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模拟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动化、智能化的经济循环,运行结束后,投资者坐拥全部产品,却几乎无法变现。
极少数的专业人才,得到了报酬,暂时成为生活品质有保证、生存环境却堪忧的幸运儿,毕竟他们买得起电动车,甚至ModelS,却无法负担装备电网和持枪保安的豪宅,而只能和其余的大多数人住在同一座城市,甚至同一个街区。
而极大多数的人,被经济循环排斥在外的联邦民众,则一无所有,除为投资者和专业人才提供服务,从事所谓欣欣向荣的第三产业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投资者,加上专业人员,从经济循环中获利的人太少,所需的服务规模,也终究有限。
他们即便花天酒地,也无法让其余的绝大多数人有足够收入。
这,就是危机的新形态,矛盾的焦点,不再是劳动者的收入无法让产品出清,而是大量人口根本没有资格参与经济循环。
进而,也就没有任何收入,没有任何合-法的生存手段;
是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没有任何物质资料属于自己,甚至根本无法谋生的,彻底的绝望。
这景象,拜联邦的大规模刺激政策所赐,由基础科学应用于实践的一圈圈涟漪,挟裹着扩散开去,即将在不远的将来具现。
局面一旦到了那种程度,经济危机,反而是无关痛痒的小场面。
更致命的危机,则是彻底一无所有、断绝谋生手段的无数民众,要如何生存,或者,要如何死去的终极抉择。
人类世界的前景,稍加揣测,也不免令十八岁的年轻人皱眉。
是在为联邦民众的未来忧虑么;
并不全是。
方然更担心的,是一旦那样的局面到来,危机,就远不是一轮刺激政策的掩耳盗铃所能解决,接下去,盖亚迎来的要么是天下大乱,要么是世界大战,而任何一条道路,对永不下车的研究来讲,都是极端恶劣的困境。
那么问题来了,在迟早降临的文明末日面前,人类,还有多少时间;
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速度,乃至技术上的门槛,究竟是什么情况,是否来得及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取得突破,甚至触摸到无限生命的奥秘呢。
这一问题,即便在伯克利这样的高等学府攻读生命科学,站在方然的立场,也很难回答。
这并非是对未来两眼摸黑,而是藉由过往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他逐渐发现,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在今天,已越来越演变为一种全新的形式,越来越依赖“计算科学”这另外一个科技研发的前沿领域。
计算机,与生命科学,乍一看来似乎是两不相干。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显然,是活的生命,至少是曾经的活体生命,而计算机的研究方向,则是抽象的算法、架构和具现的集成电路。
但是在今天,至少在联邦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实验室里,计算机的地位则愈发重要。
伯克利大学的生命科学部,方然每一天忙碌的实验室里,实验活动大部分都需要计算机系统的监控和辅助,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其中一部分的模拟、仿真实验,几乎完全依赖超级计算机的算力,通过长时间的模拟运算,和生命过程的仿真,来得到“实验”数据和结论。
这样的实验,原则上讲,可以没有任何生命体的参与,而凭空推演得出结果。
即便结果还很不准确,一般都需要结合后续的实验过程来验证、或者证伪,但,计算机的确可以取代大量原本必须由科学实践来完成的工作。
凭借计算机的模拟、仿真,生命科学的研究得以摆脱试验的束缚,进而大大加速。
传统的实验手段,则从探寻客观世界的唯一手段,逐渐变为计算成果的筛选、验证环节,两者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进而,即便传统的生命科学研究者,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乃至自身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把握这一大趋势,对方然而言,天然比大多数同行都有优势。
很早就意识到计算机的巨大威力,多年来,一直没间断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在处理实验室的仿真程序和虚拟实验系统时,不论是设计方案、还是处理数据,他都游刃有余。
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在面对生命科学的深奥问题时,人类目前掌握的计算资源,还太薄弱,甚至有些跟不上理论研究的步伐。
计算机的算力,近年来,即便没有摩尔定律的推动,进步也十分显著。
不过,就眼前的计算任务而言,方然能动用的约1TFlops算力,还远不足以解决复杂建模的生命科学研究,拿来筛选蛋白质分子的构型,还勉强可以,但哪怕只是泛泛的模拟细胞膜的微观活动、或者引物与受体的复杂作用,就动辄要运行十天半月,最后还只能得到相当模糊的结论。
想一想也是如此,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不论核酸、还是蛋白质,分子量动辄在几万、几十万之巨,其性质殊难预料。
无数种有机物构成的细胞,结构和组成,更极端复杂而精妙。
要脱离实打实的试验,单凭数学模型来推导其生化过程,正如单凭计算,得到滂沱大雨中单个雨滴的精确轨迹,在实践中观察很容易,但要计算出一次次碰撞、乃至气流对雨滴的作用,最终得到轨迹,事实上就已超出了人类现有的能力。
要进一步进行这样的研究,一方面,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需要能切实的掌控算力。
但只有算力也不行;
有了计算资源,还得明确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的思路。
在这方面,基于自己的判断,方然并未打算从事具体研究,一个人窥破永生不死的奥秘。
要探寻永生之路,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成果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不是亲力亲为,而是切实有效的掌控其成果。
他真正担忧的是,以当今世界的状况,人类科学技术的演进速度,是否足以在盖亚文明走向终点之前,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足够的支持。
进而,一步登天,召唤出永不下车的神迹。
自动化、智能化的经济循环,运行结束后,投资者坐拥全部产品,却几乎无法变现。
极少数的专业人才,得到了报酬,暂时成为生活品质有保证、生存环境却堪忧的幸运儿,毕竟他们买得起电动车,甚至ModelS,却无法负担装备电网和持枪保安的豪宅,而只能和其余的大多数人住在同一座城市,甚至同一个街区。
而极大多数的人,被经济循环排斥在外的联邦民众,则一无所有,除为投资者和专业人才提供服务,从事所谓欣欣向荣的第三产业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投资者,加上专业人员,从经济循环中获利的人太少,所需的服务规模,也终究有限。
他们即便花天酒地,也无法让其余的绝大多数人有足够收入。
这,就是危机的新形态,矛盾的焦点,不再是劳动者的收入无法让产品出清,而是大量人口根本没有资格参与经济循环。
进而,也就没有任何收入,没有任何合-法的生存手段;
是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没有任何物质资料属于自己,甚至根本无法谋生的,彻底的绝望。
这景象,拜联邦的大规模刺激政策所赐,由基础科学应用于实践的一圈圈涟漪,挟裹着扩散开去,即将在不远的将来具现。
局面一旦到了那种程度,经济危机,反而是无关痛痒的小场面。
更致命的危机,则是彻底一无所有、断绝谋生手段的无数民众,要如何生存,或者,要如何死去的终极抉择。
人类世界的前景,稍加揣测,也不免令十八岁的年轻人皱眉。
是在为联邦民众的未来忧虑么;
并不全是。
方然更担心的,是一旦那样的局面到来,危机,就远不是一轮刺激政策的掩耳盗铃所能解决,接下去,盖亚迎来的要么是天下大乱,要么是世界大战,而任何一条道路,对永不下车的研究来讲,都是极端恶劣的困境。
那么问题来了,在迟早降临的文明末日面前,人类,还有多少时间;
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速度,乃至技术上的门槛,究竟是什么情况,是否来得及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取得突破,甚至触摸到无限生命的奥秘呢。
这一问题,即便在伯克利这样的高等学府攻读生命科学,站在方然的立场,也很难回答。
这并非是对未来两眼摸黑,而是藉由过往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他逐渐发现,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在今天,已越来越演变为一种全新的形式,越来越依赖“计算科学”这另外一个科技研发的前沿领域。
计算机,与生命科学,乍一看来似乎是两不相干。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显然,是活的生命,至少是曾经的活体生命,而计算机的研究方向,则是抽象的算法、架构和具现的集成电路。
但是在今天,至少在联邦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实验室里,计算机的地位则愈发重要。
伯克利大学的生命科学部,方然每一天忙碌的实验室里,实验活动大部分都需要计算机系统的监控和辅助,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其中一部分的模拟、仿真实验,几乎完全依赖超级计算机的算力,通过长时间的模拟运算,和生命过程的仿真,来得到“实验”数据和结论。
这样的实验,原则上讲,可以没有任何生命体的参与,而凭空推演得出结果。
即便结果还很不准确,一般都需要结合后续的实验过程来验证、或者证伪,但,计算机的确可以取代大量原本必须由科学实践来完成的工作。
凭借计算机的模拟、仿真,生命科学的研究得以摆脱试验的束缚,进而大大加速。
传统的实验手段,则从探寻客观世界的唯一手段,逐渐变为计算成果的筛选、验证环节,两者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进而,即便传统的生命科学研究者,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乃至自身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把握这一大趋势,对方然而言,天然比大多数同行都有优势。
很早就意识到计算机的巨大威力,多年来,一直没间断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在处理实验室的仿真程序和虚拟实验系统时,不论是设计方案、还是处理数据,他都游刃有余。
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在面对生命科学的深奥问题时,人类目前掌握的计算资源,还太薄弱,甚至有些跟不上理论研究的步伐。
计算机的算力,近年来,即便没有摩尔定律的推动,进步也十分显著。
不过,就眼前的计算任务而言,方然能动用的约1TFlops算力,还远不足以解决复杂建模的生命科学研究,拿来筛选蛋白质分子的构型,还勉强可以,但哪怕只是泛泛的模拟细胞膜的微观活动、或者引物与受体的复杂作用,就动辄要运行十天半月,最后还只能得到相当模糊的结论。
想一想也是如此,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不论核酸、还是蛋白质,分子量动辄在几万、几十万之巨,其性质殊难预料。
无数种有机物构成的细胞,结构和组成,更极端复杂而精妙。
要脱离实打实的试验,单凭数学模型来推导其生化过程,正如单凭计算,得到滂沱大雨中单个雨滴的精确轨迹,在实践中观察很容易,但要计算出一次次碰撞、乃至气流对雨滴的作用,最终得到轨迹,事实上就已超出了人类现有的能力。
要进一步进行这样的研究,一方面,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需要能切实的掌控算力。
但只有算力也不行;
有了计算资源,还得明确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的思路。
在这方面,基于自己的判断,方然并未打算从事具体研究,一个人窥破永生不死的奥秘。
要探寻永生之路,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成果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不是亲力亲为,而是切实有效的掌控其成果。
他真正担忧的是,以当今世界的状况,人类科学技术的演进速度,是否足以在盖亚文明走向终点之前,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足够的支持。
进而,一步登天,召唤出永不下车的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