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宽进严出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于是,赵鼎很悲催的再次被虐了,这一次不是张正书在虐他,而是一群比他年纪还小的学童。
一炷香时间过去后,张正书问起了答案。这是在照顾苏子明和赵鼎,不然的话,张正书在一刻钟内就要求拿出答案了。连这个都解不开,还怎么做账房先生?要做,张正书的技校出去的学童,最低也是要做一个账房先生的。宽进严出,谁都没情面讲。
“有谁算出来了吗?”
张正书问道,其实他心中早就有答案了。整个课室里的学童,估计都能算出来。为啥呢?瞧他们把算盘拨弄得噼里啪啦响,张正书就知道这个技校没有白办。最起码,给大宋培养了不少数学人才。
“我算出来了!”
一片异口同声之中,竖起了无数只手。张正书诧异的发现,除了学童以外,苏子明也算出来了。
“好,苏子明,你说说你的答案?”
张正书很好奇,他就想知道,这个小明童鞋到底是算对还是算错了。
“梨有六百五十七个,共计八百零三文钱,果有三百四十三个,共计一百九十六文钱。”苏子明的答案很正确,张正书有点吃惊了。这道题目是宋朝还没有的,系统给出的是元朝的《四元玉鉴》中的一道题目,正因为知道是这样,张正书才震惊莫名。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神童?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张正书也很好奇,这道题目对古人来说,难度不小。苏子明才接触数学几天啊,居然能算这样的题目了?
“我是用了笨法子,一个个推算出来的……”苏子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却把张正书给震惊了。这败家子啊,推算出来的,要用多少草稿纸?要知道,办学校最大的花销不是课本,不是聘用教师,也不是免费食宿,而是草稿纸啊!就这么一道题,苏子明居然用去十几张纸,心疼得张正书直哆嗦。
“行了,我知道了……”
张正书无力地转身,也没去问赵鼎算出来没,看着他一头雾水的样子,就知道他连解题思路都没找到。数学逻辑和儒家的逻辑,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往轻了说,儒家的逻辑就是强加附会,相当于狡辩术的存在。这种逻辑,是建立在以儒家为标准的社会制度体系里面的,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可一放大到科学严谨的学科之中,儒家的短板都暴露无遗了。
特别是数学,很多儒者根本就没法理解,什么是除法?因为儒家的字典里,公平这个词嘛,基本是不存在的。特权阶级,才是儒家要追求的。很不幸,赵鼎就是其中一个。
张正书公布了答案,也公布了解题思路。这道题,可用方程来解,也能用取巧的办法,也就是苏子明那样,求出单价了,就利用单价做文章。当然,苏子明不懂这一步,他完全是生搬硬套的,让张正书哭笑不得。没错,苏子明确实很聪明,思维也不拘一格。但数学是自有逻辑所在的,他这么生搬硬套,硬解的法子当真是笨法子。
这不,苏子明听了神乎其神的解法,当即沉迷进去了,听得如痴如醉。
而赵鼎呢,则还是像看天书一样,张正书都能找到当年自己学微积分的状态了。
不理解啊!根本无法理解!
就好像是两个世界的学问,赵鼎很怀疑自己来这里是干嘛的?于是,他想到了哲学上最富盛名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没错,赵鼎差点没有被那一连串的“鬼画符”给逼疯了。
要是在其他场合,他就开始怒斥了:“这是乱来!中国自有文字,何必用番邦数字!”
但今天他被数学狠狠地虐了一回,说话都没底气了。而且他也知道,这其实是强词夺理。中国汉字在数学一道上,掣肘不少。特别是在传播力度上,远不及数字来得方便。因为技校的推广,李家村周边的村民,都学会了这番邦数字,这就是证明了。宋朝的儒者再目中无人,也不敢排斥可以教化万民的法子。因为教化,本就是儒家的根基啊!否定了教化,岂不是把孔夫子都否定了?
“难道我真的要学算术才行?”
赵鼎突然有了这个想法,因为他被身旁的人狠狠刺激到了。那些比他还小的学童,居然没有一个人是做错的,全都解出了正确答案。更恐怖的是,他们使用算盘的速度,几乎可以用妙到巅毫来形容了,不仅快,还极为赏心悦目。可以说,有这等功力,完全可以胜任一个账房先生的岗位了。
赵鼎震惊了,要知道,技校办起来,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在几个月内,就培养出了一批账房先生,这简直骇人听闻啊!在大宋,不缺读书人,不缺工匠,但是缺账房先生。账房先生要是做得好,分分钟都会被当成掌柜来培养的。
也就是说,这些学童未来,最起码是个账房先生了?
虽然,赵鼎也看不起市井里的账房先生,可他知道,在朝廷的各个衙门内,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这种账房先生。如果没有账房先生,恐怕大宋的税务都无法厘清。算术的重要性,赵鼎是嘴上说着不要,表面上是看不起,但他是心知肚明算术人才重要性的。可他还是不打算深入学习,在赵鼎看来,没有什么重要得过当官。
“小官人兴办技校,当是一大善举!”
赵鼎也不得不服气了,他是很努力,但看到比他有钱的张正书,比他还努力,赵鼎就有点不自在了。幸好张正书的志向不在官场,不然赵鼎连一点点自信都没了。
当下课的钟声响起,学童们欢呼雀跃地冲出了课室,课室里就剩下苏子明、赵鼎和张正书三人。
“小明啊,算术学得怎么样了?”张正书漫不经心地问道,其实内心是满怀期望的。诚然,二十岁才学数学,是晚了点。但有志不在年高,只要肯下苦功,以苏熙的智商,一定是没问题的。更何况,数学是科学之王,这也是苏熙的动力所在。学不会数学,就接触不到更高级的科学,这是苏熙不甘心的事。
于是,赵鼎很悲催的再次被虐了,这一次不是张正书在虐他,而是一群比他年纪还小的学童。
一炷香时间过去后,张正书问起了答案。这是在照顾苏子明和赵鼎,不然的话,张正书在一刻钟内就要求拿出答案了。连这个都解不开,还怎么做账房先生?要做,张正书的技校出去的学童,最低也是要做一个账房先生的。宽进严出,谁都没情面讲。
“有谁算出来了吗?”
张正书问道,其实他心中早就有答案了。整个课室里的学童,估计都能算出来。为啥呢?瞧他们把算盘拨弄得噼里啪啦响,张正书就知道这个技校没有白办。最起码,给大宋培养了不少数学人才。
“我算出来了!”
一片异口同声之中,竖起了无数只手。张正书诧异的发现,除了学童以外,苏子明也算出来了。
“好,苏子明,你说说你的答案?”
张正书很好奇,他就想知道,这个小明童鞋到底是算对还是算错了。
“梨有六百五十七个,共计八百零三文钱,果有三百四十三个,共计一百九十六文钱。”苏子明的答案很正确,张正书有点吃惊了。这道题目是宋朝还没有的,系统给出的是元朝的《四元玉鉴》中的一道题目,正因为知道是这样,张正书才震惊莫名。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神童?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张正书也很好奇,这道题目对古人来说,难度不小。苏子明才接触数学几天啊,居然能算这样的题目了?
“我是用了笨法子,一个个推算出来的……”苏子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却把张正书给震惊了。这败家子啊,推算出来的,要用多少草稿纸?要知道,办学校最大的花销不是课本,不是聘用教师,也不是免费食宿,而是草稿纸啊!就这么一道题,苏子明居然用去十几张纸,心疼得张正书直哆嗦。
“行了,我知道了……”
张正书无力地转身,也没去问赵鼎算出来没,看着他一头雾水的样子,就知道他连解题思路都没找到。数学逻辑和儒家的逻辑,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往轻了说,儒家的逻辑就是强加附会,相当于狡辩术的存在。这种逻辑,是建立在以儒家为标准的社会制度体系里面的,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可一放大到科学严谨的学科之中,儒家的短板都暴露无遗了。
特别是数学,很多儒者根本就没法理解,什么是除法?因为儒家的字典里,公平这个词嘛,基本是不存在的。特权阶级,才是儒家要追求的。很不幸,赵鼎就是其中一个。
张正书公布了答案,也公布了解题思路。这道题,可用方程来解,也能用取巧的办法,也就是苏子明那样,求出单价了,就利用单价做文章。当然,苏子明不懂这一步,他完全是生搬硬套的,让张正书哭笑不得。没错,苏子明确实很聪明,思维也不拘一格。但数学是自有逻辑所在的,他这么生搬硬套,硬解的法子当真是笨法子。
这不,苏子明听了神乎其神的解法,当即沉迷进去了,听得如痴如醉。
而赵鼎呢,则还是像看天书一样,张正书都能找到当年自己学微积分的状态了。
不理解啊!根本无法理解!
就好像是两个世界的学问,赵鼎很怀疑自己来这里是干嘛的?于是,他想到了哲学上最富盛名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没错,赵鼎差点没有被那一连串的“鬼画符”给逼疯了。
要是在其他场合,他就开始怒斥了:“这是乱来!中国自有文字,何必用番邦数字!”
但今天他被数学狠狠地虐了一回,说话都没底气了。而且他也知道,这其实是强词夺理。中国汉字在数学一道上,掣肘不少。特别是在传播力度上,远不及数字来得方便。因为技校的推广,李家村周边的村民,都学会了这番邦数字,这就是证明了。宋朝的儒者再目中无人,也不敢排斥可以教化万民的法子。因为教化,本就是儒家的根基啊!否定了教化,岂不是把孔夫子都否定了?
“难道我真的要学算术才行?”
赵鼎突然有了这个想法,因为他被身旁的人狠狠刺激到了。那些比他还小的学童,居然没有一个人是做错的,全都解出了正确答案。更恐怖的是,他们使用算盘的速度,几乎可以用妙到巅毫来形容了,不仅快,还极为赏心悦目。可以说,有这等功力,完全可以胜任一个账房先生的岗位了。
赵鼎震惊了,要知道,技校办起来,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在几个月内,就培养出了一批账房先生,这简直骇人听闻啊!在大宋,不缺读书人,不缺工匠,但是缺账房先生。账房先生要是做得好,分分钟都会被当成掌柜来培养的。
也就是说,这些学童未来,最起码是个账房先生了?
虽然,赵鼎也看不起市井里的账房先生,可他知道,在朝廷的各个衙门内,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这种账房先生。如果没有账房先生,恐怕大宋的税务都无法厘清。算术的重要性,赵鼎是嘴上说着不要,表面上是看不起,但他是心知肚明算术人才重要性的。可他还是不打算深入学习,在赵鼎看来,没有什么重要得过当官。
“小官人兴办技校,当是一大善举!”
赵鼎也不得不服气了,他是很努力,但看到比他有钱的张正书,比他还努力,赵鼎就有点不自在了。幸好张正书的志向不在官场,不然赵鼎连一点点自信都没了。
当下课的钟声响起,学童们欢呼雀跃地冲出了课室,课室里就剩下苏子明、赵鼎和张正书三人。
“小明啊,算术学得怎么样了?”张正书漫不经心地问道,其实内心是满怀期望的。诚然,二十岁才学数学,是晚了点。但有志不在年高,只要肯下苦功,以苏熙的智商,一定是没问题的。更何况,数学是科学之王,这也是苏熙的动力所在。学不会数学,就接触不到更高级的科学,这是苏熙不甘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