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日本恶化的外部环境(求订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四十七章:日本恶化的外部环境(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关于陆海军统帅部的要求,不管是近卫文麿还是天皇都看得很明白,他们的这些要求事实上是让政府立即做出对美英等国开战的决定。
原因就不说了,促使日军大本营做出如此决定的突发因素还是前段时间美国冻结日本财产的行为。由于对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进驻,演成了美、英、荷对日实行资产冻结,这使得日本外部局势日益紧张和恶化。
日本驻美国大使村野之前就有报告说,美国认为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是入侵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的第一步。冻结资产,实质上就是全面断绝经济往来。从此以后,日本同日元集团以外地区的贸易断绝了,日本在国防上已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
因为美、英、荷对日实行资产冻结,日本完全丧失了获得液体燃料的途径,而这是现代国家生存上所绝对不可缺少的。
事实证明,即使停下充实军备和扩充其他生产部门,全力以赴地增产人造石油,毕竟也满足不了需要。虽然曾经考虑开发库页岛北半部的油田或从伊朗和秘鲁等地进口石油,但这统统不过是溺者攀草求援。
这样发展下去,日本海军大约不过两年就将完全丧失活动能力,而以液体燃料为基础的重要产业不过一年也将陷入瘫痪状态,所谓一天天穷下去的局面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对日本来说,断绝经济往来的确比行使武力更为痛苦,这也促使日军大本营决心与美国开战。
开战也许会失败,但是相对于一天天国力衰弱,直到再也没有站起来的能力,或者是当国力衰弱到一定的程度被支那人或者是英法美等国反超,日军大本营认为帝国还是拼死一搏来的划算。
况且在日军高层中的那些野心家们看来,大日本帝国赢的机会也不小。一旦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那么大日本帝国将会一飞冲天。
最为重要的是,即便是失败了帝国也不过是从支那战场退兵,仅此而已,以美英等国的国力根本奈何不了帝国。从表面上看风险与利润完全没有可比性,因此日军决定冒险一试。
对于陆军部提出的要求,日本政府内阁也进行了通盘考虑,正如陆军部所说的那样,大日本帝国的外部环境已经极为恶劣了。
除了上述液体燃料这个致命的沉重压力以外,东亚的所谓abcd(美、英、中、荷)对日包围的阵势也越来越强,这一点从帝国陆军在支那战场的遭遇就能看出来。
三年前帝国出兵支那,尽管当时帝国只有区区25万兵力,但是面对支那200多个师190多万军队,却依然高歌猛进所向披靡,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了支那沿海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甚至于还拿下了支那首都南京。
时过境迁,仅仅只是三年的时间,帝国对于这场战争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虽然在这三年中帝国军队总兵力增长了近8倍,但是战争却并没有因此而尽快结束,反而越演越烈,大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在这支那政府的抵抗也变得越来越强,这些都不是帝国所愿意看到的。
更令帝国感到恐惧的是,美国经济正在迅速恢复,而由于战争的拖累,大日本帝国的经济却在大步倒退,帝国与美国经济的差距正在加速拉大。
对于美国经济快速恢复,日本人是打心眼里羡慕嫉妒恨,但是却又无可奈何,谁让人家美国的内外环境太得天独厚了。
从美国内战结束以来,北美大陆一直相安无事。这之前从1780年发展了近一个世纪,内战结束后进入20世纪初,美国经历工业革命,资本迅速膨胀同其他资本主义过家一样,但这之后不久,从1870到1914年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美国在技术上时领先的,就像当时德国在科学上是领先的一样。
美国有丰富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国内巨大市场、欧洲的资本供应等等。但是像原来最发达的英国,不愿投入资金改变当时的生产设备,逐渐落伍了。到一战爆发,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相互争夺。消耗自己的实力,使的美国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更有利他的发展。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虽然也使美国的经济在一夜之间倒退了几十年,但是美国迅速做出应对。尤其是在罗斯福上台之后大力推行新政,以工程建设促就业,来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短短几年内美国gdp高涨,到1939年年底,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249亿美元。但是日本同时期的财政收入还不到160亿美元,双方的差距简直惨不忍睹。
另外根据陆军部提供的一份秘密文件显示,由于上层思维模式的束缚,大日本帝国对于军队的机械化认识不够,看不到坦克战术对战争的影响,所以机械化进程远不如欧洲各国。
皇军装备的坦克都是轻型坦克,只是皇军在北支那遭到惨败之后才研制真正的中型坦克。在此之前皇军装备的坦克型号是89式、94、95、97轻型坦克(号称中型坦克而已)。94轻型侦察坦克、95式、97式是皇军的主要坦克装备。皇军最好的97式,还是停留在铆接车体,小口径47mm短炮的基础上。
与欧洲主流国家的主流装备相比。皇军要完成机械化还差得远,光是有战车不算,还要看其它车辆的配属。帝国部队连一般卡车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轮型或履带载具。现在的帝国战车炮连近至100公尺数台齐发都不能击穿美国m3轻战车的正面装甲,火力之差由此可见。
由于国力贫弱,尤其是钢铁产量的低下,帝国根本不能研制重型坦克。对比美国的2000万吨和德国1800万吨的钢产量,帝国每年只能出产区区400万吨劣质钢,并且大多数钢铁和军费用来建设海军,以至帝国的所谓装甲部队,在装备落后的支那步兵面前耀武扬威。
但在诺门坎,在装备精良的苏军装甲部队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这一切都让日本政府感到恐慌,尤其是美国控制下的菲律宾距离日本本土很近,距离日本控制的台湾岛更近,再加上美国现在奉行的政策还不是很友好,甚至于对大日本帝国充满了敌意,日本政府必须重新考虑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也必须正视陆军提出来的意见。
另外随着美国军备特别是空军军备的增强,日美军备的差距已经加速度地增大了。
不久前,美国诺克斯海军部长在波士顿发表演说时说:“当前正是使用美国海军的时候”,接着又公开说:“为了推行美国的远东政策,美国海军可以断然采取必要的措施。”
随后,美国在菲律宾建立美国远东陆军司令部,由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紧接着,马来行政当局宣布,英国增援部队已到达新加坡。
最让日本方面不能容忍的是,前几天美国方面再次传来消息称,罗斯福总统宣布将往重庆派遣以马格路得准将为团长的军事使节团。
面对着上述国防上的严重危急局势,大本营陆海军部为找出打开局面的对策绞尽了脑汁,当时军队待命一天大约就要消耗一万二千吨石油,以日本此时的经济实力根本就无法长时间与美英等国耗下去,更不要说在中国战场上还有马铮所部虎视眈眈。(未完待续。)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四十七章:日本恶化的外部环境(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关于陆海军统帅部的要求,不管是近卫文麿还是天皇都看得很明白,他们的这些要求事实上是让政府立即做出对美英等国开战的决定。
原因就不说了,促使日军大本营做出如此决定的突发因素还是前段时间美国冻结日本财产的行为。由于对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进驻,演成了美、英、荷对日实行资产冻结,这使得日本外部局势日益紧张和恶化。
日本驻美国大使村野之前就有报告说,美国认为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是入侵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的第一步。冻结资产,实质上就是全面断绝经济往来。从此以后,日本同日元集团以外地区的贸易断绝了,日本在国防上已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
因为美、英、荷对日实行资产冻结,日本完全丧失了获得液体燃料的途径,而这是现代国家生存上所绝对不可缺少的。
事实证明,即使停下充实军备和扩充其他生产部门,全力以赴地增产人造石油,毕竟也满足不了需要。虽然曾经考虑开发库页岛北半部的油田或从伊朗和秘鲁等地进口石油,但这统统不过是溺者攀草求援。
这样发展下去,日本海军大约不过两年就将完全丧失活动能力,而以液体燃料为基础的重要产业不过一年也将陷入瘫痪状态,所谓一天天穷下去的局面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对日本来说,断绝经济往来的确比行使武力更为痛苦,这也促使日军大本营决心与美国开战。
开战也许会失败,但是相对于一天天国力衰弱,直到再也没有站起来的能力,或者是当国力衰弱到一定的程度被支那人或者是英法美等国反超,日军大本营认为帝国还是拼死一搏来的划算。
况且在日军高层中的那些野心家们看来,大日本帝国赢的机会也不小。一旦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那么大日本帝国将会一飞冲天。
最为重要的是,即便是失败了帝国也不过是从支那战场退兵,仅此而已,以美英等国的国力根本奈何不了帝国。从表面上看风险与利润完全没有可比性,因此日军决定冒险一试。
对于陆军部提出的要求,日本政府内阁也进行了通盘考虑,正如陆军部所说的那样,大日本帝国的外部环境已经极为恶劣了。
除了上述液体燃料这个致命的沉重压力以外,东亚的所谓abcd(美、英、中、荷)对日包围的阵势也越来越强,这一点从帝国陆军在支那战场的遭遇就能看出来。
三年前帝国出兵支那,尽管当时帝国只有区区25万兵力,但是面对支那200多个师190多万军队,却依然高歌猛进所向披靡,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了支那沿海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甚至于还拿下了支那首都南京。
时过境迁,仅仅只是三年的时间,帝国对于这场战争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虽然在这三年中帝国军队总兵力增长了近8倍,但是战争却并没有因此而尽快结束,反而越演越烈,大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在这支那政府的抵抗也变得越来越强,这些都不是帝国所愿意看到的。
更令帝国感到恐惧的是,美国经济正在迅速恢复,而由于战争的拖累,大日本帝国的经济却在大步倒退,帝国与美国经济的差距正在加速拉大。
对于美国经济快速恢复,日本人是打心眼里羡慕嫉妒恨,但是却又无可奈何,谁让人家美国的内外环境太得天独厚了。
从美国内战结束以来,北美大陆一直相安无事。这之前从1780年发展了近一个世纪,内战结束后进入20世纪初,美国经历工业革命,资本迅速膨胀同其他资本主义过家一样,但这之后不久,从1870到1914年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美国在技术上时领先的,就像当时德国在科学上是领先的一样。
美国有丰富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国内巨大市场、欧洲的资本供应等等。但是像原来最发达的英国,不愿投入资金改变当时的生产设备,逐渐落伍了。到一战爆发,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相互争夺。消耗自己的实力,使的美国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更有利他的发展。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虽然也使美国的经济在一夜之间倒退了几十年,但是美国迅速做出应对。尤其是在罗斯福上台之后大力推行新政,以工程建设促就业,来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短短几年内美国gdp高涨,到1939年年底,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249亿美元。但是日本同时期的财政收入还不到160亿美元,双方的差距简直惨不忍睹。
另外根据陆军部提供的一份秘密文件显示,由于上层思维模式的束缚,大日本帝国对于军队的机械化认识不够,看不到坦克战术对战争的影响,所以机械化进程远不如欧洲各国。
皇军装备的坦克都是轻型坦克,只是皇军在北支那遭到惨败之后才研制真正的中型坦克。在此之前皇军装备的坦克型号是89式、94、95、97轻型坦克(号称中型坦克而已)。94轻型侦察坦克、95式、97式是皇军的主要坦克装备。皇军最好的97式,还是停留在铆接车体,小口径47mm短炮的基础上。
与欧洲主流国家的主流装备相比。皇军要完成机械化还差得远,光是有战车不算,还要看其它车辆的配属。帝国部队连一般卡车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轮型或履带载具。现在的帝国战车炮连近至100公尺数台齐发都不能击穿美国m3轻战车的正面装甲,火力之差由此可见。
由于国力贫弱,尤其是钢铁产量的低下,帝国根本不能研制重型坦克。对比美国的2000万吨和德国1800万吨的钢产量,帝国每年只能出产区区400万吨劣质钢,并且大多数钢铁和军费用来建设海军,以至帝国的所谓装甲部队,在装备落后的支那步兵面前耀武扬威。
但在诺门坎,在装备精良的苏军装甲部队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这一切都让日本政府感到恐慌,尤其是美国控制下的菲律宾距离日本本土很近,距离日本控制的台湾岛更近,再加上美国现在奉行的政策还不是很友好,甚至于对大日本帝国充满了敌意,日本政府必须重新考虑与美国政府的关系,也必须正视陆军提出来的意见。
另外随着美国军备特别是空军军备的增强,日美军备的差距已经加速度地增大了。
不久前,美国诺克斯海军部长在波士顿发表演说时说:“当前正是使用美国海军的时候”,接着又公开说:“为了推行美国的远东政策,美国海军可以断然采取必要的措施。”
随后,美国在菲律宾建立美国远东陆军司令部,由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紧接着,马来行政当局宣布,英国增援部队已到达新加坡。
最让日本方面不能容忍的是,前几天美国方面再次传来消息称,罗斯福总统宣布将往重庆派遣以马格路得准将为团长的军事使节团。
面对着上述国防上的严重危急局势,大本营陆海军部为找出打开局面的对策绞尽了脑汁,当时军队待命一天大约就要消耗一万二千吨石油,以日本此时的经济实力根本就无法长时间与美英等国耗下去,更不要说在中国战场上还有马铮所部虎视眈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