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探索新大陆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魏征去世了!
在李世民前去探望的第二天,魏征去去世了!
虽然在最后的时光里,他活的很光荣,李世民毫不吝啬的给了各种关照。
但是,魏征其实是怀着遗憾去世的。
魏征是一名合格的谏臣,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他的梦想其实是成为一名谋臣,像房玄龄那样的谋臣。
魏征给自己的人设也是按照谋臣的方向在努力,不管是给李密献上了十条计谋,还是给李建成提议诛杀李世民,他都希望自己的计谋有发挥的余地。
可惜,终其一生,这个目的都没有实现。
当然,虽然他谋臣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一追随李世民,就帮他劝降了太子李建成的旧部,魏征的功劳还是不小的。
所以李世民听到中郎将回来汇报说魏征去世了,心中非常伤心,甚至还废朝五天。
“父皇,天气冷,我们回宫吧。”
明德门外,李世民亲自带着文武百官,给魏征送行。
一个大臣死后能够得到这等哀荣,实属罕见。
原本李世民是下令厚葬魏征的,不过魏征的妻子裴氏拒绝了。
在她看来,魏征一身都过的非常朴素,没有必要在死了之后搞出豪华葬礼出来,这并不符合他的本意。
所以,如今逐渐消失在百官面前的,只是一辆普通的四轮运货马车,装载着魏征的灵柩往城外而去。
“高明,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望着不断远去的马车,李世民颇为感慨的说出了名传千古的这段话。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李世民并没有下定决心废掉李承乾,否者今天就不会把他带在身边,还跟他说这么一番话。
至于他说的这话,自然会有史官把它记录下来,不用担心流传不下去。
当然,史官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帮帝王记录值得传颂的东西,更多的是记录帝王的一言一行,不管好坏。
就比如魏征当年劝谏李世民的很多话,虽然很不中听,史官却是全部记下来了。
所以每个帝王对于史官,都是又爱又恨。
“父皇,您放心,儿臣已经认识到过去做过不少荒唐事,会以父皇为榜样,以朝中大儒为榜样,重新检讨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给父皇您丢脸。”
不管心中实际上是怎么想的,李承乾嘴上还是说的很好听的。
许多东西他都已经在谋划,并不想在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横生枝节。
“大哥,言行一致,方是君子。如果只是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可就没有意思了。”
一旁的李泰忍不住出言讽刺。
这段时间,他敏锐的感受到朝中支持自己的力量在增长,再加上长孙皇后这个支持嫡长子李承乾继承皇位的最大支持者去世了,这让李泰看到了希望。
夜长梦多,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坐上太子之位,否则要是哪天李世民突然出了什么意外,他再出手就晚了。
毕竟,跟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很多人都会支持他。
但是,如果跟已经登基为帝的李承乾争夺皇位,还愿意支持他的人,就不多了。
“四弟说的太对了。有些人总是给人翩翩君子一样的感觉,实际上的所作所为却是跟君子没有一文钱关系。父皇明察秋毫,自然心中有数。”
李承乾自然不会让着李泰。
哪怕是李世民就在身边,他也毫不客气的顶了回去。
而李世民看到两个儿子在这种场合居然还在斗嘴,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大哥,四哥,明天我准备再去昭陵那边祭祀一下母后,你们要不要一起去呀?”
一旁善于察言观色的李治,很是生硬的转移了话题。
不过,效果却是很不错。
李世民的脸色果然好看了很多,并且还转过身看了一眼李治。
至于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
“雉奴有心了,大哥明天跟你一起去。”
李承乾虽然为人很差,但是对长孙皇后的敬爱之情,却是没有一分作假。
如今李治提议明天去昭陵祭祀,他自然表示同意。
“我就不等明天了,今天下午我就先过去,晚上直接在那里守陵。”
李泰并不给李治这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九弟面子。
而且,他还想接着这个机会再在李世民面前刷一波好感。
你看,我都愿意提前过去守陵呢。
不过,这个时候李世民就没有什么心情再去管了。
等到四轮马车消失在视野之中,他就带着百官回城了。
……
“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号”缓缓的靠近渭水码头。
时隔一年,李耿和李义协再次回到长安城,心中的满腔抱负即将实现,可谓是意气风发。
“李兄,等会你是先回府上,还是先去书院?”
李义协满脸黝黑,早已不像当初的小白脸模样,看着码头上不断往船队靠拢的帮工,再一次跟李耿确认着一会的行程。
在回来的途中,他们已经知道了大唐这一年发生的大事。
刚开始,他们为朝廷征服了高句丽而高兴,可是很快的,这个高兴又被长孙皇后的去世所取代了。
好在时间可以抹平一切伤口。
进入贞观十七年之后,大家对长孙皇后的离去,已经没有那么敏感。
事实上,不管是谁去世了,除了最亲的几个人,其他人很快就会把他忘记。
“这一次我们带回来的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特殊作物和动物,金银财宝之类的黄白之物非常的少,再说了,我们都已经出海这么久了,也不差一时半刻,所以我们还是先去书院吧,把船上的东西先交交接给农学院的那帮人。”
李耿从小到大,就很少能够在家中看到自己阿耶。
所以对于回家,他并没有那么迫切的心情。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就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什么感情。
“也是,那些特别的动物,如果没有交接好,指不定就直接给弄死了,到时候就白白浪费我们的一番心血。楚王殿下当初在书院给大家做演讲的时候,提到过好几种那些特别的动物,当时真正相信的人并不多。
哪怕是我们上次从澳洲回来,跟大家谈到了口袋兽的情况,很多人都还是不信。这一次,我一定要让那些人睁大眼睛看看,这个世界不是只像他们眼睛看到的那样。”
李义协自然知道,不管是观狮山书院,还是长安城里,不相信自己之前说过的话的人,大有人在。
“嗯,听说作坊城在修建一座万兽园,也不知道修建好了没有。到时候我们带回来的这些动物都放在万兽园养殖的话,估计就有机会让普通百姓也去看一看了。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次我们带回来的动物种类还是太少了,像是楚王殿下说的那种能够在极端严寒的地方生活的鹅,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大白熊,我们都还没有找到。甚至那种体型巨大,颜色鲜艳,能够学说人话的金刚鹦鹉我们也没有找到。”
李耿基本上翻阅过每一场李宽在观狮山书院做的演讲的记录稿,对立面涉及到海外的事情,异常的关心。
当然,他的关心重点,跟其他人不大一样。
哪里有别人没有发现的大陆,哪里有别人没有发现的动物,哪里有别人没有发现的植物,这些能够扬名立万的东西,是李耿最关心的。
这也是李义协最关心的。
因为这种同样的关心和期待。李耿和李义协才跟亲兄弟一样的走上了出海的道路。
要知道,作为李忠和李君羡的嫡长子,他们两个完全可以躺赢啊。
“这个世界太大了。这几年的航海,已经证明了楚王殿下描述的那些东西都是正确的,放在格物大厦面前的那个地球仪,是准确的。而盘点一下我们了解过的地方,居然还不到这个世界的一半,甚至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哪怕是我们今年成功前往美洲,也只能了解美洲的一小部分区域,真正要了解整个美洲,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都说我大唐地大物博,其实去到外面的世界才会发现,这句话并不准确。你占城那些百姓,许多都非常的懒惰,一点没有我们唐人勤劳的样子,可是却是很少听到有人饿死的。
因为他们哪怕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单单去森林里采摘各种水果,就能填饱肚子。而他们种稻谷,懒得甚至是收割了一茬之后,直接不管,等到稻子重新长出来之后,再次收割。这要是在关中,根本就不可能这样做啊。”
李义协在海外待的时间越长,对这个世界就越是充满兴趣。
如今,他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唐人走出国门,去外面看一看。
虽然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带动了许多商家出海。
但是,除了经商,普通百姓去海外讨生活的,少之又少。
哪怕是东海渔业已经开通了扬州至蒲罗中的客运航线,愿意背井离乡去海外讨生活的人,也少之又少。
“确实是,不说南洋周边的蛮夷,单单那个澳洲,只要有大唐百姓愿意过去,只是简单的过着放牧的生活,也绝对比国内要舒服很多。这一次,我一定要跟楚王殿下汇报,让他支持我们鼓励大唐百姓出海的行为。”
“嗯,确实是要鼓励更多的百姓出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占据那些富饶的地段。并且我们要继续探索这个世界,也需要更多的大唐百姓在各个补给点扎根生存,否者,总有一次出海,我们会回不来。”
李义协和李耿就这么一边说话,一边下了船,重新踏上了长安城的地面。
而“观狮山书院格物书院号”回来的消息,也立马在长安城里传开来了。
……
观狮山书院,如今在校师生数量,已经接近两万人,妥妥的坐稳了大唐第一书院的位置。
当然,渭水书院、曲江书院和国子监等各个书院,也不是原地踏步。
户部每年专门划拨了那么多的经费用来发展大唐的教育,效果自然也是杠杠的。
再加上楚王府旗下的各个作坊,都兴办了识字班,鼓励匠人们脱盲。
这么多年的坚持,也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不客气的说,长安城不仅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识字率最高的城市。
而识字率的提高,更是让长安城各个报社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
一文钱一份报纸,对于许多人家来说,都不算贵。
关键是一份报纸往往有好几张大尺寸的纸张,不说报纸上面有什么信息,单单这个纸张,就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
这就导致了大家对买报的热情大幅上升,《大唐日报》甚至还在长安城创造了日销十万的新纪录。
要知道,整个长安城也就一百多万人,约三十万户人家。
“搞清楚了吗,李义协他们这次出海回来,真的准备要去传说中的美洲了?”
渭水书院里头,长孙冲和郑海站在一个地球仪面前,听着旁边的人汇报着消息。
“是的,那个李义协在船上的时候,就已经放出话了,这一次回长安城只待一个月,一天也不多留,然后立马前往登州,乘坐新式的海船出海。这一次,他们要去挑战楚王殿下口中的美洲!”
李义协和李耿想要去美洲的消息,其实不是什么秘密。
几年前他们两就在许多场合嚷嚷着要去寻找传说中的高产农作物,只是没有几个人相信而已。
如今地球仪上的澳洲已经找到了,李义协他们还在沿途新修建了好几个补给港口。
所以长孙冲再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已经基本相信李义协这次是来真的了。
“长孙兄,我们不说那个美洲有没有像澳洲那样有金矿银矿,单单那个被楚王殿下称作土豆和玉米,还有番薯的高产农作物,只要找到一样,只要这些高产农作物的产量有楚王殿下说的一半那么多,那么名垂千古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我们渭水书院这几年的发展很快,但是在大唐的名气却是远远赶不上观狮山书院,甚至还被人拉的越来越远。这一次,如果寻找高产农作物的发现之旅被观狮山书院独占,我觉得以后渭水书院要想追上观狮山书院,就几乎没有希望了。”
郑海的眼光还不错,心中也有几分抱负。
如今,郑家已经感受到渭水书院给家族发展带来的好处,支持力度也比前几年大了不少。
所以郑海也开始考虑怎么进一步的提高渭水书院的地位。
很显然,发现新大陆,或者发现新的高产农作物,这些都能够大大的提高渭水书院的知名度。
所以郑海心动了。
“郑兄,你说的这个我明白。但是我们书院的学员,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航海经验,哪怕是我们紧急去购买一艘船只,也搞个‘渭水书院号’去跟在李义协他们身后探索美洲,日程上也来不及啊。”
如果可以蹭观狮山书院的热度,跟着一起去探索美洲,长孙冲自然是支持的。
但是,他对于渭水书院的学员的航海能力,显然是没有信心的。
事实上,放眼大唐,航海实力最强的是东海渔业,其他的都不是一个级别。
哪怕是观狮山书院的船队,使用的基本上也都是东海渔业的船员。
“如果我们自己去搞,日程上自然是来不及的。但是如果只是安排人员跟着参加的话,那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虽然李义协和李耿都很有信心的样子,但是从这地球仪上也能看出来,美洲离我们远着呢。
不管他们准备开发哪条航线,路上的风险都不会小。所以对于渭水书院的加入,他们接受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大不了,我们雇佣一批船员,就跟在李义协他们身后,关键时刻,大家能够互相帮衬一下。”
郑海转动着眼前的地球仪,不管的猜测着李义协和李耿的下一步动作。
“单纯的跟随,那么到时候哪怕是发现了土豆或者玉米,大家也只会认为这是李义协和李耿在李宽的指导下,带着大家发现的,根本就没有我们渭水书院什么事情。我倒是觉得,要么就干脆先跟在李义协他们的船队后面,等到成功的到达美洲之后,我们书院的人马就自己去各处搜寻高产农作物的下落。
这么一来,我们就有一半的可能成功第一个找到高产农作物的书院。再不济,李宽口中的三种高产农作物,我们先找到其中一种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这样也能让我们渭水书院扬名立万。”
长孙冲显然不大想渭水书院就像是跟屁虫一样的跟在观狮山书院后面学习,到时候什么功劳都分不到。
“你这个主意,倒不是不可行,但是就要看观狮山书院的那帮人,对于其他人跟着他们出海是什么态度了。”
郑海思索了一会,觉得长孙冲这个主意虽然有点缺德,但是却是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关键是这么下来,能够实现渭水书院的利益最大化。
至于这种行径会不会让渭水书院的船队陷入到危险之中,这就不是郑海考虑的问题了。
出海,哪有没有危险的?
“郑兄,长安城中比我对李宽更加了解的人可不多。虽然我一直不大喜欢他,但是在支持大唐勋贵和百姓出海这件事情上面,不得不说,他还是非常大度的。
美洲这种只停留在地球仪上的新大陆,发现之旅必然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旅途,要不然观狮山书院也不会拖到现在才准备出发。所以我相信李宽肯定是支持我们的船队跟在观狮山书院的船队后面的。只要李宽支持,李耿和李义协反对的可能性,几乎就没有。”
长孙冲这几年跟李宽不知道斗了多少回合。
虽然几乎没有胜利过,但是有一句话叫做“最懂你的人是你的对手”。
所以长孙冲对李宽的性格和做事风格的研究,还是非常深刻的。
“你这话说的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尽快行动了。别到时候人家都已经要出发了,我们的人手还没有安排好。那时候,指望着他们停下来等我们,就不现实了。”
听长孙冲这么说,郑海不再犹豫,立马就跟长孙冲开始商讨具体的安排。
以长孙家和荥阳郑氏的力量,组建一个小规模的船队,那自然不在话下。
……
“李忠,看你这幅表情,外面流传的那些事情,是真的咯?”
李世民批阅完奏折,一抬头就看到了旁边李忠正垂头丧脸的站在那里。
由于《大唐日报》等各个报纸都在报道“观狮山书院格物书院号”回来的相关事情,李耿和李义协又亲自撰写了不少文章鼓吹海外的各种机会和丰富物产,李世民自然也听说了。
“陛下,都是真的!”
李忠叹了口气,很是无奈的回答着李世民的话。
“我大唐子民,抛头颅洒热血都不怕,大海有什么好怕的?再说了,东海渔业不是已经准备了最新的海船了吗?朕倒是觉得,你看开一点好!”
李世民自然知道李忠为什么烦恼。
有个不省心的儿子是什么感觉,李世民可是太有体会了。
毕竟,他的不省心的儿子,可不是只有一个。
“属下倒不是反对李耿出海,只是这几年他一直在海上奔波,两个子嗣都没有留下来。要不是听说东海渔业严禁船员之间发展任何龙阳之好,我都要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跟一般人不一样了。”
这年头,大家对于传承看的非常重。
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了。
特别是家中有“金山”要继承的家族,对于传承的看重就更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比的了。
“这还不简单,李耿不是要在长安城呆一个月吗?这个月你就让他多辛苦一点,还能一个月都搞不定?晚点我让巢方给你开一个药方,再带点宫里头的药材回去给李耿补一补,到时候一定让他给你留下几个大孙子。”
李世民笑着说道。
“这倒不用,属下已经买了一箱子的六味地王丸,足够了!这要是都还没有怀上,那我也是认命了!”
李忠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平时阴暗的事情做的多了,才导致李耿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子嗣。
要知道,他可是为李耿准备了不少的伺妾。
不管是倭国女子还是新罗美婢,亦或是突厥女子,李耿都尝试过。
可是就没有一点动静!
“等李耿他们出发的时候,朕亲自到渭水码头给他们送行!这一次,他们出海是为了给我们大唐百姓寻找高产农作物而去,是在为我大唐百姓的幸福在冒险。”
李世民自始至终,都是支持船队去美洲探险的。
无他,唯粮食尔。
没有经历过粮食不足的人,是很难想象出粮食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高。
如果美洲真的有李宽口中的高产粮食,哪怕是赔上百万人的性命,李世民都要安排人去取回来。
何况,这一次的出海,并不需要那么高的代价。
“多谢陛下!犬子能够为大唐做些许贡献,也算是他的荣幸!”
李忠也同样意识到了高产农作物的特殊意义,所以没有阻止李耿出海!
不过,心中的担忧,却是一点也没有变少。
没办法,做父母的,不容易啊。
魏征去世了!
在李世民前去探望的第二天,魏征去去世了!
虽然在最后的时光里,他活的很光荣,李世民毫不吝啬的给了各种关照。
但是,魏征其实是怀着遗憾去世的。
魏征是一名合格的谏臣,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他的梦想其实是成为一名谋臣,像房玄龄那样的谋臣。
魏征给自己的人设也是按照谋臣的方向在努力,不管是给李密献上了十条计谋,还是给李建成提议诛杀李世民,他都希望自己的计谋有发挥的余地。
可惜,终其一生,这个目的都没有实现。
当然,虽然他谋臣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一追随李世民,就帮他劝降了太子李建成的旧部,魏征的功劳还是不小的。
所以李世民听到中郎将回来汇报说魏征去世了,心中非常伤心,甚至还废朝五天。
“父皇,天气冷,我们回宫吧。”
明德门外,李世民亲自带着文武百官,给魏征送行。
一个大臣死后能够得到这等哀荣,实属罕见。
原本李世民是下令厚葬魏征的,不过魏征的妻子裴氏拒绝了。
在她看来,魏征一身都过的非常朴素,没有必要在死了之后搞出豪华葬礼出来,这并不符合他的本意。
所以,如今逐渐消失在百官面前的,只是一辆普通的四轮运货马车,装载着魏征的灵柩往城外而去。
“高明,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望着不断远去的马车,李世民颇为感慨的说出了名传千古的这段话。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李世民并没有下定决心废掉李承乾,否者今天就不会把他带在身边,还跟他说这么一番话。
至于他说的这话,自然会有史官把它记录下来,不用担心流传不下去。
当然,史官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帮帝王记录值得传颂的东西,更多的是记录帝王的一言一行,不管好坏。
就比如魏征当年劝谏李世民的很多话,虽然很不中听,史官却是全部记下来了。
所以每个帝王对于史官,都是又爱又恨。
“父皇,您放心,儿臣已经认识到过去做过不少荒唐事,会以父皇为榜样,以朝中大儒为榜样,重新检讨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给父皇您丢脸。”
不管心中实际上是怎么想的,李承乾嘴上还是说的很好听的。
许多东西他都已经在谋划,并不想在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横生枝节。
“大哥,言行一致,方是君子。如果只是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可就没有意思了。”
一旁的李泰忍不住出言讽刺。
这段时间,他敏锐的感受到朝中支持自己的力量在增长,再加上长孙皇后这个支持嫡长子李承乾继承皇位的最大支持者去世了,这让李泰看到了希望。
夜长梦多,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坐上太子之位,否则要是哪天李世民突然出了什么意外,他再出手就晚了。
毕竟,跟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很多人都会支持他。
但是,如果跟已经登基为帝的李承乾争夺皇位,还愿意支持他的人,就不多了。
“四弟说的太对了。有些人总是给人翩翩君子一样的感觉,实际上的所作所为却是跟君子没有一文钱关系。父皇明察秋毫,自然心中有数。”
李承乾自然不会让着李泰。
哪怕是李世民就在身边,他也毫不客气的顶了回去。
而李世民看到两个儿子在这种场合居然还在斗嘴,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大哥,四哥,明天我准备再去昭陵那边祭祀一下母后,你们要不要一起去呀?”
一旁善于察言观色的李治,很是生硬的转移了话题。
不过,效果却是很不错。
李世民的脸色果然好看了很多,并且还转过身看了一眼李治。
至于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
“雉奴有心了,大哥明天跟你一起去。”
李承乾虽然为人很差,但是对长孙皇后的敬爱之情,却是没有一分作假。
如今李治提议明天去昭陵祭祀,他自然表示同意。
“我就不等明天了,今天下午我就先过去,晚上直接在那里守陵。”
李泰并不给李治这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九弟面子。
而且,他还想接着这个机会再在李世民面前刷一波好感。
你看,我都愿意提前过去守陵呢。
不过,这个时候李世民就没有什么心情再去管了。
等到四轮马车消失在视野之中,他就带着百官回城了。
……
“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号”缓缓的靠近渭水码头。
时隔一年,李耿和李义协再次回到长安城,心中的满腔抱负即将实现,可谓是意气风发。
“李兄,等会你是先回府上,还是先去书院?”
李义协满脸黝黑,早已不像当初的小白脸模样,看着码头上不断往船队靠拢的帮工,再一次跟李耿确认着一会的行程。
在回来的途中,他们已经知道了大唐这一年发生的大事。
刚开始,他们为朝廷征服了高句丽而高兴,可是很快的,这个高兴又被长孙皇后的去世所取代了。
好在时间可以抹平一切伤口。
进入贞观十七年之后,大家对长孙皇后的离去,已经没有那么敏感。
事实上,不管是谁去世了,除了最亲的几个人,其他人很快就会把他忘记。
“这一次我们带回来的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特殊作物和动物,金银财宝之类的黄白之物非常的少,再说了,我们都已经出海这么久了,也不差一时半刻,所以我们还是先去书院吧,把船上的东西先交交接给农学院的那帮人。”
李耿从小到大,就很少能够在家中看到自己阿耶。
所以对于回家,他并没有那么迫切的心情。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就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什么感情。
“也是,那些特别的动物,如果没有交接好,指不定就直接给弄死了,到时候就白白浪费我们的一番心血。楚王殿下当初在书院给大家做演讲的时候,提到过好几种那些特别的动物,当时真正相信的人并不多。
哪怕是我们上次从澳洲回来,跟大家谈到了口袋兽的情况,很多人都还是不信。这一次,我一定要让那些人睁大眼睛看看,这个世界不是只像他们眼睛看到的那样。”
李义协自然知道,不管是观狮山书院,还是长安城里,不相信自己之前说过的话的人,大有人在。
“嗯,听说作坊城在修建一座万兽园,也不知道修建好了没有。到时候我们带回来的这些动物都放在万兽园养殖的话,估计就有机会让普通百姓也去看一看了。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次我们带回来的动物种类还是太少了,像是楚王殿下说的那种能够在极端严寒的地方生活的鹅,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大白熊,我们都还没有找到。甚至那种体型巨大,颜色鲜艳,能够学说人话的金刚鹦鹉我们也没有找到。”
李耿基本上翻阅过每一场李宽在观狮山书院做的演讲的记录稿,对立面涉及到海外的事情,异常的关心。
当然,他的关心重点,跟其他人不大一样。
哪里有别人没有发现的大陆,哪里有别人没有发现的动物,哪里有别人没有发现的植物,这些能够扬名立万的东西,是李耿最关心的。
这也是李义协最关心的。
因为这种同样的关心和期待。李耿和李义协才跟亲兄弟一样的走上了出海的道路。
要知道,作为李忠和李君羡的嫡长子,他们两个完全可以躺赢啊。
“这个世界太大了。这几年的航海,已经证明了楚王殿下描述的那些东西都是正确的,放在格物大厦面前的那个地球仪,是准确的。而盘点一下我们了解过的地方,居然还不到这个世界的一半,甚至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哪怕是我们今年成功前往美洲,也只能了解美洲的一小部分区域,真正要了解整个美洲,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都说我大唐地大物博,其实去到外面的世界才会发现,这句话并不准确。你占城那些百姓,许多都非常的懒惰,一点没有我们唐人勤劳的样子,可是却是很少听到有人饿死的。
因为他们哪怕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单单去森林里采摘各种水果,就能填饱肚子。而他们种稻谷,懒得甚至是收割了一茬之后,直接不管,等到稻子重新长出来之后,再次收割。这要是在关中,根本就不可能这样做啊。”
李义协在海外待的时间越长,对这个世界就越是充满兴趣。
如今,他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唐人走出国门,去外面看一看。
虽然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带动了许多商家出海。
但是,除了经商,普通百姓去海外讨生活的,少之又少。
哪怕是东海渔业已经开通了扬州至蒲罗中的客运航线,愿意背井离乡去海外讨生活的人,也少之又少。
“确实是,不说南洋周边的蛮夷,单单那个澳洲,只要有大唐百姓愿意过去,只是简单的过着放牧的生活,也绝对比国内要舒服很多。这一次,我一定要跟楚王殿下汇报,让他支持我们鼓励大唐百姓出海的行为。”
“嗯,确实是要鼓励更多的百姓出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占据那些富饶的地段。并且我们要继续探索这个世界,也需要更多的大唐百姓在各个补给点扎根生存,否者,总有一次出海,我们会回不来。”
李义协和李耿就这么一边说话,一边下了船,重新踏上了长安城的地面。
而“观狮山书院格物书院号”回来的消息,也立马在长安城里传开来了。
……
观狮山书院,如今在校师生数量,已经接近两万人,妥妥的坐稳了大唐第一书院的位置。
当然,渭水书院、曲江书院和国子监等各个书院,也不是原地踏步。
户部每年专门划拨了那么多的经费用来发展大唐的教育,效果自然也是杠杠的。
再加上楚王府旗下的各个作坊,都兴办了识字班,鼓励匠人们脱盲。
这么多年的坚持,也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不客气的说,长安城不仅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识字率最高的城市。
而识字率的提高,更是让长安城各个报社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
一文钱一份报纸,对于许多人家来说,都不算贵。
关键是一份报纸往往有好几张大尺寸的纸张,不说报纸上面有什么信息,单单这个纸张,就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
这就导致了大家对买报的热情大幅上升,《大唐日报》甚至还在长安城创造了日销十万的新纪录。
要知道,整个长安城也就一百多万人,约三十万户人家。
“搞清楚了吗,李义协他们这次出海回来,真的准备要去传说中的美洲了?”
渭水书院里头,长孙冲和郑海站在一个地球仪面前,听着旁边的人汇报着消息。
“是的,那个李义协在船上的时候,就已经放出话了,这一次回长安城只待一个月,一天也不多留,然后立马前往登州,乘坐新式的海船出海。这一次,他们要去挑战楚王殿下口中的美洲!”
李义协和李耿想要去美洲的消息,其实不是什么秘密。
几年前他们两就在许多场合嚷嚷着要去寻找传说中的高产农作物,只是没有几个人相信而已。
如今地球仪上的澳洲已经找到了,李义协他们还在沿途新修建了好几个补给港口。
所以长孙冲再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已经基本相信李义协这次是来真的了。
“长孙兄,我们不说那个美洲有没有像澳洲那样有金矿银矿,单单那个被楚王殿下称作土豆和玉米,还有番薯的高产农作物,只要找到一样,只要这些高产农作物的产量有楚王殿下说的一半那么多,那么名垂千古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我们渭水书院这几年的发展很快,但是在大唐的名气却是远远赶不上观狮山书院,甚至还被人拉的越来越远。这一次,如果寻找高产农作物的发现之旅被观狮山书院独占,我觉得以后渭水书院要想追上观狮山书院,就几乎没有希望了。”
郑海的眼光还不错,心中也有几分抱负。
如今,郑家已经感受到渭水书院给家族发展带来的好处,支持力度也比前几年大了不少。
所以郑海也开始考虑怎么进一步的提高渭水书院的地位。
很显然,发现新大陆,或者发现新的高产农作物,这些都能够大大的提高渭水书院的知名度。
所以郑海心动了。
“郑兄,你说的这个我明白。但是我们书院的学员,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航海经验,哪怕是我们紧急去购买一艘船只,也搞个‘渭水书院号’去跟在李义协他们身后探索美洲,日程上也来不及啊。”
如果可以蹭观狮山书院的热度,跟着一起去探索美洲,长孙冲自然是支持的。
但是,他对于渭水书院的学员的航海能力,显然是没有信心的。
事实上,放眼大唐,航海实力最强的是东海渔业,其他的都不是一个级别。
哪怕是观狮山书院的船队,使用的基本上也都是东海渔业的船员。
“如果我们自己去搞,日程上自然是来不及的。但是如果只是安排人员跟着参加的话,那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虽然李义协和李耿都很有信心的样子,但是从这地球仪上也能看出来,美洲离我们远着呢。
不管他们准备开发哪条航线,路上的风险都不会小。所以对于渭水书院的加入,他们接受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大不了,我们雇佣一批船员,就跟在李义协他们身后,关键时刻,大家能够互相帮衬一下。”
郑海转动着眼前的地球仪,不管的猜测着李义协和李耿的下一步动作。
“单纯的跟随,那么到时候哪怕是发现了土豆或者玉米,大家也只会认为这是李义协和李耿在李宽的指导下,带着大家发现的,根本就没有我们渭水书院什么事情。我倒是觉得,要么就干脆先跟在李义协他们的船队后面,等到成功的到达美洲之后,我们书院的人马就自己去各处搜寻高产农作物的下落。
这么一来,我们就有一半的可能成功第一个找到高产农作物的书院。再不济,李宽口中的三种高产农作物,我们先找到其中一种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这样也能让我们渭水书院扬名立万。”
长孙冲显然不大想渭水书院就像是跟屁虫一样的跟在观狮山书院后面学习,到时候什么功劳都分不到。
“你这个主意,倒不是不可行,但是就要看观狮山书院的那帮人,对于其他人跟着他们出海是什么态度了。”
郑海思索了一会,觉得长孙冲这个主意虽然有点缺德,但是却是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关键是这么下来,能够实现渭水书院的利益最大化。
至于这种行径会不会让渭水书院的船队陷入到危险之中,这就不是郑海考虑的问题了。
出海,哪有没有危险的?
“郑兄,长安城中比我对李宽更加了解的人可不多。虽然我一直不大喜欢他,但是在支持大唐勋贵和百姓出海这件事情上面,不得不说,他还是非常大度的。
美洲这种只停留在地球仪上的新大陆,发现之旅必然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旅途,要不然观狮山书院也不会拖到现在才准备出发。所以我相信李宽肯定是支持我们的船队跟在观狮山书院的船队后面的。只要李宽支持,李耿和李义协反对的可能性,几乎就没有。”
长孙冲这几年跟李宽不知道斗了多少回合。
虽然几乎没有胜利过,但是有一句话叫做“最懂你的人是你的对手”。
所以长孙冲对李宽的性格和做事风格的研究,还是非常深刻的。
“你这话说的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尽快行动了。别到时候人家都已经要出发了,我们的人手还没有安排好。那时候,指望着他们停下来等我们,就不现实了。”
听长孙冲这么说,郑海不再犹豫,立马就跟长孙冲开始商讨具体的安排。
以长孙家和荥阳郑氏的力量,组建一个小规模的船队,那自然不在话下。
……
“李忠,看你这幅表情,外面流传的那些事情,是真的咯?”
李世民批阅完奏折,一抬头就看到了旁边李忠正垂头丧脸的站在那里。
由于《大唐日报》等各个报纸都在报道“观狮山书院格物书院号”回来的相关事情,李耿和李义协又亲自撰写了不少文章鼓吹海外的各种机会和丰富物产,李世民自然也听说了。
“陛下,都是真的!”
李忠叹了口气,很是无奈的回答着李世民的话。
“我大唐子民,抛头颅洒热血都不怕,大海有什么好怕的?再说了,东海渔业不是已经准备了最新的海船了吗?朕倒是觉得,你看开一点好!”
李世民自然知道李忠为什么烦恼。
有个不省心的儿子是什么感觉,李世民可是太有体会了。
毕竟,他的不省心的儿子,可不是只有一个。
“属下倒不是反对李耿出海,只是这几年他一直在海上奔波,两个子嗣都没有留下来。要不是听说东海渔业严禁船员之间发展任何龙阳之好,我都要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跟一般人不一样了。”
这年头,大家对于传承看的非常重。
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了。
特别是家中有“金山”要继承的家族,对于传承的看重就更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比的了。
“这还不简单,李耿不是要在长安城呆一个月吗?这个月你就让他多辛苦一点,还能一个月都搞不定?晚点我让巢方给你开一个药方,再带点宫里头的药材回去给李耿补一补,到时候一定让他给你留下几个大孙子。”
李世民笑着说道。
“这倒不用,属下已经买了一箱子的六味地王丸,足够了!这要是都还没有怀上,那我也是认命了!”
李忠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平时阴暗的事情做的多了,才导致李耿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子嗣。
要知道,他可是为李耿准备了不少的伺妾。
不管是倭国女子还是新罗美婢,亦或是突厥女子,李耿都尝试过。
可是就没有一点动静!
“等李耿他们出发的时候,朕亲自到渭水码头给他们送行!这一次,他们出海是为了给我们大唐百姓寻找高产农作物而去,是在为我大唐百姓的幸福在冒险。”
李世民自始至终,都是支持船队去美洲探险的。
无他,唯粮食尔。
没有经历过粮食不足的人,是很难想象出粮食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高。
如果美洲真的有李宽口中的高产粮食,哪怕是赔上百万人的性命,李世民都要安排人去取回来。
何况,这一次的出海,并不需要那么高的代价。
“多谢陛下!犬子能够为大唐做些许贡献,也算是他的荣幸!”
李忠也同样意识到了高产农作物的特殊意义,所以没有阻止李耿出海!
不过,心中的担忧,却是一点也没有变少。
没办法,做父母的,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