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圣道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六百一十三章 圣道门
圣道门在华州的地位此时有些尴尬,当初创立的本意是和因为尼德兰人而传播开来的西方宗教抗衡,当时创立的时候,华州从大陆迁移过来的流民里面,道士和尚的数量本就很稀少,发明无烟火药的陈冲的地位不管是从官方来说还是从私下来说,都是最高的,所以他也就是称为了圣道门的掌教。
来自陕西楼观台的陈冲道人,倒真是淡薄名利,坐在这个位置上之后,每天只是醉心于他的炼丹之学,所做的无非是按照华州官方的意愿写出了教义,然后对于教中的细务并不是太关心。
这个圣道门,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所以说,他的教义颇为的有趣,道家讲无为,讲今世修行,圣道门却是讲无病,讲今世奋进。实际上已经是比照真正的道家,还有所谓的道教差的千万里了。
圣道门的教义里面有个颇为附会的解释,把道家的“无为”说成是“无病”,文字不管是如何的谬误也不会这样,不过大家谁也不会去较真,捏着鼻子都认了。既然说是无病,圣道门对于医术是极为的看重,教中的子弟,大都是医生或者是医生学徒出身,这些人被称为药师。
这些懂得医术和药理的医生和学徒们,有一部分是在民间救助疾病,还有一部分是在军中作为军医。治病救人才是最实在的事情,任你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如这种实实在在的帮助别人效果来的好。
若要被药师们毫无保留的治疗,而且事后只需要缴纳比较少的诊金,那就需要你加入圣道门称为信徒,每月缴纳很少的香火钱,称为奉献。
这个东西实际上看起来和江峰没有穿越时候的医疗保险很有些相似的地方,不过江峰在其中却没有出什么大力气,华州的工商色彩让很多经济方面的东西都提前出现了,军队需要圣道门的军医,民间需要圣道门的药师,内卫机构需要圣道门刺探民间的声音,情报机构需要圣道门在大明和白莲教等等地下邪教抗衡。
有如此多的人需要,若是个热心名利,看不清形势的人主持教务,肯定是要大肆的招收教徒,不过陈冲虽然平时不管教务,把所有的事情都是丢给圣道门的道官主持,唯有此事始终是坚持不变,那些缴纳香火钱,宣布信奉的人都只能是信徒,要成为教徒,必须是懂得医术或者是有些基础。
郎中和大夫本就是比较稀缺的职业,圣道门把华州境内懂得医术的人都是搜罗到门下,然后半是高薪利诱,半是绑架威胁的,把北方的郎中和大夫什么的迁过来不少,这样依旧是不够,无奈之下,圣道门只能是模仿华州开设的各种讲堂,开了圣堂,这圣堂是选取那些经验丰富的医生作为老师,头脑清晰的年轻人作为学生,讲授治病救人的法子,若是学业有成,就可以被称为药师。
选取严格,出来的人都是懂得医术的人才,华州对这样的机构自然也是极为的重视,对于预算极为抠门的商人和司库官员们,也不吝惜钱财,有专款拨下,每个被称为药师的人都有一笔不菲的薪金。
因为待遇丰厚,地位崇高,所以对于称为药师和信徒的资格也是卡的极严,加上陈冲对这个原则非常的坚持,慢慢的,圣道门的教徒药师,只是在每年的圣堂毕业的学员里面而出。
在圣道门之中,虽然掌教陈冲出身楼观台,对于道家精义极为精通,此外还喜欢做些和楼观台传承有所背离的炼丹之术,不过他却不是太欣赏那些只会讲述道教经义,却没有什么真实本领的人。
所以在圣道门升迁,永远都是那些懂得专业技能的人得到最大的好处,升迁最快,这样的结果就是,圣道门除了个别的几个人,其余的人对于教义都不怎么精通,却都是有一门专业的技术,或者是懂得医术,或者是对于炼丹精通(已经是很接近实验化学)。
教徒少数,信徒众多,而且信众主要是为了他们的治疗才来参与,对于政权并没有什么威胁,并且信圣道的人不得改信他教,尼德兰人带来的加尔文教会传播势头也是遭到了遏制,圣道门对于华州来说,有益无害。
江峰和刘顺骅正是看到了这个势头,原本就是为了和西洋教会对抗而建立的圣道门,虽也没有想到居然有卫生部门的作用。圣道门也被华州纳入了自己的体系之中,圣道门掌教相当于华州六司的级别,也就是说,陈冲在官方的序列里面,地位和司库,司农这等执掌一方的大员相等。
其余圣道门的官员,都是按照华州的官员品级排列,华夏大地上早有古语,说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在华州的土地上,却真有些实现了。
实际上,信徒们缴纳的香火奉献,不足于维持圣道门的治疗,防疫还有在大陆上和白莲教等等邪教对抗的巨大花销。必须要华州财政的贴补,目前大战正在进行,他们的预计支出和司马从事一样,出现了缺口。
不过,战俘劳改农场的出现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圣道门当然也在农场的产出中,有自己的份额。而且在农场之中,圣道门的药师和道士们,一边是救助受伤得病的明军俘虏,一边传扬自己的教义。
说的天花乱坠不难,难就难在去做些实在的事情,比如佛门说是勤修本世,以求来世的回报,这就不如圣道门的药师给你清理伤口,并且敷些汤药什么来的实在,这些行动配合上所谓普济苍生,天下无病的圣道理论,真是让大部分被俘后,心中惶恐不安的明军士兵死心塌地的相信,并且愿意跟随。
这些俘虏被分到辽镇各个的地方开荒种地以来,因为在封闭的环境之中,加上俘虏的身份,尽管华州管理战俘营的军官和团练使信誓旦旦的说:他们在满劳役三年之后,就会重新获得自由。
这年头,自认还算是强兵的蓟镇兵马被俘后,始终是以为对方会把自己编练成新军,用在战场上,却没有想到对方居然是把他们解除了武装之后,分割开,到这些地方来服苦役,干活这些士兵倒也不是不怕,但是这个架势,却由不得他们不想到,这是要把他们分割开来,杀个干净。
所以不管是如何解释,小规模逃跑和哗变总是层出不穷,颇为的让人头疼,但是圣道门真正参与到农庄的管理之后,一切都是不一样了,士兵们也都是渐渐的安定了下来,心想既然对方派出了医生给俘虏看病,那肯定不会是要杀自己。
而且有些虔诚信奉圣道门,努力学习医术的俘虏,还被战俘营的军官解除了俘虏的身份,也是当作圣道门的成员对待。
有这样的例子在,俘虏们的心思都是安定,人人虔诚信奉圣道门,就连劳动效率都是提高了很多,这可真算是意外之喜,本来司马从事和亲兵营还在里面搞了各种的手段,比如说分化调拨,安插间谍等等,却没有圣道门的手段简易有效,这倒是给华州各个部门有了借鉴,有时候还要适当的搞些柔性的手段,效果大好。
事实上,圣道门的这种互助的体系,以缴纳捐献为支付手段,在整个大明都风行起来,尽管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在这个体系之内的圣道门信徒,好歹还是享受到了一些医疗的服务,这在这个时代,可是一项了不起的福利了。
最开始在辽镇战俘劳改农场的这些俘虏们,绝大部分都是成为了圣道门的门徒,成为教徒,也就是说,掌握了医疗和药理的医生的俘虏们虽然是少,但是郎中医生也都是越多越好,也算是圣道门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当然,在这些俘虏里面,也有许多成为了亲兵营和司马从事的密探,战俘劳改营居然还有这样的功效,实在是当初制定这个规条的江峰没有想到的,所谓的后世史学家,已经是把这个政策夸到了天上去。
不过,出所谓的成果,已经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在安顿这些战俘的期间,华州的大军脚步并没有停下,打下了广宁,辽西走廊已经是变成了一片通途,广宁和山海之间的三个屯卫兵马主要是农户,或者是归降,或者是逃进关内。
山海关作为关隘,地理名词的意义,远远的大于他作为防御工事的意义,山海关的蓟镇守将对这个形势看得很明白,这里根本无法据守,华州大军距离山海关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山海守军放弃防守,在滦州大营一带布防。
第六百一十三章 圣道门
圣道门在华州的地位此时有些尴尬,当初创立的本意是和因为尼德兰人而传播开来的西方宗教抗衡,当时创立的时候,华州从大陆迁移过来的流民里面,道士和尚的数量本就很稀少,发明无烟火药的陈冲的地位不管是从官方来说还是从私下来说,都是最高的,所以他也就是称为了圣道门的掌教。
来自陕西楼观台的陈冲道人,倒真是淡薄名利,坐在这个位置上之后,每天只是醉心于他的炼丹之学,所做的无非是按照华州官方的意愿写出了教义,然后对于教中的细务并不是太关心。
这个圣道门,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所以说,他的教义颇为的有趣,道家讲无为,讲今世修行,圣道门却是讲无病,讲今世奋进。实际上已经是比照真正的道家,还有所谓的道教差的千万里了。
圣道门的教义里面有个颇为附会的解释,把道家的“无为”说成是“无病”,文字不管是如何的谬误也不会这样,不过大家谁也不会去较真,捏着鼻子都认了。既然说是无病,圣道门对于医术是极为的看重,教中的子弟,大都是医生或者是医生学徒出身,这些人被称为药师。
这些懂得医术和药理的医生和学徒们,有一部分是在民间救助疾病,还有一部分是在军中作为军医。治病救人才是最实在的事情,任你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如这种实实在在的帮助别人效果来的好。
若要被药师们毫无保留的治疗,而且事后只需要缴纳比较少的诊金,那就需要你加入圣道门称为信徒,每月缴纳很少的香火钱,称为奉献。
这个东西实际上看起来和江峰没有穿越时候的医疗保险很有些相似的地方,不过江峰在其中却没有出什么大力气,华州的工商色彩让很多经济方面的东西都提前出现了,军队需要圣道门的军医,民间需要圣道门的药师,内卫机构需要圣道门刺探民间的声音,情报机构需要圣道门在大明和白莲教等等地下邪教抗衡。
有如此多的人需要,若是个热心名利,看不清形势的人主持教务,肯定是要大肆的招收教徒,不过陈冲虽然平时不管教务,把所有的事情都是丢给圣道门的道官主持,唯有此事始终是坚持不变,那些缴纳香火钱,宣布信奉的人都只能是信徒,要成为教徒,必须是懂得医术或者是有些基础。
郎中和大夫本就是比较稀缺的职业,圣道门把华州境内懂得医术的人都是搜罗到门下,然后半是高薪利诱,半是绑架威胁的,把北方的郎中和大夫什么的迁过来不少,这样依旧是不够,无奈之下,圣道门只能是模仿华州开设的各种讲堂,开了圣堂,这圣堂是选取那些经验丰富的医生作为老师,头脑清晰的年轻人作为学生,讲授治病救人的法子,若是学业有成,就可以被称为药师。
选取严格,出来的人都是懂得医术的人才,华州对这样的机构自然也是极为的重视,对于预算极为抠门的商人和司库官员们,也不吝惜钱财,有专款拨下,每个被称为药师的人都有一笔不菲的薪金。
因为待遇丰厚,地位崇高,所以对于称为药师和信徒的资格也是卡的极严,加上陈冲对这个原则非常的坚持,慢慢的,圣道门的教徒药师,只是在每年的圣堂毕业的学员里面而出。
在圣道门之中,虽然掌教陈冲出身楼观台,对于道家精义极为精通,此外还喜欢做些和楼观台传承有所背离的炼丹之术,不过他却不是太欣赏那些只会讲述道教经义,却没有什么真实本领的人。
所以在圣道门升迁,永远都是那些懂得专业技能的人得到最大的好处,升迁最快,这样的结果就是,圣道门除了个别的几个人,其余的人对于教义都不怎么精通,却都是有一门专业的技术,或者是懂得医术,或者是对于炼丹精通(已经是很接近实验化学)。
教徒少数,信徒众多,而且信众主要是为了他们的治疗才来参与,对于政权并没有什么威胁,并且信圣道的人不得改信他教,尼德兰人带来的加尔文教会传播势头也是遭到了遏制,圣道门对于华州来说,有益无害。
江峰和刘顺骅正是看到了这个势头,原本就是为了和西洋教会对抗而建立的圣道门,虽也没有想到居然有卫生部门的作用。圣道门也被华州纳入了自己的体系之中,圣道门掌教相当于华州六司的级别,也就是说,陈冲在官方的序列里面,地位和司库,司农这等执掌一方的大员相等。
其余圣道门的官员,都是按照华州的官员品级排列,华夏大地上早有古语,说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在华州的土地上,却真有些实现了。
实际上,信徒们缴纳的香火奉献,不足于维持圣道门的治疗,防疫还有在大陆上和白莲教等等邪教对抗的巨大花销。必须要华州财政的贴补,目前大战正在进行,他们的预计支出和司马从事一样,出现了缺口。
不过,战俘劳改农场的出现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圣道门当然也在农场的产出中,有自己的份额。而且在农场之中,圣道门的药师和道士们,一边是救助受伤得病的明军俘虏,一边传扬自己的教义。
说的天花乱坠不难,难就难在去做些实在的事情,比如佛门说是勤修本世,以求来世的回报,这就不如圣道门的药师给你清理伤口,并且敷些汤药什么来的实在,这些行动配合上所谓普济苍生,天下无病的圣道理论,真是让大部分被俘后,心中惶恐不安的明军士兵死心塌地的相信,并且愿意跟随。
这些俘虏被分到辽镇各个的地方开荒种地以来,因为在封闭的环境之中,加上俘虏的身份,尽管华州管理战俘营的军官和团练使信誓旦旦的说:他们在满劳役三年之后,就会重新获得自由。
这年头,自认还算是强兵的蓟镇兵马被俘后,始终是以为对方会把自己编练成新军,用在战场上,却没有想到对方居然是把他们解除了武装之后,分割开,到这些地方来服苦役,干活这些士兵倒也不是不怕,但是这个架势,却由不得他们不想到,这是要把他们分割开来,杀个干净。
所以不管是如何解释,小规模逃跑和哗变总是层出不穷,颇为的让人头疼,但是圣道门真正参与到农庄的管理之后,一切都是不一样了,士兵们也都是渐渐的安定了下来,心想既然对方派出了医生给俘虏看病,那肯定不会是要杀自己。
而且有些虔诚信奉圣道门,努力学习医术的俘虏,还被战俘营的军官解除了俘虏的身份,也是当作圣道门的成员对待。
有这样的例子在,俘虏们的心思都是安定,人人虔诚信奉圣道门,就连劳动效率都是提高了很多,这可真算是意外之喜,本来司马从事和亲兵营还在里面搞了各种的手段,比如说分化调拨,安插间谍等等,却没有圣道门的手段简易有效,这倒是给华州各个部门有了借鉴,有时候还要适当的搞些柔性的手段,效果大好。
事实上,圣道门的这种互助的体系,以缴纳捐献为支付手段,在整个大明都风行起来,尽管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在这个体系之内的圣道门信徒,好歹还是享受到了一些医疗的服务,这在这个时代,可是一项了不起的福利了。
最开始在辽镇战俘劳改农场的这些俘虏们,绝大部分都是成为了圣道门的门徒,成为教徒,也就是说,掌握了医疗和药理的医生的俘虏们虽然是少,但是郎中医生也都是越多越好,也算是圣道门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当然,在这些俘虏里面,也有许多成为了亲兵营和司马从事的密探,战俘劳改营居然还有这样的功效,实在是当初制定这个规条的江峰没有想到的,所谓的后世史学家,已经是把这个政策夸到了天上去。
不过,出所谓的成果,已经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在安顿这些战俘的期间,华州的大军脚步并没有停下,打下了广宁,辽西走廊已经是变成了一片通途,广宁和山海之间的三个屯卫兵马主要是农户,或者是归降,或者是逃进关内。
山海关作为关隘,地理名词的意义,远远的大于他作为防御工事的意义,山海关的蓟镇守将对这个形势看得很明白,这里根本无法据守,华州大军距离山海关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山海守军放弃防守,在滦州大营一带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