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我是一个狙击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渊麾下的五千轻骑,身上带着两日的干粮和饮水,这是打算随时出阵追敌而做的准备。
朱厚照的五百豹房骑兵,却啥都没带,两层重甲也脱了扔在追敌途中。因此衣服都穿得不够,入夜之后越来越冷,现在都围着火堆哆嗦取暖。
轻骑兵们把口粮分出,暂时还不用杀马充饥。
“陛下,总督,烽料备齐了!”一个叫朱忠的豹房亲信奔来。
朱厚照高兴道:“明日便点烽火。”
王渊皱眉说:“我们入山怕有近十里,在此点燃烽烟,友军很难看到,必须到更前面的山头点火。”
朱厚照立即把投军的山民叫来,问道:“哪里适合攀爬前往外面的山顶?”
一个山民青壮回答:“适合攀爬的地方,在蒙古鞑子身后四五里。越往大山里走,山势就越陡峭,大军不可能通行。不过我可以挑地方爬上去,然后再扔绳子下来,这样就好爬得多。”
王渊立即下令,前往山民家中收集绳索。
普通绳索太细,难以长久承受重量,只能数条编成一条。如此就有点不够用了,王渊又让士兵割马尾毛和鬃毛,全部用来编成绳索,这玩意儿还是很结实的。
军中烽火,十里一个信号,再远就不易观察了。
想要形成十里外都很看到的烽烟,自然不可能随便烧点茅草。它需要干柴、湿柴、油脂、牛羊粪等物交替使用,牛羊粪还得用水浇成半湿状态,这样才能炮制出冲天而起的滚滚大烟。
负责攀爬山壁的山民很给力,估计是平时打猎、采药时练出来的。十余丈(50米左右)高的陡峭山崖,只带一把药锄,光着脚就那样上去。
绳子有些不够,只做了两条,一次只能两个人往上爬。
即便如此,上去几人之后,也有一个士兵失手,二三十米摔下来死得透透的。
然后四个人一组,用绳索拉扯烽料上去。等烽料在山上堆好,再继续派人攀爬,前去燃烧烽烟的士兵至少得二十个。一来方便运送大量烽料,二来中途有人掉下山,也有足够的人手补上。
攀至五更天,终于凑足二十人,立即由山民带队进发。
此处的山顶相对开阔,不用打火把就能抹黑赶路。约末前进两里地,那山民就让官兵点燃火把,更前方的情况看得人腿脚发软。
山体大都由黄土覆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许多地方,表层黄土被冲刷殆尽,露出下边的硅质砂石,山顶越来越窄不说,而且到处是凹凸不平的缺口,经常只能容一个人攀爬上下。
稍不注意,就会踩到松散黄土,然后失足从山顶落下。
途中摔死两个士兵,加上山民在内,烽火队伍只剩十九人。
此时天色已亮,山民爬上一个高地,突然惊恐大喊:“有鞑子!”
蒙古士兵分成两股,但只在南边找到易于攀登处。他们没有绳索可用,攀爬时摔死的人更多,接着是崎岖不平的山顶,途中不小心又摔死好几个。
此时此刻,一个山民外加十八个明军,跟上千蒙古士兵大眼瞪小眼。
这破地方,便是正常行路都困难,更何况要抡刀子开瓢。
“结阵!”
负责带队的大明旗官,很快就反应过来。将他们背来的柴薪,堆在前方抵御箭矢,然后就地点燃烽火。
蒙古士兵就算有上千人,此刻也只能抓瞎。必须一个一个排队过来,而且还得小心踩滑了摔下去,他们唯一的进攻方式只剩隔空放箭。
大明官兵全都背靠柴薪,根本不受箭矢影响。
先点燃干柴,然后加入油脂,接着又铺一层湿柴,再丢些半干半湿的牲畜粪便进去。就这样一层一层添加,他们背来烽料,至少能烧小半天。
蒙古士兵,还在放箭,自己过不去,也不让敌人过来。
……
拉回黎明时分。
等烽火队登山完毕,王渊对朱厚照说:“陛下,我也上去,此处交给袁二指挥。”
朱厚照怕王渊摔下来:“你去作甚?”
王渊笑道:“我带兵爬上去,在鞑子头顶扔石头。如果能发现鞑子首领,或许可寻机一箭射死。”
这次轮到朱厚照劝阻:“派别人去便是。”
王渊摇头说:“我箭法更好。”
王渊从小生活在大山里,攀登山崖犹如家常便饭,更何况还有一条绳子。他力气又大,脚蹬山壁,抓着绳子,干脆利落的快速上升,比普通士卒快了两倍有余。
待到天色大亮,明军这边又成功登顶二十多人。
王渊亲自带队搜检石块,可山顶的石块不多,只能掰下一些黄土疙瘩。
鞑子再度组织进攻,负责往里填命的,自然是那些受欺负的部族。反正达延汗不会感到心疼,这次他的损失有点大,多送些平时不听话的部族去死,还可以加强达延汗家族的统治。
只要能抓住汉人皇帝,一切都值得。
王渊让士卒将黄土疙瘩码放在山顶,暂时没有往下扔。他拿出千里镜,趴在山顶仔细观察,很快发现一个组织进攻的蒙古首领。
感觉不满意,再继续观察。
不片刻,王渊似乎发现鞑靼中枢所在。
那里有好几个蒙古首领,骑在士兵肩上观察战况。这是因为山谷中无法起高台,而蒙古士兵的肩膀,要比蒙古战马更高一些。
之前数日厮杀,王渊用千里镜观察过敌方首领。
其中,达延汗出镜率很高,毕竟此人是鞑靼本阵中枢所在。
突然,王渊心脏突突一跳,他居然真的看到了达延汗。此人骑在一个士兵肩上,左右各有士兵扶住,正在沉着观察前方战况。
王渊换了一个更好的狙击位,取出犀照弓,搭重箭上弦。
此时双方的垂直距离,仅有五十多米而已。王渊为了方便射击,主动调整狙击位置,直线距离也就六七十米。
这么近,王渊拥有十足把握。
甚至,王渊害怕达延汗乱动,没有瞄准咽喉和脑袋,而是瞄准对方的胸膛。
“嗖!”
一支重箭飞出,达延汗正好偏下身体,对自己的长孙卜赤说:“如此战局,应当……”
话未说完,达延汗左肩中箭,直接轰倒回去。扶在两边的士兵,下意识将其拉住,就这样双腿朝天悬在半空。
王渊迅速再次搭箭,不待弓弦拉满,便又是一箭射出,这次射中达延汗倒挂在士兵肩上的小腿。
连续两箭命中目标,蒙古人终于反应过来,团团将受伤的达延汗围住。
突然,两三里外的山顶,赫然升起滚滚狼烟。
“投落石!”
王渊说完就拿出号角,在山顶吹响进攻的号声。
二三十个明军士兵,从山顶投下黄土疙瘩。即便黄土松散,几十米高砸下去,一旦把人砸中,不死也得丢半条命。
又是身后的狼烟,又是头顶的号角和落石,蒙古军队顿时就慌乱起来。
“有埋伏,快撤!”卜赤抱着达延汗的身体大喊。
鞑靼别部首领、老将那孩大呼:“留下两千人断后,留下两千人断后!”
断个屁的后,达延汗生死不明。汗位继承人卜赤,又带着达延汗率先奔逃,其他各部怎么沉得住气?更何况,在前方血战的蒙古士兵,全都来自不那么核心的部族,死伤惨重之下早就有了怨气。
万余蒙古大军,争先恐后逃跑。有人骑马逃窜,有人步行狂奔,山谷道路又窄,自相踩踏而死的蒙古士兵,比之前血战而死时多出好几倍。
朱厚照和袁达,虽然搞不清楚啥情况,但他们听到王渊的冲锋号,立即命令士卒上马追杀。
山谷里被友军踩死的蒙古兵太多,大明骑兵几乎是踩着敌人尸体,呈一字长蛇阵衔尾追击。朱厚照心里那个恨啊,如此杀敌良机,他居然被手下堵在后面,地形太窄根本不能发挥宝马优势。
王渊飞快奔回上山的地方,吊着绳索滑下去,随便骑上一匹战马狂追。
王渊麾下的五千轻骑,身上带着两日的干粮和饮水,这是打算随时出阵追敌而做的准备。
朱厚照的五百豹房骑兵,却啥都没带,两层重甲也脱了扔在追敌途中。因此衣服都穿得不够,入夜之后越来越冷,现在都围着火堆哆嗦取暖。
轻骑兵们把口粮分出,暂时还不用杀马充饥。
“陛下,总督,烽料备齐了!”一个叫朱忠的豹房亲信奔来。
朱厚照高兴道:“明日便点烽火。”
王渊皱眉说:“我们入山怕有近十里,在此点燃烽烟,友军很难看到,必须到更前面的山头点火。”
朱厚照立即把投军的山民叫来,问道:“哪里适合攀爬前往外面的山顶?”
一个山民青壮回答:“适合攀爬的地方,在蒙古鞑子身后四五里。越往大山里走,山势就越陡峭,大军不可能通行。不过我可以挑地方爬上去,然后再扔绳子下来,这样就好爬得多。”
王渊立即下令,前往山民家中收集绳索。
普通绳索太细,难以长久承受重量,只能数条编成一条。如此就有点不够用了,王渊又让士兵割马尾毛和鬃毛,全部用来编成绳索,这玩意儿还是很结实的。
军中烽火,十里一个信号,再远就不易观察了。
想要形成十里外都很看到的烽烟,自然不可能随便烧点茅草。它需要干柴、湿柴、油脂、牛羊粪等物交替使用,牛羊粪还得用水浇成半湿状态,这样才能炮制出冲天而起的滚滚大烟。
负责攀爬山壁的山民很给力,估计是平时打猎、采药时练出来的。十余丈(50米左右)高的陡峭山崖,只带一把药锄,光着脚就那样上去。
绳子有些不够,只做了两条,一次只能两个人往上爬。
即便如此,上去几人之后,也有一个士兵失手,二三十米摔下来死得透透的。
然后四个人一组,用绳索拉扯烽料上去。等烽料在山上堆好,再继续派人攀爬,前去燃烧烽烟的士兵至少得二十个。一来方便运送大量烽料,二来中途有人掉下山,也有足够的人手补上。
攀至五更天,终于凑足二十人,立即由山民带队进发。
此处的山顶相对开阔,不用打火把就能抹黑赶路。约末前进两里地,那山民就让官兵点燃火把,更前方的情况看得人腿脚发软。
山体大都由黄土覆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许多地方,表层黄土被冲刷殆尽,露出下边的硅质砂石,山顶越来越窄不说,而且到处是凹凸不平的缺口,经常只能容一个人攀爬上下。
稍不注意,就会踩到松散黄土,然后失足从山顶落下。
途中摔死两个士兵,加上山民在内,烽火队伍只剩十九人。
此时天色已亮,山民爬上一个高地,突然惊恐大喊:“有鞑子!”
蒙古士兵分成两股,但只在南边找到易于攀登处。他们没有绳索可用,攀爬时摔死的人更多,接着是崎岖不平的山顶,途中不小心又摔死好几个。
此时此刻,一个山民外加十八个明军,跟上千蒙古士兵大眼瞪小眼。
这破地方,便是正常行路都困难,更何况要抡刀子开瓢。
“结阵!”
负责带队的大明旗官,很快就反应过来。将他们背来的柴薪,堆在前方抵御箭矢,然后就地点燃烽火。
蒙古士兵就算有上千人,此刻也只能抓瞎。必须一个一个排队过来,而且还得小心踩滑了摔下去,他们唯一的进攻方式只剩隔空放箭。
大明官兵全都背靠柴薪,根本不受箭矢影响。
先点燃干柴,然后加入油脂,接着又铺一层湿柴,再丢些半干半湿的牲畜粪便进去。就这样一层一层添加,他们背来烽料,至少能烧小半天。
蒙古士兵,还在放箭,自己过不去,也不让敌人过来。
……
拉回黎明时分。
等烽火队登山完毕,王渊对朱厚照说:“陛下,我也上去,此处交给袁二指挥。”
朱厚照怕王渊摔下来:“你去作甚?”
王渊笑道:“我带兵爬上去,在鞑子头顶扔石头。如果能发现鞑子首领,或许可寻机一箭射死。”
这次轮到朱厚照劝阻:“派别人去便是。”
王渊摇头说:“我箭法更好。”
王渊从小生活在大山里,攀登山崖犹如家常便饭,更何况还有一条绳子。他力气又大,脚蹬山壁,抓着绳子,干脆利落的快速上升,比普通士卒快了两倍有余。
待到天色大亮,明军这边又成功登顶二十多人。
王渊亲自带队搜检石块,可山顶的石块不多,只能掰下一些黄土疙瘩。
鞑子再度组织进攻,负责往里填命的,自然是那些受欺负的部族。反正达延汗不会感到心疼,这次他的损失有点大,多送些平时不听话的部族去死,还可以加强达延汗家族的统治。
只要能抓住汉人皇帝,一切都值得。
王渊让士卒将黄土疙瘩码放在山顶,暂时没有往下扔。他拿出千里镜,趴在山顶仔细观察,很快发现一个组织进攻的蒙古首领。
感觉不满意,再继续观察。
不片刻,王渊似乎发现鞑靼中枢所在。
那里有好几个蒙古首领,骑在士兵肩上观察战况。这是因为山谷中无法起高台,而蒙古士兵的肩膀,要比蒙古战马更高一些。
之前数日厮杀,王渊用千里镜观察过敌方首领。
其中,达延汗出镜率很高,毕竟此人是鞑靼本阵中枢所在。
突然,王渊心脏突突一跳,他居然真的看到了达延汗。此人骑在一个士兵肩上,左右各有士兵扶住,正在沉着观察前方战况。
王渊换了一个更好的狙击位,取出犀照弓,搭重箭上弦。
此时双方的垂直距离,仅有五十多米而已。王渊为了方便射击,主动调整狙击位置,直线距离也就六七十米。
这么近,王渊拥有十足把握。
甚至,王渊害怕达延汗乱动,没有瞄准咽喉和脑袋,而是瞄准对方的胸膛。
“嗖!”
一支重箭飞出,达延汗正好偏下身体,对自己的长孙卜赤说:“如此战局,应当……”
话未说完,达延汗左肩中箭,直接轰倒回去。扶在两边的士兵,下意识将其拉住,就这样双腿朝天悬在半空。
王渊迅速再次搭箭,不待弓弦拉满,便又是一箭射出,这次射中达延汗倒挂在士兵肩上的小腿。
连续两箭命中目标,蒙古人终于反应过来,团团将受伤的达延汗围住。
突然,两三里外的山顶,赫然升起滚滚狼烟。
“投落石!”
王渊说完就拿出号角,在山顶吹响进攻的号声。
二三十个明军士兵,从山顶投下黄土疙瘩。即便黄土松散,几十米高砸下去,一旦把人砸中,不死也得丢半条命。
又是身后的狼烟,又是头顶的号角和落石,蒙古军队顿时就慌乱起来。
“有埋伏,快撤!”卜赤抱着达延汗的身体大喊。
鞑靼别部首领、老将那孩大呼:“留下两千人断后,留下两千人断后!”
断个屁的后,达延汗生死不明。汗位继承人卜赤,又带着达延汗率先奔逃,其他各部怎么沉得住气?更何况,在前方血战的蒙古士兵,全都来自不那么核心的部族,死伤惨重之下早就有了怨气。
万余蒙古大军,争先恐后逃跑。有人骑马逃窜,有人步行狂奔,山谷道路又窄,自相踩踏而死的蒙古士兵,比之前血战而死时多出好几倍。
朱厚照和袁达,虽然搞不清楚啥情况,但他们听到王渊的冲锋号,立即命令士卒上马追杀。
山谷里被友军踩死的蒙古兵太多,大明骑兵几乎是踩着敌人尸体,呈一字长蛇阵衔尾追击。朱厚照心里那个恨啊,如此杀敌良机,他居然被手下堵在后面,地形太窄根本不能发挥宝马优势。
王渊飞快奔回上山的地方,吊着绳索滑下去,随便骑上一匹战马狂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