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凤穿残汉 > 第一百四十九节 入赘之事

第一百四十九节 入赘之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许是担忧曹操拉不下脸面半途反悔,刘协翌日又正式颁下圣旨命曹操遣其次子曹丕入赘蔡家。曹操领旨后沉默了半晌,最终还是命人召曹丕入内帐谈话。不多时曹丕便被带到了曹操的面前,年少的他显然已是知晓自己即将出赘,青涩的面孔上充满了迷茫与不安。

    然而面对将自己像货品一般赘出的父亲,曹丕却是不敢有半点埋怨,依旧恭恭敬敬地朝曹操叩首行礼,“孩儿拜见父亲。”

    曹操不动声色地抬手屏退了左右,遂即将圣旨递给曹丕道,“天子命汝入赘蔡家。”

    诚然一早便知入赘之事,诚然在跨进营帐的那一刻心中就早已有了准备,可真当父亲将圣旨递到面前之时,曹丕还是冷不丁打了个寒颤止步不前。赘婿比不得质子。后者便是再苦再累终有归国归家的一日;前者却是要被曹氏宗族彻底除名,入赘蔡家从受人鄙夷形同奴仆。

    曹操见儿子犹豫着没有上前领旨,旋即将圣旨像垃圾一样往角落里一丢,怅然一叹道,“为父连累吾儿也!”

    曹操这一叹让曹丕意识到就算他现在扭捏着不接旨也无法改变成为即将入赘蔡家的现实。只见曹丕扑通一声跪在曹操面前,额头紧贴在蒲席上自责道,“孩儿不孝,请父亲责罚!”

    曹操当然不会责怪曹丕不孝,事实上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都是难得的孝子。只不过曹丕的性子似乎是懦弱了点,让曹操多少有些不放心。于是就见他摆了摆手道,“汝与彰儿、植儿皆孝子也,孤甚感欣慰。”

    耳听父亲提起自己的两个胞弟,曹丕的心中不由泛起了一丝难言的苦涩。曹彰和曹植是曹丕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哪曾想兄弟三人就连境遇都如此相似。曹丕即将入赘蔡家,曹彰则被派往刘备部为质,甚至就连最为年幼的曹植也要前往东吴充当质子。已经有过三年经验的曹丕深知身处敌营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情急之下他忍不住脱口向曹操求情道,“父亲,阿彰、阿植年幼,可否待其成年后再赴敌营为质。”

    曹操当然也心疼曹彰和曹植。特别是睿智机敏的曹植时常会让曹操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故而曹操一直以来都对曹植宠爱有加。然则心疼也好,宠爱也罢,都不能改变既定事实。毕竟依眼下的局势刘备和孙策不可能答应这等要求。所以曹操仅是摆了摆了手。便将话题一转道,“孤听闻蔡安贞待汝如仆役?”

    曹丕稍稍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回父亲。齐侯待孩儿其实不薄。”

    “哦?”曹操意味深长地横扫了曹丕一眼,心想自己这次子终究还是少了点血性。于是他当即板起脸冲着曹丕告诫道。“子桓,汝虽奉皇命入赘蔡家,然汝终乃曹家骨血,切不可就此忘本!”

    曹丕听罢赶紧俯首称诺。“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跟着站起身信步走到曹丕跟前,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勉励道。“他日为父一统中原,便是汝归宗之日。”

    然而曹操显然不了解他这个次子的脾性。曹丕是个心思细腻的人。曹操的许诺固然是让人怦然心动。可曹丕转念一想其父若统一中原必然先灭蔡吉部。届时战事一起作为赘婿的他能否活到战争结束都难说。哪怕蔡吉信守诺言不拿他开刀祭旗,依曹蔡之间的实力对比,父亲也不见得会是最后的胜者。

    其实曹丕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他只是不想死得不明不白,死得默默无闻。想他曹丕日日苦练武、勤习文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征战沙场建立不朽基业,亦或是写下千古佳句进而留名青史。可现如今的他却身负赘婿污名,不仅受人白眼,还随时可能成为父亲争霸之路上的牺牲品。反观许都的兄长一出生便是曹家的继承人,未来还将坐享父亲打下的基业。面对如此强烈的反差,若曹丕说他不介意那是在自欺欺人。但曹丕并不会就此向曹操袒露心声,因为他十分清楚在父亲的眼里他和他的兄弟姐妹都不及天下来得重要。只要条件允许曹操能随时舍弃骨肉来换取他所注重的天下。所以曹丕最终只是唯唯诺诺着附和了一句,“谢父亲。”

    曹丕的反应多少让曹操有点失望。在他看来曹丕身为他曹操的儿子理应充满激情与血性才对。可曹丕始终都保持着拘谨的态度,好似一壶半开未开的热水。无奈之下曹操只得挥了挥手示意儿子可以离开了。

    曹丕起身告辞后回到了自己的行帐。不曾想曹彰和曹植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两个少年一见曹丕进帐立即双双拥上前道,“二哥,二哥,汝可回来也!”

    面对不请自来的两个弟弟曹丕诧异地道,“尔等怎会在此?”

    “小弟与三哥即将入侍为质,特来向二哥辞行。”曹植拱手作揖道。

    曹彰可不似曹植这般乖巧,他直接就开门见山地向曹丕问道,“二哥可是要入赘蔡家?”

    眼见曹彰问得如此直白,曹丕只得苦笑着点头道,“是。”

    耳听曹丕亲口承认了入赘之事,曹植亦忍不住瞪大了眼睛追问道,“父亲不为二哥求情乎?”

    曹丕苦笑着摇了摇头,“天子旨意岂可违背?”

    另一头的曹彰却是不服气道,“圣旨又如何!天子在许都皆赖曹家庇佑,何须在意天子旨意。”

    诚然一早便知曹家已与天子决裂,此刻曹彰一席“大逆不道”的言语还是让曹丕大吃了一惊。就听他急忙向曹彰告诫道,“刘备乃汉室宗亲,汝到刘营后万不可对天子不敬,否则性命堪忧!”

    哪知曹彰非但没将曹丕的话放在心上,反而冷不丁地突然冒出了一句道。“二哥,与其寄人篱下,不如逃也!”

    “逃?逃往何处?”曹丕望着个头和他差不多高的曹彰哑然失笑道。说起来他在像曹彰这样大时也曾萌生过逃跑的念头,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还是没有付诸实践。

    性格粗犷的曹彰又岂会像他二哥那般瞻前顾后,就见他扬手一挥大大咧咧地说道,“天地之大何愁没去处。”

    曹丕见曹彰如此信口开河不由暗暗叹了口气,心想依三弟这等没心没肺的性子日后在敌营为质少不得要吃苦头。然而还未等他教训曹彰。一旁年幼的曹植已然抢先一步摇头否定道。“不可!余等逃跑,岂非言而无信,陷父亲于不义之地。三哥。余等万不可做不孝之人!”

    “四弟所言极是。”曹丕接过话茬教育曹彰道,“三弟,汝真愿背负不孝、无信之名逃亡乎?”

    曹彰侧头想了想觉得哥哥和弟弟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可他已从下人口中得知入赘乃是极其屈辱的一桩事。官府历来都将赘婿与犯罪的官吏、逃亡的人员和商贾等同对待。并将这一类人征发到边远地区去服劳役或守戍。于是曹彰又反问曹丕道,“二哥甘心入赘乎?”

    当着两个弟弟的面曹丕不再有所隐瞒直接坦言道。“不甘。”

    “既然不甘,二哥又为何认命?”曹彰不解地追问道。其实曹彰先前之所以会请缨为质主要还是受了弟弟曹植的激励。但当他弄明白入侍为质是怎么一回事,并得知曹丕即将入赘蔡家之后,整个人的心境便不由自主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品性纯良的曹植则完全没有想那么多。就见他忙不迭地替曹丕解答道。“二哥乃是为父亲和曹氏一门忍辱负重。”

    “为何偏是吾等三兄弟忍辱负重,自毁前程,有家归不得!”心直口快的曹彰忍不住埋怨道。而他此话一出就连素来孝顺乐观的曹植都低下头陷入了沉默之中。

    曹丕望着一脸愤愤的曹彰和一脸黯然的曹植。觉得自己身为兄长应该给两个弟弟一点建议才对。否则依曹彰、曹植二人的性子往后的质子生涯可不好过。于是他当即清了清嗓子向两个弟弟勉励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齐之赘婿淳于髡,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秦庄襄王亦曾赴赵国为质。余等虽因情势所迫,或入赘,或为质,然即便颠沛流离,亦当屈不挠,发奋图强!为兄相信汝二人终有归家之日,切不可因一时之困而自暴自弃。”

    曹彰和曹植在曹丕的激励下精神双双为之一振。曹植更是一个箭步上前握住曹丕的手道,“阿植坚信兄长亦会有振翅高飞之日。”

    且就在曹家三兄弟互相勉励之时,齐军上下亦在为即将到来的大婚之礼做着紧锣密鼓的准备。相比三年前的订婚之礼,此番蔡吉与曹丕的大婚之礼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显得仓促之极。好在入赘的婚姻仪式通常比较简单,当事双方都不会愿意大肆铺张。毕竟入赘对这个时代的男子而是桩颇为耻辱的事情。民间有些家境贫寒的男子甚至夹个小包袱到女方家报道就算入赘了。不过蔡吉作为一方霸主大婚之礼总不能太过简陋。更何况她所统治的齐地自古以来就有赘婿的风俗。

    据说“赘婿”一词源自于春秋时齐国的风俗。当时的齐国风俗认为,家中的长女不能出嫁,要在家里主持祭祀,否则不利于家运。这些在家主持祭祀的长女,被称作“巫儿”,巫儿要结婚,只好招婿入门,于是就有了“赘婿”。这种风俗在齐地由来已久,一直到汉代还很流行。当然如果不是经济贫困,无力娶妻,一般男子是不会入赘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蔡吉之所以能以长女的身份继承父业,并长期统治青州一带多少也与齐地的这种风俗有关。

    不过蔡吉本人却对大婚之事并不上心。就在众人为她的婚礼忙碌之时,她却端坐牙帐同郭嘉商讨起了分封之事。须知随着蔡、曹、孙、刘四家齐聚襄阳城下,“分封诸侯”一事总算是被正式被提上了议程。然则各家都有各家的小九九,所以各家对如何分封也有着五花八门的见解。

    这不,蔡吉在听罢孙策提出的条件后,就忍不住哑然失笑道,“封王?孙伯符好大胃口。”

    想到东吴一方常常提出一些狮子大开口的条件,郭嘉亦跟着摇头苦笑道,“高祖曾杀白马宣誓:此后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故天子对封王一事甚是抵触。”

    蔡吉低头思虑了片刻追问道。“曹、刘两家欲封王否?”

    “曹、刘两家仅求封公。”郭嘉说到这儿又补充了一句,“倒是司马朗等人上表天子,请求封公之余另加九锡。”

    九锡是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在蔡吉看来曹家提出这等要求倒也无可厚非,所以她又跟着问起了分封的具体时间,“太史令可曾卜算出分封吉日?”

    郭嘉答道,“回主上,依太史令之言,开春后七日便是吉日。”

    “开春后七日?”蔡吉微微一怔,心想时间如此紧凑刘协莫不是要急着打发他们这些勤王诸侯早日离开襄阳。

    “正是。”郭嘉点头道,“据闻天子已拟定新年号为延康,待分封诸侯那日布告天下。”

    “延康?”蔡吉又是一惊。须知历史上延康乃是东汉的最后一个年号,前后仅沿用了短短七个月的时间。七个月后也就是延康元年十月,即西历220年,刘协被迫将皇帝位禅让给曹丕,汉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魏晋时代。如今刘协欲在西历204年改年号为延康,无疑将提前终结建安时代。延康,延康,延续小康。却不知这个时空延康这一年号是否能如刘协所愿保佑汉王朝在他手中继续传承下去。

    郭嘉不知“延康”二字的典故,眼见蔡吉沉默不语,他便打趣着问道,“主上欲封王否?”

    回过神来的蔡吉当即狡黠一笑道,“封公便可。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孤可不愿天子日后封无可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