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洪承畴被俘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军令下达,八旗军最终还是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
又经历了半个时辰的激战,这部明军已经死伤殆尽,只余下十几个家丁亲卫。
饶勋右手握紧了已经卷刃的雁翎刀,心头激荡,仰天长啸一声,雁翎刀快速挥动,脖颈间鲜血激射出数丈之远,伟岸的身躯轰然倒下,他宁可自刎,也不愿死在敌人手上。
他身边的十几个家丁亲卫同样挥刀自刎而死,与他们的将军躺在一起。
眼看着这个凶猛的明将气绝而死,可前面的八旗军还是不敢上前割其首级,生怕他突然暴起伤人。
城楼上的多尔衮看了良久,忽然咆哮道:“为何明国的这些忠臣良将宁死也不肯降我大清?”
自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反明,近三十年了,八旗军与明军交战不下百回,数次南下入关,所遇降官降将一大把,然而所斩杀的明军明将、当地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就是这些宁死不降的文官武将,八旗军不得不将他们彻底灭掉,以打击摧毁明国抵抗的意志。
但作为一名皇帝,多尔衮多么希望他的臣子都如那些人一样忠诚。
周围一片沉默,大学士宁完我走出勉强笑道:“皇上,良禽择木而栖,他们不识时务,终究是历史的尘土,在史书上不过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名字而已......”
多尔衮喝道:“住口,退下!”
宁完我脸色瞬间被吓的发白,噤若寒蝉,不敢再多说一句,连忙退下。
见周围一群汉奸偷偷瞥向自己,多尔衮叹了一口气道:“将明国这些忠臣义士好生安葬了吧。”
他也想明白了,若是没有身边这些汉奸、鲜奸、日奸,大清国也不会有今日,只怕还会窝在山里打猎捕鱼,智斗豺狼,滑铲东北虎。
多尔衮沉闷坐了一会,问正黄旗旗主苏克萨哈道:“洪承畴人呢?怎么不见擒获?”
苏克萨哈连忙回道:“回皇上的话,洪承畴被明将左光先救走,不知躲在何处,奴才已经派人去寻了。”
多尔衮点点头,沈阳被围得跟铁桶一样,也不见有明军突围出去,洪承畴必然还在城中。
他开口道:“严令所有军将,务必活捉洪承畴,赏金依旧是千两黄金,若是谁杀了他,就为他填命吧!”
八旗各将领虽有不满,但还是迅速传达了这道军令,并派人在城中喊话,全城搜捕洪承畴。
此时的左光先已经背着洪承畴正躲进了城南的一处民居内,身边还跟着兵备道姚恭、王三祯等官员。
无法逃出城去,周围清军的招降声时不时的传来,绝望的气息在每一个人心头蔓延,洪承畴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这一刻,他很想家中的妻儿。
他看了一眼盘坐在身边打瞌睡的左光先,这个洪兵的老部下一直护在自己身边,一路上跑的实在累坏了。
听着身侧若有若无的轻酣声,洪承畴也觉得困了,眼皮渐渐变沉,微眯着入睡了。
“蓟辽总督洪承畴在这里,被我生擒了!”
一声大呼惊醒了院中的所有人,洪承畴猛然惊醒,只觉得脖子处冰凉,兵备道姚恭正拿着一把雁翎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那一声叫喊不但使院中明军悚然一惊,很快引起了外面清军的注意。
左光先跳了起来,大喝道:“姓姚的!你他娘的干什么?”
姚恭拿着刀,双手发颤,他宛若疯状,大叫道:“祖大寿没有来,吴三桂没有来,没有援军来了,咱们跑不掉的!我受不了了,我不想死,我要投降!我要投降!”
洪承畴的脑中一片空白,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会被一个文官劫持,还是自己比较看重的姚恭!
其他明军士兵神色各异,木然看着眼前荒诞的一幕。
清军的喊话所有人都听到了,无论是明军中何人抓住了洪承畴,便可赏金千两,还会加官进爵,从优对待,谁也没想到,竟是这个满嘴圣人之道的姚恭。
“嘭!”的一声,院门被踹开,一大群清军涌了进来,外面更有兵马行动的声音。
洪承畴双目紧闭,任由那叛徒挟持,此时他只想大骂一声:“狗日的吴三桂,狗日的祖大寿,你们把老子坑的好惨!”
......
“皇上,好消息啊,姓洪的被俘了!”
阿济格兴冲冲的进了多尔衮的军帐,将洪承畴被生俘的过程一五一十的告知多尔衮,并提议一刀宰了拿他首级祭旗。
多尔衮断然摇头,道:“他可不能杀,此人是我大清南下的一盏灯,务必好生伺候着。”
多尔衮深知,洪承畴对明国内部的情况非常的熟悉,不仅跟李自成打过几年的仗,还参加过辽东大战,对天武军了解很深。
再者洪承畴本就是南方人,在南方关系盘根错节,声望犹存,或许是招抚东南的理想人选。
阿济格闷哼一声,知道多尔衮想学汉人的贤君,他也不敢阻止弟弟装逼,只得道:“那就将那个姚恭杀了吧,这种不忠不义的无耻之徒,留着也没用。”
多尔衮再次出言阻止,道:“我大清言出必践,岂可自毁食言?答应的赏赐就一定要落实下去,如此才能让更多的汉人投靠我们。”
他又问:“洪承畴在哪?带朕去见见他。”
“在马棚里关着呢.....”
天武元年正月十二日,多尔衮亲率八旗军十万人马继续南下,人马如潮,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渡过辽河,破西平堡,往锦州而去。
正在锦州的吴三桂和祖大寿闻言,皆是大惊,连魂都惊得丢了大半,谁也没想到洪承畴败的这么快。
原本吴祖两家打算只看戏不插手,先等中原战局稳定了再作出选择,现在看来,完全是没戏了。
面对清军使者下达的最后通牒,吴祖两家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终于达成一致,以吴三桂为代表,投降大清。
吴三桂连夜亲笔修书一份,将投诚的条件尽数写在信中,派人送往清军营帐,然后便如刚爱恋的小姑娘,焦急的等待小情人的回信。
军令下达,八旗军最终还是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
又经历了半个时辰的激战,这部明军已经死伤殆尽,只余下十几个家丁亲卫。
饶勋右手握紧了已经卷刃的雁翎刀,心头激荡,仰天长啸一声,雁翎刀快速挥动,脖颈间鲜血激射出数丈之远,伟岸的身躯轰然倒下,他宁可自刎,也不愿死在敌人手上。
他身边的十几个家丁亲卫同样挥刀自刎而死,与他们的将军躺在一起。
眼看着这个凶猛的明将气绝而死,可前面的八旗军还是不敢上前割其首级,生怕他突然暴起伤人。
城楼上的多尔衮看了良久,忽然咆哮道:“为何明国的这些忠臣良将宁死也不肯降我大清?”
自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反明,近三十年了,八旗军与明军交战不下百回,数次南下入关,所遇降官降将一大把,然而所斩杀的明军明将、当地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就是这些宁死不降的文官武将,八旗军不得不将他们彻底灭掉,以打击摧毁明国抵抗的意志。
但作为一名皇帝,多尔衮多么希望他的臣子都如那些人一样忠诚。
周围一片沉默,大学士宁完我走出勉强笑道:“皇上,良禽择木而栖,他们不识时务,终究是历史的尘土,在史书上不过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名字而已......”
多尔衮喝道:“住口,退下!”
宁完我脸色瞬间被吓的发白,噤若寒蝉,不敢再多说一句,连忙退下。
见周围一群汉奸偷偷瞥向自己,多尔衮叹了一口气道:“将明国这些忠臣义士好生安葬了吧。”
他也想明白了,若是没有身边这些汉奸、鲜奸、日奸,大清国也不会有今日,只怕还会窝在山里打猎捕鱼,智斗豺狼,滑铲东北虎。
多尔衮沉闷坐了一会,问正黄旗旗主苏克萨哈道:“洪承畴人呢?怎么不见擒获?”
苏克萨哈连忙回道:“回皇上的话,洪承畴被明将左光先救走,不知躲在何处,奴才已经派人去寻了。”
多尔衮点点头,沈阳被围得跟铁桶一样,也不见有明军突围出去,洪承畴必然还在城中。
他开口道:“严令所有军将,务必活捉洪承畴,赏金依旧是千两黄金,若是谁杀了他,就为他填命吧!”
八旗各将领虽有不满,但还是迅速传达了这道军令,并派人在城中喊话,全城搜捕洪承畴。
此时的左光先已经背着洪承畴正躲进了城南的一处民居内,身边还跟着兵备道姚恭、王三祯等官员。
无法逃出城去,周围清军的招降声时不时的传来,绝望的气息在每一个人心头蔓延,洪承畴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这一刻,他很想家中的妻儿。
他看了一眼盘坐在身边打瞌睡的左光先,这个洪兵的老部下一直护在自己身边,一路上跑的实在累坏了。
听着身侧若有若无的轻酣声,洪承畴也觉得困了,眼皮渐渐变沉,微眯着入睡了。
“蓟辽总督洪承畴在这里,被我生擒了!”
一声大呼惊醒了院中的所有人,洪承畴猛然惊醒,只觉得脖子处冰凉,兵备道姚恭正拿着一把雁翎刀架在他的脖子上。
那一声叫喊不但使院中明军悚然一惊,很快引起了外面清军的注意。
左光先跳了起来,大喝道:“姓姚的!你他娘的干什么?”
姚恭拿着刀,双手发颤,他宛若疯状,大叫道:“祖大寿没有来,吴三桂没有来,没有援军来了,咱们跑不掉的!我受不了了,我不想死,我要投降!我要投降!”
洪承畴的脑中一片空白,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竟会被一个文官劫持,还是自己比较看重的姚恭!
其他明军士兵神色各异,木然看着眼前荒诞的一幕。
清军的喊话所有人都听到了,无论是明军中何人抓住了洪承畴,便可赏金千两,还会加官进爵,从优对待,谁也没想到,竟是这个满嘴圣人之道的姚恭。
“嘭!”的一声,院门被踹开,一大群清军涌了进来,外面更有兵马行动的声音。
洪承畴双目紧闭,任由那叛徒挟持,此时他只想大骂一声:“狗日的吴三桂,狗日的祖大寿,你们把老子坑的好惨!”
......
“皇上,好消息啊,姓洪的被俘了!”
阿济格兴冲冲的进了多尔衮的军帐,将洪承畴被生俘的过程一五一十的告知多尔衮,并提议一刀宰了拿他首级祭旗。
多尔衮断然摇头,道:“他可不能杀,此人是我大清南下的一盏灯,务必好生伺候着。”
多尔衮深知,洪承畴对明国内部的情况非常的熟悉,不仅跟李自成打过几年的仗,还参加过辽东大战,对天武军了解很深。
再者洪承畴本就是南方人,在南方关系盘根错节,声望犹存,或许是招抚东南的理想人选。
阿济格闷哼一声,知道多尔衮想学汉人的贤君,他也不敢阻止弟弟装逼,只得道:“那就将那个姚恭杀了吧,这种不忠不义的无耻之徒,留着也没用。”
多尔衮再次出言阻止,道:“我大清言出必践,岂可自毁食言?答应的赏赐就一定要落实下去,如此才能让更多的汉人投靠我们。”
他又问:“洪承畴在哪?带朕去见见他。”
“在马棚里关着呢.....”
天武元年正月十二日,多尔衮亲率八旗军十万人马继续南下,人马如潮,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渡过辽河,破西平堡,往锦州而去。
正在锦州的吴三桂和祖大寿闻言,皆是大惊,连魂都惊得丢了大半,谁也没想到洪承畴败的这么快。
原本吴祖两家打算只看戏不插手,先等中原战局稳定了再作出选择,现在看来,完全是没戏了。
面对清军使者下达的最后通牒,吴祖两家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终于达成一致,以吴三桂为代表,投降大清。
吴三桂连夜亲笔修书一份,将投诚的条件尽数写在信中,派人送往清军营帐,然后便如刚爱恋的小姑娘,焦急的等待小情人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