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王渊入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廷和、梁储、杨一清、靳贵,内阁大臣便这四位,跟历史上有巨大差别,表明杨廷和已无法控制朝堂——甚至不能再控制内阁!
如今,杨廷和的首要目标,不是治理天下,也不是攻击奸佞,而是把蒋冕拉进内阁做帮手。
“陛下让我等商议封赏王侍郎,诸位同僚有何意见?”杨廷和问道。
梁储苦笑道:“此功必须重重封赏,可论王侍郎的年纪,早已赏无可赏。总不能让他当左侍郎,又或者执掌翰林院、制敕房吧?”
靳贵突然说:“切莫忘了,王侍郎总督浙江的时候,令浙江北关税银翻了十倍,又递解户部近十万两海税。据悉,他在浙江整饬民风,溺婴现象大大减少,此亦功德无量。这些政绩,可都还没有赏过!”
杨一清也站在王渊那边:“既有才干,又有功绩,管他什么年龄?我说就该升他做左侍郎!”
靳贵帮腔道:“根据军报,王侍郎此番功绩,可不止阵斩蒙古小王子那么简单。陛下追敌太深,身边只带五百骑兵,差点被鞑靼数万人夹击。是王侍郎统领五千轻骑,将陛下带出鞑靼的包围圈。陛下被困在山谷之中,又是王侍郎指挥得当,并在关键时刻击毙蒙古小王子,让鞑靼大军直接崩溃败逃。王侍郎,有救驾护国之功!一个左侍郎,恐怕难以服众。”
梁储阴恻恻来一句:“此皆战功,该当封侯。”
靳贵这两年跟梁储积怨已深,冷笑道:“便是王侍郎答应,陛下也不会答应。梁阁老如此自信,或可去陛下跟前论及此事。”
梁储质问道:“难道我说错了吗?王侍郎立下的,都是赫赫战功,战功便当封爵。一个区区伯爵,自然不能昭示王侍郎武功,所以我才说应该直接封侯爵。”
“呵呵。”靳贵懒得再胡扯。
杨一清说道:“一个左侍郎,且必须在吏部或兵部。再升翰林院职务,并把文勋加到极致,赐下无数赏田和金银。此外,再封赏他的父母、兄弟、妻儿,他兄弟的儿子也该荫封。听说王侍郎还有一妾室,他的妾室亦给诰命,如此足显朝廷之恩遇。”
杨廷和虽然有点不待见杨一清,但不得不承认,杨一清确实比梁储更靠谱。当即点头说:“便依邃庵所言,呈去给陛下过目吧。”
第二天,朱厚照便收到内阁回复,封赏如下:
升王渊为兵部左侍郎,兼升翰林学士(名誉虚职),授资善大夫(正二品散阶),授资治尹(正三品文勋),詹事府少詹事职务不变。
封王渊之母王姜氏,为正三品淑人;封王渊之妻黄峨,为正三品淑人;封王渊之妾香香,为正四品恭人。
授王渊之父王全,为锦衣卫千户(虚职,不可世袭);授王渊之兄王猛,为武德将军(正五品武勋);荫王渊之侄王腾,为锦衣卫百户(虚职,不可世袭)。
赏王渊良田千亩,金百两,银千两。
朱厚照随口笑笑,对随侍太监说:“朕不满意,打回内阁!”
四位阁臣都疯了,方方面面已顾及到,还能如何封赏?
很快,修改过的封赏方案,再次送到豹房让皇帝过目。
这次又多了如下内容:追封王渊之祖父王恩,为吏部侍郎;追封王渊之祖母(内阁不知姓名),正三品淑人;追封王渊之曾祖王洪,为礼部侍郎;追封王渊之曾祖母(内阁不知姓名),为正三品淑人。
王渊祖上三代,包括已死之人,全都被封了个遍。
朱厚照还是不满意,再次打回内阁修改。
阁臣们表示无法再封,直接联合起来罢工。
眼见内阁没有回复,朱厚照只能自己添加一句,再让太监给阁臣们送去。
看到皇帝朱笔添加的内容,杨廷和、梁储、靳贵和杨一清直接傻眼,竟是“授文华殿大学士”!
“绝对不可!”梁储顿时激动无比。
杨廷和也终于表现出愤怒之态,拍桌子说:“当然不可!”
靳贵叹息道:“唉,陛下还是太急了。”
梁储顿足道:“何止是急?让王渊入阁也就罢了,授的竟还是文华殿大学士!”
大学士的品级不分高低,都是正五品。
但也有晋升规律和潜在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华盖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另外,翰林学士也可做阁臣,但属于特编人员,官方文书必须添加“入阁”、“直阁”以区别。)
杨廷和、梁储为何愤怒?
王渊太过年轻,皇帝居然让其进阁为辅臣。
做阁臣也就罢了,还是文华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极为特殊,因为此殿跟太子有关。皇帝刚刚立太子不久,便授王渊为文华殿大学士,是何用意不言而喻,这摆明是在给太子培养未来首辅!
就算大家都知道王渊前程远大,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今后做首辅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朱厚照整得如此明显也够膈应人的。
杨廷和、梁储被恶心坏了,杨一清也觉得不妥,靳贵认为皇帝太过急躁。
“我最担忧的事情发生了,”梁储忧心忡忡道,“陛下性格跳脱不羁,王若虚又年轻气盛。他此番立下大功,或许是有资格入阁,但今后的朝政必然一团糟。社稷危矣,社稷危矣!”
杨一清忍不住冷笑,在他看来,王渊比梁储靠谱多了。不过还是得反对,王渊资历太浅、年纪太轻,此番入阁纯属揠苗助长,也会开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
本来互有矛盾的四人,被皇帝逼得齐心协力,一起写奏疏进行劝谏。
朱厚照不听,独断专行。
这种时候,内阁直接被打回原形,阁臣们不过是皇帝的顾问而已。
顾问,顾问,皇帝不顾不问,内阁立刻抓瞎。
宰相?
朱元璋那会儿就没宰相了!
既然内阁不同意,朱厚照干脆绕过内阁。通知文武百官召开朝会,他要在上朝的时候直接宣布,死活要把王渊拉进内阁,而且还是非常敏感的文华殿大学士。
杨廷和、梁储、杨一清、靳贵,内阁大臣便这四位,跟历史上有巨大差别,表明杨廷和已无法控制朝堂——甚至不能再控制内阁!
如今,杨廷和的首要目标,不是治理天下,也不是攻击奸佞,而是把蒋冕拉进内阁做帮手。
“陛下让我等商议封赏王侍郎,诸位同僚有何意见?”杨廷和问道。
梁储苦笑道:“此功必须重重封赏,可论王侍郎的年纪,早已赏无可赏。总不能让他当左侍郎,又或者执掌翰林院、制敕房吧?”
靳贵突然说:“切莫忘了,王侍郎总督浙江的时候,令浙江北关税银翻了十倍,又递解户部近十万两海税。据悉,他在浙江整饬民风,溺婴现象大大减少,此亦功德无量。这些政绩,可都还没有赏过!”
杨一清也站在王渊那边:“既有才干,又有功绩,管他什么年龄?我说就该升他做左侍郎!”
靳贵帮腔道:“根据军报,王侍郎此番功绩,可不止阵斩蒙古小王子那么简单。陛下追敌太深,身边只带五百骑兵,差点被鞑靼数万人夹击。是王侍郎统领五千轻骑,将陛下带出鞑靼的包围圈。陛下被困在山谷之中,又是王侍郎指挥得当,并在关键时刻击毙蒙古小王子,让鞑靼大军直接崩溃败逃。王侍郎,有救驾护国之功!一个左侍郎,恐怕难以服众。”
梁储阴恻恻来一句:“此皆战功,该当封侯。”
靳贵这两年跟梁储积怨已深,冷笑道:“便是王侍郎答应,陛下也不会答应。梁阁老如此自信,或可去陛下跟前论及此事。”
梁储质问道:“难道我说错了吗?王侍郎立下的,都是赫赫战功,战功便当封爵。一个区区伯爵,自然不能昭示王侍郎武功,所以我才说应该直接封侯爵。”
“呵呵。”靳贵懒得再胡扯。
杨一清说道:“一个左侍郎,且必须在吏部或兵部。再升翰林院职务,并把文勋加到极致,赐下无数赏田和金银。此外,再封赏他的父母、兄弟、妻儿,他兄弟的儿子也该荫封。听说王侍郎还有一妾室,他的妾室亦给诰命,如此足显朝廷之恩遇。”
杨廷和虽然有点不待见杨一清,但不得不承认,杨一清确实比梁储更靠谱。当即点头说:“便依邃庵所言,呈去给陛下过目吧。”
第二天,朱厚照便收到内阁回复,封赏如下:
升王渊为兵部左侍郎,兼升翰林学士(名誉虚职),授资善大夫(正二品散阶),授资治尹(正三品文勋),詹事府少詹事职务不变。
封王渊之母王姜氏,为正三品淑人;封王渊之妻黄峨,为正三品淑人;封王渊之妾香香,为正四品恭人。
授王渊之父王全,为锦衣卫千户(虚职,不可世袭);授王渊之兄王猛,为武德将军(正五品武勋);荫王渊之侄王腾,为锦衣卫百户(虚职,不可世袭)。
赏王渊良田千亩,金百两,银千两。
朱厚照随口笑笑,对随侍太监说:“朕不满意,打回内阁!”
四位阁臣都疯了,方方面面已顾及到,还能如何封赏?
很快,修改过的封赏方案,再次送到豹房让皇帝过目。
这次又多了如下内容:追封王渊之祖父王恩,为吏部侍郎;追封王渊之祖母(内阁不知姓名),正三品淑人;追封王渊之曾祖王洪,为礼部侍郎;追封王渊之曾祖母(内阁不知姓名),为正三品淑人。
王渊祖上三代,包括已死之人,全都被封了个遍。
朱厚照还是不满意,再次打回内阁修改。
阁臣们表示无法再封,直接联合起来罢工。
眼见内阁没有回复,朱厚照只能自己添加一句,再让太监给阁臣们送去。
看到皇帝朱笔添加的内容,杨廷和、梁储、靳贵和杨一清直接傻眼,竟是“授文华殿大学士”!
“绝对不可!”梁储顿时激动无比。
杨廷和也终于表现出愤怒之态,拍桌子说:“当然不可!”
靳贵叹息道:“唉,陛下还是太急了。”
梁储顿足道:“何止是急?让王渊入阁也就罢了,授的竟还是文华殿大学士!”
大学士的品级不分高低,都是正五品。
但也有晋升规律和潜在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华盖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另外,翰林学士也可做阁臣,但属于特编人员,官方文书必须添加“入阁”、“直阁”以区别。)
杨廷和、梁储为何愤怒?
王渊太过年轻,皇帝居然让其进阁为辅臣。
做阁臣也就罢了,还是文华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极为特殊,因为此殿跟太子有关。皇帝刚刚立太子不久,便授王渊为文华殿大学士,是何用意不言而喻,这摆明是在给太子培养未来首辅!
就算大家都知道王渊前程远大,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今后做首辅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朱厚照整得如此明显也够膈应人的。
杨廷和、梁储被恶心坏了,杨一清也觉得不妥,靳贵认为皇帝太过急躁。
“我最担忧的事情发生了,”梁储忧心忡忡道,“陛下性格跳脱不羁,王若虚又年轻气盛。他此番立下大功,或许是有资格入阁,但今后的朝政必然一团糟。社稷危矣,社稷危矣!”
杨一清忍不住冷笑,在他看来,王渊比梁储靠谱多了。不过还是得反对,王渊资历太浅、年纪太轻,此番入阁纯属揠苗助长,也会开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
本来互有矛盾的四人,被皇帝逼得齐心协力,一起写奏疏进行劝谏。
朱厚照不听,独断专行。
这种时候,内阁直接被打回原形,阁臣们不过是皇帝的顾问而已。
顾问,顾问,皇帝不顾不问,内阁立刻抓瞎。
宰相?
朱元璋那会儿就没宰相了!
既然内阁不同意,朱厚照干脆绕过内阁。通知文武百官召开朝会,他要在上朝的时候直接宣布,死活要把王渊拉进内阁,而且还是非常敏感的文华殿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