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驱虎吞狼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莫急莫急,身为使者,一定要稳住。山崩于前,亦不变色,否则他国威胁两句,就要口称投降,岂不是笑话!”司马浅摆摆手,让苏秦跪坐好。
从野王城离开,韩赵使者两对车马合并成了一队,在韩国士兵的护送下到达韩国边境,又走了几日,才到了天下坚城大梁。
大梁城城池方正,城墙高大,各种防御器械无一不全。加上魏国魏武卒本身就是防御极强的战士,是以若大梁城真正武装起来,的确也不易被攻破。
《管子》曾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比于广川之上。大梁城的建设条件也符合了这一点。大梁四周坦荡,几无天险,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易攻难守。后来,魏惠王更是开通鸿沟,联通诸水,使得魏国船只,可以通过密布的河网,驶入韩、楚、卫、齐、鲁、宋等国,贸易往来,又使得周围的土地得到了丰富的水源,得以耕作。
这样一个高大方正的城池,周围又有丰富的耕作区域,兼之本身水网纵横交错,不宜展开军阵,任哪个国家想打,都不得不考虑再三,头疼不已。所以大梁城的坚固,不仅仅是因为其城池高峻,防御力强,更重要的是地形复杂,而且城内储备丰富,兵源充足,在缺乏重型攻城装备密集攻城的条件下,靠常规手段想要攻打,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
两国使者在城外分手后先后入城,接待赵国使者的典客将他们安排好,吩咐两声就离开了。而早就忍不住的苏秦赶紧拉住准备休息的富丁和司马浅,将自己的分析告诉了两人,没想到司马浅竟然给出了一个令他吃惊的答案。
“如你所言,君上让我等走上党,表明了一个态度,即赵国对于韩国,乃是友好邦国,若是受到他国之入侵,断没有坐视之理。对否?”司马浅问道。
“不错。”。
“那你认为,君上这个表态,当是对谁而言?”
“秦国!”苏秦说道。
司马浅摇摇头,说道,“秦国虎狼之国,秦王亦是果决之辈,如若秦王真的决定对韩国用兵,自然是深思熟虑,至于他国相帮,定然也在其算计之中,怎么会因此罢兵以授予他人笑柄呢?”
“呃......”苏秦听到司马浅的解释,似乎有些道理。“那君上的意思是?”
“君上的意思,当然是表态给韩国看的。一则是给韩王压惊,告诉韩国人,赵国人愿与韩国人一起御敌,共抗秦国;第二,则是震慑。”富丁接过司马浅的话,继续说道。
“震慑什么?”
“这一点你不清楚,倒也说的过去。”富丁说道,“韩国虽与我赵国有姻亲在身,然而其国内并非都站在赵国这边,特别是相国公仲侈,其对秦国暧昧难明,有时赞同讨伐秦国,有时又致力于依附秦国,左右摇摆。实在不可不防。”
“而张开其人,则希望依靠六国的力量,对抗秦国,带领韩国走上强盛。两个人一直暗中较劲。公仲侈是韩国贵族,张开也是韩国的世家大族,两人争持不下,也是当今韩国政局不明的原因所在。”
“所以说,张开到野王城亲自迎接我们,实则是对赵国表示的感谢,同样也是迫不得已之举喽。”说道这里,苏秦算是彻底明白,为什么东阳关这边通报赵国使者入境,那边张开就在这里等待同行了。原来他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不能亲自相迎的话,恐怕赵国这边就不高兴了。
“不错。”富丁点点头,苏秦虽然阅历不深,但是对于人心的洞悉倒是非常敏感。
“然而,小子还是不明白,君上为何不准备参与合纵之事?”
“孤为何不参加合纵?”赵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给自己的茶杯续满水。白虎厅虽然不是赵雍的办公室,但是这里也算是赵雍的“小发明”的集中地,不但有赵雍推广桌子椅子凳子,更有茶杯茶具等东西,虽然仅仅是生活用品,但是赵雍还是怡然自得。
但是这就苦了诸位大臣了,他们本来对于这种事情谈不上反对,但是在这里刚刚习惯了办公环境,回到家就要面对家里的几案杯具,别提有多难受了。自己想要打造一套吧,家里人也是有苦自知。最后终于在赵成和肥义的“建议”下,赵雍只保留了自己使用的东西,其他的都打扫到一旁了。
这也是难得的赵成和肥义统一战线的时候。
“合纵合纵,有‘合’才有用。如今东方六国,如何能够‘合’的起来?合就是要合为一体,合为一体即需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更需一个德高望重之人,主持‘合纵’,其他参与者必须谨守合纵之章程,不能肆意凌驾于合纵之上,亦不能挑战纵约长的权威,方能有利可图。直言就是,所谓合纵,实乃同盟而已。”
“然关东六国,各个妄自尊大,各自计较私利,实在不像合纵之人。何也?利益所致也。从中原来看,若是合纵可成,东方六国中,韩赵魏三国获利最大,实乃秦国所占之土地,多为这三国所有,一旦秦国败走,获利者,三国也,于齐燕楚来说,意义不大。”
“既如此,则三国出兵出力,所求只不过一个虚名,更甚至有加强韩赵魏三国之实力,万一哪天盟约破裂,韩赵魏调转枪头,威胁燕齐楚,三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为何来。是以与其如此,莫不如加入其中,当做看客罢了。”
赵雍一番话,道破了合纵的本质,也反映了一种政治上的平衡术。从更广泛的区域来看,公孙衍推行五国相王的初衷,是将大家的身份放到同一个层次上,促使六国能够地位平等的交流,共同对付秦国。
然而他错就错在过于天真,因为即使六国都互相称王,实力上的差距却不是一个称呼能够改变的。譬如齐国战车两万余乘,韩国约有一万五千余,双方虽然都是大王,但是实力的差距就决定韩国不敢轻易挑战齐国的权威。自然是希望将齐国拉倒和自己同等水平再比较。
而齐国则认为,如果自己出兵帮助韩国或者魏国赢得了土地,但是于我来说,只不过被称为大王,土地没有增加,兵员兵费却不少花,邻居强大了还会威胁自己,何苦如此呢?
“而所谓‘连横’,则不同于此。”赵雍清清喉咙,继续说道:“连横对于所在的国家并无要求,只是希望在涉及双方利益时,能够协商解决。若说合纵是一种盟约的话,那么连横其实算是一种协定。协定的本质,是强大的国家对弱小国家的蚕食。协定国家不但不需要付出,反而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让你去获取。”
“一则需要无条件付出,一则需要量力索取,若是各位,当如何取舍?”
三人听完赵雍之言,深深陷入了沉思。不得不说,赵雍这番用人心之说去评价合纵连横之事,虽然新颖,但是却别有一番道理,让人细思恐极。
“更何况,从地理上望去,若是六国并立西向,秦国断然是不会力敌的,肯定要后撤至函谷关。”
“函谷关北塞大河,南接大山,东临绝涧,西拒高原,乃是易守难攻之地,正是凭借此地,秦国方能偏居西方而远避战祸。秦国就地防御,我等劳师远征,后勤辎重如何调度?部队出征如何安排?若是秦军反扑,我该如何处置?若是我军一国离开,后续该如何进行?都是需要协调的事情,各位以为,谁能当此大任?”
“若是众人推举犀首为纵约长的话,说不定......”庞葱犹豫半晌说道。
“不会的。”赵雍摇摇头,略显遗憾的说道,“公孙衍不会当这个纵约长的。”说罢,他缓缓叹了一口气,实际上在他眼中,公孙衍绝对是纵约长的最佳人选,虽然未必说可以一战定输赢,但是能够和秦国打个不相伯仲,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是很可惜,在赵雍看来,公孙衍出来当这个纵约长的可能性非常低。
“这是为何?公孙衍其人无论从任何方面去看,都非常适合纵约长这个位置。”苏秦又忍不住问道,在他看来,公孙衍论名气,早就成名已久,名满天下,五国相王之事,就是他首倡提出,众人自然不会不服气;论能力,曾经是秦国大良造,乃是商鞅之后第一人,更是曾亲自领兵,自然能力不弱;论地位,魏国相,魏国虽然实力大不如前,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影响力还是有的,自然能够压得住反对意见。是以在苏秦看来,公孙衍当时纵约长的不二人选。但是富丁和司马浅都说,公孙衍当这个纵约长的可能性不大,自然是苏秦不服气的。
“就因为他实在过于完美,这才让他不会成为纵约长。”司马浅说道,心中也是为之可惜。
(本章完)
“莫急莫急,身为使者,一定要稳住。山崩于前,亦不变色,否则他国威胁两句,就要口称投降,岂不是笑话!”司马浅摆摆手,让苏秦跪坐好。
从野王城离开,韩赵使者两对车马合并成了一队,在韩国士兵的护送下到达韩国边境,又走了几日,才到了天下坚城大梁。
大梁城城池方正,城墙高大,各种防御器械无一不全。加上魏国魏武卒本身就是防御极强的战士,是以若大梁城真正武装起来,的确也不易被攻破。
《管子》曾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比于广川之上。大梁城的建设条件也符合了这一点。大梁四周坦荡,几无天险,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易攻难守。后来,魏惠王更是开通鸿沟,联通诸水,使得魏国船只,可以通过密布的河网,驶入韩、楚、卫、齐、鲁、宋等国,贸易往来,又使得周围的土地得到了丰富的水源,得以耕作。
这样一个高大方正的城池,周围又有丰富的耕作区域,兼之本身水网纵横交错,不宜展开军阵,任哪个国家想打,都不得不考虑再三,头疼不已。所以大梁城的坚固,不仅仅是因为其城池高峻,防御力强,更重要的是地形复杂,而且城内储备丰富,兵源充足,在缺乏重型攻城装备密集攻城的条件下,靠常规手段想要攻打,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
两国使者在城外分手后先后入城,接待赵国使者的典客将他们安排好,吩咐两声就离开了。而早就忍不住的苏秦赶紧拉住准备休息的富丁和司马浅,将自己的分析告诉了两人,没想到司马浅竟然给出了一个令他吃惊的答案。
“如你所言,君上让我等走上党,表明了一个态度,即赵国对于韩国,乃是友好邦国,若是受到他国之入侵,断没有坐视之理。对否?”司马浅问道。
“不错。”。
“那你认为,君上这个表态,当是对谁而言?”
“秦国!”苏秦说道。
司马浅摇摇头,说道,“秦国虎狼之国,秦王亦是果决之辈,如若秦王真的决定对韩国用兵,自然是深思熟虑,至于他国相帮,定然也在其算计之中,怎么会因此罢兵以授予他人笑柄呢?”
“呃......”苏秦听到司马浅的解释,似乎有些道理。“那君上的意思是?”
“君上的意思,当然是表态给韩国看的。一则是给韩王压惊,告诉韩国人,赵国人愿与韩国人一起御敌,共抗秦国;第二,则是震慑。”富丁接过司马浅的话,继续说道。
“震慑什么?”
“这一点你不清楚,倒也说的过去。”富丁说道,“韩国虽与我赵国有姻亲在身,然而其国内并非都站在赵国这边,特别是相国公仲侈,其对秦国暧昧难明,有时赞同讨伐秦国,有时又致力于依附秦国,左右摇摆。实在不可不防。”
“而张开其人,则希望依靠六国的力量,对抗秦国,带领韩国走上强盛。两个人一直暗中较劲。公仲侈是韩国贵族,张开也是韩国的世家大族,两人争持不下,也是当今韩国政局不明的原因所在。”
“所以说,张开到野王城亲自迎接我们,实则是对赵国表示的感谢,同样也是迫不得已之举喽。”说道这里,苏秦算是彻底明白,为什么东阳关这边通报赵国使者入境,那边张开就在这里等待同行了。原来他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不能亲自相迎的话,恐怕赵国这边就不高兴了。
“不错。”富丁点点头,苏秦虽然阅历不深,但是对于人心的洞悉倒是非常敏感。
“然而,小子还是不明白,君上为何不准备参与合纵之事?”
“孤为何不参加合纵?”赵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给自己的茶杯续满水。白虎厅虽然不是赵雍的办公室,但是这里也算是赵雍的“小发明”的集中地,不但有赵雍推广桌子椅子凳子,更有茶杯茶具等东西,虽然仅仅是生活用品,但是赵雍还是怡然自得。
但是这就苦了诸位大臣了,他们本来对于这种事情谈不上反对,但是在这里刚刚习惯了办公环境,回到家就要面对家里的几案杯具,别提有多难受了。自己想要打造一套吧,家里人也是有苦自知。最后终于在赵成和肥义的“建议”下,赵雍只保留了自己使用的东西,其他的都打扫到一旁了。
这也是难得的赵成和肥义统一战线的时候。
“合纵合纵,有‘合’才有用。如今东方六国,如何能够‘合’的起来?合就是要合为一体,合为一体即需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更需一个德高望重之人,主持‘合纵’,其他参与者必须谨守合纵之章程,不能肆意凌驾于合纵之上,亦不能挑战纵约长的权威,方能有利可图。直言就是,所谓合纵,实乃同盟而已。”
“然关东六国,各个妄自尊大,各自计较私利,实在不像合纵之人。何也?利益所致也。从中原来看,若是合纵可成,东方六国中,韩赵魏三国获利最大,实乃秦国所占之土地,多为这三国所有,一旦秦国败走,获利者,三国也,于齐燕楚来说,意义不大。”
“既如此,则三国出兵出力,所求只不过一个虚名,更甚至有加强韩赵魏三国之实力,万一哪天盟约破裂,韩赵魏调转枪头,威胁燕齐楚,三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为何来。是以与其如此,莫不如加入其中,当做看客罢了。”
赵雍一番话,道破了合纵的本质,也反映了一种政治上的平衡术。从更广泛的区域来看,公孙衍推行五国相王的初衷,是将大家的身份放到同一个层次上,促使六国能够地位平等的交流,共同对付秦国。
然而他错就错在过于天真,因为即使六国都互相称王,实力上的差距却不是一个称呼能够改变的。譬如齐国战车两万余乘,韩国约有一万五千余,双方虽然都是大王,但是实力的差距就决定韩国不敢轻易挑战齐国的权威。自然是希望将齐国拉倒和自己同等水平再比较。
而齐国则认为,如果自己出兵帮助韩国或者魏国赢得了土地,但是于我来说,只不过被称为大王,土地没有增加,兵员兵费却不少花,邻居强大了还会威胁自己,何苦如此呢?
“而所谓‘连横’,则不同于此。”赵雍清清喉咙,继续说道:“连横对于所在的国家并无要求,只是希望在涉及双方利益时,能够协商解决。若说合纵是一种盟约的话,那么连横其实算是一种协定。协定的本质,是强大的国家对弱小国家的蚕食。协定国家不但不需要付出,反而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让你去获取。”
“一则需要无条件付出,一则需要量力索取,若是各位,当如何取舍?”
三人听完赵雍之言,深深陷入了沉思。不得不说,赵雍这番用人心之说去评价合纵连横之事,虽然新颖,但是却别有一番道理,让人细思恐极。
“更何况,从地理上望去,若是六国并立西向,秦国断然是不会力敌的,肯定要后撤至函谷关。”
“函谷关北塞大河,南接大山,东临绝涧,西拒高原,乃是易守难攻之地,正是凭借此地,秦国方能偏居西方而远避战祸。秦国就地防御,我等劳师远征,后勤辎重如何调度?部队出征如何安排?若是秦军反扑,我该如何处置?若是我军一国离开,后续该如何进行?都是需要协调的事情,各位以为,谁能当此大任?”
“若是众人推举犀首为纵约长的话,说不定......”庞葱犹豫半晌说道。
“不会的。”赵雍摇摇头,略显遗憾的说道,“公孙衍不会当这个纵约长的。”说罢,他缓缓叹了一口气,实际上在他眼中,公孙衍绝对是纵约长的最佳人选,虽然未必说可以一战定输赢,但是能够和秦国打个不相伯仲,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是很可惜,在赵雍看来,公孙衍出来当这个纵约长的可能性非常低。
“这是为何?公孙衍其人无论从任何方面去看,都非常适合纵约长这个位置。”苏秦又忍不住问道,在他看来,公孙衍论名气,早就成名已久,名满天下,五国相王之事,就是他首倡提出,众人自然不会不服气;论能力,曾经是秦国大良造,乃是商鞅之后第一人,更是曾亲自领兵,自然能力不弱;论地位,魏国相,魏国虽然实力大不如前,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影响力还是有的,自然能够压得住反对意见。是以在苏秦看来,公孙衍当时纵约长的不二人选。但是富丁和司马浅都说,公孙衍当这个纵约长的可能性不大,自然是苏秦不服气的。
“就因为他实在过于完美,这才让他不会成为纵约长。”司马浅说道,心中也是为之可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