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事实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事实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街道上,一列队伍停止前进,附近尖叫声此起彼伏,行人四散奔逃。

    队伍前后,倒着几名布衣男子,手中弩、刀跌落在地,均被身着青衣的持棍僮仆围住,生死不明。

    远处有巡城兵卒赶来,喧嚣声起。

    队伍里,被侍卫环绕的牛车中,李笠惬意的坐着,看手中记事簿,一脸专注,根本就没被外面的风波所惊扰。

    一旁,随车出行的薛月嫦,听着外面的动静,略微不安。

    不过见李笠一脸淡定的模样,她的些许不安很快便消散。

    外面渐渐安静下来,响起对话声,应该是赶来的兵卒,向队伍前导询问情况,李笠依旧看着书,仿佛是在家中一般。

    他这两年在建康的所作所为,断了许多人的财路,又促成了皇帝驻跸淮阴一事,所以仇人不少。

    对方花钱雇佣几个亡命行刺,再正常不过。

    不知名的仇人不止一个,刺客不止一拨,但比起在寒山时的“月月有刺客”,建康城里的刺客出现频率少多了。

    因为侍卫、护院的“安保水准”极高,所以李笠很放心,些许刺客,对他来说不过是苍蝇。

    “三郎~~~”

    薛月嫦,靠着李笠、低声呢喃的同时,对着他耳朵吹风。

    吹得李笠耳朵痒,心也痒痒的。

    “功力见长呀。”李笠说完,把记事簿转到左手? 右手一揽,将薛月嫦揽在怀中,“这让我怎么看书?”

    “妾念给君侯听~~~”薛月嫦故意让语气变得暧昧。

    李笠轻声笑起来:“密密麻麻的数字? 念着念着? 头会疼的。”

    他揽着美人? 看着书,薛月嫦定睛一看,确实书上有许多数字。

    “邺城那里? 也有短陌么?”李笠问? 薛月嫦点点头:“嗯,有的,也是各地的规矩多有不同。”

    “知道这是为何?”李笠又问? 薛月嫦想了想? 回答:“缺好钱? 所以陌就短了。”

    “还有? 有的奸商? 故意用短陌交易? 就是把七八十文,当做一百文花,占便宜。”

    “这是原因之一,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李笠说完,然后在不放下记事簿的情况下? 用双臂将薛月嫦搂在怀中。

    让对方背靠自己的胸口? 面朝前? 一起看着眼前记事簿上的内容。

    “我仔细研究了几年? 发现一个事实,短陌是当前经济规律下必然出现的一个结果,无论钱够不够用? 都会出现。”

    他不管薛月嫦听不听得懂,仔细说起自己的发现。

    以江州南昌为例,讲解“陌”的不同定义。

    在江、郢州等地,一陌在70至80文之间浮动,这在商旅聚集的地方尤其明显。

    而江州豫章郡郡治南昌,是很典型、很“传统”的商旅云集、百业兴盛之地。

    城里各行各业,对陌的定义就有差别。

    李笠之前做了调查,整理的数据如下:

    一陌,在南昌官府那里,是77文,为“官用”。

    到了城里的各市集,一陌是75文,相比官用,少了2文。

    这少了的2文,等于是行商缴纳的过税。

    城里市集内商品交易,譬如鱼、肉、菜的买卖,所用钱,一陌为72文,相比市集通用短陌少了3文。

    少了的3文,是坐贾缴纳的住税。

    若是奴婢、牲口买卖,一陌为68文,相比77文的“官用”,扣了2文过税、3文住税,以及4文牙契税。

    牙指的是牙郎(中介),契即契约。

    若是雇人佣书,一陌为56文,相比奴婢、牲口买卖的短陌,少了12文。

    这12文当中,4文为新的牙契税、3文为新的住税、5文为保证费。

    朝廷发行钱币,一陌100文,因为币制混乱,造成的各种损失,到了各地官府这里,已经少了10~20文左右。

    南昌的规矩是一陌77文(官用。

    对于入城的行商,陌的规矩是75文左右;对于市集坐贾,陌的规矩是72文左右。

    而到了驵侩、牙郎这里,陌的规矩是68文左右;佣书者,陌的规矩是58文左右。

    由此可见,商税(过税、住税)、牙契税的负担,不是完全转嫁到商品价格里,而是部分转嫁到钱陌里。

    导致陌越来越“短”。

    同理,贯越来越“短”,也是这个缘故。

    那么,当“陌”这个虚化的计量单位,变成了实体化的泰安通宝,即一枚铜钱,便无法“拆分”。

    同样导致“贯”无法拆“拆分”(一贯等于十陌,即十枚泰安通宝),那么商税、牙契税的负担,只能由商品价格完全承担。

    简单来说,就是物价上涨。

    在泰安通宝流通的城池,因为“陌”这个钱币计量单位无法承担税收负担,必然导致城内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那不是寻常百姓遭殃么?”薛月嫦觉得奇怪,李笠不否认:“确实会受到影响,可是...”

    他把记事簿翻了几页:“基数不同,即便是同样比例的上涨,但增加的绝对值却不一样。”

    “一匹代步马,售价二十贯,涨价一成,多了二贯,穷人买鱼,一尾十文,涨价一成,多了一文。”

    “虽然都是涨了一成的价格,但增加的绝对值却天差地远。”

    “商品的售价越高,涨价之后,买家付出的代价就越高,那些富贵人家,每日山珍海味,斗富、比排场,一顿饭值十几贯,却还说无下箸处。”

    “他们的日常开支增加一成,那得多花多少钱?”

    “我说的一成,还是往低了说,等两淮、三吴、江郢、荆湘等地商品流通的渠道,被总税司牢牢掌握之后,加上泰安通宝站稳脚跟...”

    “各环节涨价,汇集到最终用户那里,可不得了。”

    “别处不说,就说淮阴行在,暂居城中的富贵人家要如一往那样追求奢靡生活,必须付出极大地成本。”

    “他们在建康周边有大量庄园、土地,但产出的瓜果蔬菜却供应不了淮阴,自己在淮阴享受不到。”

    “所以他们必然倾向于将土地出产的农产品卖掉,得钱后来个异地存取,在建康存,于淮阴行在取出来。”

    “然后在城里购买各类副食品、商品、奢侈品,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我都可以巧妙地施加影响,导致物价上涨。”

    “但是,涨得最厉害的,是那些非生活必须品、奢侈品,关系到民生的粮价(寻常粮食)、布价(寻常布),不会涨得那么厉害。”

    薛月嫦听到这里,听明白了:李笠以总税司为锻炉,锻造出一把无形得刀,一刀刀割那些在建康周边拥有大庄园、无数田地的富贵人家。

    但她觉得效果存疑。

    这么割,对方也就只是受些皮肤之伤,即便被割得血肉模糊,身上阵阵发疼,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一下子就伤筋动骨,他们会疼得马上反应过来的。”李笠松开手,将记事簿放好。

    “我不止一把软刀子割韭菜,割着割着,他们就习惯了、麻木了,等回过神来,已经遍体鳞伤,面对既成事实,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