蝗虫初出地面,尚是幼虫,翅膀未成不能远行,正是扑杀的良机。而一旦翅膀长成,聚集成群,便会乘风远行百里之遥,导致灾情蔓延。各省部及相关有司不可怠慢,要派出得力人手前往地方协助灭蝗。御史台也要派出干臣督导,对执行诏令不利,敷衍塞责的官员可立时削职查办。”赵昺肃然道。
“臣等遵旨!”众臣再次施礼道……
在赵昺的过问下,各省部马上积极行动起来,三日后朝廷颁布《灭蝗令》,昭告灾区即刻执行,不得懈怠。而派遣的官员也纷纷离京,分赴淮东和淮西灾区协助和督导。而各军在接到命令后,在保持战备的基础上,也遣兵协助地方灭蝗,一场轰轰烈烈的灭蝗行动及时展开。
刚松口气的赵昺,这时又接到禀报蒙元方面派遣的使臣已经到京,向大宋方面通报真金驾崩,以皇后阔阔真监国,铁穆耳为储的消息。两国间过去虽为敌国,但签定和议后就是‘友邦’,起码名义上如此,按照惯例应该遣使前往吊唁。
若问本心,赵昺实在是不愿意遣使去吊唁。而事情就像前世两个同事间平日斗得跟乌眼鸡似的,可其结婚时却给你送了喜帖。去,不仅要随礼,还要假装大度,心中肯定腻歪的不行;可是不去,不仅是其,同事们也会认为你小气,且爱记仇。
但这就是政治,尽管双方有灭国之仇,亡国之恨,亲人被虏之辱,早就巴不得他早死,赵昺心里再不情不愿,可还得表现的十分同情,捏着鼻子派人前去走个过场,表达自己的哀思……
这还是三省重新设立以来,赵昺的诏书头一次被驳回,而理由更是让他哭笑不得,大意就是采用蛮夷的策略有失大宋的体面,坠了天朝大国的威风。可这个理由看却难以说服他,什么天朝大国,往前数十年还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求着给人家大孙子都不可得。
但赵昺知道此刻不时斗气的时候,灾情似火,早一点拿出政策就能减少一分损失。他下诏召开廷议,商讨灭蝗之事。不多时,三省六部的首官皆奉诏入宫。
“淮东和淮西数州上报有蝗灾爆发的迹象,而今已经过去十日,朝廷灭蝗之策却久拖不决,又驳回朕的意见,不知诸位可有了更好的策略?”落座之后,赵昺没有如往日一般寒暄,而是开门见山的问道。
“陛下,臣已经督促众臣献策,拟定灭蝗方略,现下已有诸多方案,正加紧整理,不日便可颁行相关州府!”陆秀夫禀告道。
“嗯,户部呢?”赵昺显然对其的回答并大满意,冷着脸问陈则翁道。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禀陛下,臣已经令相关司署清理审核两地的常平仓的底数,调拨储备灭蝗相关物资及灾后赈济所需钱粮,待朝廷诏令一下,就能即刻拨付!”陈则翁禀告道。
“嗯,兵部呢?”赵昺点头再问道。
“禀陛下,臣已经向淮东和淮西驻军下达预令,协助地方州府灭蝗,现下各部皆已做好相关准备,并加强对防地内灾情监测和巡查,只待诏命就能投入行动。”陈任翁也回答道。
“礼部呢?”赵昺再问道。
“禀陛下,臣闻知有妖道术士在灾区蛊惑百姓,以祭蝗神为名敛财,已经着令有司拆除祭坛庙宇,加以惩处。并令州学、县学士子教谕百姓不可枉信谣言,为恶人所利用。”谢翱禀告道。
“禀陛下,臣已经督令各州都作院准备物资,打造灭蝗器械,只待朝廷诏命!”工部尚书周翔看皇帝眼神看向自己,不待发问便主动施礼禀告道。
“禀陛下,吏部已经着手制定奖惩之策,并欲将灭蝗成效列于磨勘之列,作为日后升迁的依据。且已经遴选出在历年救灾功绩显著官员名册,随时听调。”有人开头,谢枋得也主动禀告。
随后刑部、枢密院和御史台皆汇报了各自的准备工作,对此赵昺还基本满意,说明大家认识到成灾后果严重性,表明了自己抗灾的决心。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事情似乎就卡在了中书和门下两处,他看向王应麟问道:“王相,为何要驳回朕的提议!”
“驳回陛下的提议主要还是因为知制诰以为采用蒙元治蝗之策有损国体,认为蒙元乃是蛮夷,其治蝗之策不过是东施效颦,照搬其策实在不妥。”王应麟答道。
“哦,终究缘由还是放不下面子,认为有损我泱泱大国的威仪,是吗?”赵昺皱皱眉问道。
“嗯,大体如此!”王应麟见皇帝面色不善,有些含糊地回答道。
“呵呵,真是无稽之谈!”赵昺愠怒地道,“古为今用,取夷之长的道理都不懂吗?若是因为迟误导致蝗灾蔓延,使得大宋流民四起,饿殍遍野,那叫做有脸面吗?朕真是想不明白,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至国事如儿戏,百姓的性命如草芥,那叫失职,诸位都要在史书上留下这不光彩的一笔,遗臭万年的!”
“陛下息怒,是臣之过!”王应麟见陛下发火,连忙请罪道。
“陛下,此事也不能怪王相,蒙元所用不过是我朝末计,想朝中良臣贤士如云,难道就没有人献上良策,而要采用鞑子的方法吗?”邓光荐这时施礼为门下省辩解道。
“哼,朕的案头倒是堆放了上百份奏疏,其中尚有诸多神鬼乱心之说,有的也只是一堆拾前人牙慧的空洞之物,洋洋千言皆是废话,并无一可用之法。”赵昺冷哼声斥道。
“陛下,皆是臣等无能!”陆秀夫见皇帝恼怒,而众臣皆不敢再言,连忙解释道,“陛下,我朝偏据琼州多年,许多官员并未经历过蝗灾,骤然之间遇到这等事情,难免应对失策。”
“此并非理由,不懂可以学,可以请教贤者,胡言乱语岂不误事!”赵昺听其所言,知道其所说也是事实,自己手下官员班底皆是出自帅府,而他们当初官职低微,而江南腹地和沿海又少有蝗灾发生,并未有此经历,更缺乏经验,也就难以在短时间内想出好的办法。
“陛下所言正是!”王应麟再道,“驳回陛下的提议,另外还有个缘由。”
“讲!”赵昺有些纳闷,其中难道还另有隐情。
“陛下,此份奏疏是罪官张颂上奏,制诰担心其心怀不轨,所以才驳回的!”王应麟言道。
“张颂……”赵昺当时审阅时就觉得这个名字耳熟,但是现下只京官就有上千,州县地方官员万计,他哪里都记的清楚,并没有多想。而经其再提,猛然想起道,“此人可是前时因为施政不力,导致引发逃民潮的那个濠州知州?”
“正是此人!”王应麟答道。
“此人已经被罢职年余,难道当下还没有定罪论处吗?”事情发生在北伐之时,而今班师都一年多了,赵昺有些奇怪地道。
“陛下,因为张颂乃是陛下亲自处置的,臣下等不敢擅自议罪,因此此案一直未有定决!”王应麟讪讪地道。
“那其怎能上书献策呢?”赵昺更为奇怪地道。
“陛下张颂当初只是待罪官员,遣送回京后待处,因而只是将其安置在驿馆之中,并没有羁押于狱中。而此次朝廷广求灭蝗之策,想是其借机上书,加之审查不严,侥幸过审才得以见于御案之上!”王应麟猜测道。
“呵呵……”赵昺听罢不禁苦笑不已,弄了半天导致自己的提议被驳回还是他之过了,这叫什么事情啊?他每天事情多如牛毛,以为早有有司处置,早就把这件事忘到脑后了,若非此次乌龙事件根本就想不起此人了。
“陛下,臣等有罪,还请责罚!”众臣见皇帝尴尬不已,哪里敢让他担责,齐声请罪道。
“罢了!”赵昺摆手表示自己不再追究,缓和了下情绪道,“此奏若是排出罪官所言,不计较为蒙元惯用之法,诸位以为此策是否可行?”
“臣以为若是排出偏见,实乃是治蝗良策!”文天祥首先表明自己的意见道。
“臣也以为此策可行,可以作为借鉴!”江璆也赞同道。
“如此而言,臣亦无异议!”陆秀夫见尚书省两位首官皆认为具有操作性,他也表示了赞同。
“臣等也无异议!”王应麟与邓光荐相视苦笑,也不再坚持。
“嗯,只要能治病的就是好药,既然此策可行,那又何必在乎是谁颁行的!”赵昺扫视一眼众臣道,“尚书省即刻据此制定详策,中书省初审后无异议后,即刻送门下审议,再无不妥后即刻颁布,昭告地方实施!”
“臣等领命!”三省各位主官马上回答道。
“枢密司及兵部也马上进行合议,拿出一个方案,令驻军协助地方灭蝗,不可迟缓!”赵昺又下令道。
“臣等领命!”韩振和陈任翁也马上领命道。
“当下只是蝗虫初出地面,尚是幼虫,翅膀未成不能远行,正是扑杀的良机。而一旦翅膀长成,聚集成群,便会乘风远行百里之遥,导致灾情蔓延。各省部及相关有司不可怠慢,要派出得力人手前往地方协助灭蝗。御史台也要派出干臣督导,对执行诏令不利,敷衍塞责的官员可立时削职查办。”赵昺肃然道。
“臣等遵旨!”众臣再次施礼道……
在赵昺的过问下,各省部马上积极行动起来,三日后朝廷颁布《灭蝗令》,昭告灾区即刻执行,不得懈怠。而派遣的官员也纷纷离京,分赴淮东和淮西灾区协助和督导。而各军在接到命令后,在保持战备的基础上,也遣兵协助地方灭蝗,一场轰轰烈烈的灭蝗行动及时展开。
刚松口气的赵昺,这时又接到禀报蒙元方面派遣的使臣已经到京,向大宋方面通报真金驾崩,以皇后阔阔真监国,铁穆耳为储的消息。两国间过去虽为敌国,但签定和议后就是‘友邦’,起码名义上如此,按照惯例应该遣使前往吊唁。
若问本心,赵昺实在是不愿意遣使去吊唁。而事情就像前世两个同事间平日斗得跟乌眼鸡似的,可其结婚时却给你送了喜帖。去,不仅要随礼,还要假装大度,心中肯定腻歪的不行;可是不去,不仅是其,同事们也会认为你小气,且爱记仇。
但这就是政治,尽管双方有灭国之仇,亡国之恨,亲人被虏之辱,早就巴不得他早死,赵昺心里再不情不愿,可还得表现的十分同情,捏着鼻子派人前去走个过场,表达自己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