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进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胜利可以弥补所有的裂痕,反之则必须要品尝许多想象不到的苦果。
翟哲坐镇济南府,山东各府县献城者不计其数。明军只需派几个游击将军走一遭,齐鲁大地重归大明治下。
除了少数把身家完全绑在鞑子身上的乡绅,各地有名望的人不要命的往济南挤,只盼着能与摄政王对一眼,能得到几份青睐。
翟哲命车风与李定国为前锋,渡过黄河,明军正式进入京畿之地。萧之言、许义阳和金声桓留在了河南,只有两支骑兵奉命加入北伐大军。
一万多明军骑兵往德州方向进击,随后逢勤、李志安、元启洲和阎应元等强兵悍将依次渡河。明军十万,甲厚粮足,士气高昂。
大军在黄河北岸结营,翟哲传令集军中诸将议事。
军令传达,三遍鼓过,营中诸将汇集大帐。
逢勤立在首位,李志安和李来亨站在次席,后面是车风、阎应元、元启洲等诸将,虽然都是总兵,但也有先后之
诸将肃立了半柱香的功夫,方进穿建甲佩刀护送翟哲走入大帐,就主座位。
“参见摄政王大将军”诸将的吼声鼓动了大帐的门帘。
翟哲挥手,他深吸一口气,“诸将免礼,诸位有从草原就在我身边效力的,有从江南随我反剃发令起兵的,也有抗击鞑子的义军。本王与诸位一起,历经辛苦,终于扭转乾坤。如今京师就在眼前,本王要在京师城外击败多尔衮,恢复我大明旧日河山。”
他摘下佩剑,那是胡家兵器工坊专门为摄政王打制的精钢利剑,比卢象升送给他的腰刀要轻,但比那柄腰刀更锋利。
“逢勤听令”
“末将在”
“本王赐此剑于你,命你统管大军北上战事,军中有违反军令者,无论官职大小,以此剑斩之”
逢勤眼神中闪过一丝激动,拱手道:“末将遵命”
他上前几步,从翟哲手中接过长剑,深施一礼。
“逢将军请上座”翟哲让开主座,“本王从此刻起,只在帐中旁听,军中诸事都交给逢将军了”
大帐中雅雀无声,诸将看向逢勤的目光满是羡慕,从此刻起,逢勤和左若大明军中第一人的争论可以休矣。
逢勤身形停滞片刻,抬脚走上主座。
翟哲退到一边,方进搬一张椅子过来,让摄政王坐在主座的左侧。
逢勤目光不再看翟哲,他瘦弱的身躯陷入主座的光滑的虎皮上,点将询问军情:“车风,你过河已有三日,与鞑子交手有何发现?”
车风率部刚过德州城北,他禀告道:“鞑子骑兵骑术精良,精通骑射,多数是漠东的蒙古人,我部骑兵与鞑子交手,吃亏的多。末将不敢拉开战线,在德州城北便止住了步伐。”
逢勤摆手命他退下,道:“鞑子兵力与我等相差不大,骑兵又多,我大军若是兼顾左右,一个月也未必能攻打到北京城下。我决定命大军集结北上,先攻天津三卫,命水师从海路运送补给,再从天津择机攻打京师。”
逢勤采用的仍然是稳健的策略,把自家的优势发挥到极点,战法浑然天成,找不到一点缺陷。
翟哲初始的想法与逢勤不一样,他的计划是大军直接北上,破保定,一条直线直逼北京城,容不得多尔衮不与他决战。但他既然说过把战场的指挥权交给逢勤,就不能在表达反对的意见。
在淮安城下,他明白自己对战场的把控力远不如逢勤,所以决定不再做让自己为难的事情。
逢勤有条不紊的下达军令。
“车风、李定国听令”
“末将在”两位武将应声出列。李定国虽然是将军,但在这个大帐中,他的地位实在不值一提。军中有派系,但真正的地位还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你二人率本部骑兵沿运河东岸前进,扫清沿途清虏斥候,每日进军六十里,不得过快,也不得延误军机”
“遵命”
“元启洲、阎应元”
“末将在”
“你二人率本部兵马随骑兵前行,紧随骑兵十里左右前行”
一条条军令,精细到每支兵马行军速度,在何地驻营,都有交代。沿着运河东侧前行,可限制清虏骑兵沿途骚扰
相比较逢勤多年不变的沉稳与单调,翟哲其实更欣赏左若的疾风烈火。但理智告诉他,逢勤才是他麾下最适合的将军。不仅仅是因为逢勤是他一手带大的,也因为逢勤的战法才能发挥火器的威力。
左若以弱搏强,气势如虹,每一战都激荡人心。但真正在战场对决,远没有逢勤给人让对手更头疼。能把自己的优势用到极点,这才是真正的帅才。
次日大军开拔,摄政王的亲兵卫骑兵随逢勤中军同行。
翟哲本想随骑兵同进,但逢勤坚决不许,不敢让翟哲身处险地。
有些大胆的蒙古斥候来到运河西岸近处,与明军隔河相望,逢勤传令各军不得观望,只需跟着骑兵前行。
十二万大军像不断翻滚前行的链球,让人抓不到一点破绽。
东光、南皮、沧州、青县,运河沿途县城,皆无可战之兵。
五日后,明军十二万大军进驻天津卫,多尔衮已亲率满蒙汉十万人马挡在武清,通往北京城的必经之路上。
明军不做休整,继续北上,头一日,车风在杨树遇见蒙古骑兵疯狂的冲击。
两队骑兵混战半个时辰,直至元启洲和阎应元率部前来驰援,漠东蒙古骑兵才悻悻退去。
待翟哲与逢勤来到战场时,遍地羽箭马尸,汉人骑兵受伤无数。
车风前来禀告,心有余悸:“蒙古人骑术精良,战法娴熟,今日若不死李将军奋力死战,只怕损失还要惨重。”
翟哲举千里镜远眺,蒙古人并未远去,远远的看见黑压压的一片骑兵在北方原野移动。斥候们举着旗帜狂奔,多尔衮的战旗烈烈。
“此处就是战场了”
逢勤看向北方,正前方空旷的一片平原,几条小河和几个村落点缀在其中。
“此处甚好”
胜利可以弥补所有的裂痕,反之则必须要品尝许多想象不到的苦果。
翟哲坐镇济南府,山东各府县献城者不计其数。明军只需派几个游击将军走一遭,齐鲁大地重归大明治下。
除了少数把身家完全绑在鞑子身上的乡绅,各地有名望的人不要命的往济南挤,只盼着能与摄政王对一眼,能得到几份青睐。
翟哲命车风与李定国为前锋,渡过黄河,明军正式进入京畿之地。萧之言、许义阳和金声桓留在了河南,只有两支骑兵奉命加入北伐大军。
一万多明军骑兵往德州方向进击,随后逢勤、李志安、元启洲和阎应元等强兵悍将依次渡河。明军十万,甲厚粮足,士气高昂。
大军在黄河北岸结营,翟哲传令集军中诸将议事。
军令传达,三遍鼓过,营中诸将汇集大帐。
逢勤立在首位,李志安和李来亨站在次席,后面是车风、阎应元、元启洲等诸将,虽然都是总兵,但也有先后之
诸将肃立了半柱香的功夫,方进穿建甲佩刀护送翟哲走入大帐,就主座位。
“参见摄政王大将军”诸将的吼声鼓动了大帐的门帘。
翟哲挥手,他深吸一口气,“诸将免礼,诸位有从草原就在我身边效力的,有从江南随我反剃发令起兵的,也有抗击鞑子的义军。本王与诸位一起,历经辛苦,终于扭转乾坤。如今京师就在眼前,本王要在京师城外击败多尔衮,恢复我大明旧日河山。”
他摘下佩剑,那是胡家兵器工坊专门为摄政王打制的精钢利剑,比卢象升送给他的腰刀要轻,但比那柄腰刀更锋利。
“逢勤听令”
“末将在”
“本王赐此剑于你,命你统管大军北上战事,军中有违反军令者,无论官职大小,以此剑斩之”
逢勤眼神中闪过一丝激动,拱手道:“末将遵命”
他上前几步,从翟哲手中接过长剑,深施一礼。
“逢将军请上座”翟哲让开主座,“本王从此刻起,只在帐中旁听,军中诸事都交给逢将军了”
大帐中雅雀无声,诸将看向逢勤的目光满是羡慕,从此刻起,逢勤和左若大明军中第一人的争论可以休矣。
逢勤身形停滞片刻,抬脚走上主座。
翟哲退到一边,方进搬一张椅子过来,让摄政王坐在主座的左侧。
逢勤目光不再看翟哲,他瘦弱的身躯陷入主座的光滑的虎皮上,点将询问军情:“车风,你过河已有三日,与鞑子交手有何发现?”
车风率部刚过德州城北,他禀告道:“鞑子骑兵骑术精良,精通骑射,多数是漠东的蒙古人,我部骑兵与鞑子交手,吃亏的多。末将不敢拉开战线,在德州城北便止住了步伐。”
逢勤摆手命他退下,道:“鞑子兵力与我等相差不大,骑兵又多,我大军若是兼顾左右,一个月也未必能攻打到北京城下。我决定命大军集结北上,先攻天津三卫,命水师从海路运送补给,再从天津择机攻打京师。”
逢勤采用的仍然是稳健的策略,把自家的优势发挥到极点,战法浑然天成,找不到一点缺陷。
翟哲初始的想法与逢勤不一样,他的计划是大军直接北上,破保定,一条直线直逼北京城,容不得多尔衮不与他决战。但他既然说过把战场的指挥权交给逢勤,就不能在表达反对的意见。
在淮安城下,他明白自己对战场的把控力远不如逢勤,所以决定不再做让自己为难的事情。
逢勤有条不紊的下达军令。
“车风、李定国听令”
“末将在”两位武将应声出列。李定国虽然是将军,但在这个大帐中,他的地位实在不值一提。军中有派系,但真正的地位还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你二人率本部骑兵沿运河东岸前进,扫清沿途清虏斥候,每日进军六十里,不得过快,也不得延误军机”
“遵命”
“元启洲、阎应元”
“末将在”
“你二人率本部兵马随骑兵前行,紧随骑兵十里左右前行”
一条条军令,精细到每支兵马行军速度,在何地驻营,都有交代。沿着运河东侧前行,可限制清虏骑兵沿途骚扰
相比较逢勤多年不变的沉稳与单调,翟哲其实更欣赏左若的疾风烈火。但理智告诉他,逢勤才是他麾下最适合的将军。不仅仅是因为逢勤是他一手带大的,也因为逢勤的战法才能发挥火器的威力。
左若以弱搏强,气势如虹,每一战都激荡人心。但真正在战场对决,远没有逢勤给人让对手更头疼。能把自己的优势用到极点,这才是真正的帅才。
次日大军开拔,摄政王的亲兵卫骑兵随逢勤中军同行。
翟哲本想随骑兵同进,但逢勤坚决不许,不敢让翟哲身处险地。
有些大胆的蒙古斥候来到运河西岸近处,与明军隔河相望,逢勤传令各军不得观望,只需跟着骑兵前行。
十二万大军像不断翻滚前行的链球,让人抓不到一点破绽。
东光、南皮、沧州、青县,运河沿途县城,皆无可战之兵。
五日后,明军十二万大军进驻天津卫,多尔衮已亲率满蒙汉十万人马挡在武清,通往北京城的必经之路上。
明军不做休整,继续北上,头一日,车风在杨树遇见蒙古骑兵疯狂的冲击。
两队骑兵混战半个时辰,直至元启洲和阎应元率部前来驰援,漠东蒙古骑兵才悻悻退去。
待翟哲与逢勤来到战场时,遍地羽箭马尸,汉人骑兵受伤无数。
车风前来禀告,心有余悸:“蒙古人骑术精良,战法娴熟,今日若不死李将军奋力死战,只怕损失还要惨重。”
翟哲举千里镜远眺,蒙古人并未远去,远远的看见黑压压的一片骑兵在北方原野移动。斥候们举着旗帜狂奔,多尔衮的战旗烈烈。
“此处就是战场了”
逢勤看向北方,正前方空旷的一片平原,几条小河和几个村落点缀在其中。
“此处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