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姑娘她戏多嘴甜 > 第570章 迟早的事儿

第570章 迟早的事儿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钰快步进了刑部衙门。

    柳宗全跟进了书房,把门关上,低声道:“殿下,您刚才这么应对,恐不太合适,大殿下……”

    “他能把我怎么样?”朱钰打断了柳宗全的话,“他便是疑心我,他敢去父皇面前说三道四吗?他没有证据。其他人也一样。”

    翁奉贤死了。

    朱钰着实松了一口气。

    他先前最怕的,是翁奉贤把自己供出来。

    要不是俞家,翁奉贤能当上林场管事、能在岭南赚那么多银子吗?

    享了这么多年的福,就得有为主子扛事儿的觉悟,给他留一个儿子,已经是朱钰开恩了。

    那翁奉贤也是拖沓,明明已经走投无路了,还耗了这么久。

    好在,还是老老实实地死了。

    选择悬梁,也是为了让人联想到尤岑与狄察。

    果不其然,今日早朝上,各个都把罪状推到了沈家头上,再无人质疑旁的。

    “不用管他,”朱钰与柳宗全道,“父皇近几日就会下旨。“

    一旦父皇处置了沈家,这私运铁器的事儿就算了结了。

    他就彻底安全了。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而且,很快,百官们就不会再关注这事儿了,霍以骁要为平西侯府翻案,到时候得为赵家争个面红耳赤,谁还关心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呢?

    朱钰越想越是如此。

    回顾整个事情,除了一开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后续的应对还是不错的。

    虽然失去了沈家这个助力,却也没有被沈家拖下水去,止住了损失。

    若要说有什么事儿出乎意料,大概就是黄卜庆了。

    黄侍郎借书,真给他借出名堂来了。

    御书房里,皇上端坐着,听几位老大人的意见。

    赵太保道:“臣的想法是,铁器来源已有线索,可以等三司官员查证回禀之后,再来定案,要是这期间,能有铁器去处的消息,自是更好,要是没有,靠着现有的证据,再来结案。”

    “臣与赵大人想法不同,”毕之安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沈家看着是在等死了,其实未必。

    早朝上,有人提过一句,当时没有展开说,就是远在岭南的翁奉贤怎么就死得这么巧,算算时日,差不多前脚沈家被抄了,后脚他就死了,千里马都没有这么快。

    依臣之前,与其说是他知道,不如说就是这么巧!有人一直在催他上路,再拖下去,状况只会越来越复杂。”

    赵太保便道:“既然毕大人觉得还有人催促,就更该查下去了,不能如沈家的意。”

    毕之安道:“老大人,沈家定罪后,查依旧可以查,可这定罪不好再拖。

    一来,牢里的人恐吊不住命,二来,外头还在为沈家卖命的人眼看着事情未妥,还不知道再兴什么事儿呢,到时候,越发乱套了。

    您想啊,沈家宅子被围了这么久,不还走脱了一个唐云翳吗?

    他去哪儿了?又在做些什么?”

    赵太保若有所思地摸了摸胡子。

    陈正翰悄悄看了眼皇上的神色,揣摩圣意。

    别看赵太保和毕之安意见相左,其实都是商量好了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陈正翰观察皇上心意,再来总结一番。

    陈正翰看出来了,皇上不想多等。

    尤其是,皇上很认同沈家另有谋算的说法。

    先前抄没沈家,唐云翳若在府里,自然一并收押,可他早没了踪影,唐家没有被案子牵连,官府就不至于发悬赏。

    唐云翳不姓沈,却是年轻一辈里最得沈临欣赏的一个。

    “臣赞同毕大人的想法,”陈正翰道,“沈临保下唐云翳,定然不止是舍不得这个晚辈丢了性命,兴许还有其他打算。

    案子久拖无益,不如早早定了沈家的罪。

    铁器的去处,以及一连串案子的内情还可以继续查证,私底下,让地方衙门留意唐云翳的下落,这些都不冲突。”

    皇上微微颔首,又问:“那依几位爱卿之见,沈家该如何处置?”

    陈正翰道:“私运铁器、十恶不赦,削去官职、功名,该杀就杀,该流放就流放,以儆效尤。”

    刑部尚书附和了一声。

    “皇太后娘娘薨逝多年,与这些罪事无关,”赵太保道,“娘娘对皇上有扶持之恩,沈家之事,是他们辜负了娘娘。”

    刑部尚书补了一句:“眼下亦没有长公主牵扯私运铁器的证据……”

    皇上抿了一口茶。

    这番处置,确实是陈正翰等人会做的。

    一如最初时进言的一般,速战速决,只针对沈家,除非证据确凿,否则不牵连沈家一脉,减少朝堂动荡。

    虽说,与皇上想要的彻底连根拔起还有些差距,也算是不错的战果了。

    身为皇帝,本就不可能事事随心所欲。

    “那就照众卿的想法定吧,”皇上道,“把圣旨拟出来,给朕过目。”

    众人应下,鱼贯退出。

    离了御书房,几人都是舒了一口气。

    赵太保脑门上也有汗,他掏出帕子按了按,苦笑着道:“总算能告一段落了。”

    “不尽然,”毕之安摆手,“待沈家砍了头,四公子立刻就再提平西侯府。”

    “也不能不让他提,”陈正翰失笑,笑过了,叹息一声,“何况,我们心里都清楚,平西侯府冤。”

    刑部尚书道:“迟早的事儿,皇上肯让四公子娶夏太傅的外孙女,不就是这么个意思?”

    几人交谈几句,各自回去做事。

    毕之安一直沉默,没有多说什么。

    沈烨那天说过的话盘旋在他心中,毕之安很难说郁家蒙难是否真是平西侯运兵失策,他不懂打仗的事儿,也清楚哪怕是纸上谈兵,他都谈不出多少花样来,但他隐隐有些感觉。

    沈家要真还有后续动作,可能就会与这一桩有关。

    他得找个时机,先和四公子说说这事儿。

    万一,在为平西侯府翻案时,这事儿被拿出来做文章,麻烦又多了。

    朝堂之上,容不得反反复复地动荡。

    赵太保在中午时拟好了圣旨,送进了御书房。

    比很多人预想得更快,下午时,红印盖下,吴公公捧着圣旨亲自去牢中宣读,告示贴出,引得百姓们纷纷围着看。

    病了好些时日的永寿长公主得了信,从榻上起身,梳洗更衣:“走吧,该进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