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零六章 手段

第一百零六章 手段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夜,李笠正挑灯夜读,不过他点的是煤气灯,所以不需要“挑灯芯”。

    灯不用“挑”,读的也不是书,而是看资料。

    他在周国安插有细作,调查周国的各类情报,这当中,就有周国的佛教发展现状。

    收集的情报,现在已经汇集成资料,就在他手中。

    仔细看了看,李笠觉得周国佛教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发展。

    换句话说,佛教大兴并不是一国才有的现象,当今天下,到处都在崇佛,甚至到了佞佛的地步。

    南边,李笠印象最深的是梁武帝佞佛,建康城里佛寺有五六百家,大量男女出家为僧尼,寺庙占据许多田地,却不用缴纳一粒米,无一人服劳役。

    但不止南方,北方两国也是如此。

    齐国的国都邺城,内外佛寺也有数百家,河北各地的寺庙同样很多,也有大量男女出家为僧尼,南方存在的问题,北方同样存在。

    而西边的周国,这个问题同样明显,长安城里的佛寺,相比当初的邺城、建康要少些,但也有数百家。

    其中,还有大量权贵舍宅为寺,供养自己中意的法师,以作“私人订制”,导致大量小型寺庙存在。

    此外,权贵们还热衷于造像,陇右地区的秦州,就有大量依山雕刻出来的佛像和石窟。

    这基本上都是权贵们带头搞起来的。

    周国也缺铜,但是,大量的铜,被拿来铸造佛像,供奉在寺庙里。

    大量劳动力被寺庙庄园吸收,成为不缴纳赋税、不服兵役劳役的隐户。

    对于这些百姓来说,给寺庙当寺户,可比当府兵好多了,毕竟不用上战场打仗,没有生命危险。

    李笠越看眉头越拧。

    将来灭了周国,还得在关中、陇右地区进行“检寺”,不这么做不行。

    他放下资料,回想这几年,在楚国以及新收复河北地区实行的“检寺”政策。

    李笠没有用“灭佛”这种极端手段来处理宗教事务,而是用检寺这种相对温和的手段“徐图之”。

    效果还是不错的,但隐患依旧有。

    南北朝乱世,持续了两百多年,乱了人心,曾经被大一统王朝当做社会稳定剂的儒学,明显衰落,知识传家的士族,沉迷于谈玄。

    中原传统宗教道教,因为南朝的孙恩、卢循之乱,被朝廷视为威胁,大力压制,人们开始迷茫。

    乱世中,朝代轮替频繁,无数的杀戮,让贵贱分明的各阶层,都对现状和未来惶恐不安。

    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寄托,既然道教不行了,儒学也无法协助各国统治者结束乱世...

    于是,汉时就传入中原、但发展缓慢的佛教,迎来了爆发期,发展得很快。

    富贵人家,苦人家,都如同缴纳保护费那样,向佛寺捐献财物,日夜焚香祷告,祈求佛祖保佑他们和家人平平安安。

    保佑他们今世富贵,来世也富贵。

    若今世贫苦,那么就求佛祖保佑,保佑他们来世发达,过好日子。

    这样的需求是明确存在的,存在于各个社会阶层。

    所以,即便朝廷检寺后,把寺庙数量削减了七八成,让大量僧尼还俗,但人们对于拜佛求保佑的需求,持续不减。

    而佛教发展上百年后,“根系”愈发细密,佛寺只是根系之中较大的那一部分,而细分的根系,譬如各种造像组织,念经、讲法组织,数量也很多。

    这些组织,十分亲民,或者本身就产生自民间,以造佛像、讲经为由头,将信徒组织起来,集体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又发展新信徒,于是,形成了事实上的宗教结社。

    这些基层宗教组织,有的依附于寺庙,为寺庙的下级组织。

    有的却独立于寺庙,和寺庙是“伙伴关系”。

    那么,当官府检寺之后,大量佛寺消失、僧尼还俗,这些宗教结社基层组织的情况怎么样了呢?

    有司一直关注着这些“残余”,按照这几年的观察结果来看,不容乐观。

    虽然佛寺消失了,僧尼还俗了,但人们对于佛教的热情丝毫不减,那些最初以造像、念经、讲经为由头建立起来的组织,其实还顽强生存着。

    一如大火过后的草地,虽然地表部分的叶子(寺庙)消失大半,但是地下的根系依旧保持完好,待得春风起...

    就是“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局面。

    不仅如此,因为各地寺庙的大量消失,那些基层宗教组织的头头,开始蠢蠢欲动,试图取而代之。

    他们没有具体的寺庙为活动据点,流动性很大,隐秘性更强,解决起来更麻烦,但动员能力不弱。

    这几年来,无论南北,零星却持续爆发的民变,其中多有这种基层宗教组织的身影。

    所以,现在还不是高枕无忧的时候。

    仅仅是检寺,并不能治本,李笠想着想着,想到了以后。

    他去世了,新君能坚持原有的宗教政策么?第三代呢?

    或者,他在位期间,即便统一了天下,但大规模的检寺,必然导致各地的怨气慢慢积累。

    加上亡国之恨,以及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这些怨气,迟早会借助宗教的形式爆发出来..

    很快,他又想到了周国。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宇文护执政十余载,周国国内佞佛的情况并未得到遏制,对方不该意识不到这点,却无动于衷,或许是因为现实不允许他动手。

    换而言之,周国的权贵,或者地方官员以及百姓,信佛的规模大到不能轻易去“动”。

    那么,当楚国灭了周国,继续实行检寺政策,由此导致的矛盾,可不会小。

    所以,一个强力的宗教事务管理机构有设立的必要,以最高主管部门的姿态,主导宗教事务(包括佛教)。

    管理各佛教派系,树立为“正朔”。

    以“佛门自行清理门户”为名义,对各地佛寺、僧尼进行整顿。

    要让普通百姓明白,朝廷检寺,不是灭佛,而是清理败类,免得大伙被不学无术别有用心的假和尚误导。

    信徒们辛辛苦苦烧香拜佛,可不能拜错了地方。

    李笠认为,这才是比较合适的手段,暴力灭佛引起的民意反弹,加上天下统一带来的不适应,合在一起引发的后果如何,无法预料。

    正琢磨间,他闻到了食物的香味。

    抬头一看,却是夜宵端来了,放在外间。

    再看时钟,已然是晚上十点。

    放在后世,这时候夜生活才开始,各种高档会所、酒吧、KTV里气氛开始灼热,夜市烧烤摊里,老少爷们忙着撸串。

    若干啤酒,各类烤串,一边撸串喝酒,一边聊天,可带劲了。

    李笠放下资料,收拾好书案,走了出去。

    中年人,工作、生活压力大,若天天吃宵夜,借酒浇愁到半夜,迟早啤酒肚、谢顶。

    李笠摸了摸头顶,确定自己头发浓密,又摸摸腹部,确定那里不是大腹便便。

    他并不是经常吃宵夜,今夜吃了,明天的锻炼量得加。

    来到案边,见今晚“轮值”的段玉英笑眯眯的看着自己,于是有些好奇,伸头一看:原来罐子里盛的是蚝干干贝虾仁粥。

    他看到了蚝干,立刻联想到了中毒身亡的周国皇帝宇文邕。

    “是蚝干干贝虾粥啊...”李笠坐下,等着段玉英给他盛一碗出来。

    然后眼前一花...

    各自掺有无毒化合物的几种食物,在胃部相遇后,产生有毒的新化合物...

    譬如,无毒的蚝干,无毒的“江南春”,当中,含有无毒的砷化合物,以及另外的化合物。

    它们在胃里相遇,就会变成有毒的砷化合物——砒霜,以及另外的有毒物质,“药效”就是中毒、吐血。

    这种“分头行事”的投毒方法,若对食物试毒的人,是分类试毒的话,就防不住了。

    很遗憾,周国宫内试毒制度,是对食物分类然后分人来试毒的,这一点,楚国的细作确定无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内侍试毒的同时,还要试味道,于是,食物和酒水,不能混在一起试。

    皇帝喜欢吃蚝干炒鸡蛋,这香喷喷的蚝干炒鸡蛋,内侍甲尝过,没事;

    皇帝也喜欢喝好酒,那么,入口后“烧”喉咙的“江南春”,内侍乙尝过,没事。

    既然都试过了,没问题,自然要呈上去,结果...

    但为了让烈酒有机会被宇文邕喝到,可不容易,因为宇文护对宇文邕的饮食盯得很紧。

    通常情况下,“反常规”入宫的食材、食物、饮料,都会被剔除。

    但是,忠心保卫大冢宰的皇弟宇文直,孝敬太后的烈酒,是不会受怀疑的。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付出代价。

    此次行动付出的代价,就是潜伏长安多年的几位资深特工,用自己“行刺未遂”后的自行了断,换得那加了“料”的烈酒,被得意洋洋的宇文直带入宫。

    几条人命,换取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刺杀成功率,作为决策者的李笠,给出的承诺可不能少,不然会寒了“一线员工”的心。

    “三郎?”段玉英的轻声呼唤,让李笠回过神来:“嗯?啊..好,好,我吃。”

    他吃了几口粥,感觉味道不错,不过呢...

    “我说,这粥里放的蚝干,也太多了吧...”

    李笠说着说着,觉得不对劲,看着段玉英:“你...哎哟,我是说过蚝干壮..壮...咳咳,可不能...”

    “没呀,妾只是想三郎补锌...”

    段玉英笑起来,笑容带着别样意味,“蚝干或者生蚝,富含锌,多吃能补锌,对身体好,这可是三郎说的。”

    “呃...”李笠觉得今晚怕是不得消停,段玉英劝他多吃粥的表情,感觉有点像某个场景...

    三郎,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