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银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南诏东北部,乐马郡。
乐马郡原本只是南疆西北部的一座小城,本无甚人烟,但随着银矿的发现,乐马成为了整个南疆炙手可热的宠儿。
乐马主产朱提银,品质上佳,正如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所记:“中国货币,尽出于滇,故南中富足,且利天下。”还有《天工开物》所记:“凡银中国生,合浙江等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故开矿煎银,唯滇中可永行也。”
乐马的银矿发现甚早,源自两汉,但早期只是简单开采,哪怕到了唐朝亦是如此,乐马银矿真正被开掘和重视还是在清朝。
清乾隆年间,乐马走向鼎盛,乐马一地云集十万余人,年产银五十万余两,铜三万六千斤,巨全国之冠,供天下耗用。
要知道,开元年间,整个大唐的采银量不过二十万两,尚且不及乐马的一半。
旁人不知道乐马的银储量,但李瑁却清楚地很。
李瑁方一拿下南诏,便密令马以南诏国的名义开采银矿,调南诏俘虏及民夫五万来此,另设银监使一职,调心腹董承宴任乐马太守兼银监使,专司采矿之事。
乐马郡的银矿,南诏皇宫堆积如山的财宝,再加上剑南地方每年固有的军政开支,西南半壁,至少二十年内不必再为军费发愁。
“此处共聚矿工五万,且多以士卒为主,劳力充足,按照目前的这个趋势,乐马一年兴许可以出银三十万两。”董承宴站在矿场的望楼上,指着下面的银矿对李瑁道。
李瑁看着下面干的热火朝天的银矿,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若是乐马当真能一年产银三十万,本王便向父皇请剑南镇自行铸币之权,倒是咱们西南的财政便可独立朝堂之外了。”
李瑁要以方镇撼动朝堂,除了军事,财政同样重要,这些年在李瑁的扶持下,剑南镇、吐谷浑甚至安西镇等地对益州商会大开方便之门,益州商会扩展极快,经营势力除了大唐各处外已经扩大到西域、漠北,甚至是安禄山所在的辽东。
益州商会年入百万贯,李瑁采购西北战马,粮草也多赖于此,益州商会已经成为李瑁治理剑南的重要方式。若是有了庞大的商会,再有了稳定的铸币,李瑁便可逐渐将西南财政从根子上独立出来,不再仰人鼻息。
对于李瑁的规划,作为主事人的董承宴自然是知道的。
董承宴听了李瑁的话,拍着胸脯保证道:“殿下放心,下官一定每日派人严加敦促这些人,不给他们躲懒的机会,保证一年的产银量在三十万以上,不叫殿下担忧。”
董承宴知道李瑁甚为在意乐马银矿的情况,否则他也不会在临行前特地来乐马探视,他原本以为李瑁听到他的话一定会心情大悦,但没想到,李瑁竟微微皱了皱眉,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悦。
“往日里这些旷工你都是何如管制的?”李瑁盯着董承宴问道。
董承宴不知李瑁为何会有如此反应,但还是如实回道:“这些人大多是南诏之战的俘虏,下官自然是以重典严加管制了。”
“荒唐!”李瑁听了董承宴的回道,一拍桌案道。
方才李瑁看着矿上的场景便觉得有些不对,原来李瑁觉得不对的原因竟出在这里。
天宝年间大唐强盛,万国来朝,唐人以天下中心自居,将异族之人多视为荒蛮之人,更有甚者将他们看作与豚犬无异,又岂会将他们的死活看在心上。
但南诏是防卫吐蕃的前沿,李瑁是出了心要同化南诏的,对待南诏人自然应该采取怀柔之策,董承宴的行为与李瑁的意思正恰恰相反。
董承宴不知道李瑁因何动怒,忙起身拜道:“下官何错之有,还望殿下明示。”
李瑁看着董承宴慌张的样子,心中也知此事并非尽是董承宴之过,有这种高下观念的绝不在少数。
李瑁抬手示意他起身,耐心道:“这些南诏人非但是俘虏,更是士卒,稍加刮练后便可作做战场,这些本王以后或有另用,你当以郡县府兵相待,不得太过苛责。”
董承宴曾任维州别驾,维州乃是军州,董承宴自然也懂些治军之道,李瑁方一说完,董承宴便反应了过来。
董承宴应了声诺,小声地问道:“殿下这是欲行魏武屯田故事?”
东汉末年,魏武帝曹操曾纳黄巾降卒三十万,于青州屯田,战时为兵,农时为民,开此制先河,大唐的府兵制也和屯田制多有相像,不过如今李瑁要屯的不是田,而是银矿罢了。
南诏还在云南,距离长安千里,李隆基日渐昏庸,在此耳目更是不明,李瑁以矿工为名头藏兵于此,当可瞒天过海。
其实大唐兵员超额早已不是个例,李隆基重边功,但中央财力有有限,于是着各节镇以地方税负养兵。地方兵制与朝廷分割,给予了节度使极大的空间和权力,大唐十节度,无论节度使是否有野心,都没有一个节镇兵员不是超制的,只是李瑁仗着天时地利做的过了一些罢了。
如此一来,南诏国并未灭国,建制尤在,驻守在南诏各处的士卒便有六万;镇南大都护府节制南诏,将兵三万;剑南节度使分权镇南大都护府,尤将兵六万,再加上银矿所藏的五万士卒,李瑁光在西南便拥兵二十万,更可怕的是这些带兵的将领都是李瑁一手提拔,对李瑁忠心耿耿。
可以想象,再过几年,待李瑁稳固南诏,若是李瑁北拒剑阁,西守云贵,凭借着他手下的二十万大军,普天之下谁能动他?如今局势,就算是李瑁是西南的皇帝也不为过了。
董承宴偷偷地看了眼李瑁,心中不由一寒,八年前,李瑁还是一个连剑南都无法完全掌握的愣头青,如今竟已成为吞吐风云,搅动天下,只待乘云而起的真龙。
“魏武帝。”
李瑁口中念叨着这三个字,却并未回答董承宴的问题。
曹操虽是奸雄,但一生所至不过魏王,终是未登九五,李瑁要登的位置比他还要高上一步。
李瑁交代完董承宴便下了望楼,李瑁刚下望楼,一位风尘仆仆,面带倦色的男子便大步迎了上来。
护卫李瑁的南霁云也并未阻拦此人,因为他认出此人正是李瑁的心腹之一,杨玉环的远房堂兄,替李瑁掌管益州商会的杨钰。
杨钰走到李瑁的身边,低声耳语道:“殿下,这是王妃命在下务必亲手送到殿下手中的急件。”
李瑁点了点头,从他手中接过信件拆开,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信件上只写了六个字。
“三姐有孕,速归。”
南诏东北部,乐马郡。
乐马郡原本只是南疆西北部的一座小城,本无甚人烟,但随着银矿的发现,乐马成为了整个南疆炙手可热的宠儿。
乐马主产朱提银,品质上佳,正如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所记:“中国货币,尽出于滇,故南中富足,且利天下。”还有《天工开物》所记:“凡银中国生,合浙江等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故开矿煎银,唯滇中可永行也。”
乐马的银矿发现甚早,源自两汉,但早期只是简单开采,哪怕到了唐朝亦是如此,乐马银矿真正被开掘和重视还是在清朝。
清乾隆年间,乐马走向鼎盛,乐马一地云集十万余人,年产银五十万余两,铜三万六千斤,巨全国之冠,供天下耗用。
要知道,开元年间,整个大唐的采银量不过二十万两,尚且不及乐马的一半。
旁人不知道乐马的银储量,但李瑁却清楚地很。
李瑁方一拿下南诏,便密令马以南诏国的名义开采银矿,调南诏俘虏及民夫五万来此,另设银监使一职,调心腹董承宴任乐马太守兼银监使,专司采矿之事。
乐马郡的银矿,南诏皇宫堆积如山的财宝,再加上剑南地方每年固有的军政开支,西南半壁,至少二十年内不必再为军费发愁。
“此处共聚矿工五万,且多以士卒为主,劳力充足,按照目前的这个趋势,乐马一年兴许可以出银三十万两。”董承宴站在矿场的望楼上,指着下面的银矿对李瑁道。
李瑁看着下面干的热火朝天的银矿,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若是乐马当真能一年产银三十万,本王便向父皇请剑南镇自行铸币之权,倒是咱们西南的财政便可独立朝堂之外了。”
李瑁要以方镇撼动朝堂,除了军事,财政同样重要,这些年在李瑁的扶持下,剑南镇、吐谷浑甚至安西镇等地对益州商会大开方便之门,益州商会扩展极快,经营势力除了大唐各处外已经扩大到西域、漠北,甚至是安禄山所在的辽东。
益州商会年入百万贯,李瑁采购西北战马,粮草也多赖于此,益州商会已经成为李瑁治理剑南的重要方式。若是有了庞大的商会,再有了稳定的铸币,李瑁便可逐渐将西南财政从根子上独立出来,不再仰人鼻息。
对于李瑁的规划,作为主事人的董承宴自然是知道的。
董承宴听了李瑁的话,拍着胸脯保证道:“殿下放心,下官一定每日派人严加敦促这些人,不给他们躲懒的机会,保证一年的产银量在三十万以上,不叫殿下担忧。”
董承宴知道李瑁甚为在意乐马银矿的情况,否则他也不会在临行前特地来乐马探视,他原本以为李瑁听到他的话一定会心情大悦,但没想到,李瑁竟微微皱了皱眉,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悦。
“往日里这些旷工你都是何如管制的?”李瑁盯着董承宴问道。
董承宴不知李瑁为何会有如此反应,但还是如实回道:“这些人大多是南诏之战的俘虏,下官自然是以重典严加管制了。”
“荒唐!”李瑁听了董承宴的回道,一拍桌案道。
方才李瑁看着矿上的场景便觉得有些不对,原来李瑁觉得不对的原因竟出在这里。
天宝年间大唐强盛,万国来朝,唐人以天下中心自居,将异族之人多视为荒蛮之人,更有甚者将他们看作与豚犬无异,又岂会将他们的死活看在心上。
但南诏是防卫吐蕃的前沿,李瑁是出了心要同化南诏的,对待南诏人自然应该采取怀柔之策,董承宴的行为与李瑁的意思正恰恰相反。
董承宴不知道李瑁因何动怒,忙起身拜道:“下官何错之有,还望殿下明示。”
李瑁看着董承宴慌张的样子,心中也知此事并非尽是董承宴之过,有这种高下观念的绝不在少数。
李瑁抬手示意他起身,耐心道:“这些南诏人非但是俘虏,更是士卒,稍加刮练后便可作做战场,这些本王以后或有另用,你当以郡县府兵相待,不得太过苛责。”
董承宴曾任维州别驾,维州乃是军州,董承宴自然也懂些治军之道,李瑁方一说完,董承宴便反应了过来。
董承宴应了声诺,小声地问道:“殿下这是欲行魏武屯田故事?”
东汉末年,魏武帝曹操曾纳黄巾降卒三十万,于青州屯田,战时为兵,农时为民,开此制先河,大唐的府兵制也和屯田制多有相像,不过如今李瑁要屯的不是田,而是银矿罢了。
南诏还在云南,距离长安千里,李隆基日渐昏庸,在此耳目更是不明,李瑁以矿工为名头藏兵于此,当可瞒天过海。
其实大唐兵员超额早已不是个例,李隆基重边功,但中央财力有有限,于是着各节镇以地方税负养兵。地方兵制与朝廷分割,给予了节度使极大的空间和权力,大唐十节度,无论节度使是否有野心,都没有一个节镇兵员不是超制的,只是李瑁仗着天时地利做的过了一些罢了。
如此一来,南诏国并未灭国,建制尤在,驻守在南诏各处的士卒便有六万;镇南大都护府节制南诏,将兵三万;剑南节度使分权镇南大都护府,尤将兵六万,再加上银矿所藏的五万士卒,李瑁光在西南便拥兵二十万,更可怕的是这些带兵的将领都是李瑁一手提拔,对李瑁忠心耿耿。
可以想象,再过几年,待李瑁稳固南诏,若是李瑁北拒剑阁,西守云贵,凭借着他手下的二十万大军,普天之下谁能动他?如今局势,就算是李瑁是西南的皇帝也不为过了。
董承宴偷偷地看了眼李瑁,心中不由一寒,八年前,李瑁还是一个连剑南都无法完全掌握的愣头青,如今竟已成为吞吐风云,搅动天下,只待乘云而起的真龙。
“魏武帝。”
李瑁口中念叨着这三个字,却并未回答董承宴的问题。
曹操虽是奸雄,但一生所至不过魏王,终是未登九五,李瑁要登的位置比他还要高上一步。
李瑁交代完董承宴便下了望楼,李瑁刚下望楼,一位风尘仆仆,面带倦色的男子便大步迎了上来。
护卫李瑁的南霁云也并未阻拦此人,因为他认出此人正是李瑁的心腹之一,杨玉环的远房堂兄,替李瑁掌管益州商会的杨钰。
杨钰走到李瑁的身边,低声耳语道:“殿下,这是王妃命在下务必亲手送到殿下手中的急件。”
李瑁点了点头,从他手中接过信件拆开,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信件上只写了六个字。
“三姐有孕,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