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狂热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淮阴,行在西郊,军营校场,皇帝萧询在文武官员陪伴下,校阅府兵。
秋风中,身着红色戎服、披着玄甲的将士,排起整齐的队伍,远远看去,宛若红黑色海洋。
赫赫军威,至少从队列上展示出来,萧询见着这些府兵有如此气势,心中激动不已。
一旁,李笠看着面前人海,不为所动。
队伍很整齐,兵卒们很有精神,这不错。
但未经实战考验的新队伍,就这么投入战略决战中去,怎么看,都不能让人放心。
所以李笠认为,慎重起见,北伐得缓缓,至少等府兵磨炼过一番后,再承担重任比较好。
但是,情况不对。
看看喜形于色的皇帝,以及周围开始议论北伐的文武官员,李笠意识到事情有些严重。
当菜市场买菜的大妈都在议论股市的时候,意味着股灾要到了。
伴驾的驸马都尉王?,也被眼前情景震撼。
他心中豪气激荡,见李笠若有所思的模样,认为这位一定是琢磨如何收复河南,便低声说:
“大将军,官军若北伐,定然势如破竹呀!”
“嗯?那是自然。”李笠微微一笑,这让王?觉得欢欣鼓舞。
大将军都说“那是自然”,说明收复河南胜算很大。
李笠见这位不通兵事的驸马都如此乐观,补充:“不过,齐国不会坐视河南失守,必然全力来争。”
“他们也不想丢掉青州,却依旧夺不回去。”王?依旧乐观,他觉得只要北伐军由李笠来指挥,加上善战的徐州军,那是必然不会打败仗的。
李笠没再说下去,如今对于北伐形势,几乎是人人乐观,他就不好明着唱反调了。
王?作为琅琊王氏子弟,本来对这种事没必要上心,现在都如此乐观,可见,满朝上下,都陷入了“北伐必胜”的狂热状态。
收复河南,指日可待,经营数年后,发兵攻打齐国、收复河北,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一来,数百年的战乱,或许就要结束,天下,统一了。
谁不想亲眼见证这一时刻的到来?
所以,今年就该北伐了。
这种事情,即便是想,也确实能让人激动,但李笠可没那么乐观。
齐国实力雄厚,一防二都没问题,就算丢了河南,还有河北,血条厚,撑得住。
且齐军战斗力很强,河南战役打起来可不轻松。
李笠能看到的问题,别人也能看出来,但如今人人热议北伐,怎么回事?
他认为,那些呼吁北伐的官员,估计有不少是属于看热闹不怕事大的类型,这些人应当知道,若今年北伐,真的很勉强。
虽然前年收复青州,也算事发突然,但参战队伍,以正经官军为主,
现在不一样,刚编练不到两年的府兵,来源主要是各地豪族、大户及其部曲,以及乡兵,小规模战斗或许能打,可大军团作战时表现如何,尚未可知。
而北伐河南,必然引来齐军主力,爆发战略决战,在这种高强度的交战状态下,豪强武装构成的府兵能经受得住考验么?
李笠觉得悬,所以按照他原来的设想,是今年校阅结束后,府兵返回各自军府,待到来年,先参加一些边境摩擦战,磨练一番,再说北伐。
现在看来,在无数人的推波助澜下,立刻北伐的呼声越来越高。
皇帝本来就心痒痒的,见人心可用,自然就安耐不住,今年就要北伐,想要重现收复青州的壮举。
所以,临时改变计划,主动出巡到寿阳,就近校阅淮西官军,其中就包括淮西地区府兵。
然后返回钟离,校阅淮中地区府兵,最后返回淮阴,校阅淮东地区府兵。
此举确实省了不少开支,避免大量府兵前往淮阴后又返回驻地,进而省下不少因此产生的费用。
但是,皇帝急于北伐的心态也暴露无遗。
那么,在一片乐观的舆论氛围里,年轻气盛的少年皇帝御驾亲征,一旦战事不利或者遭到重挫,心态必然会从一个极端,掉到另一个极端。
想到这里,李笠不由得看了看皇帝。
只见这位少年,激动地满脸通红,已然是陷入“北伐!北伐!”的狂热状态。
果然是中二期少年,极易冲动。
李笠收回视线,思考起来。
事已至此,抱怨无用,还好,他有所应对。
。。。。。。
府邸,李笠和来访的王琳交谈,王琳身为亳州刺史,此次随府兵来行在,除了接受校阅,也要参与商议北伐河南之事。
说到如今人人热议的北伐,王琳忧心忡忡:
“今年北伐,太勉强,编练的府兵,大多未打过硬仗,如今士气高涨,无非是盲目乐观罢了。”
“官军攻打河南,齐军必然全力来救,河南地区地势平坦,四面八方无险可守,骑兵来去自如,防不胜防,可不比当初青州之役。”
“而且,现在到处都在议论北伐,齐国必然有所耳闻,早早做好准备,那么...”
“要收复河南,其实是两场大战,第一场是攻,第二场是防,攻得下、守不住,就等于没攻下。”
“若寄希望于周军出击、牵制齐军主力,我看,根本就不稳妥。”
李笠见王琳絮絮叨叨的抱怨,像个老妪,笑起来:“王郎的锐气都到哪里去了?”
“哎哟,彭城公,你不可能看不出今年北伐隐患有多大,就这么袖手旁观?”王琳说完,一脸严肃的看着李笠:
“陛下锐意进取,这是好事,两淮豪杰踊跃参战,也难能可贵,可事关重大,怎能儿戏,若是此次北伐不利,我怕,我怕陛下会大受打击....”
李笠收起笑容,也一脸严肃的看着王琳:“毫无疑问,河南之战,就是两国决战,事关国运,不能儿戏。”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所以煽风点火,撺掇皇帝今年北伐。”
“这种时候,谁要是阻拦,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我倒是可以强行阻止,然后呢?几位皇叔要么赞成,要么沉默,你不觉得,这像是在看热闹?”
王琳还是希望李笠能出手:“那也得劝啊,勉强北伐,极易受挫,若如此,可就前功尽弃。”
他希望李笠能拉住皇帝,请皇帝再忍耐一两年。
“不,没必要,胜算大小,得看怎么打。”李笠很淡定,自从他发现皇帝进入北伐的狂热状态后,立刻找人商量对策,听了不少人的建议,所以,有了应变之策。
他问王琳:“我且问你,让你在目前局势下主持北伐,想要确保胜算,该怎么打?”
王琳想了想,回答:“若正面攻河南,怕是要糟,不如,分兵入河北,在河北烧杀抢掠,掣肘齐军主力。”
“当然,这种打法,恐怕只有徐州军...”说到这里,王琳瞪大眼睛:“莫非...你打算这么来?”
李笠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收复河南,关键是野战歼灭齐军主力,只要歼灭齐国的野战主力,哪怕只是部分,河南,便如瓮中之鳖。”
“既然是决战,在哪打,不都是打?”
王琳还是觉得惊讶:“这又是何苦,河北可是齐国的地盘,徐州军渡河入河北,仅仅是牵制,风险就不小,还要和对方决战,这太冒险了。”
李笠回答:“不,不,与其在河南拉着一群乌合之众和齐军主力野战决胜,还不如,就在对方地盘,打一场...”
“当淮阴热议北伐的消息,传到邺城时,齐国君臣必然开始做准备,他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河南,那么...”
王琳还是觉得这太冒险:“若徐州军先出发,攻入河北,那就是孤立无援,在敌人地盘作战,稍有不慎,可就...”
“此时此刻,徐州军主力,应该已经渡河了。”李笠忽然说,王琳惊讶的看着他,被这消息震动。
李笠拿起酒壶,给自己斟酒:“放心,提前和陛下说过了,这叫出其不意。”
“这一次出击,若大名鼎鼎的徐州军全军覆没,想来,会让北伐的狂热,冷下来吧。”
李笠语气平静,甚至笑了几声,王琳只觉笑声里带着杀气。
“然而没有任何一支齐国军队,可以从正面击败徐州军,没有。”李笠举杯,“因为那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军队。”
王琳举杯,看着李笠,心中有些不安。
既担心徐州军孤军深入,一番厮杀后无法突出重围,折在河北。
又担心一旦徐州军真的在河北来去自如,彰显强悍作战能力后,朝廷会怎么看。
杯中酒一饮而尽,李笠说:“北伐,不是徐州军一军之事,等到战事开启,亳州军的表现,我可是拭目以待呀!”
淮阴,行在西郊,军营校场,皇帝萧询在文武官员陪伴下,校阅府兵。
秋风中,身着红色戎服、披着玄甲的将士,排起整齐的队伍,远远看去,宛若红黑色海洋。
赫赫军威,至少从队列上展示出来,萧询见着这些府兵有如此气势,心中激动不已。
一旁,李笠看着面前人海,不为所动。
队伍很整齐,兵卒们很有精神,这不错。
但未经实战考验的新队伍,就这么投入战略决战中去,怎么看,都不能让人放心。
所以李笠认为,慎重起见,北伐得缓缓,至少等府兵磨炼过一番后,再承担重任比较好。
但是,情况不对。
看看喜形于色的皇帝,以及周围开始议论北伐的文武官员,李笠意识到事情有些严重。
当菜市场买菜的大妈都在议论股市的时候,意味着股灾要到了。
伴驾的驸马都尉王?,也被眼前情景震撼。
他心中豪气激荡,见李笠若有所思的模样,认为这位一定是琢磨如何收复河南,便低声说:
“大将军,官军若北伐,定然势如破竹呀!”
“嗯?那是自然。”李笠微微一笑,这让王?觉得欢欣鼓舞。
大将军都说“那是自然”,说明收复河南胜算很大。
李笠见这位不通兵事的驸马都如此乐观,补充:“不过,齐国不会坐视河南失守,必然全力来争。”
“他们也不想丢掉青州,却依旧夺不回去。”王?依旧乐观,他觉得只要北伐军由李笠来指挥,加上善战的徐州军,那是必然不会打败仗的。
李笠没再说下去,如今对于北伐形势,几乎是人人乐观,他就不好明着唱反调了。
王?作为琅琊王氏子弟,本来对这种事没必要上心,现在都如此乐观,可见,满朝上下,都陷入了“北伐必胜”的狂热状态。
收复河南,指日可待,经营数年后,发兵攻打齐国、收复河北,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一来,数百年的战乱,或许就要结束,天下,统一了。
谁不想亲眼见证这一时刻的到来?
所以,今年就该北伐了。
这种事情,即便是想,也确实能让人激动,但李笠可没那么乐观。
齐国实力雄厚,一防二都没问题,就算丢了河南,还有河北,血条厚,撑得住。
且齐军战斗力很强,河南战役打起来可不轻松。
李笠能看到的问题,别人也能看出来,但如今人人热议北伐,怎么回事?
他认为,那些呼吁北伐的官员,估计有不少是属于看热闹不怕事大的类型,这些人应当知道,若今年北伐,真的很勉强。
虽然前年收复青州,也算事发突然,但参战队伍,以正经官军为主,
现在不一样,刚编练不到两年的府兵,来源主要是各地豪族、大户及其部曲,以及乡兵,小规模战斗或许能打,可大军团作战时表现如何,尚未可知。
而北伐河南,必然引来齐军主力,爆发战略决战,在这种高强度的交战状态下,豪强武装构成的府兵能经受得住考验么?
李笠觉得悬,所以按照他原来的设想,是今年校阅结束后,府兵返回各自军府,待到来年,先参加一些边境摩擦战,磨练一番,再说北伐。
现在看来,在无数人的推波助澜下,立刻北伐的呼声越来越高。
皇帝本来就心痒痒的,见人心可用,自然就安耐不住,今年就要北伐,想要重现收复青州的壮举。
所以,临时改变计划,主动出巡到寿阳,就近校阅淮西官军,其中就包括淮西地区府兵。
然后返回钟离,校阅淮中地区府兵,最后返回淮阴,校阅淮东地区府兵。
此举确实省了不少开支,避免大量府兵前往淮阴后又返回驻地,进而省下不少因此产生的费用。
但是,皇帝急于北伐的心态也暴露无遗。
那么,在一片乐观的舆论氛围里,年轻气盛的少年皇帝御驾亲征,一旦战事不利或者遭到重挫,心态必然会从一个极端,掉到另一个极端。
想到这里,李笠不由得看了看皇帝。
只见这位少年,激动地满脸通红,已然是陷入“北伐!北伐!”的狂热状态。
果然是中二期少年,极易冲动。
李笠收回视线,思考起来。
事已至此,抱怨无用,还好,他有所应对。
。。。。。。
府邸,李笠和来访的王琳交谈,王琳身为亳州刺史,此次随府兵来行在,除了接受校阅,也要参与商议北伐河南之事。
说到如今人人热议的北伐,王琳忧心忡忡:
“今年北伐,太勉强,编练的府兵,大多未打过硬仗,如今士气高涨,无非是盲目乐观罢了。”
“官军攻打河南,齐军必然全力来救,河南地区地势平坦,四面八方无险可守,骑兵来去自如,防不胜防,可不比当初青州之役。”
“而且,现在到处都在议论北伐,齐国必然有所耳闻,早早做好准备,那么...”
“要收复河南,其实是两场大战,第一场是攻,第二场是防,攻得下、守不住,就等于没攻下。”
“若寄希望于周军出击、牵制齐军主力,我看,根本就不稳妥。”
李笠见王琳絮絮叨叨的抱怨,像个老妪,笑起来:“王郎的锐气都到哪里去了?”
“哎哟,彭城公,你不可能看不出今年北伐隐患有多大,就这么袖手旁观?”王琳说完,一脸严肃的看着李笠:
“陛下锐意进取,这是好事,两淮豪杰踊跃参战,也难能可贵,可事关重大,怎能儿戏,若是此次北伐不利,我怕,我怕陛下会大受打击....”
李笠收起笑容,也一脸严肃的看着王琳:“毫无疑问,河南之战,就是两国决战,事关国运,不能儿戏。”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所以煽风点火,撺掇皇帝今年北伐。”
“这种时候,谁要是阻拦,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我倒是可以强行阻止,然后呢?几位皇叔要么赞成,要么沉默,你不觉得,这像是在看热闹?”
王琳还是希望李笠能出手:“那也得劝啊,勉强北伐,极易受挫,若如此,可就前功尽弃。”
他希望李笠能拉住皇帝,请皇帝再忍耐一两年。
“不,没必要,胜算大小,得看怎么打。”李笠很淡定,自从他发现皇帝进入北伐的狂热状态后,立刻找人商量对策,听了不少人的建议,所以,有了应变之策。
他问王琳:“我且问你,让你在目前局势下主持北伐,想要确保胜算,该怎么打?”
王琳想了想,回答:“若正面攻河南,怕是要糟,不如,分兵入河北,在河北烧杀抢掠,掣肘齐军主力。”
“当然,这种打法,恐怕只有徐州军...”说到这里,王琳瞪大眼睛:“莫非...你打算这么来?”
李笠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收复河南,关键是野战歼灭齐军主力,只要歼灭齐国的野战主力,哪怕只是部分,河南,便如瓮中之鳖。”
“既然是决战,在哪打,不都是打?”
王琳还是觉得惊讶:“这又是何苦,河北可是齐国的地盘,徐州军渡河入河北,仅仅是牵制,风险就不小,还要和对方决战,这太冒险了。”
李笠回答:“不,不,与其在河南拉着一群乌合之众和齐军主力野战决胜,还不如,就在对方地盘,打一场...”
“当淮阴热议北伐的消息,传到邺城时,齐国君臣必然开始做准备,他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河南,那么...”
王琳还是觉得这太冒险:“若徐州军先出发,攻入河北,那就是孤立无援,在敌人地盘作战,稍有不慎,可就...”
“此时此刻,徐州军主力,应该已经渡河了。”李笠忽然说,王琳惊讶的看着他,被这消息震动。
李笠拿起酒壶,给自己斟酒:“放心,提前和陛下说过了,这叫出其不意。”
“这一次出击,若大名鼎鼎的徐州军全军覆没,想来,会让北伐的狂热,冷下来吧。”
李笠语气平静,甚至笑了几声,王琳只觉笑声里带着杀气。
“然而没有任何一支齐国军队,可以从正面击败徐州军,没有。”李笠举杯,“因为那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军队。”
王琳举杯,看着李笠,心中有些不安。
既担心徐州军孤军深入,一番厮杀后无法突出重围,折在河北。
又担心一旦徐州军真的在河北来去自如,彰显强悍作战能力后,朝廷会怎么看。
杯中酒一饮而尽,李笠说:“北伐,不是徐州军一军之事,等到战事开启,亳州军的表现,我可是拭目以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