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陌非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陌,即一百文,然而陌和陌是不一样的。”
“各地对于一陌等于有多少文,各有规矩,做买卖,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否则容易吃亏。”
私第,寓居建康的湘州商人华隽,和到访的几位同乡交谈,说到了“陌”在各地的定义。
之所以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朝廷即将发行新币,其中有五铢钱“泰安五铢”,又有直百钱“泰安通宝”。
泰安通宝重十五铢,按说值三文,可面值却是壹陌(一百文)。
很显然,泰安通宝是“大钱”,按照历代朝廷发行大钱的结果来看,这种钱很快就会贬值。
但是,这次不一样,因为是彭城公极力主张发行的。
鉴于彭城公那愈发高涨的声望,许多人虽然心中疑惑,却都抱着拭目以待的想法,看看这泰安通宝发行后,能“活”多久。
在建康寓居两三年,通过在交易市场“拼杀”发了大财的华隽,就对泰安通宝颇有信心。
并将自己的看法,和几位刚到建康不久的同乡分享。
泰安通宝的面值是壹陌,即一百文,为什么定为这个面值?
华隽认为,朝廷(彭城公)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短陌交易。
什么是短陌交易?
短陌就是不足百文却当百文来用,并形成了惯例,然后根据这惯例展开的交易,就是短陌交易。
各地对于一陌等于多少文,各有规矩,久而久之形成惯例。
以梁国为例,自江州以东,八十文为一陌,名为“东钱”。
江州、郢州以西,以七十文为一陌? 名为“西钱”。
而在京师建康,以九十文为一陌,名为“长钱”。
反正总是缺个十几二十文? 统称“短陌”。
虽然朝廷曾经下令? 规定百文为一陌? 是为“足陌”,交易时必须执行,否则要严惩云云? 但没人理? 所以不了了之。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钱荒。
出现钱荒的原因,首先是流通的好钱太少? 其次是各类劣钱泛滥。
尤其朝廷大规模发行铁钱? 又不管私铸钱? 进一步恶化了币制。
迫使各地根据好钱和劣钱的比值? 各自形成了对一陌等于多少文的惯例。
导致“陌”由一个实数(一百文为一陌)? 变成了虚数(不足一百文当一百文)。
而且? 在大宗货物交易时,钱以一车一车计,这种时候,很少有人会去数这车上的铜钱,是不是每一贯都是一千文? 每一陌都是一百文。
所以有人偷偷从一贯、一陌中拿出些许铜钱? 占便宜。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短陌的惯例。
现在? 大额交易时,没人在意一贯钱是否有一千文,亦或是一陌是否有一百文? 直接把不足数的贯和陌,作为计数的一个名称。
许多商贾因为交易额的原因,关注的只是多少“陌”或多少“贯”,而不是多少文。
现在,朝廷要整顿币制,底气是乐安大铜矿的正式开采,但具体要解决短陌问题,就得先定义“陌”。
光靠一纸公文来规定,没有用,各地对于陌的定义已成惯例,短陌交易由来已久,不是几张公文就能扭转的。
所以,朝廷发行“泰安通宝”,直接把陌重新定义:一陌等于一枚“泰安通宝”。
一枚泰安通宝,等于一百枚泰安五铢。
这样的定义,直接把短陌交易这种惯例带来的弊病给绕过去。
“然而,寻常百姓不会认这直百钱的,他们只认五铢钱。”有人发表意见,随后补充:“一枚铜钱就是一文,最多也只值一文,他们只认这个。”
华隽表示赞同:“没错,就算官府说得再好听,百姓也只认五铢钱,认为一枚铜钱,就是一文。”
随后话锋一转:“但是,这泰安通宝本来就没打算给寻常百姓用,而是用在商贾这里,来个指鹿为马。”
众人疑惑起来:“此话怎讲?”
华隽拿起一枚五铢钱,当做是泰安通宝:“很简单,朝廷发行这种直百钱,只能保证在交易市场里使用时,这钱真的值一百文。”
“明面上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交易市场里商贾结算时的找补,实际上,就是强迫市场里的行商、坐贾,承认泰安通宝的面值是一百文。”
众人愈发觉得奇怪:“那这又有何用?也只有在交易市场里,大伙会捏着鼻子认,离开市场时,一定会把这直百钱,在兑换处兑换为泰安五铢。”
华隽将手中五铢钱抛起,然后接住,笑起来:
“总税司及各地税署税关,所管辖的交易市场,现在指着一匹鹿,说它是马,并且让资金雄厚的商家做信用担保。”
“不认同这说法的,无所谓,反正交易市场里只允许流通泰安通宝和泰安五铢。”
“而不愿参与泰安通宝信用担保的商家,接下来,就和新的财路无缘了。”
华隽特意停顿了一下,再说:“你们肯定想知道,新的财路是什么,我先问一件事。”
“如果,将来,我们携带钱财离开家乡,前往淮北做买卖,在临湘,把钱财存在税署税关交易市场的一个商家那里,譬如一万贯。”
“按比例,或许是十抽一,额外缴纳费用之后,拿着商家开的凭据,上面写着好钱一万贯,然后出发。”
“到了淮北徐州寒山,用这张凭据,在寒山税关交易市场内那个商家的分号处,亦或是税关的兑换处,足额兑现一万贯好钱,你们觉得,方不方便?”
这还用问,当然方便!
道理很容易想明白,因为携带万贯铜钱出行,得一到数艘大船才能把钱装完,长途跋涉,麻烦又危险。
若能把钱换做一张薄薄的纸,贴身携带,一路上安全得很。
因为谁也想不到,几个旅人居然能够“腰缠万贯”。
“新的财路,就叫‘腰缠万贯’。”
华隽打了一个响指:“总税司牵头,以各地税署税关的交易市场为场地,组织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商家,联合经营,联合担保,实行铜钱的异地存取业务。”
“异地存取业务?”来客们精神一振,他们今日来,就是打听一件最近传得满城风雨的大事。
华隽点点头:“异地存取,就是我方才举的例子。”
说着说着,眉飞色舞:“总税司在建康、广陵、淮阴、寒山、湓城、鄱阳、夏口的税署,联合开展这项业务。”
“其存取的信用,由各税署税关的交易市场中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商家,和税署联合担保,这些商家也参与承接业务。”
“以保证任何一笔异地存取业务,其凭据所有者能在目的地取出足额的好钱,当然,要想享受这种便利,得花钱,即手续费。”
“得花钱”三个字,让在场客人们眼睛一亮:这种异地存取业务一旦开展,必然形成一条铜钱组成的大江大河。
那么,参与经营异地存取业务的商家,如同天天在江河边舀水,说是日进斗金都不为过。
所以,朝廷说泰安通宝在交易市场里值一百文,没问题,就算说值一千文,我们都认了啊!
华隽又补充:“参与经营异地存取业务的商家,必然是资金雄厚的豪商或者大户、寺庙,且平日里必然大规模放债,那么...”
“那么,这些商家,平日里放债,也必须承认泰安通宝的面值,若欠债的以泰安通宝来还钱,不得拒绝。”
“除此之外,还要承担民间对泰安通宝的兑换义务,并且打出招幌,广而告之。”
“也就是说,要想和总税司以及各地分税署合作赚大钱,就得给总税司、各分税署帮忙,担保泰安通宝的信用!”
华隽越说越来劲:“朝廷的信用很差,不过呢,总税司是例外,又加上各地豪商、大户、寺庙得信用担保,这泰安通宝的信用,我看,很快就会建立起来。”
听着听着,有人糊涂了:“总税司不是负责收税的么?怎么就管起钱币来了?”
华隽笑道:“收税就是收钱,总税司为了更好的收税,管钱币不是理所当然么?”
“要知道,等皇帝驻跸淮阴,大量权贵、文武官员会聚居行在周边,日常开支用度所需资金,得从建康等处转来,届时,异地存储业务必然异常火爆。”
“这可是一座金山,谁不想分好处?看在钱的份上,捏着鼻子给泰安通宝这种直百钱做信用担保,这有何难?”
“赚钱嘛,不丢脸。”
“一陌,即一百文,然而陌和陌是不一样的。”
“各地对于一陌等于有多少文,各有规矩,做买卖,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否则容易吃亏。”
私第,寓居建康的湘州商人华隽,和到访的几位同乡交谈,说到了“陌”在各地的定义。
之所以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朝廷即将发行新币,其中有五铢钱“泰安五铢”,又有直百钱“泰安通宝”。
泰安通宝重十五铢,按说值三文,可面值却是壹陌(一百文)。
很显然,泰安通宝是“大钱”,按照历代朝廷发行大钱的结果来看,这种钱很快就会贬值。
但是,这次不一样,因为是彭城公极力主张发行的。
鉴于彭城公那愈发高涨的声望,许多人虽然心中疑惑,却都抱着拭目以待的想法,看看这泰安通宝发行后,能“活”多久。
在建康寓居两三年,通过在交易市场“拼杀”发了大财的华隽,就对泰安通宝颇有信心。
并将自己的看法,和几位刚到建康不久的同乡分享。
泰安通宝的面值是壹陌,即一百文,为什么定为这个面值?
华隽认为,朝廷(彭城公)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短陌交易。
什么是短陌交易?
短陌就是不足百文却当百文来用,并形成了惯例,然后根据这惯例展开的交易,就是短陌交易。
各地对于一陌等于多少文,各有规矩,久而久之形成惯例。
以梁国为例,自江州以东,八十文为一陌,名为“东钱”。
江州、郢州以西,以七十文为一陌? 名为“西钱”。
而在京师建康,以九十文为一陌,名为“长钱”。
反正总是缺个十几二十文? 统称“短陌”。
虽然朝廷曾经下令? 规定百文为一陌? 是为“足陌”,交易时必须执行,否则要严惩云云? 但没人理? 所以不了了之。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钱荒。
出现钱荒的原因,首先是流通的好钱太少? 其次是各类劣钱泛滥。
尤其朝廷大规模发行铁钱? 又不管私铸钱? 进一步恶化了币制。
迫使各地根据好钱和劣钱的比值? 各自形成了对一陌等于多少文的惯例。
导致“陌”由一个实数(一百文为一陌)? 变成了虚数(不足一百文当一百文)。
而且? 在大宗货物交易时,钱以一车一车计,这种时候,很少有人会去数这车上的铜钱,是不是每一贯都是一千文? 每一陌都是一百文。
所以有人偷偷从一贯、一陌中拿出些许铜钱? 占便宜。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短陌的惯例。
现在? 大额交易时,没人在意一贯钱是否有一千文,亦或是一陌是否有一百文? 直接把不足数的贯和陌,作为计数的一个名称。
许多商贾因为交易额的原因,关注的只是多少“陌”或多少“贯”,而不是多少文。
现在,朝廷要整顿币制,底气是乐安大铜矿的正式开采,但具体要解决短陌问题,就得先定义“陌”。
光靠一纸公文来规定,没有用,各地对于陌的定义已成惯例,短陌交易由来已久,不是几张公文就能扭转的。
所以,朝廷发行“泰安通宝”,直接把陌重新定义:一陌等于一枚“泰安通宝”。
一枚泰安通宝,等于一百枚泰安五铢。
这样的定义,直接把短陌交易这种惯例带来的弊病给绕过去。
“然而,寻常百姓不会认这直百钱的,他们只认五铢钱。”有人发表意见,随后补充:“一枚铜钱就是一文,最多也只值一文,他们只认这个。”
华隽表示赞同:“没错,就算官府说得再好听,百姓也只认五铢钱,认为一枚铜钱,就是一文。”
随后话锋一转:“但是,这泰安通宝本来就没打算给寻常百姓用,而是用在商贾这里,来个指鹿为马。”
众人疑惑起来:“此话怎讲?”
华隽拿起一枚五铢钱,当做是泰安通宝:“很简单,朝廷发行这种直百钱,只能保证在交易市场里使用时,这钱真的值一百文。”
“明面上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交易市场里商贾结算时的找补,实际上,就是强迫市场里的行商、坐贾,承认泰安通宝的面值是一百文。”
众人愈发觉得奇怪:“那这又有何用?也只有在交易市场里,大伙会捏着鼻子认,离开市场时,一定会把这直百钱,在兑换处兑换为泰安五铢。”
华隽将手中五铢钱抛起,然后接住,笑起来:
“总税司及各地税署税关,所管辖的交易市场,现在指着一匹鹿,说它是马,并且让资金雄厚的商家做信用担保。”
“不认同这说法的,无所谓,反正交易市场里只允许流通泰安通宝和泰安五铢。”
“而不愿参与泰安通宝信用担保的商家,接下来,就和新的财路无缘了。”
华隽特意停顿了一下,再说:“你们肯定想知道,新的财路是什么,我先问一件事。”
“如果,将来,我们携带钱财离开家乡,前往淮北做买卖,在临湘,把钱财存在税署税关交易市场的一个商家那里,譬如一万贯。”
“按比例,或许是十抽一,额外缴纳费用之后,拿着商家开的凭据,上面写着好钱一万贯,然后出发。”
“到了淮北徐州寒山,用这张凭据,在寒山税关交易市场内那个商家的分号处,亦或是税关的兑换处,足额兑现一万贯好钱,你们觉得,方不方便?”
这还用问,当然方便!
道理很容易想明白,因为携带万贯铜钱出行,得一到数艘大船才能把钱装完,长途跋涉,麻烦又危险。
若能把钱换做一张薄薄的纸,贴身携带,一路上安全得很。
因为谁也想不到,几个旅人居然能够“腰缠万贯”。
“新的财路,就叫‘腰缠万贯’。”
华隽打了一个响指:“总税司牵头,以各地税署税关的交易市场为场地,组织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商家,联合经营,联合担保,实行铜钱的异地存取业务。”
“异地存取业务?”来客们精神一振,他们今日来,就是打听一件最近传得满城风雨的大事。
华隽点点头:“异地存取,就是我方才举的例子。”
说着说着,眉飞色舞:“总税司在建康、广陵、淮阴、寒山、湓城、鄱阳、夏口的税署,联合开展这项业务。”
“其存取的信用,由各税署税关的交易市场中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商家,和税署联合担保,这些商家也参与承接业务。”
“以保证任何一笔异地存取业务,其凭据所有者能在目的地取出足额的好钱,当然,要想享受这种便利,得花钱,即手续费。”
“得花钱”三个字,让在场客人们眼睛一亮:这种异地存取业务一旦开展,必然形成一条铜钱组成的大江大河。
那么,参与经营异地存取业务的商家,如同天天在江河边舀水,说是日进斗金都不为过。
所以,朝廷说泰安通宝在交易市场里值一百文,没问题,就算说值一千文,我们都认了啊!
华隽又补充:“参与经营异地存取业务的商家,必然是资金雄厚的豪商或者大户、寺庙,且平日里必然大规模放债,那么...”
“那么,这些商家,平日里放债,也必须承认泰安通宝的面值,若欠债的以泰安通宝来还钱,不得拒绝。”
“除此之外,还要承担民间对泰安通宝的兑换义务,并且打出招幌,广而告之。”
“也就是说,要想和总税司以及各地分税署合作赚大钱,就得给总税司、各分税署帮忙,担保泰安通宝的信用!”
华隽越说越来劲:“朝廷的信用很差,不过呢,总税司是例外,又加上各地豪商、大户、寺庙得信用担保,这泰安通宝的信用,我看,很快就会建立起来。”
听着听着,有人糊涂了:“总税司不是负责收税的么?怎么就管起钱币来了?”
华隽笑道:“收税就是收钱,总税司为了更好的收税,管钱币不是理所当然么?”
“要知道,等皇帝驻跸淮阴,大量权贵、文武官员会聚居行在周边,日常开支用度所需资金,得从建康等处转来,届时,异地存储业务必然异常火爆。”
“这可是一座金山,谁不想分好处?看在钱的份上,捏着鼻子给泰安通宝这种直百钱做信用担保,这有何难?”
“赚钱嘛,不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