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沐在书信开篇便提到了教育。
但说法极为实际,教育既不是为了学者们挂在嘴边有些老派的教化万民,也不是非常新派的指望众生平等。
是直截了当地告诉皇帝,需要,大明帝国需要更多掌握知识的人,天下有很多掌握知识的人,并且会越来越多,但不够,差远了。
这些人做官员、做武将、做买卖还都不够,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
陈沐举出两个例子,首先是大明的钢铁产量,被蒸汽机车与铁轨推着向前走的钢铁产量,非常简单易懂地就告诉皇帝他认为不够用的原因,时代与生产力让天下对知识分子的供需关系变了。
他提出第二个例子是皇帝心心念念的天下第一强兵,北洋旗军。
北洋旗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这是以这个时代最好的训练培养方式与极多花费、超长时间为代价的,尽管它最好,但它并不科学。
最科学的练兵方式是在成本与收益的博弈中逐渐趋于平衡,这时代哪里有军队练兵花一年半的?大中华圈有练兵传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都这样,只是陈沐出兵时并不知道,他以为世上都练兵。
可实际上葡萄牙不练兵、英格兰不练兵、尼德兰不练兵,这世上大多数国家都是不练兵的,他们连常备军都没有,练哪门子兵?骑士能算兵?
西班牙和法兰西练兵,菲利普二世的新兵会得到不足三个月的训练、法兰西瓦卢瓦王室的宪骑兵是一支完全由骑士组成的部队,他们的概念和马木留克、奥斯曼亲卫军差不多,可以等同于练兵。
其他部队都是在战火中成长,一次次征召、上阵、解散,再征召、再上阵、再解散的过程中,形成稍有军事素质的部队,以及其中佼佼者成为雇佣军,专事杀戮。
而北洋旗军的兵役为五年,训练时间就要花掉一年半,等于只有三年半的使用时间,眼看着一期都要退役了。
他们的训练时间花费最大的是什么呢?是学习知识,包括军事条例、兵器参数、战术韬略、制图技术、水文地理等科目,几乎讲武堂要学的他们也差不多都要学,只不过浅显而已。
涉及识字、数学、地理、物理、医学甚至还有一丁点化学,旗军们总不能听见火药爆炸就以为神明降世了。
所以他们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在训练中学习诸多知识。
皇帝看着书信,在夜晚的清华园行宫中点灯勾画,他在算户部的账目,因为陈沐说他估计如今海外收入已经占到朝廷岁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大明得到海外足够利益的原因是大明上了这艘战船,上来,就很难下去了。
持续投入、持续产出,一旦投入停止,接下来海外利益分崩离析的打击会让大明内部扛不住。
万历爷在这一点上继承来自爷爷的基因,当然比不上飞升的道君皇帝兼任户部尚书的做派,但他脑子的数据弄不好装得比户部侍郎还多。
他清楚地记着,这一年朝廷岁入折银八千七百万两有奇,其中海贸关税与三军府京运折银两千四百万两有奇。
变化极大。
这个数据看起来大明的海外利益并未占到三分之一,但实际上已经占到了,甚至占到了一半。
并非因为这些财产在国中内部循环,而在于陈沐离京前给张居正和户部尚书王国光的建议——中央银行。
大明以前的收入很高,一年岁入折银就有三千万两,但落到户部入帐只有二三百万两,支出也才四五百万两,因为没有中间统筹的机构。
正常某县收入,截留部分自用,余数上缴至某府;某府收入,截留自用部分,余数上缴至省;某省收入,截留部分自用,余数送至户部;户部入帐归档,再安排朝廷开支:甲地赈灾拨款、乙地治水拨款、塞外打仗拨款、边关军费拨款等等。
不是这样的。
是某县收入五千两,先将县内如官员俸禄、接待花销、县中驿站、急递铺口食等花费,这是留用的,正常。
然后某乡都治水摊派到县里是今年的考成,差衙役直接送至漕运河道衙门;州府为某事的摊派,差衙役直接送至州府;某千户所、某卫的军务摊派,差衙役直接送至卫所;宗室俸禄摊派,还是直接送王府;营兵的摊派,直接送屯兵大营;
一下干掉一多半,剩下的不光送户部,兵部、承运库、内库、太仆寺、大理寺、工部……全都要送,就这个某县,全部都是他送。
最后户部入帐某县解运赋税,二百两。
承平时期这么干还好,无非损耗大,入帐少,但相对的中枢支出也少;可到了战乱时期,道路不通畅,朝廷还能收上来钱么?收不上来,谁都运不进来,掉一个链子,车子就蹬不动了。
现在有了银行这个转运机构,谁也不用去找知县瞎摊派了,钱全部向省里的户部银行送,这银行对百姓不开门,只管着赋税入帐,每年省内花费与留存的银子统统由电报送往京师户部报备,户部汇总后再送往内阁,朝廷专门留出一个阁老批这个条子。
最后由户部把批下的条子快马送回,银行才能拨款,其他银两分两趟全部送往京师。
因此就造成了赋税大增的现象,但同样支出也变高了,其实除了海运,钱还是那些钱,没变化。
但这绝对比以前少,以前地方相互一通气,想要的银两就摊派下去了,如今没有内阁的条子,谁都批不下来钱,而且地方上的王府直接不敢要钱了。
自山西三藩的宗室被万历皇帝连根拔起送到印度,天下宗室都消停了,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
除了开国太祖与成祖,就算亲自上战场的武宗战斗力都未必有万历爷高。
陈沐的意思皇帝非常明白,朝廷需要更多花费更低的优秀士兵,而入伍前完成基本的学习,是成为优秀士兵最好的方式。
在信里,陈沐就大明帝国的基础教育向皇帝提出建议:“第一批北洋旗军退役后,应有两至三千名旗军不再续服兵役,会回到国内需要安置,他们能熟练读写千字、熟悉军事体能训练流程,懂基本的数学,部分事物道理与机械原理,且对新发现的高产作物有足够了解。”
“这些退役老兵见到过海外的天下,更重要的是都为帝国流过汗、流过血,对陛下无比忠诚有极高的爱国精神,在陈某眼中是最好的小学教师。”
“给他们配最少一名童生就能支起一间开设于乡都的小学,大明应该有两千至三千所这样的小学,每年有三至五万名超过五岁、农家树下疯跑的光屁股小孩入学接受为期五年的教育,当小学教育结束,他们就可以帮家里务农了或继续进学了,并不耽误农事。”
“小学以每年两千间以上的速度扩张,最终使每年入学小儿达到三十万至五十万。”
“受过这样的初步教育,他们对天下有初步认识、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与身体素质,能进入民间各专业大学学习或继续习文,习文者能比旁人更易融会贯通。”
“从军者,能在一月内迅速听懂军令、快速学习各种兵器使用方法,能接受指挥、清楚后勤筹算、看懂地图、知晓传信。”
“务工者,进入任何一个工厂的生产线,都能在一月内熟悉工作流程、熟练操作保养机器,生产出合用器械。”
“陛下不必为达官贵人、地主豪绅的孩子们寻找出路,他们出路太多了;让天下最普通的百姓、甚至连普通都称不上的百姓子孙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世代为帝国基石,当有登上厅堂的机会。”
陈沐在书信开篇便提到了教育。
但说法极为实际,教育既不是为了学者们挂在嘴边有些老派的教化万民,也不是非常新派的指望众生平等。
是直截了当地告诉皇帝,需要,大明帝国需要更多掌握知识的人,天下有很多掌握知识的人,并且会越来越多,但不够,差远了。
这些人做官员、做武将、做买卖还都不够,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
陈沐举出两个例子,首先是大明的钢铁产量,被蒸汽机车与铁轨推着向前走的钢铁产量,非常简单易懂地就告诉皇帝他认为不够用的原因,时代与生产力让天下对知识分子的供需关系变了。
他提出第二个例子是皇帝心心念念的天下第一强兵,北洋旗军。
北洋旗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这是以这个时代最好的训练培养方式与极多花费、超长时间为代价的,尽管它最好,但它并不科学。
最科学的练兵方式是在成本与收益的博弈中逐渐趋于平衡,这时代哪里有军队练兵花一年半的?大中华圈有练兵传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都这样,只是陈沐出兵时并不知道,他以为世上都练兵。
可实际上葡萄牙不练兵、英格兰不练兵、尼德兰不练兵,这世上大多数国家都是不练兵的,他们连常备军都没有,练哪门子兵?骑士能算兵?
西班牙和法兰西练兵,菲利普二世的新兵会得到不足三个月的训练、法兰西瓦卢瓦王室的宪骑兵是一支完全由骑士组成的部队,他们的概念和马木留克、奥斯曼亲卫军差不多,可以等同于练兵。
其他部队都是在战火中成长,一次次征召、上阵、解散,再征召、再上阵、再解散的过程中,形成稍有军事素质的部队,以及其中佼佼者成为雇佣军,专事杀戮。
而北洋旗军的兵役为五年,训练时间就要花掉一年半,等于只有三年半的使用时间,眼看着一期都要退役了。
他们的训练时间花费最大的是什么呢?是学习知识,包括军事条例、兵器参数、战术韬略、制图技术、水文地理等科目,几乎讲武堂要学的他们也差不多都要学,只不过浅显而已。
涉及识字、数学、地理、物理、医学甚至还有一丁点化学,旗军们总不能听见火药爆炸就以为神明降世了。
所以他们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在训练中学习诸多知识。
皇帝看着书信,在夜晚的清华园行宫中点灯勾画,他在算户部的账目,因为陈沐说他估计如今海外收入已经占到朝廷岁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大明得到海外足够利益的原因是大明上了这艘战船,上来,就很难下去了。
持续投入、持续产出,一旦投入停止,接下来海外利益分崩离析的打击会让大明内部扛不住。
万历爷在这一点上继承来自爷爷的基因,当然比不上飞升的道君皇帝兼任户部尚书的做派,但他脑子的数据弄不好装得比户部侍郎还多。
他清楚地记着,这一年朝廷岁入折银八千七百万两有奇,其中海贸关税与三军府京运折银两千四百万两有奇。
变化极大。
这个数据看起来大明的海外利益并未占到三分之一,但实际上已经占到了,甚至占到了一半。
并非因为这些财产在国中内部循环,而在于陈沐离京前给张居正和户部尚书王国光的建议——中央银行。
大明以前的收入很高,一年岁入折银就有三千万两,但落到户部入帐只有二三百万两,支出也才四五百万两,因为没有中间统筹的机构。
正常某县收入,截留部分自用,余数上缴至某府;某府收入,截留自用部分,余数上缴至省;某省收入,截留部分自用,余数送至户部;户部入帐归档,再安排朝廷开支:甲地赈灾拨款、乙地治水拨款、塞外打仗拨款、边关军费拨款等等。
不是这样的。
是某县收入五千两,先将县内如官员俸禄、接待花销、县中驿站、急递铺口食等花费,这是留用的,正常。
然后某乡都治水摊派到县里是今年的考成,差衙役直接送至漕运河道衙门;州府为某事的摊派,差衙役直接送至州府;某千户所、某卫的军务摊派,差衙役直接送至卫所;宗室俸禄摊派,还是直接送王府;营兵的摊派,直接送屯兵大营;
一下干掉一多半,剩下的不光送户部,兵部、承运库、内库、太仆寺、大理寺、工部……全都要送,就这个某县,全部都是他送。
最后户部入帐某县解运赋税,二百两。
承平时期这么干还好,无非损耗大,入帐少,但相对的中枢支出也少;可到了战乱时期,道路不通畅,朝廷还能收上来钱么?收不上来,谁都运不进来,掉一个链子,车子就蹬不动了。
现在有了银行这个转运机构,谁也不用去找知县瞎摊派了,钱全部向省里的户部银行送,这银行对百姓不开门,只管着赋税入帐,每年省内花费与留存的银子统统由电报送往京师户部报备,户部汇总后再送往内阁,朝廷专门留出一个阁老批这个条子。
最后由户部把批下的条子快马送回,银行才能拨款,其他银两分两趟全部送往京师。
因此就造成了赋税大增的现象,但同样支出也变高了,其实除了海运,钱还是那些钱,没变化。
但这绝对比以前少,以前地方相互一通气,想要的银两就摊派下去了,如今没有内阁的条子,谁都批不下来钱,而且地方上的王府直接不敢要钱了。
自山西三藩的宗室被万历皇帝连根拔起送到印度,天下宗室都消停了,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
除了开国太祖与成祖,就算亲自上战场的武宗战斗力都未必有万历爷高。
陈沐的意思皇帝非常明白,朝廷需要更多花费更低的优秀士兵,而入伍前完成基本的学习,是成为优秀士兵最好的方式。
在信里,陈沐就大明帝国的基础教育向皇帝提出建议:“第一批北洋旗军退役后,应有两至三千名旗军不再续服兵役,会回到国内需要安置,他们能熟练读写千字、熟悉军事体能训练流程,懂基本的数学,部分事物道理与机械原理,且对新发现的高产作物有足够了解。”
“这些退役老兵见到过海外的天下,更重要的是都为帝国流过汗、流过血,对陛下无比忠诚有极高的爱国精神,在陈某眼中是最好的小学教师。”
“给他们配最少一名童生就能支起一间开设于乡都的小学,大明应该有两千至三千所这样的小学,每年有三至五万名超过五岁、农家树下疯跑的光屁股小孩入学接受为期五年的教育,当小学教育结束,他们就可以帮家里务农了或继续进学了,并不耽误农事。”
“小学以每年两千间以上的速度扩张,最终使每年入学小儿达到三十万至五十万。”
“受过这样的初步教育,他们对天下有初步认识、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与身体素质,能进入民间各专业大学学习或继续习文,习文者能比旁人更易融会贯通。”
“从军者,能在一月内迅速听懂军令、快速学习各种兵器使用方法,能接受指挥、清楚后勤筹算、看懂地图、知晓传信。”
“务工者,进入任何一个工厂的生产线,都能在一月内熟悉工作流程、熟练操作保养机器,生产出合用器械。”
“陛下不必为达官贵人、地主豪绅的孩子们寻找出路,他们出路太多了;让天下最普通的百姓、甚至连普通都称不上的百姓子孙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世代为帝国基石,当有登上厅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