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节 使臣南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琰得了刘备的指示当夜便与糜竺摆下酒宴邀请刘晔、杨修一同宴饮。许是没了诸葛亮在场冷嘲热讽,亦或是曹仁的来援让刘晔和杨修吃了一颗定心丸,总之席间刘琰与糜竺的频频劝酒,刘晔和杨修妙语如珠,一时间帐内气氛融洽全然不见百里外两军对垒的剑拔弩张。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糜竺借故离席,并且屏退了侍从,只留下刘琰一人招待刘晔与杨修。莫看刘琰是刘备帐下的头号清客,可他那点帮闲凑趣的本事在刘晔、杨修这两位真名士面前还真上不了台面。好在这会儿的刘晔和杨修并没有在学识方面刁难刘琰,而是一左一右将刘琰夹在中间推杯换盏,猜起了字谜。
此刻就见杨修手持酒樽,带着三分醉意七分自得地朗声问道,“闻江东有曹娥碑,上书黄绢幼妇,外孙蓥臼。威硕可知其意?”
在酒精的作用下刘琰张红着一张俊脸,连连摇头,“不知,余自罚一杯。”
言罢刘琰爽快地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一旁的刘晔则不失时机地提起酒壶将刘琰的耳杯再次斟满。浑然不觉的刘琰却是盯着向杨修追问道,“还请德祖赐教。”
杨修笑而不语举杯轻磕了一下刘琰的耳杯,刘琰醉眼朦胧地低头看了看杯中水酒,二话不说仰起脖子又是一杯。杨修见状这才眉飞色舞着解开谜底道,“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
“妙解!妙解!真乃妙解!”刘琰拍案叫绝。
“为妙解干杯。”刘晔微笑着举杯相邀。
刘琰自斟满满一杯酒水哈哈大笑,“同饮!同饮!”
就这样在杨修和刘晔的轮番灌了刘琰两、三斗酒。直到这位刘备的清客舌头开始打结。刘晔方才凑到其耳边压低了声音问道。“今日宴饮怎不见孔明身影?”
“诸葛军师忙于征粮,无…无暇招待,嗝~”刘琰打了个酒嗝。再次举杯道,“来,来,来!再干一杯。今日一别,怕是再难相聚。”
杨修与刘晔听罢刘琰所言。不约而同地神色一凌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跟着就见杨修搁下耳杯又试探着问道,“再难相聚?威硕此话何解?”
哪知刘琰只含含糊糊地重复了一句,“就…就是再难相聚”,便一头栽在食案上打起呼噜来。
刘晔和杨修见状心知已无法再向刘琰打探消息。于是便朝帐外守候的侍从大声招呼道,“来人!来人!快扶刘从事下去歇息。”
侍从闻声赶紧入帐将俨然已经醉得不醒人事的刘琰一把架起扶出了大帐。不过侍从出帐后并没将刘琰送回他所住的营帐,而是一路架着刘琰七拐八转地来到了刘备的帅帐。
只见前一刻还醉得好似一滩烂泥的刘琰一跨入帅帐。立马就像换了一个人似地一把推开扶着他的侍从,信步走到刘备面前躬身一揖道。“臣已遵主公之命将话传于曹使。”
“辛苦威硕也。”刘备一边夸赞着刘琰,一边手捻长须露出了得意地笑容。原来刘琰看似温文尔雅,酒量却是大得惊人。刘备之所以喜好带着刘琰出去应酬交际,除了看重他的风度翩翩与谈吐不凡之外,也与刘琰酒量大能替刘备挡酒有关。这会儿眼见刘琰运用他的酒量成功放出了风声,刘备不由跃跃欲试着向诸葛亮问道,“孔明,汝说杨德祖与刘子扬会否入局?”
诸葛亮却不似刘备这般乐观,但见他摇了摇头,谨慎地说道,“刘子扬明智权计,仅凭只言片语,恐难令其入套。”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判断还是相当精准的,就在刘琰向刘备复命的同时,回到营帐歇息的刘晔与杨修正在就刘琰先前的那番“醉言”展开讨论。
且见满身酒气的杨修在帐内来回晃了一圈,继而兴匆匆地凑到刘晔面前断言道,“刘备定是粮尽,欲退兵也!”
刘晔却是不置可否地将一碗醒酒汤递给杨修道,“酒后胡言岂可当真。”
杨修接过醒酒汤随手往案上一搁挑眉道,“子扬此言差矣!君不闻酒后吐真言呼?”
“余只知以不变应万变。”刘晔自顾自地灌了一口醒酒汤道。在他看来刘备缺粮固然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但以曹操目前所处的境遇而言,还是以静制动为妙。
“以不变应万变?”杨修坐在蒲席上侧头琢磨了一番,旋即懒腰一伸打了个哈气道,“罢也。余等在此待不了几日。”
刘晔这次没有反驳杨修的判断,因为他也认为无论刘备是否如刘琰所言兵粮将尽,还是对方故意设下圈套,他和杨修在刘营的日子都不会太长。
之后的数日,刘备又命人旁敲侧击着向刘晔和杨修暗示他有心退兵。而刘晔与杨修也借机旁敲侧击打探刘备的虚实。双方如此这般斗智斗勇了五天左右。可就在刘备满心期待刘、杨二人入套之时,本该在长坂坡协助关羽阻击曹仁的徐庶却是心急火燎地替刘备带回了一则消息。正是这则消息彻底打乱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悉心部署。
“天子遣使南下招孤与曹孟德、孙伯符、蔡安贞一同上京护驾迁都?此话可当真!”牙帐内前一刻还在盘算如何引蛇出洞的刘备乍一听闻朝廷遣使南下,忍不住拍案而起,长袖带起案上的令签哗啦一声撒了一地。
徐庶虽知朝廷的使节来得极不是时候,但怎奈事实如此,这会儿的他也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拱手作答道,“千真万确。少府孔融与议郎司马朗已携天子手谕入驻长坂曹营。”
耳听朝廷派来的使者乃是自个儿的老相识孔融,刘备不由愣在了原地。须知孔文举乃是世人公认的名士帝党,由其出面颁旨,至少说明天子知晓此事。而非曹昂假传圣旨。难道真要遵从朝廷旨意与曹操握手言和?
正当刘备迟疑之际,就听诸葛亮朗声进言道,“天子身陷囹圄,岂有迁都一说。定是曹昂挟天子矫诏,主公万不可当真!”
诸葛亮此话一出立马就获得了在场绝大多数文武的认同。圣旨又如何?许都的天子不过是曹家父子的应声虫。所谓的“上京护驾迁都”之说,怎么看都像是曹昂在借天子的名义故意拖延时间。试想以曹家父子目前好似落水狗一般的境遇又有哪家诸侯会响应此等矫诏。
然而徐庶却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道,“曹子修是否挟天子矫诏尚不得而知。据闻青州蔡安贞已然应召。并倡言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
从徐庶口中缓缓吐出的十六字倡议宛如一场旋风在牙帐内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但见前一刻还在对“圣旨”嗤之以鼻的刘备部文武。顿时众议汹汹,全堂哗然。与此同时,刘备本人则是以五味具杂的口吻感叹道,“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蔡安贞终于长剑出鞘也!”
作为一个看着蔡吉由一介孤女步步成长为一方霸主的诸侯,刘备深知盘踞在北地的那位女诸侯是个极其难缠的对手。诚然从四家联盟到刘表过世,从赤壁之战到水淹当阳,蔡吉从未插手过南方的乱局。好似与其他袖手旁观的诸侯没什么两样。可刘备始终觉得有一双犀利如鹰的眸子正从千里之遥的北方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宛如跗骨之蛆令其深感不安。所以此刻听罢蔡吉提出的十六字倡议,刘备在惊诧的同时。总算也搁下了一直以来压在心头的一块重石。毕竟不知何时会射来的上弦之箭远比出鞘利刃更为凶险。
相较如释重负的刘备,此刻诸葛亮的心境只能以“如坠冰窟”四个字来形容。一直以来诸葛亮都对自己的计划甚是自信。哪怕在吴营被周瑜拆穿。哪怕围攻当阳受阻都未曾令其产生过动摇。因为在诸葛亮看来这些突发情况都是包含在他算计之内的小挫折,只要稍加调整便可令局势回归正道。然而现在蔡吉的这招釜底抽薪却是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莫看“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只有短短十六个字,却为世人勾勒出了一篇极为宏大的格局。在此寥寥数语中蔡吉不仅巧妙地占据了道德高地,还深谙人心地抛出“分封诸侯”为饵拉拢天下间存有割据之心的诸侯与世家。须知盘踞在地方上的世家豪强素来以家族利益为上,在他们的眼里自家占据的一亩三分地远比统一天下来得重要。所以越是依赖世家豪强的诸侯越是趋于割据自保,不积极进取,只消息防御。哪怕是汉朝自汉武帝起就开始实践的异地为官制也没能阻止这一大趋势。
所谓异地为官制指的是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的流官制度。自从汉武帝中叶起,汉朝地方官任用的籍贯就开始按“凡中央任命之地方官,上自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边侯、司马均用非本郡人,刺史用非本州人”的原则来筛选。待到汉灵帝时期,汉廷更是明文规定立了“三互法”,从而在异地为官的基础上增加了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婚姻之家不得为官自然指的是官员不得在配偶的娘家当官。两州不得交互为官简单点来说就是不允许张三在李四的老家当官,同时李四又在张三的老家当官。
然而枉费汉廷如此绞尽脑汁地防止官员在地方坐大割据,哪曾想大汉帝国最先崩坏的部位却是离帝王最近的中央。自董卓乱政后丧失中央压制的地方豪强很快便对朝廷派遣到地方的官吏发起了反噬。于是乎,在汉末一番大浪淘沙之下,无能的官吏或是被世家豪强赶下台或是干脆死于非命。唯有真正拥有才干与气魄的豪杰枭雄方能从残酷厮杀中脱颖而出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
只是成为诸侯并不代表这些豪杰枭雄就能压制住其治下的豪强世家。像是孙策虽号称江东小霸王,但他治下江东诸郡的大量土地与人口却掌握在以张、朱、陆、顾四大家族为首的江东世家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寒门素族出身的孙家不过是因武力被江东世家看中,从而被他们推到台前的代理人而已。所以诸葛亮就算没有出席丰西泽会盟,也能料想得到眼下的孙策定会响应蔡吉“分封诸侯”的倡议。勇盖天下的孙伯符尚且如此,其他一些碌碌无为的诸侯就更不用说了。
事实上在诸葛亮眼里曹操是天下间唯一能压制住豪强世家的诸侯。这位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枭雄,厉行名法之治,打击世家豪族,将权利牢牢地掌控在以他曹孟德为代表的朝廷手中。可是倘若曹操遭遇不测,留守中原的曹昂还能否压制得了中原那些蠢蠢欲动的世家?从此番天子下达的旨意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然则一个四分五裂徒有共主之名的大汉是否还是大汉?
**擅权的曹孟德与分封割据的蔡安贞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汉贼?
意识到大汉俨然已在蔡吉的推波助澜下不可逆转地走向分裂,诸葛亮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昔年庞统在书信中对这位女诸侯的评价——“权智英略,有逾齐桓、晋文,乃达政之主。”现如今的诸葛亮自是不再怀疑蔡吉拥有超越春秋五霸的胆略,但他同时也将蔡吉与曹操一并划作颠覆汉室的心腹大患。
仿佛正是要印证诸葛亮有关世家态度的判断,荆州本地的世家已然在蔡吉十六字倡议的诱惑之下开始向刘备鼓动起分封割据来。这会儿就见别驾张存忙不得地向刘备拱手进言道,“此乃天赐良机,将军万不可错过!”(未完待续)
刘琰得了刘备的指示当夜便与糜竺摆下酒宴邀请刘晔、杨修一同宴饮。许是没了诸葛亮在场冷嘲热讽,亦或是曹仁的来援让刘晔和杨修吃了一颗定心丸,总之席间刘琰与糜竺的频频劝酒,刘晔和杨修妙语如珠,一时间帐内气氛融洽全然不见百里外两军对垒的剑拔弩张。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糜竺借故离席,并且屏退了侍从,只留下刘琰一人招待刘晔与杨修。莫看刘琰是刘备帐下的头号清客,可他那点帮闲凑趣的本事在刘晔、杨修这两位真名士面前还真上不了台面。好在这会儿的刘晔和杨修并没有在学识方面刁难刘琰,而是一左一右将刘琰夹在中间推杯换盏,猜起了字谜。
此刻就见杨修手持酒樽,带着三分醉意七分自得地朗声问道,“闻江东有曹娥碑,上书黄绢幼妇,外孙蓥臼。威硕可知其意?”
在酒精的作用下刘琰张红着一张俊脸,连连摇头,“不知,余自罚一杯。”
言罢刘琰爽快地将杯中水酒一饮而尽。一旁的刘晔则不失时机地提起酒壶将刘琰的耳杯再次斟满。浑然不觉的刘琰却是盯着向杨修追问道,“还请德祖赐教。”
杨修笑而不语举杯轻磕了一下刘琰的耳杯,刘琰醉眼朦胧地低头看了看杯中水酒,二话不说仰起脖子又是一杯。杨修见状这才眉飞色舞着解开谜底道,“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
“妙解!妙解!真乃妙解!”刘琰拍案叫绝。
“为妙解干杯。”刘晔微笑着举杯相邀。
刘琰自斟满满一杯酒水哈哈大笑,“同饮!同饮!”
就这样在杨修和刘晔的轮番灌了刘琰两、三斗酒。直到这位刘备的清客舌头开始打结。刘晔方才凑到其耳边压低了声音问道。“今日宴饮怎不见孔明身影?”
“诸葛军师忙于征粮,无…无暇招待,嗝~”刘琰打了个酒嗝。再次举杯道,“来,来,来!再干一杯。今日一别,怕是再难相聚。”
杨修与刘晔听罢刘琰所言。不约而同地神色一凌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跟着就见杨修搁下耳杯又试探着问道,“再难相聚?威硕此话何解?”
哪知刘琰只含含糊糊地重复了一句,“就…就是再难相聚”,便一头栽在食案上打起呼噜来。
刘晔和杨修见状心知已无法再向刘琰打探消息。于是便朝帐外守候的侍从大声招呼道,“来人!来人!快扶刘从事下去歇息。”
侍从闻声赶紧入帐将俨然已经醉得不醒人事的刘琰一把架起扶出了大帐。不过侍从出帐后并没将刘琰送回他所住的营帐,而是一路架着刘琰七拐八转地来到了刘备的帅帐。
只见前一刻还醉得好似一滩烂泥的刘琰一跨入帅帐。立马就像换了一个人似地一把推开扶着他的侍从,信步走到刘备面前躬身一揖道。“臣已遵主公之命将话传于曹使。”
“辛苦威硕也。”刘备一边夸赞着刘琰,一边手捻长须露出了得意地笑容。原来刘琰看似温文尔雅,酒量却是大得惊人。刘备之所以喜好带着刘琰出去应酬交际,除了看重他的风度翩翩与谈吐不凡之外,也与刘琰酒量大能替刘备挡酒有关。这会儿眼见刘琰运用他的酒量成功放出了风声,刘备不由跃跃欲试着向诸葛亮问道,“孔明,汝说杨德祖与刘子扬会否入局?”
诸葛亮却不似刘备这般乐观,但见他摇了摇头,谨慎地说道,“刘子扬明智权计,仅凭只言片语,恐难令其入套。”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判断还是相当精准的,就在刘琰向刘备复命的同时,回到营帐歇息的刘晔与杨修正在就刘琰先前的那番“醉言”展开讨论。
且见满身酒气的杨修在帐内来回晃了一圈,继而兴匆匆地凑到刘晔面前断言道,“刘备定是粮尽,欲退兵也!”
刘晔却是不置可否地将一碗醒酒汤递给杨修道,“酒后胡言岂可当真。”
杨修接过醒酒汤随手往案上一搁挑眉道,“子扬此言差矣!君不闻酒后吐真言呼?”
“余只知以不变应万变。”刘晔自顾自地灌了一口醒酒汤道。在他看来刘备缺粮固然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但以曹操目前所处的境遇而言,还是以静制动为妙。
“以不变应万变?”杨修坐在蒲席上侧头琢磨了一番,旋即懒腰一伸打了个哈气道,“罢也。余等在此待不了几日。”
刘晔这次没有反驳杨修的判断,因为他也认为无论刘备是否如刘琰所言兵粮将尽,还是对方故意设下圈套,他和杨修在刘营的日子都不会太长。
之后的数日,刘备又命人旁敲侧击着向刘晔和杨修暗示他有心退兵。而刘晔与杨修也借机旁敲侧击打探刘备的虚实。双方如此这般斗智斗勇了五天左右。可就在刘备满心期待刘、杨二人入套之时,本该在长坂坡协助关羽阻击曹仁的徐庶却是心急火燎地替刘备带回了一则消息。正是这则消息彻底打乱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悉心部署。
“天子遣使南下招孤与曹孟德、孙伯符、蔡安贞一同上京护驾迁都?此话可当真!”牙帐内前一刻还在盘算如何引蛇出洞的刘备乍一听闻朝廷遣使南下,忍不住拍案而起,长袖带起案上的令签哗啦一声撒了一地。
徐庶虽知朝廷的使节来得极不是时候,但怎奈事实如此,这会儿的他也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拱手作答道,“千真万确。少府孔融与议郎司马朗已携天子手谕入驻长坂曹营。”
耳听朝廷派来的使者乃是自个儿的老相识孔融,刘备不由愣在了原地。须知孔文举乃是世人公认的名士帝党,由其出面颁旨,至少说明天子知晓此事。而非曹昂假传圣旨。难道真要遵从朝廷旨意与曹操握手言和?
正当刘备迟疑之际,就听诸葛亮朗声进言道,“天子身陷囹圄,岂有迁都一说。定是曹昂挟天子矫诏,主公万不可当真!”
诸葛亮此话一出立马就获得了在场绝大多数文武的认同。圣旨又如何?许都的天子不过是曹家父子的应声虫。所谓的“上京护驾迁都”之说,怎么看都像是曹昂在借天子的名义故意拖延时间。试想以曹家父子目前好似落水狗一般的境遇又有哪家诸侯会响应此等矫诏。
然而徐庶却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道,“曹子修是否挟天子矫诏尚不得而知。据闻青州蔡安贞已然应召。并倡言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
从徐庶口中缓缓吐出的十六字倡议宛如一场旋风在牙帐内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但见前一刻还在对“圣旨”嗤之以鼻的刘备部文武。顿时众议汹汹,全堂哗然。与此同时,刘备本人则是以五味具杂的口吻感叹道,“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蔡安贞终于长剑出鞘也!”
作为一个看着蔡吉由一介孤女步步成长为一方霸主的诸侯,刘备深知盘踞在北地的那位女诸侯是个极其难缠的对手。诚然从四家联盟到刘表过世,从赤壁之战到水淹当阳,蔡吉从未插手过南方的乱局。好似与其他袖手旁观的诸侯没什么两样。可刘备始终觉得有一双犀利如鹰的眸子正从千里之遥的北方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宛如跗骨之蛆令其深感不安。所以此刻听罢蔡吉提出的十六字倡议,刘备在惊诧的同时。总算也搁下了一直以来压在心头的一块重石。毕竟不知何时会射来的上弦之箭远比出鞘利刃更为凶险。
相较如释重负的刘备,此刻诸葛亮的心境只能以“如坠冰窟”四个字来形容。一直以来诸葛亮都对自己的计划甚是自信。哪怕在吴营被周瑜拆穿。哪怕围攻当阳受阻都未曾令其产生过动摇。因为在诸葛亮看来这些突发情况都是包含在他算计之内的小挫折,只要稍加调整便可令局势回归正道。然而现在蔡吉的这招釜底抽薪却是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莫看“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只有短短十六个字,却为世人勾勒出了一篇极为宏大的格局。在此寥寥数语中蔡吉不仅巧妙地占据了道德高地,还深谙人心地抛出“分封诸侯”为饵拉拢天下间存有割据之心的诸侯与世家。须知盘踞在地方上的世家豪强素来以家族利益为上,在他们的眼里自家占据的一亩三分地远比统一天下来得重要。所以越是依赖世家豪强的诸侯越是趋于割据自保,不积极进取,只消息防御。哪怕是汉朝自汉武帝起就开始实践的异地为官制也没能阻止这一大趋势。
所谓异地为官制指的是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的流官制度。自从汉武帝中叶起,汉朝地方官任用的籍贯就开始按“凡中央任命之地方官,上自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边侯、司马均用非本郡人,刺史用非本州人”的原则来筛选。待到汉灵帝时期,汉廷更是明文规定立了“三互法”,从而在异地为官的基础上增加了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婚姻之家不得为官自然指的是官员不得在配偶的娘家当官。两州不得交互为官简单点来说就是不允许张三在李四的老家当官,同时李四又在张三的老家当官。
然而枉费汉廷如此绞尽脑汁地防止官员在地方坐大割据,哪曾想大汉帝国最先崩坏的部位却是离帝王最近的中央。自董卓乱政后丧失中央压制的地方豪强很快便对朝廷派遣到地方的官吏发起了反噬。于是乎,在汉末一番大浪淘沙之下,无能的官吏或是被世家豪强赶下台或是干脆死于非命。唯有真正拥有才干与气魄的豪杰枭雄方能从残酷厮杀中脱颖而出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
只是成为诸侯并不代表这些豪杰枭雄就能压制住其治下的豪强世家。像是孙策虽号称江东小霸王,但他治下江东诸郡的大量土地与人口却掌握在以张、朱、陆、顾四大家族为首的江东世家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寒门素族出身的孙家不过是因武力被江东世家看中,从而被他们推到台前的代理人而已。所以诸葛亮就算没有出席丰西泽会盟,也能料想得到眼下的孙策定会响应蔡吉“分封诸侯”的倡议。勇盖天下的孙伯符尚且如此,其他一些碌碌无为的诸侯就更不用说了。
事实上在诸葛亮眼里曹操是天下间唯一能压制住豪强世家的诸侯。这位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枭雄,厉行名法之治,打击世家豪族,将权利牢牢地掌控在以他曹孟德为代表的朝廷手中。可是倘若曹操遭遇不测,留守中原的曹昂还能否压制得了中原那些蠢蠢欲动的世家?从此番天子下达的旨意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然则一个四分五裂徒有共主之名的大汉是否还是大汉?
**擅权的曹孟德与分封割据的蔡安贞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汉贼?
意识到大汉俨然已在蔡吉的推波助澜下不可逆转地走向分裂,诸葛亮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昔年庞统在书信中对这位女诸侯的评价——“权智英略,有逾齐桓、晋文,乃达政之主。”现如今的诸葛亮自是不再怀疑蔡吉拥有超越春秋五霸的胆略,但他同时也将蔡吉与曹操一并划作颠覆汉室的心腹大患。
仿佛正是要印证诸葛亮有关世家态度的判断,荆州本地的世家已然在蔡吉十六字倡议的诱惑之下开始向刘备鼓动起分封割据来。这会儿就见别驾张存忙不得地向刘备拱手进言道,“此乃天赐良机,将军万不可错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