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改革匠籍(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废除匠籍是朱由榔一直都想做的事情。
只不过之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无法真正的实施。
如今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朱由榔也真的可以放开手来做了。
其实说到底废除匠籍是为了给匠人们一种向上通道。
毕竟匠籍存在一日,匠人们的子孙就只能世世代代为匠,没有任何的选择空间。
而匠籍在明代又被视为贱籍,根本不会有人瞧得起。
长久以往,匠人们自知人生没有希望,创造力和创造的欲望也会下降。
其实说到底,大明匠人的创造力并不比西方的那些匠人差,只不过被束缚后确实发挥不出来。
而朱由榔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释放这些,释放自己充满创造力的天性。
这一点尤为可贵。
当然这肯定是会受到阻力的,朝中的那些文官肯定会极力的反对。
朱由榔都能够想象出他们搬出祖制对抗的嘴脸,这些文官一定会把事情描述的冠冕堂皇,而且唾沫星子四溅。
这些文官看似替朝廷着想,替大明着想,但说到底也只想想要表现自己,想要留名青史而已。
他们对于其他的事情漠不关心,哪怕这会影响到大明未来的走向,哪怕这会让大明走向歧路。
但是朱由榔的决心很大,并不会因为这些文官的举动而有丝毫的改变。
因为任何改革都会遭遇阻力,阻力来自于守旧派和既得利益群体。
但是如果不改革,就会慢性死亡。
这个时候改革大明才会越来越好。
趁着朱由榔还有时间还有精力,把大明改造的好一些,这样将来把大明交到他孩子手中的时候也不会过于的千疮百孔。
除此之外,朱由榔还准备给大明引入一种新的官职体系,用来给匠人们上升通道。
这一点至关重要。
文人们有科举,武夫们有军功爵,他们都有上升空间,但匠人们有什么?
仔细想来,确实有些乏味。
如果引入新的官职体系,并建立类似于科举的选拔制度,匠人们的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朱由榔很清楚必须要严格的做到这点,唯有如此,他所希望的工业革命才有可能在大明提前到来。
如果能够早于西方一百年左右开始工业革命,大明就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也就能够继汉唐之后依旧成为世界的中心。
...
...
旨意下达之后,光是在内阁就遭到了激烈的讨论。
身为首辅,张煌言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说他和当今天子在某些事情上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在这件事上,张煌言是绝对站在当今陛下这边的。
因为他在抗清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的匠人。
这些匠人确实活得很艰难困苦,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奋斗着。
这让张煌言很有感触。
他希望能够替这些匠人们做些什么,让他们的生活能够更好一些。
但是毕竟有大明祖制这座大山压着,张煌言也不好多说什么。
如今陛下亲自下旨,等于是替张煌言把这座大山凿开。
既如此,张煌言还有什么理由不站出来支持天子的决定?
内阁之中有两种声音并不打紧。
因为首辅站在了天子这边。
这种君臣一心的局面让那些反对派心里也有些打鼓,有没有必要为了争一时之快而同时冒犯天威和首辅的威信。
仔细权衡了一番利弊之后,这些人理所当然的打起了退堂鼓。
在张煌言的力主倡议下,最终内阁通过了天子的旨意。
毕竟如果内阁不同意,是可以直接行使封驳的权力的。
经由内阁同意发布的圣旨才是真正有效力的圣旨,否则只能称之为中旨。
而现在就可以直接向天下昭告。
一时间工部慌了。
工部可是直接掌管匠人的部门。
基本上所有官方匠人都要受到他们的管辖。
天子的这一封旨意一下,这下好了,所有的匠人等于脱离了工部的管辖。
虽然陛下还未明说,但很明显陛下是想要新设立一个部门取代工部来统率这些匠人。
一番捣鼓后,别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可就太尴尬了。
工部尚书被逼的没有办法,只能跳出来向天子上书,请求保持工部对于匠人们的统率权。
毕竟先下手为强,趁着天子还未正式设立新的部门,先抢先一步争取。
这样多少还有几分胜算。
这确实有些出乎朱由榔的预料。
原本以为经由内阁同意站台之后,朝中不会再有反对的声音。
没想到圣旨刚刚颁布,工部方面就跳了出来。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利益是最大的驱动力。
动了工部的利益,这下工部的老家伙们开始坐不住了。
但是朱由榔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自然不会因为工部尚书的上书就轻易的动摇。
他直接在工部尚书的题本上朱批道:朕另有安排。
短短五个字可谓是明显的涵盖了朱由榔的态度。
他相信工部尚书看到后应该会明悟,再不会出来搅局了。
其他衙门跟这件事情牵扯的较少,利益相关也不多。
所以朱由榔相信,只要工部低头认同之后,很快政策就可以真正的推行。
当初朱由榔推行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进入科举考试范围的时候,反对声音可比现在大的多。
而且那个时候的反对并不仅仅局限于朝堂,乃是整个文人阶层,整个读书人阶层的反对。
哪怕是这种情况下,朱由榔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受到世俗的左右。
这直接使得在短短的两三年内,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所以朱由榔这一次会更加的坚决。
他知道华夏中原自古奉行的就是上行下效。
上边喜好什么,下面就会效仿。
朱由榔有责任替这个国家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样他百年之后也不会后悔。
至于做这件事会触碰到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朱由榔并不在乎。
改革总比革命要好,自上而下的改革总好过起义者推翻朝廷的统治。
说到底,这也是为了维护大明朝廷的统治。
...
...
废除匠籍是朱由榔一直都想做的事情。
只不过之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无法真正的实施。
如今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朱由榔也真的可以放开手来做了。
其实说到底废除匠籍是为了给匠人们一种向上通道。
毕竟匠籍存在一日,匠人们的子孙就只能世世代代为匠,没有任何的选择空间。
而匠籍在明代又被视为贱籍,根本不会有人瞧得起。
长久以往,匠人们自知人生没有希望,创造力和创造的欲望也会下降。
其实说到底,大明匠人的创造力并不比西方的那些匠人差,只不过被束缚后确实发挥不出来。
而朱由榔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释放这些,释放自己充满创造力的天性。
这一点尤为可贵。
当然这肯定是会受到阻力的,朝中的那些文官肯定会极力的反对。
朱由榔都能够想象出他们搬出祖制对抗的嘴脸,这些文官一定会把事情描述的冠冕堂皇,而且唾沫星子四溅。
这些文官看似替朝廷着想,替大明着想,但说到底也只想想要表现自己,想要留名青史而已。
他们对于其他的事情漠不关心,哪怕这会影响到大明未来的走向,哪怕这会让大明走向歧路。
但是朱由榔的决心很大,并不会因为这些文官的举动而有丝毫的改变。
因为任何改革都会遭遇阻力,阻力来自于守旧派和既得利益群体。
但是如果不改革,就会慢性死亡。
这个时候改革大明才会越来越好。
趁着朱由榔还有时间还有精力,把大明改造的好一些,这样将来把大明交到他孩子手中的时候也不会过于的千疮百孔。
除此之外,朱由榔还准备给大明引入一种新的官职体系,用来给匠人们上升通道。
这一点至关重要。
文人们有科举,武夫们有军功爵,他们都有上升空间,但匠人们有什么?
仔细想来,确实有些乏味。
如果引入新的官职体系,并建立类似于科举的选拔制度,匠人们的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朱由榔很清楚必须要严格的做到这点,唯有如此,他所希望的工业革命才有可能在大明提前到来。
如果能够早于西方一百年左右开始工业革命,大明就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也就能够继汉唐之后依旧成为世界的中心。
...
...
旨意下达之后,光是在内阁就遭到了激烈的讨论。
身为首辅,张煌言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说他和当今天子在某些事情上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在这件事上,张煌言是绝对站在当今陛下这边的。
因为他在抗清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的匠人。
这些匠人确实活得很艰难困苦,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奋斗着。
这让张煌言很有感触。
他希望能够替这些匠人们做些什么,让他们的生活能够更好一些。
但是毕竟有大明祖制这座大山压着,张煌言也不好多说什么。
如今陛下亲自下旨,等于是替张煌言把这座大山凿开。
既如此,张煌言还有什么理由不站出来支持天子的决定?
内阁之中有两种声音并不打紧。
因为首辅站在了天子这边。
这种君臣一心的局面让那些反对派心里也有些打鼓,有没有必要为了争一时之快而同时冒犯天威和首辅的威信。
仔细权衡了一番利弊之后,这些人理所当然的打起了退堂鼓。
在张煌言的力主倡议下,最终内阁通过了天子的旨意。
毕竟如果内阁不同意,是可以直接行使封驳的权力的。
经由内阁同意发布的圣旨才是真正有效力的圣旨,否则只能称之为中旨。
而现在就可以直接向天下昭告。
一时间工部慌了。
工部可是直接掌管匠人的部门。
基本上所有官方匠人都要受到他们的管辖。
天子的这一封旨意一下,这下好了,所有的匠人等于脱离了工部的管辖。
虽然陛下还未明说,但很明显陛下是想要新设立一个部门取代工部来统率这些匠人。
一番捣鼓后,别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可就太尴尬了。
工部尚书被逼的没有办法,只能跳出来向天子上书,请求保持工部对于匠人们的统率权。
毕竟先下手为强,趁着天子还未正式设立新的部门,先抢先一步争取。
这样多少还有几分胜算。
这确实有些出乎朱由榔的预料。
原本以为经由内阁同意站台之后,朝中不会再有反对的声音。
没想到圣旨刚刚颁布,工部方面就跳了出来。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利益是最大的驱动力。
动了工部的利益,这下工部的老家伙们开始坐不住了。
但是朱由榔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自然不会因为工部尚书的上书就轻易的动摇。
他直接在工部尚书的题本上朱批道:朕另有安排。
短短五个字可谓是明显的涵盖了朱由榔的态度。
他相信工部尚书看到后应该会明悟,再不会出来搅局了。
其他衙门跟这件事情牵扯的较少,利益相关也不多。
所以朱由榔相信,只要工部低头认同之后,很快政策就可以真正的推行。
当初朱由榔推行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进入科举考试范围的时候,反对声音可比现在大的多。
而且那个时候的反对并不仅仅局限于朝堂,乃是整个文人阶层,整个读书人阶层的反对。
哪怕是这种情况下,朱由榔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受到世俗的左右。
这直接使得在短短的两三年内,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所以朱由榔这一次会更加的坚决。
他知道华夏中原自古奉行的就是上行下效。
上边喜好什么,下面就会效仿。
朱由榔有责任替这个国家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样他百年之后也不会后悔。
至于做这件事会触碰到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朱由榔并不在乎。
改革总比革命要好,自上而下的改革总好过起义者推翻朝廷的统治。
说到底,这也是为了维护大明朝廷的统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