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 三年1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曹虎在这里呆的这么有趣,根本就不想回家。就是知道了这次的行动,也根本不会参与其中的。
对于这次的行动,蔡道早有耳闻,可他应对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凡是参与闹事的孩子,全都撵出了保育院,即便没有赵泌在这里,他也会将参与暴动的孩子全都赶出去。
这一次,凡是被赶出去的孩子,谁来求情也不管用,而且,蔡道这次的处理结果也极为公正,他连自己的堂弟蔡翛赶出去了,其他人又能如何。
蔡道对听闻消息之后探访他的曹国舅和赵宗正明言,人可以继续往这里送,他是来着不拒,可是,凡是从这里被赶出去的孩子,保育院一概不再予以接收。
有人就是不信邪,将孩子改变了装束,想要蒙混过关。可惜,他连大门口的进不去,就被蔡道手下那个对人面孔过目不忘的孩子认了出来。最后,这大人被一群侍卫乱棍打了出去。
试验田的工作非常紧急,因为蔡道此次回来的时候有些晚了,几乎耽误了种植冬小麦的时间,所以,他这次才会赶得这么紧。
不过,在经过一段磨合和熟练之后,大家伙干活的时候,动作越来越纯熟,分工协作的能力也是越来越强。
终于赶在冬耕期结束之前,蔡道带领着一帮孩子和小太监完成了这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任务。
……
冬去春来,夏末秋尽。
时间来到宋神宗元丰八年,这一年也是宋神宗,这位改革意志并不坚定皇帝史实中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年头。
几乎是这段历史文盲的蔡道并不知道这一点,不过,宋神宗原本还算健康的身体渐渐不支,宫内外甚至有传言,官家眼看着就要命不久矣了。
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不是秘密的秘密。
当然,这个传言在第一时间就被开封府衙役、禁军和皇城司三方面压制了下来。
这三年之中,无论是朝堂内外,远在八闽大地的家乡,还是倭国九州岛的那三个小国的土地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整个大宋国,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元丰六年,司马光修完了《资治通鉴》,上呈给朝廷。
第二、还是元丰六年,本来因为元丰五年的大胜,宋神宗重新生出了在自己的任内覆灭西夏的想法,因为一个书生误国,导致战事大败。这也是宋神宗病情加重的根本原因。
第三、就是蔡道的冬小麦种植法在整个中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经过事实的证明,在充足的肥料和水分的支持下,那些凡是密植冬小麦的土地,都获得了超乎想像的丰收,最高一亩地居然收获了近五石粮食。
这和蔡道种植水稻的时候,当然没有办法相比较。可是,这次的试验对于整个北方的农业发展意义非常大。如果北方的农民都严格按照蔡道的方法种植冬小麦的话,肯定会大大地解决一直都困扰着大宋朝的一个难题——北方粮食供应不足。
整整三年的时间,中原虽然偶有旱涝灾害,却无法抹杀这种种植方法带来的巨大收益。而与此同时,蔡道的‘藏富于民’计划也得以顺利的实施,来自大辽国的耕牛如今已经几乎充斥了整个中原。
相反,如今的国库之中并没有留下多少粮食。多出来的粮食都被蔡道收购下来,酿酒换了辽国的特产了。
而有关蔡道也发生了三件事情。
首先,在蔡道的怂恿之下,保育院最终在第二年秋收之后就搬出了内城。
艮岳这块‘大肥肉’终于还是被建成了皇家园林。这也是蔡道‘藏富于民’计划中的另外一条计策。
经过变法派的努力,宋神宗自登基之后,从国库和内库的空空如野,如今那些空着的仓库早已经被填满了。
可是,蔡道还是知道之后的事态具体的发展。为了在宋神宗过世之后,不给保守派留下太多的积蓄,让他们一直骂着变法派的人,却用着变法派积攒下来的东西,勉强维持大宋国。
这个‘藏富于民’计划,就是势在必行。
一方面,蔡道在明面上进谏宋神宗,用国库中多余的物资和辽国交易,只交易一种货物——耕牛。接下来,由蔡道派人借用他的名义,出面将所有的耕牛全都买下来,再以较低的价格卖或者租给中原那些愿意相信他这个‘运财童子’的老百姓。
另外一方面,蔡道在暗中怂恿宋神宗,让他把内库中的钱财也都花出去,作为一个在文治和武功上都有建树的皇帝,没有一个游玩的皇家园林,实在是不合时宜。
于是,蔡道才会把艮岳和保育院那块地都让给了宋神宗。由皇家的内库自己出钱,蔡道在汴梁城的外城东北角,圈占了一大片的土地。在第二年秋收之前,早就破土动工。
最终留在保育院的世家子和宗室子总共也没有超过五十人,这其中就包括曹虎、蔡攸,狄明和狄亮,这四个孩子经过近一年的磨练,身体变得更加壮实了。
其余并没有出现什么惊才艳艳的孩子,不过,能够坚持下来的多是一些性格坚韧之人
而蔡攸更是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没进过蔡京的允许,在曹国舅的主持下,和赵泌一起出家入道,成为了蔡道的师弟。
第二年,秋收的时候,试验田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这也引起了很多有志之士和那些注重家族利益的世家的极大的关注。
首批被吸引来或者说是被强迫来学习经验的人,就是蔡道向宋神宗举荐的苏大胡子的弟子——苏门六学士。
苏门六学士,其中有三个是进士出身,且官职在身,陡然俱被招入京师。
这件事本身在朝野之中就掀起了巨大的轰动。只要是在文坛混得不错的,就没有不知道这六个俊彦都和苏轼有关联,其中五个人都是苏轼的弟子。
可是,让人猜疑不定的是,自从他们入京之后,宋神宗却一直没有给他们立刻的官职,他只是跟每个人都深谈了一次,便把人扔进了保育院之中。
对于这几个俊彦的感官,宋神宗觉得这六个人的文学才能的确是很强。特别是黄庭坚,这个人虽说是苏轼的弟子,可他的字、他的诗词、他的文章一点都不比苏大胡子逊色,唯一欠缺的就是他的词作之中并没有多少十分出彩的作品。当然,这是相较于苏轼和秦观的作品而言的。
而谈论到做官的本事和见解,张耒无疑是其中的翘楚。即便他如今的官职还是比不上黄庭坚和晁补之的大,可要论起执政的经验,他们两个人是拍马也赶不上张耒的。
而且,经过石得一手下的皇城司的一番查探。
蔡道对他的评价完全属实,甚至是略有不足。
张耒的确是受到了当朝执政们的打压,这才一直在县尉和县丞的位置上兜兜转转呆了整整九年的时间。并且,他也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官员。当官九年,却仍然一贫如洗,却又甘之如饴。当时,张耒进京觐见皇帝的时候,身上穿得是家里那件‘最新’的官服,也是补丁摞着补丁。
同样是为赵家打工,宋神宗看到这样的官员,对于他的遭遇,如何能够释怀呢?
看看满朝吃的脑满肠肥的宰辅们,再看看又黑又瘦的张耒,宋神宗第一次有了心痛的感觉。
其他三个人相较于黄庭坚和张耒来说,实在还是稚嫩了一些。
所以,宋神宗并没有急于授予他们官职,在休息了几天之后,反而把他们先后都派到了保育院。
就是想让他们几个先和蔡道接触一下,观察一下这五个人的执政理念。
如果他们几个能够和孙觉一样,接受蔡道那一套种田的理论,并且准备在自己任职的地方加以实践的话,宋神宗并不会吝惜官职,甚至还会给予他们更大的担子。
可是,他们几个如果也和保守派一样,对于一切和变法的事物都持反对的意见,更加不会接受蔡道这个小孩子的意见的话。
宋神宗顶多也就是给黄庭坚和张耒略微提升一下官职,晁补之调回京畿附近的属县在感触啊一番。
而那两位没有进士出身的——陈师道和秦观。就得等到明年了,制科开始的时候,这二人必须拿出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和天下的才子们争取这次蔡道替所有人争取来的机会。(未完待续)
曹虎在这里呆的这么有趣,根本就不想回家。就是知道了这次的行动,也根本不会参与其中的。
对于这次的行动,蔡道早有耳闻,可他应对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凡是参与闹事的孩子,全都撵出了保育院,即便没有赵泌在这里,他也会将参与暴动的孩子全都赶出去。
这一次,凡是被赶出去的孩子,谁来求情也不管用,而且,蔡道这次的处理结果也极为公正,他连自己的堂弟蔡翛赶出去了,其他人又能如何。
蔡道对听闻消息之后探访他的曹国舅和赵宗正明言,人可以继续往这里送,他是来着不拒,可是,凡是从这里被赶出去的孩子,保育院一概不再予以接收。
有人就是不信邪,将孩子改变了装束,想要蒙混过关。可惜,他连大门口的进不去,就被蔡道手下那个对人面孔过目不忘的孩子认了出来。最后,这大人被一群侍卫乱棍打了出去。
试验田的工作非常紧急,因为蔡道此次回来的时候有些晚了,几乎耽误了种植冬小麦的时间,所以,他这次才会赶得这么紧。
不过,在经过一段磨合和熟练之后,大家伙干活的时候,动作越来越纯熟,分工协作的能力也是越来越强。
终于赶在冬耕期结束之前,蔡道带领着一帮孩子和小太监完成了这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任务。
……
冬去春来,夏末秋尽。
时间来到宋神宗元丰八年,这一年也是宋神宗,这位改革意志并不坚定皇帝史实中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年头。
几乎是这段历史文盲的蔡道并不知道这一点,不过,宋神宗原本还算健康的身体渐渐不支,宫内外甚至有传言,官家眼看着就要命不久矣了。
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不是秘密的秘密。
当然,这个传言在第一时间就被开封府衙役、禁军和皇城司三方面压制了下来。
这三年之中,无论是朝堂内外,远在八闽大地的家乡,还是倭国九州岛的那三个小国的土地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整个大宋国,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元丰六年,司马光修完了《资治通鉴》,上呈给朝廷。
第二、还是元丰六年,本来因为元丰五年的大胜,宋神宗重新生出了在自己的任内覆灭西夏的想法,因为一个书生误国,导致战事大败。这也是宋神宗病情加重的根本原因。
第三、就是蔡道的冬小麦种植法在整个中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经过事实的证明,在充足的肥料和水分的支持下,那些凡是密植冬小麦的土地,都获得了超乎想像的丰收,最高一亩地居然收获了近五石粮食。
这和蔡道种植水稻的时候,当然没有办法相比较。可是,这次的试验对于整个北方的农业发展意义非常大。如果北方的农民都严格按照蔡道的方法种植冬小麦的话,肯定会大大地解决一直都困扰着大宋朝的一个难题——北方粮食供应不足。
整整三年的时间,中原虽然偶有旱涝灾害,却无法抹杀这种种植方法带来的巨大收益。而与此同时,蔡道的‘藏富于民’计划也得以顺利的实施,来自大辽国的耕牛如今已经几乎充斥了整个中原。
相反,如今的国库之中并没有留下多少粮食。多出来的粮食都被蔡道收购下来,酿酒换了辽国的特产了。
而有关蔡道也发生了三件事情。
首先,在蔡道的怂恿之下,保育院最终在第二年秋收之后就搬出了内城。
艮岳这块‘大肥肉’终于还是被建成了皇家园林。这也是蔡道‘藏富于民’计划中的另外一条计策。
经过变法派的努力,宋神宗自登基之后,从国库和内库的空空如野,如今那些空着的仓库早已经被填满了。
可是,蔡道还是知道之后的事态具体的发展。为了在宋神宗过世之后,不给保守派留下太多的积蓄,让他们一直骂着变法派的人,却用着变法派积攒下来的东西,勉强维持大宋国。
这个‘藏富于民’计划,就是势在必行。
一方面,蔡道在明面上进谏宋神宗,用国库中多余的物资和辽国交易,只交易一种货物——耕牛。接下来,由蔡道派人借用他的名义,出面将所有的耕牛全都买下来,再以较低的价格卖或者租给中原那些愿意相信他这个‘运财童子’的老百姓。
另外一方面,蔡道在暗中怂恿宋神宗,让他把内库中的钱财也都花出去,作为一个在文治和武功上都有建树的皇帝,没有一个游玩的皇家园林,实在是不合时宜。
于是,蔡道才会把艮岳和保育院那块地都让给了宋神宗。由皇家的内库自己出钱,蔡道在汴梁城的外城东北角,圈占了一大片的土地。在第二年秋收之前,早就破土动工。
最终留在保育院的世家子和宗室子总共也没有超过五十人,这其中就包括曹虎、蔡攸,狄明和狄亮,这四个孩子经过近一年的磨练,身体变得更加壮实了。
其余并没有出现什么惊才艳艳的孩子,不过,能够坚持下来的多是一些性格坚韧之人
而蔡攸更是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没进过蔡京的允许,在曹国舅的主持下,和赵泌一起出家入道,成为了蔡道的师弟。
第二年,秋收的时候,试验田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这也引起了很多有志之士和那些注重家族利益的世家的极大的关注。
首批被吸引来或者说是被强迫来学习经验的人,就是蔡道向宋神宗举荐的苏大胡子的弟子——苏门六学士。
苏门六学士,其中有三个是进士出身,且官职在身,陡然俱被招入京师。
这件事本身在朝野之中就掀起了巨大的轰动。只要是在文坛混得不错的,就没有不知道这六个俊彦都和苏轼有关联,其中五个人都是苏轼的弟子。
可是,让人猜疑不定的是,自从他们入京之后,宋神宗却一直没有给他们立刻的官职,他只是跟每个人都深谈了一次,便把人扔进了保育院之中。
对于这几个俊彦的感官,宋神宗觉得这六个人的文学才能的确是很强。特别是黄庭坚,这个人虽说是苏轼的弟子,可他的字、他的诗词、他的文章一点都不比苏大胡子逊色,唯一欠缺的就是他的词作之中并没有多少十分出彩的作品。当然,这是相较于苏轼和秦观的作品而言的。
而谈论到做官的本事和见解,张耒无疑是其中的翘楚。即便他如今的官职还是比不上黄庭坚和晁补之的大,可要论起执政的经验,他们两个人是拍马也赶不上张耒的。
而且,经过石得一手下的皇城司的一番查探。
蔡道对他的评价完全属实,甚至是略有不足。
张耒的确是受到了当朝执政们的打压,这才一直在县尉和县丞的位置上兜兜转转呆了整整九年的时间。并且,他也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官员。当官九年,却仍然一贫如洗,却又甘之如饴。当时,张耒进京觐见皇帝的时候,身上穿得是家里那件‘最新’的官服,也是补丁摞着补丁。
同样是为赵家打工,宋神宗看到这样的官员,对于他的遭遇,如何能够释怀呢?
看看满朝吃的脑满肠肥的宰辅们,再看看又黑又瘦的张耒,宋神宗第一次有了心痛的感觉。
其他三个人相较于黄庭坚和张耒来说,实在还是稚嫩了一些。
所以,宋神宗并没有急于授予他们官职,在休息了几天之后,反而把他们先后都派到了保育院。
就是想让他们几个先和蔡道接触一下,观察一下这五个人的执政理念。
如果他们几个能够和孙觉一样,接受蔡道那一套种田的理论,并且准备在自己任职的地方加以实践的话,宋神宗并不会吝惜官职,甚至还会给予他们更大的担子。
可是,他们几个如果也和保守派一样,对于一切和变法的事物都持反对的意见,更加不会接受蔡道这个小孩子的意见的话。
宋神宗顶多也就是给黄庭坚和张耒略微提升一下官职,晁补之调回京畿附近的属县在感触啊一番。
而那两位没有进士出身的——陈师道和秦观。就得等到明年了,制科开始的时候,这二人必须拿出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和天下的才子们争取这次蔡道替所有人争取来的机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