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信任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忘掉以前的冲锋战术!”舒尔卡在训练时举着喇叭对士兵们喊道:“虽然,我依旧要求你们勇敢,但不要求你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更不提倡动不动就向敌人冲锋!”
其实还有一句话是舒尔卡想说的,那就是不要求“一步都不许后退”。
不过这话舒尔卡不敢说,因为今天说了,明天内务部的人就会找上来了。
但即便是这样,士兵们听着这些话也面面相觑,因为这跟他们之前接受的教育不一样。
“可是,上尉同志!”有士兵问:“这有什么区别吗?勇敢不就是不怕牺牲不怕流血?”
“它们没区别吗?”舒尔卡反问。
士兵们的确不知道两者的区别在哪。
这对现代人来说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对于这时代的人,尤其是长期在苏联军队盲目冲锋杀敌的作战思想熏陶下的苏军士兵来说,就是个很难转过来的弯。
曾有一位中国名将在苏联学习交流,苏联将军问中国将军在弱势对敌时会怎么做。
擅长打游击战的中国将军想也不想就回答:“打不过就跑,换个地方接着打!”
这马上就遭到苏联将军的批评……按苏联的战术思想,应该是就算打不过也要发扬大无畏精神与敌人战斗到底,根本就不会考虑撤退的问题,至少在军官层面上是如此。
这显然是不对的,也是苏军战术僵化、呆板的一面,它导致的结果就是苏军在战场上总是出现很大的伤亡,即便在占据战场优势时也是如此。
“它们当然有区别!”舒尔卡说:“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杀死更多的敌人,是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而不是表现自己有多勇敢……在我看来,勇敢是表现在我们能杀死多少敌人并最终取得胜利,而不是敢不敢朝敌人的枪口冲锋!”
士兵们若有所思的缓缓点头。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甚至他们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是不敢说也不敢这么做而已。
“所以,你们首先要明白一点!”舒尔卡接着说道:“如果不是必要,或者不是上级命令,你们应该尽可能的保存自己的生命,只有保存自己的生命才有机会杀死敌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取得胜利!”
舒尔卡只能用这种相对较为隐晦的方式将作战思想说出来。
事实上,严格来说舒尔卡这么说已经有危险了,因为这很可能会被扣上“畏战不前”、“贪生怕死”的帽子。
但舒尔卡又不得不这么做。
否则,第82步兵团不过一千人,确切的说只有1039人……这是在舒尔卡将原步兵团精选后的人数。
这一千人如果在战场按苏军的战术作战,也就是一个冲锋几分钟的事。
所以,如果真想让他们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并改变第82步兵团命运,就只有转变他们的作战思想。
这一点至关重要。
当然,要转变士兵们的作战思想绝不只是说说而已,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将其应用在训练中去……只有在训练中这么做了,有朝一日走上战场时才不会像以前一样蛮打蛮冲。
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些士兵有相当一部份以为舒尔卡只是说说而已,于是在训练中依旧使用以前的战术……或者也可以说这是习惯,看到有人往前冲时就跟着往前冲。
舒尔卡就拿着一个大喇叭在后头叫着:“你们在做什么?前方根本就没有可以藏身的掩体,躲在马车后?你们认为敌人的机枪和迫击炮无法穿透马车那些烂木头?!”
“这不是应该冲锋的时候,你们已经死了,知道吗?已经死了!”
“守住你们的位置,掩护你们的战友,然后后退!”
“是的,做得对!相互掩护,利用建筑的遮挡,选择敌人的火力死角后退!”
……
简单的说,舒尔卡在教他们的不是进攻,而是撤退,不断的撤退。
这使舒尔卡在训练中遇到一点麻烦,这个麻烦来自上过军校的米哈依尔维奇少校。
“舒尔卡同志!”米哈依尔维奇少校在训练间隙找到了舒尔卡:“我想与你谈谈训练方面的事!”
“是不认同我的训练方式吗?”舒尔卡问。
“可以这么说!”米哈依尔维奇少校给舒尔卡递上了酒壶:“确切的说,我在某些方面是认同你的想法的,比如你说的只有保存自己的生命才能更好的杀死敌人并最终取得胜利。我认为这是一种长远的作战方式,而不是看眼前。但是……我们却一直在训练撤退!我不认为撤退会使我们获得胜利,舒尔卡同志!”
“冲锋很容易做到,想要有序的撤退却不容易,少校同志!”舒尔卡接过酒壶仰头喝了几口,然后再把它递还给了少校:“同时,他们也需要练习撤退!”
“这会打击他们的士气,会让他们产生消极思想!”米哈依尔维奇少校压低声音说道:“我知道你想的是什么,舒尔卡同志,你希望我们能在合适的机会发起反击。但是……有些人把以这种战术为借口,为了保存自己而不断的撤退,最后演化为逃跑,而我们甚至无法责怪他们,因为这就是我们教他们的战术!”
“我认为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士兵!”舒尔卡回答:“我是说,如果你希望建立起一支真正的部队的话,就要信任他们而不是防着他们。否则,就算在他们身后组织起督战队也改变不了什么!”
这在战场已经一次又一次验证过了。
比如在刻赤半岛,还有德军占领的莫斯科以西的大片土地,苏军不只一次组织过督战队将枪口对准逃跑的士兵。
但它起的作用十分有限,甚至有时还起着反作用……士兵因此集体哗变选择投降德军的不在少数。
“如果它没用,我们明知道它没用,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可是……我们怎么能毫无保留的相信自己的士兵,他们总会有些贪生怕死的人!”
“我们要做的只是相信他们!”舒尔卡回答:“就算他们偶尔会犯错!”
“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忘掉以前的冲锋战术!”舒尔卡在训练时举着喇叭对士兵们喊道:“虽然,我依旧要求你们勇敢,但不要求你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更不提倡动不动就向敌人冲锋!”
其实还有一句话是舒尔卡想说的,那就是不要求“一步都不许后退”。
不过这话舒尔卡不敢说,因为今天说了,明天内务部的人就会找上来了。
但即便是这样,士兵们听着这些话也面面相觑,因为这跟他们之前接受的教育不一样。
“可是,上尉同志!”有士兵问:“这有什么区别吗?勇敢不就是不怕牺牲不怕流血?”
“它们没区别吗?”舒尔卡反问。
士兵们的确不知道两者的区别在哪。
这对现代人来说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对于这时代的人,尤其是长期在苏联军队盲目冲锋杀敌的作战思想熏陶下的苏军士兵来说,就是个很难转过来的弯。
曾有一位中国名将在苏联学习交流,苏联将军问中国将军在弱势对敌时会怎么做。
擅长打游击战的中国将军想也不想就回答:“打不过就跑,换个地方接着打!”
这马上就遭到苏联将军的批评……按苏联的战术思想,应该是就算打不过也要发扬大无畏精神与敌人战斗到底,根本就不会考虑撤退的问题,至少在军官层面上是如此。
这显然是不对的,也是苏军战术僵化、呆板的一面,它导致的结果就是苏军在战场上总是出现很大的伤亡,即便在占据战场优势时也是如此。
“它们当然有区别!”舒尔卡说:“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杀死更多的敌人,是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而不是表现自己有多勇敢……在我看来,勇敢是表现在我们能杀死多少敌人并最终取得胜利,而不是敢不敢朝敌人的枪口冲锋!”
士兵们若有所思的缓缓点头。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甚至他们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是不敢说也不敢这么做而已。
“所以,你们首先要明白一点!”舒尔卡接着说道:“如果不是必要,或者不是上级命令,你们应该尽可能的保存自己的生命,只有保存自己的生命才有机会杀死敌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取得胜利!”
舒尔卡只能用这种相对较为隐晦的方式将作战思想说出来。
事实上,严格来说舒尔卡这么说已经有危险了,因为这很可能会被扣上“畏战不前”、“贪生怕死”的帽子。
但舒尔卡又不得不这么做。
否则,第82步兵团不过一千人,确切的说只有1039人……这是在舒尔卡将原步兵团精选后的人数。
这一千人如果在战场按苏军的战术作战,也就是一个冲锋几分钟的事。
所以,如果真想让他们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并改变第82步兵团命运,就只有转变他们的作战思想。
这一点至关重要。
当然,要转变士兵们的作战思想绝不只是说说而已,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将其应用在训练中去……只有在训练中这么做了,有朝一日走上战场时才不会像以前一样蛮打蛮冲。
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些士兵有相当一部份以为舒尔卡只是说说而已,于是在训练中依旧使用以前的战术……或者也可以说这是习惯,看到有人往前冲时就跟着往前冲。
舒尔卡就拿着一个大喇叭在后头叫着:“你们在做什么?前方根本就没有可以藏身的掩体,躲在马车后?你们认为敌人的机枪和迫击炮无法穿透马车那些烂木头?!”
“这不是应该冲锋的时候,你们已经死了,知道吗?已经死了!”
“守住你们的位置,掩护你们的战友,然后后退!”
“是的,做得对!相互掩护,利用建筑的遮挡,选择敌人的火力死角后退!”
……
简单的说,舒尔卡在教他们的不是进攻,而是撤退,不断的撤退。
这使舒尔卡在训练中遇到一点麻烦,这个麻烦来自上过军校的米哈依尔维奇少校。
“舒尔卡同志!”米哈依尔维奇少校在训练间隙找到了舒尔卡:“我想与你谈谈训练方面的事!”
“是不认同我的训练方式吗?”舒尔卡问。
“可以这么说!”米哈依尔维奇少校给舒尔卡递上了酒壶:“确切的说,我在某些方面是认同你的想法的,比如你说的只有保存自己的生命才能更好的杀死敌人并最终取得胜利。我认为这是一种长远的作战方式,而不是看眼前。但是……我们却一直在训练撤退!我不认为撤退会使我们获得胜利,舒尔卡同志!”
“冲锋很容易做到,想要有序的撤退却不容易,少校同志!”舒尔卡接过酒壶仰头喝了几口,然后再把它递还给了少校:“同时,他们也需要练习撤退!”
“这会打击他们的士气,会让他们产生消极思想!”米哈依尔维奇少校压低声音说道:“我知道你想的是什么,舒尔卡同志,你希望我们能在合适的机会发起反击。但是……有些人把以这种战术为借口,为了保存自己而不断的撤退,最后演化为逃跑,而我们甚至无法责怪他们,因为这就是我们教他们的战术!”
“我认为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士兵!”舒尔卡回答:“我是说,如果你希望建立起一支真正的部队的话,就要信任他们而不是防着他们。否则,就算在他们身后组织起督战队也改变不了什么!”
这在战场已经一次又一次验证过了。
比如在刻赤半岛,还有德军占领的莫斯科以西的大片土地,苏军不只一次组织过督战队将枪口对准逃跑的士兵。
但它起的作用十分有限,甚至有时还起着反作用……士兵因此集体哗变选择投降德军的不在少数。
“如果它没用,我们明知道它没用,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可是……我们怎么能毫无保留的相信自己的士兵,他们总会有些贪生怕死的人!”
“我们要做的只是相信他们!”舒尔卡回答:“就算他们偶尔会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