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得抓紧时间开挂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行山......固关......”
朱慈烺举着蜡烛,在永春阁二楼的书房内看着新挂起来的地图。这是一幅山西加上北直隶的形势图。两个巨大的箭头,从北京和太原延伸而出,将要在太行山中部的险要固关相撞了。
已经有了几个月身孕的吴三妹也举着个蜡烛,笑吟吟站在朱慈烺身后,似乎是想替他多照点亮。
永春阁二楼这里,是朱慈烺在大功坊内的一处卧房。如果这天公务繁忙,睡得迟了,便不去内院,而是把选侍吴三妹叫来侍寝。没错,朱慈烺现在只和吴三妹睡,宁香玉和费珍娥这两个选侍,到现在还是有名无实。
之所以这样,一来是朱慈烺真挺喜欢这个傻白甜的大丫头;二来也是政治上的需要——他的长子最好由吴三妹来生!
半晌之后,朱慈烺放下了手中的蜡烛,拍拍手道:“李自成的局面看上去不错!虽然不足以击败鞑子,但是坚守固关打持久战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应该不大适合攻城的,看来李自成总能拖到明年春天的。”
“千岁爷,听您的话儿,李自成还是会打败?”吴三妹生在将门,自幼耳闻目睹,对于军事当然有所了解的。在她看来,李自成占据险要,兵力又多,怎么都该立于不败。
朱慈烺淡淡一笑,年轻的面孔上露出一丝无奈地苦笑:三妹啊,三妹,你是不知道鞑子现在是开挂的!
李自成盘子表面上看着挺稳,但遇上开挂的鞑子还是会大败亏输的。
等他一失败,就该轮到大明了......所以大明朝也得抓紧时间开挂啊!
“许还有一年时间吧,”朱慈烺吐了口气,“应该是能干成不少事情的......”
在进入南京后,朱慈烺领导下的大明朝廷又在酝酿新一轮的改革了。这次改革的目的是改善大明朝廷的行政效率,加强了六部尚书和阁臣的权力。朱慈烺准备正式取消六科给事中,将六部变成了尚书负责制。
通过这次改革,六部的职责也将会更加明确。
吏部主管文官人事,不仅管升降、考核、任免。凡是和文官人事有关,都是吏部的事儿。凡是在朝廷各部院任职的文吏的人事,也统归吏部管辖。
当然了,吏部管人事并不等于全权掌握人事任免权限,而是主要根据朱慈烺的令旨或是各级主官的行文办事儿。
礼部则会变成了专门主管教育和教化的部门,各级官学和科举取士礼部都管得着。另外,僧录司、道录司也被归入了礼部,顺带着基督教、天方教等少数派宗教的事务也都由礼部管辖。
除了这些,朱慈烺还下令礼部筹建“同文馆”和“书文馆”,前者是翻译机构,主管培养通事,翻译各国书籍典章。
而后者是个管出版的衙门——明末的书籍出版管理太过松弛,几乎没有谁在管,彻底的言论自由!
倒不是朱慈烺反对言论自由,而是目前正处战时。战时哪儿能有那么多的自由?该严管的,必须得严格管制!该拉拢的,当然也得拉拢。
兵部现在还是个清闲衙门,许多职权都被大元帅府侵占。不过朱慈烺也在酝酿一场大改,准备将兵部变成一个主管军政的衙门,将大元帅府的军政司划入兵部。
户部的改革正在酝酿当中。改革将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户部仓库的管理——最重要的库银(包括制钱)管理,将会改由盐商银行、海商银行负责!户部只管账目和收支,不直接管理现金。
二是钱币发行——明朝初年发行过“宝钞”,也就是纸币,不过并不成功。后来又发行过制钱和小钱,不过同样搞得不好。所以现在明朝的通货很乱,白银、制钱、小钱混用。上街买卖时还得带着剪开白银的剪子,称量的小称和用来融化白银的工具!整个一炼金术士......
而朱慈烺这个“金融专家”当然不能容许通货如此混乱,必须得大加整理。发行便于流通的钱币!
另外,明朝的金银兑价和国际市场脱节——这是因为在明朝,黄金的货币属性不足。因此也有铸造金币用于大额支付,以提升金价的需求。
三是户部的税收也必须大幅度的改进,特别是必须取消士大夫免纳商税(关税)的特权——这可是改革的深水区!但是不涉及又不行,否则朱大太子领导下的朝廷就会入不敷出,早晚会步了他老爹崇祯皇帝的后尘。
而在税收改革的同时,花钱的改革也在进行当中——在朱慈烺看来,明朝不仅是收钱的效率低下,花钱的效率同样很低!
提升花钱效率的第一步,则是大幅削减宗禄的支出,同时增加各级官吏实际的俸禄所得,并且取消“折色”和实物俸禄,一律改发白银。同时再研究设立职田——就是将清屯查田所得到的土地中的一部分充做职田发放给文武官员,以便让他们获得一笔可观的田租收入。
虽然加俸未必能制止贪污腐败,但是之前那种在本来就低的俸禄水平上再加各种折色的做法,很有一点黑心老板克扣工资的意思。对于老家在东南,可以通过诡寄和免税优待获利的官员倒是无所谓,可是对于跟着朱慈烺南下的“官僚无产阶级”就不行了。
朱大太子可不会让自己人吃亏!
至于削减宗禄的支出,在某种程度上是托了李自成、张献忠的福。现在明朝绝大部分的宗藩所在之地,都被这两位打破。朱家的宗室子弟,要么死去,要么失联。侥幸逃亡到南京的宗室人数本就不多,而藩王、郡王的死亡、失踪比例更高!即便跑到南京,也是“失藩”的王爷,根据祖制就有罪过。
朱慈烺能在南京赏他们一座王府,给个代降的王爵,再给点打了折的俸禄,他们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而在削减宗禄支出的同时,朱慈烺还决定中止“宗禁”和“永世皇族”这两项给大明财政造成极大负担的制度。
而作为一个重要的花钱部门,工部的改革同样刻不容缓。明朝工部管辖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清吏司及营缮所、文思院、皮作局、鞍髻局、宝源局、颜料局、军器局、节慎库、织染所、杂造局、竹木局、柴炭局等。
这套配置在明初的时候是不错的,毕竟明初时期工商业经过多年战乱和蒙古人的摧残,元气没有恢复。所以“匠户”上番服役加上官营手工业的方法是合适的。
而到了现在,匠户制早就名存实亡。在江南这种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地方,情况更加突出。没有了匠户,官营手工业也就没了廉价劳动力,再加上文官缺乏管理手工业的能力,所以工部下辖的官营工场效率极低——那些炸膛枪、炸膛炮就是他们生产的!
这个情况必须加以改变!
而改革工部的思路,当然就是别无选择的市场化——朱慈烺现在既没有能够管理手工业的官员,也没有多少手艺娴熟的匠户,根本就不可能全面振兴官营手工业。虽然有一些天津追随而来的“义从匠户”,但是这些的手艺并不怎么样,明军使用的那些炸膛枪不就是他们的杰作?而且他们是“义从”,是有功劳的,工部还得发他们一份高薪!
依靠他们,工部最多也就设立一个火铳工场,一个甲胄工场,一个刀盾工场,一个铸炮场和一个弓箭工场。这些工场使用的原材料还得采购,而且产量也根本不可能满足需求——这个时代用简陋的钻床加工一根枪管需要二十天到一个月,生产一张优质的复合弓需要几个月也许更久!而在南京这里,短期内能够投入使用的钻床也就一二百台。能够雇佣到的造铳良匠就更少了,毕竟江南本就造不出多少能用的火铳,也就没什么匠人了。而手艺活也没办法开金手指,所以在工场开设的初期,产量不高是肯定的,而且良品率肯定也很低。
所以大规模的武器供应,还得依靠市场,特别是吸引佛山的铁匠北上创业来解决。
至于刑部,倒是暂时不必大改,虽然明朝刑律、刑部不合理的地方不少,但毕竟不是当务之急。
而这一大堆的改革项目,都是要得罪人的......虽然朱大太子不怕得罪人,但也不能总当恶人啊!
“太行山......固关......”
朱慈烺举着蜡烛,在永春阁二楼的书房内看着新挂起来的地图。这是一幅山西加上北直隶的形势图。两个巨大的箭头,从北京和太原延伸而出,将要在太行山中部的险要固关相撞了。
已经有了几个月身孕的吴三妹也举着个蜡烛,笑吟吟站在朱慈烺身后,似乎是想替他多照点亮。
永春阁二楼这里,是朱慈烺在大功坊内的一处卧房。如果这天公务繁忙,睡得迟了,便不去内院,而是把选侍吴三妹叫来侍寝。没错,朱慈烺现在只和吴三妹睡,宁香玉和费珍娥这两个选侍,到现在还是有名无实。
之所以这样,一来是朱慈烺真挺喜欢这个傻白甜的大丫头;二来也是政治上的需要——他的长子最好由吴三妹来生!
半晌之后,朱慈烺放下了手中的蜡烛,拍拍手道:“李自成的局面看上去不错!虽然不足以击败鞑子,但是坚守固关打持久战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应该不大适合攻城的,看来李自成总能拖到明年春天的。”
“千岁爷,听您的话儿,李自成还是会打败?”吴三妹生在将门,自幼耳闻目睹,对于军事当然有所了解的。在她看来,李自成占据险要,兵力又多,怎么都该立于不败。
朱慈烺淡淡一笑,年轻的面孔上露出一丝无奈地苦笑:三妹啊,三妹,你是不知道鞑子现在是开挂的!
李自成盘子表面上看着挺稳,但遇上开挂的鞑子还是会大败亏输的。
等他一失败,就该轮到大明了......所以大明朝也得抓紧时间开挂啊!
“许还有一年时间吧,”朱慈烺吐了口气,“应该是能干成不少事情的......”
在进入南京后,朱慈烺领导下的大明朝廷又在酝酿新一轮的改革了。这次改革的目的是改善大明朝廷的行政效率,加强了六部尚书和阁臣的权力。朱慈烺准备正式取消六科给事中,将六部变成了尚书负责制。
通过这次改革,六部的职责也将会更加明确。
吏部主管文官人事,不仅管升降、考核、任免。凡是和文官人事有关,都是吏部的事儿。凡是在朝廷各部院任职的文吏的人事,也统归吏部管辖。
当然了,吏部管人事并不等于全权掌握人事任免权限,而是主要根据朱慈烺的令旨或是各级主官的行文办事儿。
礼部则会变成了专门主管教育和教化的部门,各级官学和科举取士礼部都管得着。另外,僧录司、道录司也被归入了礼部,顺带着基督教、天方教等少数派宗教的事务也都由礼部管辖。
除了这些,朱慈烺还下令礼部筹建“同文馆”和“书文馆”,前者是翻译机构,主管培养通事,翻译各国书籍典章。
而后者是个管出版的衙门——明末的书籍出版管理太过松弛,几乎没有谁在管,彻底的言论自由!
倒不是朱慈烺反对言论自由,而是目前正处战时。战时哪儿能有那么多的自由?该严管的,必须得严格管制!该拉拢的,当然也得拉拢。
兵部现在还是个清闲衙门,许多职权都被大元帅府侵占。不过朱慈烺也在酝酿一场大改,准备将兵部变成一个主管军政的衙门,将大元帅府的军政司划入兵部。
户部的改革正在酝酿当中。改革将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户部仓库的管理——最重要的库银(包括制钱)管理,将会改由盐商银行、海商银行负责!户部只管账目和收支,不直接管理现金。
二是钱币发行——明朝初年发行过“宝钞”,也就是纸币,不过并不成功。后来又发行过制钱和小钱,不过同样搞得不好。所以现在明朝的通货很乱,白银、制钱、小钱混用。上街买卖时还得带着剪开白银的剪子,称量的小称和用来融化白银的工具!整个一炼金术士......
而朱慈烺这个“金融专家”当然不能容许通货如此混乱,必须得大加整理。发行便于流通的钱币!
另外,明朝的金银兑价和国际市场脱节——这是因为在明朝,黄金的货币属性不足。因此也有铸造金币用于大额支付,以提升金价的需求。
三是户部的税收也必须大幅度的改进,特别是必须取消士大夫免纳商税(关税)的特权——这可是改革的深水区!但是不涉及又不行,否则朱大太子领导下的朝廷就会入不敷出,早晚会步了他老爹崇祯皇帝的后尘。
而在税收改革的同时,花钱的改革也在进行当中——在朱慈烺看来,明朝不仅是收钱的效率低下,花钱的效率同样很低!
提升花钱效率的第一步,则是大幅削减宗禄的支出,同时增加各级官吏实际的俸禄所得,并且取消“折色”和实物俸禄,一律改发白银。同时再研究设立职田——就是将清屯查田所得到的土地中的一部分充做职田发放给文武官员,以便让他们获得一笔可观的田租收入。
虽然加俸未必能制止贪污腐败,但是之前那种在本来就低的俸禄水平上再加各种折色的做法,很有一点黑心老板克扣工资的意思。对于老家在东南,可以通过诡寄和免税优待获利的官员倒是无所谓,可是对于跟着朱慈烺南下的“官僚无产阶级”就不行了。
朱大太子可不会让自己人吃亏!
至于削减宗禄的支出,在某种程度上是托了李自成、张献忠的福。现在明朝绝大部分的宗藩所在之地,都被这两位打破。朱家的宗室子弟,要么死去,要么失联。侥幸逃亡到南京的宗室人数本就不多,而藩王、郡王的死亡、失踪比例更高!即便跑到南京,也是“失藩”的王爷,根据祖制就有罪过。
朱慈烺能在南京赏他们一座王府,给个代降的王爵,再给点打了折的俸禄,他们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而在削减宗禄支出的同时,朱慈烺还决定中止“宗禁”和“永世皇族”这两项给大明财政造成极大负担的制度。
而作为一个重要的花钱部门,工部的改革同样刻不容缓。明朝工部管辖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清吏司及营缮所、文思院、皮作局、鞍髻局、宝源局、颜料局、军器局、节慎库、织染所、杂造局、竹木局、柴炭局等。
这套配置在明初的时候是不错的,毕竟明初时期工商业经过多年战乱和蒙古人的摧残,元气没有恢复。所以“匠户”上番服役加上官营手工业的方法是合适的。
而到了现在,匠户制早就名存实亡。在江南这种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地方,情况更加突出。没有了匠户,官营手工业也就没了廉价劳动力,再加上文官缺乏管理手工业的能力,所以工部下辖的官营工场效率极低——那些炸膛枪、炸膛炮就是他们生产的!
这个情况必须加以改变!
而改革工部的思路,当然就是别无选择的市场化——朱慈烺现在既没有能够管理手工业的官员,也没有多少手艺娴熟的匠户,根本就不可能全面振兴官营手工业。虽然有一些天津追随而来的“义从匠户”,但是这些的手艺并不怎么样,明军使用的那些炸膛枪不就是他们的杰作?而且他们是“义从”,是有功劳的,工部还得发他们一份高薪!
依靠他们,工部最多也就设立一个火铳工场,一个甲胄工场,一个刀盾工场,一个铸炮场和一个弓箭工场。这些工场使用的原材料还得采购,而且产量也根本不可能满足需求——这个时代用简陋的钻床加工一根枪管需要二十天到一个月,生产一张优质的复合弓需要几个月也许更久!而在南京这里,短期内能够投入使用的钻床也就一二百台。能够雇佣到的造铳良匠就更少了,毕竟江南本就造不出多少能用的火铳,也就没什么匠人了。而手艺活也没办法开金手指,所以在工场开设的初期,产量不高是肯定的,而且良品率肯定也很低。
所以大规模的武器供应,还得依靠市场,特别是吸引佛山的铁匠北上创业来解决。
至于刑部,倒是暂时不必大改,虽然明朝刑律、刑部不合理的地方不少,但毕竟不是当务之急。
而这一大堆的改革项目,都是要得罪人的......虽然朱大太子不怕得罪人,但也不能总当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