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9章 崇祯帝磨刀向东南,大贵妃性急伐草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万岁爷,您说什么......要招兵?”一个长得肥头大耳,一看就没要过饭的青袍官儿问了一句。
“这位是......”朱由检扭头看了眼毕自严,他不记得在崇祯四年的殿试中见过此人。
毕自严马上道:“陛下,这位绥德知州张好古,他是崇祯元年的进士,是南直隶徽州府祁门县人士。”
这胖子满脸堆笑着向朱由检行了一礼,“万岁爷,臣是崇祯元年戊辰科三甲第一百零八名进士.,已经在陕西为官三载有余了。”
“已经在陕西当了三年多官了?”朱由检瞅了一眼这肥头大耳的张好古,一看就是富贵相,看来在陕西这边也没受穷啊!
张好古回答道:“是啊,臣在陕西这穷乡僻壤当官都三年多了。”
“你该是生财有道的官儿吧......看着可比别的官阔多了,”朱由检半开玩笑地道,“怎么?在不下雨的绥德州也能发财?”
张好古听了这话连忙摇头道:“万岁爷,臣哪里会生财啊?臣从小到大就视金银如粪土,一心只求圣人的学问。为官之后更是两袖清风,从来都不曾贪钱啊!”
“视金银如粪土?”朱由检端详了一会儿这个张好古,“那你爹是干什么?”
“家父是读书人,”张好古道,“现在还在家乡苦读。”
“可有功名在身?”朱由检又问。
“尚无功名,”张好古回答,“但是他老人家立志科举,年过六旬还在苦读,考了20次秀才都没考上也不灰心,臣相信他一定会在举业上有所建树的!”
这个张好古最多也就二十五六,三年多前中进士的时候也就二十二三岁......而他老子却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都不得。
这一辈子也就这样耽误掉了!而在大明这里,考了一辈子都不得个秀才的读书人还是很有一些的。
而没有秀才功名,可就什么优免都没了,
“那你爷爷呢?”朱由检还打破砂锅问到底了,“也是读书人吗?”
“家翁是个儒商,在扬州经商,”张好古笑道,“颇有一点资产......”
他家原来是个大盐商,怪不得“视金银如粪土”,恐怕是挥金如土才更合适吧?东南那边,这样挥金如土的豪富应该有许多吧?就是不肯交税!朱由检叹了一声,心说:好在这些东南富豪都是亦商亦儒,是知耻的!等到数十万陕西饥民在数万陕西子弟兵的护送下到了东南,想必就会争先恐后的拿出粮食赈灾救苦了。
圣贤书毕竟不是白读的!他们这个些人还是知耻的!
朱由检笑着一挥手道:“张好古,朕记得你了......好好干,去替朕从绥德流民中招兵吧!此去东南数千里,没有兵丁护送,你们绥德州的那些饥民可走不到地儿。”
张好古自然只能接旨,跟着几十个陕西州县父母官一起走了,不过他心里面却有点把朱由检的话当笑谈——从陕西走到东南?得多少路啊!西安周边至少几十万人,一路上得吃多少东西?穷家富路啊,没个两三百万花销,他们能到得了东南?
......
“万岁爷,这是三边总制郑崇俭从固原发来的军报。”
几十个陕西州县父母官刚走,新任的帐前军总参议高弘图就给朱由检送来了三边总制关于甘肃战事的军报。
现在的三边总制是原来的宁夏巡抚郑崇俭,他是甘肃变起后去固原上任的。朱由检交给他的任务的镇压甘肃兵变并且搜捕高迎祥、罗汝才二寇。
以朱由检对三边总制郑崇俭、固原总兵杨麟、甘肃总兵杨嘉谟,还有甘肃巡抚梅之焕的了解,知道他们一准能把甘肃兵变镇压下去——历史上就镇压下去了,就是费了点气力。但是能不能抓到高迎祥、罗汝才二寇,还真不好说!
朱由检拿过高弘图递过来的军报,一边翻看一边问:“给尤世禄、侯世忠、姜让等人的中旨都送出去了?”
“已经送出去了,”毕自严回答道,“那几人现在都赋闲在家,一定会很快奉召前来的。”
朱由检点点头,慢慢翻看起了军报,越看越皱眉头,郑崇俭送来的与其说是军报,不如说是诉苦状。
各种各样的苦......天不下雨,地不长草,民不聊生,兵无粮饷!
这个郑崇俭什么都好,就太喜欢发牢骚,要不然上辈子也不会挨刀掉脑袋!
“关中、宁夏、汉中的水坝修得如何?”朱由检皱眉问,“明年如果发大水,这三处能保住吗?”
其实郑崇俭不用抱怨天旱,因为明天陕西、河南就要发大水了!
在崇祯十年以前,老天爷还是要换着花样闹灾的,总是旱灾多没劲儿?所以崇祯四年会发大水,五年风调雨顺大半年,眼看秋收了就闹了飞蝗,然后就是真正饿死许多人的大饥荒!到崇祯六年就开始闹鼠疫,先从山西开始闹,然后是陕西和蒙古草原!
同时,崇祯六年的八月又开始闹旱灾......
嗯,看着挺可怕,但是和崇祯十年以后相比,未来几年还算是好年景!
而为了熬过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七年的“长灾”,朱由检现在就得做好准备了,而最关键的准备,就是得让广大士大夫知耻啊!
“陛下,”毕自严拍着胸脯道,“臣打包票,明年如果发大水,关中平原、宁夏平原是一定能熬过去的!如果真有大水,那陕西就能有点收成了......就不知道这天爷能不能给陕人一点活路了!”
朱由检道:“陕人的活路在湖广,在两淮,在江东,还在四川!四川号称天府,却只有1300余万田亩,税粮定额才108万石!朕得去看看啊......所以这一次要兵分两路。
毕抚台,你带主力出武关走商洛道去南阳,朕在那里屯了不少粮食,可以让你这一路人马在南阳过冬。明年春天,咱们在湖广挥师!”
四川天府之国,税粮定额才108万石......四川的士大夫一定会为这个数目感到羞愧的,所以朱由检打算亲自去一趟,给他们一个为大明天下多做贡献的好机会,顺便把拖了许多年的奢安之乱也搞定了。
在未来的大灾之中,四川这个天府,一定得好好发挥作用啊!
“万岁爷,”高弘图这个时候又拿出一叠北京送来的奏疏,“黄台吉似乎兵分两路进兵了,一路打宁远;一路打复州。”
“都是虚招!”朱由检一伸手,取过了奏章,开始翻看起来,“黄台吉的实招要么是燕山、大宁,要么是金莲川草原,要么直下宣府吸引我军去决战......别的地方都是虚的!”
“可是阁臣却以为是实的,”高弘图说,“还定下了五万户和燕宁军各自出击扰敌的方略,其中五万户军袭扰大沙窝以北,燕宁军则沿着老哈姆林河向高州进兵。”
“这样啊......”朱由检闻言有点皱眉了,“洪承畴兵强而谨慎,无非就是沿老哈姆林河筑城而进,出不了什么纰漏的。可是兀良哈大贵妃性子太急,恐怕会上了黄台吉的当!”
“万岁爷,是不是让满桂从大同出兵?”朱由检摇摇头,“来不及......满桂的军队还是以步卒为主,大贵妃的军队都是骑兵和骆驼兵,而且她性子急,说不定已经出发了,哪里还追得上?”
“万岁爷,您说什么......要招兵?”一个长得肥头大耳,一看就没要过饭的青袍官儿问了一句。
“这位是......”朱由检扭头看了眼毕自严,他不记得在崇祯四年的殿试中见过此人。
毕自严马上道:“陛下,这位绥德知州张好古,他是崇祯元年的进士,是南直隶徽州府祁门县人士。”
这胖子满脸堆笑着向朱由检行了一礼,“万岁爷,臣是崇祯元年戊辰科三甲第一百零八名进士.,已经在陕西为官三载有余了。”
“已经在陕西当了三年多官了?”朱由检瞅了一眼这肥头大耳的张好古,一看就是富贵相,看来在陕西这边也没受穷啊!
张好古回答道:“是啊,臣在陕西这穷乡僻壤当官都三年多了。”
“你该是生财有道的官儿吧......看着可比别的官阔多了,”朱由检半开玩笑地道,“怎么?在不下雨的绥德州也能发财?”
张好古听了这话连忙摇头道:“万岁爷,臣哪里会生财啊?臣从小到大就视金银如粪土,一心只求圣人的学问。为官之后更是两袖清风,从来都不曾贪钱啊!”
“视金银如粪土?”朱由检端详了一会儿这个张好古,“那你爹是干什么?”
“家父是读书人,”张好古道,“现在还在家乡苦读。”
“可有功名在身?”朱由检又问。
“尚无功名,”张好古回答,“但是他老人家立志科举,年过六旬还在苦读,考了20次秀才都没考上也不灰心,臣相信他一定会在举业上有所建树的!”
这个张好古最多也就二十五六,三年多前中进士的时候也就二十二三岁......而他老子却考了一辈子连个秀才都不得。
这一辈子也就这样耽误掉了!而在大明这里,考了一辈子都不得个秀才的读书人还是很有一些的。
而没有秀才功名,可就什么优免都没了,
“那你爷爷呢?”朱由检还打破砂锅问到底了,“也是读书人吗?”
“家翁是个儒商,在扬州经商,”张好古笑道,“颇有一点资产......”
他家原来是个大盐商,怪不得“视金银如粪土”,恐怕是挥金如土才更合适吧?东南那边,这样挥金如土的豪富应该有许多吧?就是不肯交税!朱由检叹了一声,心说:好在这些东南富豪都是亦商亦儒,是知耻的!等到数十万陕西饥民在数万陕西子弟兵的护送下到了东南,想必就会争先恐后的拿出粮食赈灾救苦了。
圣贤书毕竟不是白读的!他们这个些人还是知耻的!
朱由检笑着一挥手道:“张好古,朕记得你了......好好干,去替朕从绥德流民中招兵吧!此去东南数千里,没有兵丁护送,你们绥德州的那些饥民可走不到地儿。”
张好古自然只能接旨,跟着几十个陕西州县父母官一起走了,不过他心里面却有点把朱由检的话当笑谈——从陕西走到东南?得多少路啊!西安周边至少几十万人,一路上得吃多少东西?穷家富路啊,没个两三百万花销,他们能到得了东南?
......
“万岁爷,这是三边总制郑崇俭从固原发来的军报。”
几十个陕西州县父母官刚走,新任的帐前军总参议高弘图就给朱由检送来了三边总制关于甘肃战事的军报。
现在的三边总制是原来的宁夏巡抚郑崇俭,他是甘肃变起后去固原上任的。朱由检交给他的任务的镇压甘肃兵变并且搜捕高迎祥、罗汝才二寇。
以朱由检对三边总制郑崇俭、固原总兵杨麟、甘肃总兵杨嘉谟,还有甘肃巡抚梅之焕的了解,知道他们一准能把甘肃兵变镇压下去——历史上就镇压下去了,就是费了点气力。但是能不能抓到高迎祥、罗汝才二寇,还真不好说!
朱由检拿过高弘图递过来的军报,一边翻看一边问:“给尤世禄、侯世忠、姜让等人的中旨都送出去了?”
“已经送出去了,”毕自严回答道,“那几人现在都赋闲在家,一定会很快奉召前来的。”
朱由检点点头,慢慢翻看起了军报,越看越皱眉头,郑崇俭送来的与其说是军报,不如说是诉苦状。
各种各样的苦......天不下雨,地不长草,民不聊生,兵无粮饷!
这个郑崇俭什么都好,就太喜欢发牢骚,要不然上辈子也不会挨刀掉脑袋!
“关中、宁夏、汉中的水坝修得如何?”朱由检皱眉问,“明年如果发大水,这三处能保住吗?”
其实郑崇俭不用抱怨天旱,因为明天陕西、河南就要发大水了!
在崇祯十年以前,老天爷还是要换着花样闹灾的,总是旱灾多没劲儿?所以崇祯四年会发大水,五年风调雨顺大半年,眼看秋收了就闹了飞蝗,然后就是真正饿死许多人的大饥荒!到崇祯六年就开始闹鼠疫,先从山西开始闹,然后是陕西和蒙古草原!
同时,崇祯六年的八月又开始闹旱灾......
嗯,看着挺可怕,但是和崇祯十年以后相比,未来几年还算是好年景!
而为了熬过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七年的“长灾”,朱由检现在就得做好准备了,而最关键的准备,就是得让广大士大夫知耻啊!
“陛下,”毕自严拍着胸脯道,“臣打包票,明年如果发大水,关中平原、宁夏平原是一定能熬过去的!如果真有大水,那陕西就能有点收成了......就不知道这天爷能不能给陕人一点活路了!”
朱由检道:“陕人的活路在湖广,在两淮,在江东,还在四川!四川号称天府,却只有1300余万田亩,税粮定额才108万石!朕得去看看啊......所以这一次要兵分两路。
毕抚台,你带主力出武关走商洛道去南阳,朕在那里屯了不少粮食,可以让你这一路人马在南阳过冬。明年春天,咱们在湖广挥师!”
四川天府之国,税粮定额才108万石......四川的士大夫一定会为这个数目感到羞愧的,所以朱由检打算亲自去一趟,给他们一个为大明天下多做贡献的好机会,顺便把拖了许多年的奢安之乱也搞定了。
在未来的大灾之中,四川这个天府,一定得好好发挥作用啊!
“万岁爷,”高弘图这个时候又拿出一叠北京送来的奏疏,“黄台吉似乎兵分两路进兵了,一路打宁远;一路打复州。”
“都是虚招!”朱由检一伸手,取过了奏章,开始翻看起来,“黄台吉的实招要么是燕山、大宁,要么是金莲川草原,要么直下宣府吸引我军去决战......别的地方都是虚的!”
“可是阁臣却以为是实的,”高弘图说,“还定下了五万户和燕宁军各自出击扰敌的方略,其中五万户军袭扰大沙窝以北,燕宁军则沿着老哈姆林河向高州进兵。”
“这样啊......”朱由检闻言有点皱眉了,“洪承畴兵强而谨慎,无非就是沿老哈姆林河筑城而进,出不了什么纰漏的。可是兀良哈大贵妃性子太急,恐怕会上了黄台吉的当!”
“万岁爷,是不是让满桂从大同出兵?”朱由检摇摇头,“来不及......满桂的军队还是以步卒为主,大贵妃的军队都是骑兵和骆驼兵,而且她性子急,说不定已经出发了,哪里还追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