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釜底抽薪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柳随风送来李定国求降消息七日后,西南又有一封紧急文书送入摄政王府。
大西军孙可望上书求降,并派使者潘国凤前来南京觐见。孙可望这次十分谦卑,不但不要封王,他只求云南提督一职,并请朝廷往云南派巡抚。
柳随风的呈文送到翟哲案头时,兵部的命令才发出去。朝廷授李定国为永宁将军,与刘文秀军共同经营贵州防御
翟哲已经知道李定国部全军覆没,但柳随风上书说李定国在大西军中素有威望,极力推荐他与皮熊共同负责贵州防御。孙可望偷袭罗雄州之后,李定国曾向朝廷提出不攻打大西军的条件,当然也不算数了。
只是没想到孙可望也紧接着求降,打了柳随风一个措手不及,也把翟哲推入非常为难的境地。
书房中。
翟哲拿出柳随风的两封急报,看了又看,拿起毛笔又放下。
他无法拒绝孙可望投降,不费一兵一卒平定大西军的诱惑在向他招手。孙可望桀骜不驯丨也罢,阴险毒辣也罢,他部下中也不乏这种人。闽粤、四川已俯首称臣,大西军分裂后,孙可望能识时务做出这般举措,也不为奇。
柳随风说李定国有大将之才,但他不可能因为李定国个人的恩怨让几万人上战场。
因为,他是大明的摄政王。
云南偏僻,刀兵一起,不但耗费钱粮无数,又不知要有多少人要死在战场上。北方战局在险中求胜,朝廷其实没有余力放在南方。这次能从分化大西军内部着手,利用郑芝龙的犹豫不决消弭南方之乱于无形,柳随风功劳居首。
孙可望的使者尚未到达南京,他一面向贵阳的柳随风求降,一面直接派使者直接来南京拜见翟哲,也是双手准备
翟哲做出决定后,朝使再次飞驰向贵阳。
半个月后,柳随风接到使者。除了李定国,大西军中还没有人知道这个消息。
李定国十天前才接到册封的圣旨,刘文秀心中稍得安慰。白文选等部将等磨刀赫赫,准备等朝廷下令,便攻向云南,向自己昔日的同伴开刀。
翟哲的决定没有出乎柳随风的预料,果然接受了孙可望求降。
使者在贵阳城歇息两日,柳随风命人出安南卫联络孙可望。
兵变过去不足一个月,云南和贵州之间道路都被封闭了,双方虎视眈眈。李定国和刘文秀军守在最前线,就差没有主动出击了。
柳随风派人往昆明的消息很快被人传播出去,等使者五日后从昆明返回时,刘文秀等人知道了这件事。
这真是个噩梦般的消息刘文秀怒火中烧,他第一感觉被朝廷出卖了。他急匆匆点了几百亲兵赶往李定国的营寨
李定国兵马少,离刘文秀驻地不远。他气势汹汹来到李定国营寨前。
守卫往里通报,片刻之后,兵士打开大门放他进去。
朝廷给李定国授官不久,号服和兵甲尚未送到,只由贵州提供军粮。营寨的兵士还是穿着大西军的衣服。
刘文秀大踏步冲向中军大厅,他走入大厅时,看见有四五个武将正跪在那里,李定国背手而立。
“李将军”刘文秀高呼。
李定国抬手压下,示意他稍安勿躁。
刘文秀哪里能安得下性子,问:“你都知道了吗?”
李定国点头。
“是我害了你”刘文秀脱口而出,就要把柳随风命他传假消息给孙可望一事说出来。
李定国喝叫:“休要胡说”打断了他的话。
一个跪在左手侧的光头武将骂道:“朝廷欺人太甚,见我们被孙可望击败了便换了主意,果然当官的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将军,不如我们再反了,就此杀入贵阳城,抢了钱粮,招兵买马再回头攻下云南。”
刘文秀听得又好气又好笑,他还不至于这么鲁莽。
李定国脸色往下一沉,喝道:“阚泽,怎敢胡言乱语,来人,拖下去打二十军杖。”他为人宽厚但治军甚严,马上有两个侍卫冲上来把那光头拖向帐外。
他神色沉静,对刘文秀道:“刘总兵,你我既然已经投入朝廷,当守朝廷法度。朝廷如何对孙可望,那是朝廷的事。”
刘文秀道:“别人不知道,你我还不知道吗?孙可望怎么可能真心投靠朝廷。他只是担心将军你在大西军中的威望,一旦朝廷决心命将军领军攻打云南,必有将军旧部投降,他这是缓兵之计。再过半年,他清除异己之后,不会再对朝廷恭顺。”
李定国见刘文秀神色激动,心中感动,平静的说:“半个月前,我就知道了孙可望求降,柳侍郎上书之前,曾经问过我。”
刘文秀大惊,问:“是将军答应了孙可望求降吗?”
李定国心道:“这么大的事情,岂容我来做主,只怕柳随风也做不了主。”他口中却答应道:“不错,我同意了
这句话把刘文秀一肚子言语全堵回去了。
李定国道:“我已向朝廷上书,求率军过江北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刘文秀有秘密,他也有。他没有告诉刘文秀,孙可望归顺朝廷后,会把他家人送出云南。
跪在那里的几个部将听见李定国所说,都很吃惊。
李定国接着道:“你说过,多行不义必自毙,孙可望会自取灭亡的。”现在反而成了他在安慰刘文秀。
刘文秀心中仍然愤愤不平,但见李定国已经接受,他也无话可说。
次日。
柳随风命人召李定国和刘文秀入贵阳城。
朝使就要去昆明宣旨,他要安抚好大西军降将,以免祸起萧墙。
李定国和刘文秀各率部将入了贵阳城,柳随风特地设家宴招待。
一顿饭吃的很沉默,最好的菜加上最好的酒,席间几个人各怀心思无法尽兴。
一直到快散席时,柳随风才说:“有件事我没有告诉你们,只怕提前说了,让你们吃不下饭去。孙可望向朝廷求降,朝廷已经答应授孙可望为云南提督,明日使者便要去昆明宣旨,从此以后,你们便在同殿称臣,往日的恩怨都放在一边。”
席间众人都知道了此事,刘文秀心中仍然不是滋味。
柳随风看众人反应,又道:“李将军求率军北上,大将军也答应了,不日将传来命令。大将军命我给你传话,你若能北上陕西立下功勋,我去年在罗雄州给你的许诺依然有效,封王指日可待。”
事情已经不可改变。李定国垂头饮完杯中残酒,勾心斗角并非他所长,前往北方战场驱除鞑虏,建功立业才是他心中愿望。摄政王这番表态,也算是对他的安抚。
柳随风又说:“我前日派使者前往昆明,已与孙可望谈好条件,李将军有旧部在云南,可拟出一份名单,可召三千人归部。”
这是柳随风为李定国尽最后一份力了。朝廷本没有这个要求,但他奉摄政王命主管招降大西军,硬是扣住圣旨不发,与孙可望谈出这个条件。
“多谢柳侍郎”李定国从席间起身。柳随风做出这件事,他能召出旧部免于孙可望的毒手,再无遗憾。
一席饭,匆匆而来,匆匆而走。
李定国等人辞别柳随风返回军营。
途中,刘文秀道:“李将军要去陕西,我也想去,留在贵州日日想起对面的孙可望,实在是没有意思。”
李定国尚未说话,他身后的白文选插言道:“只怕朝廷不会答应。”
刘文秀不解,问:“为何?”
白文选笑道:“若能算计,谁能比得上那位柳侍郎。刘总兵知道孙可望假心假意投降,难道柳侍郎不知道么?贵州总兵皮熊抵挡不住孙可望,且朝廷不会再让皮熊在这里当土霸王,你肯定会被留在这里。”
他因为当初被孙可望严刑拷打时,受柳随风的指点死中求生,一直对柳随风心存敬畏。这样的人只能为友,不可为敌。
刘文秀想到柳随风让他欺骗李定国一事,默然不语。
贵阳城中。
柳随风送走大西军降将,长吁一口气。西南局势一波三折,终于将要圆满落幕。至于以后孙可望要是再反,他也在奏折中给摄政王说请清楚了,不用他来承担罪名。
他曾经还有一个念头:先用圣旨框住孙可望,等李定国的家人和部众出云南后,再以李定国为帅,攻入云南,荡平大西军。但朝廷无信不立,此事从长远看弊远大于利,他知道摄政王一定不会答应。
收复大西军后,放眼朝臣,没有人的功劳更大过他了,即使宗茂也有所不如,至少他是这么认为。
回到南京后,应该能登上兵部尚书之位吧柳随风扳着手指头数心思,他算计来算计去,唯有兵部尚书钱肃乐最可能给他让位。
正在此时,侍卫匆匆进来禀告:“大人,南京有信使到了。”
“又有什么事?”柳随风吩咐:“让他进来。”
信使是柳家人,奉上一封书信,封页上是柳全的笔迹。
柳随风拆开一看,脸上瞬间布上一层黑云。
柳随风送来李定国求降消息七日后,西南又有一封紧急文书送入摄政王府。
大西军孙可望上书求降,并派使者潘国凤前来南京觐见。孙可望这次十分谦卑,不但不要封王,他只求云南提督一职,并请朝廷往云南派巡抚。
柳随风的呈文送到翟哲案头时,兵部的命令才发出去。朝廷授李定国为永宁将军,与刘文秀军共同经营贵州防御
翟哲已经知道李定国部全军覆没,但柳随风上书说李定国在大西军中素有威望,极力推荐他与皮熊共同负责贵州防御。孙可望偷袭罗雄州之后,李定国曾向朝廷提出不攻打大西军的条件,当然也不算数了。
只是没想到孙可望也紧接着求降,打了柳随风一个措手不及,也把翟哲推入非常为难的境地。
书房中。
翟哲拿出柳随风的两封急报,看了又看,拿起毛笔又放下。
他无法拒绝孙可望投降,不费一兵一卒平定大西军的诱惑在向他招手。孙可望桀骜不驯丨也罢,阴险毒辣也罢,他部下中也不乏这种人。闽粤、四川已俯首称臣,大西军分裂后,孙可望能识时务做出这般举措,也不为奇。
柳随风说李定国有大将之才,但他不可能因为李定国个人的恩怨让几万人上战场。
因为,他是大明的摄政王。
云南偏僻,刀兵一起,不但耗费钱粮无数,又不知要有多少人要死在战场上。北方战局在险中求胜,朝廷其实没有余力放在南方。这次能从分化大西军内部着手,利用郑芝龙的犹豫不决消弭南方之乱于无形,柳随风功劳居首。
孙可望的使者尚未到达南京,他一面向贵阳的柳随风求降,一面直接派使者直接来南京拜见翟哲,也是双手准备
翟哲做出决定后,朝使再次飞驰向贵阳。
半个月后,柳随风接到使者。除了李定国,大西军中还没有人知道这个消息。
李定国十天前才接到册封的圣旨,刘文秀心中稍得安慰。白文选等部将等磨刀赫赫,准备等朝廷下令,便攻向云南,向自己昔日的同伴开刀。
翟哲的决定没有出乎柳随风的预料,果然接受了孙可望求降。
使者在贵阳城歇息两日,柳随风命人出安南卫联络孙可望。
兵变过去不足一个月,云南和贵州之间道路都被封闭了,双方虎视眈眈。李定国和刘文秀军守在最前线,就差没有主动出击了。
柳随风派人往昆明的消息很快被人传播出去,等使者五日后从昆明返回时,刘文秀等人知道了这件事。
这真是个噩梦般的消息刘文秀怒火中烧,他第一感觉被朝廷出卖了。他急匆匆点了几百亲兵赶往李定国的营寨
李定国兵马少,离刘文秀驻地不远。他气势汹汹来到李定国营寨前。
守卫往里通报,片刻之后,兵士打开大门放他进去。
朝廷给李定国授官不久,号服和兵甲尚未送到,只由贵州提供军粮。营寨的兵士还是穿着大西军的衣服。
刘文秀大踏步冲向中军大厅,他走入大厅时,看见有四五个武将正跪在那里,李定国背手而立。
“李将军”刘文秀高呼。
李定国抬手压下,示意他稍安勿躁。
刘文秀哪里能安得下性子,问:“你都知道了吗?”
李定国点头。
“是我害了你”刘文秀脱口而出,就要把柳随风命他传假消息给孙可望一事说出来。
李定国喝叫:“休要胡说”打断了他的话。
一个跪在左手侧的光头武将骂道:“朝廷欺人太甚,见我们被孙可望击败了便换了主意,果然当官的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将军,不如我们再反了,就此杀入贵阳城,抢了钱粮,招兵买马再回头攻下云南。”
刘文秀听得又好气又好笑,他还不至于这么鲁莽。
李定国脸色往下一沉,喝道:“阚泽,怎敢胡言乱语,来人,拖下去打二十军杖。”他为人宽厚但治军甚严,马上有两个侍卫冲上来把那光头拖向帐外。
他神色沉静,对刘文秀道:“刘总兵,你我既然已经投入朝廷,当守朝廷法度。朝廷如何对孙可望,那是朝廷的事。”
刘文秀道:“别人不知道,你我还不知道吗?孙可望怎么可能真心投靠朝廷。他只是担心将军你在大西军中的威望,一旦朝廷决心命将军领军攻打云南,必有将军旧部投降,他这是缓兵之计。再过半年,他清除异己之后,不会再对朝廷恭顺。”
李定国见刘文秀神色激动,心中感动,平静的说:“半个月前,我就知道了孙可望求降,柳侍郎上书之前,曾经问过我。”
刘文秀大惊,问:“是将军答应了孙可望求降吗?”
李定国心道:“这么大的事情,岂容我来做主,只怕柳随风也做不了主。”他口中却答应道:“不错,我同意了
这句话把刘文秀一肚子言语全堵回去了。
李定国道:“我已向朝廷上书,求率军过江北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刘文秀有秘密,他也有。他没有告诉刘文秀,孙可望归顺朝廷后,会把他家人送出云南。
跪在那里的几个部将听见李定国所说,都很吃惊。
李定国接着道:“你说过,多行不义必自毙,孙可望会自取灭亡的。”现在反而成了他在安慰刘文秀。
刘文秀心中仍然愤愤不平,但见李定国已经接受,他也无话可说。
次日。
柳随风命人召李定国和刘文秀入贵阳城。
朝使就要去昆明宣旨,他要安抚好大西军降将,以免祸起萧墙。
李定国和刘文秀各率部将入了贵阳城,柳随风特地设家宴招待。
一顿饭吃的很沉默,最好的菜加上最好的酒,席间几个人各怀心思无法尽兴。
一直到快散席时,柳随风才说:“有件事我没有告诉你们,只怕提前说了,让你们吃不下饭去。孙可望向朝廷求降,朝廷已经答应授孙可望为云南提督,明日使者便要去昆明宣旨,从此以后,你们便在同殿称臣,往日的恩怨都放在一边。”
席间众人都知道了此事,刘文秀心中仍然不是滋味。
柳随风看众人反应,又道:“李将军求率军北上,大将军也答应了,不日将传来命令。大将军命我给你传话,你若能北上陕西立下功勋,我去年在罗雄州给你的许诺依然有效,封王指日可待。”
事情已经不可改变。李定国垂头饮完杯中残酒,勾心斗角并非他所长,前往北方战场驱除鞑虏,建功立业才是他心中愿望。摄政王这番表态,也算是对他的安抚。
柳随风又说:“我前日派使者前往昆明,已与孙可望谈好条件,李将军有旧部在云南,可拟出一份名单,可召三千人归部。”
这是柳随风为李定国尽最后一份力了。朝廷本没有这个要求,但他奉摄政王命主管招降大西军,硬是扣住圣旨不发,与孙可望谈出这个条件。
“多谢柳侍郎”李定国从席间起身。柳随风做出这件事,他能召出旧部免于孙可望的毒手,再无遗憾。
一席饭,匆匆而来,匆匆而走。
李定国等人辞别柳随风返回军营。
途中,刘文秀道:“李将军要去陕西,我也想去,留在贵州日日想起对面的孙可望,实在是没有意思。”
李定国尚未说话,他身后的白文选插言道:“只怕朝廷不会答应。”
刘文秀不解,问:“为何?”
白文选笑道:“若能算计,谁能比得上那位柳侍郎。刘总兵知道孙可望假心假意投降,难道柳侍郎不知道么?贵州总兵皮熊抵挡不住孙可望,且朝廷不会再让皮熊在这里当土霸王,你肯定会被留在这里。”
他因为当初被孙可望严刑拷打时,受柳随风的指点死中求生,一直对柳随风心存敬畏。这样的人只能为友,不可为敌。
刘文秀想到柳随风让他欺骗李定国一事,默然不语。
贵阳城中。
柳随风送走大西军降将,长吁一口气。西南局势一波三折,终于将要圆满落幕。至于以后孙可望要是再反,他也在奏折中给摄政王说请清楚了,不用他来承担罪名。
他曾经还有一个念头:先用圣旨框住孙可望,等李定国的家人和部众出云南后,再以李定国为帅,攻入云南,荡平大西军。但朝廷无信不立,此事从长远看弊远大于利,他知道摄政王一定不会答应。
收复大西军后,放眼朝臣,没有人的功劳更大过他了,即使宗茂也有所不如,至少他是这么认为。
回到南京后,应该能登上兵部尚书之位吧柳随风扳着手指头数心思,他算计来算计去,唯有兵部尚书钱肃乐最可能给他让位。
正在此时,侍卫匆匆进来禀告:“大人,南京有信使到了。”
“又有什么事?”柳随风吩咐:“让他进来。”
信使是柳家人,奉上一封书信,封页上是柳全的笔迹。
柳随风拆开一看,脸上瞬间布上一层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