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到船厂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要说大唐现在那座城市的工业气息最浓,那么,肯定是渭南。
乘坐首批量产的中型蒸汽轮船,只需要一个多时辰,就可以从长安到达渭南,这种以快速客运为目的建造的轮船,最大载重才三千石,换算下来,吃水两百吨左右。
然而,这样的船它却装载了两个较大的三缸蒸汽机作为动力推进,正常时速可达十八公里以上,顺水的话,每小时甚至能跑到二十多公里,一个时辰,将近四十五公里左右,从长安往下游水道跑,基本能实现日行千里的速度。
当然,它还可以更快,只是再快,安全就不好保证了,为了让这样的快船在水道上行走,渭河之上甚至要专门划分出快船行驶航道,和慢船行驶航道。
因为,老旧的船只,转向避让会比较慢,以现在渭河随时随地都千船万帆的热闹景象,很容易撞船。
这艘名为‘太子号’的蒸汽动力船,是李承乾的专用船,分上中下三层,下层舱是工作间,中层舱,是可供休息的房间,上层舱,则是个小型的观光宴会舱,装饰的很豪华,一百多人在船上,也不是显得又多拥挤。
如果是专业对外营运的客船,内部构造可能会更简单一些,安上整排整排的座位就行,那样的话,一船就能运送好几百人,从旬阳县的码头,三天内可达江陵,从渭南码头,则三天之内,可达登州莱州,五天之内到杭州湾,八九天左右,就到广州城了。
这种日行千里的速度,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已经非常快了,但是在孙享福看来,它还是慢的出奇。
后世,西安到广州,火车也就是一天的事情,你现在日夜不停,走八九天才到,简直是弱爆了。
孙家的小子们,都是在九垸县过的童年,所以,根本不怕水,他们到了船上之后,比孙享福还熟悉,显然,之前是坐过太子号的,孙享福都不需要照看他们,他们就把最好的视角位置霸占住了,玩起了船上的望远镜。
“老师觉得,这船造的如何?”在上层舱的沙发落坐之后,李承乾有些得意的向孙享福问道。
蒸汽船从首次试航,到之后的每一次试航,再到最终成型,装修成现在的这个样子,李承乾都有参与,目前为止,速度和舒适度,还没有能与之比肩的,毕竟,此前李世民在安西都护府那边,根本用不上这样的船。
孙享福点头露出来一丝赞叹之色,又问道,“它一年能产多少艘?”
李承乾笑着答道,“您应该问一个月能产多少艘,技术成型了之后,咱们可是将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批量制造,现在,渭南船厂上了十条大生产线,五条是造客船的,五条是造货船的,基本都是拿造好的标准零部件组装起来,就能成船,客船每条生产线,每个月都可以造一艘。
货船的构造更简单一些,二十天不到,就能出一艘,两个月,可以出十五艘,今年才批量生产了三个月,客船和货船,就已经出产四十多艘了。
不过,目前这种三千石的中小型船,都是走内陆江河,用于民用和商用,做信件包裹邮递,和生鲜货物运送等,真正全包钢的军舰和远海航行的大船,在杭州湾船厂制造,那边的航海,造船人才,更多一些。”
孙享福早年督造军事装备的时候,用的这套细化分解,标准制造,组装成型的手段,现在已经被各个行业活学活用了,这样做起事情来,效率更高,更简便一些。
这种中小型船只,并非战舰,除了底板,大部分地方都不需要用钢板浇筑,制造起来,自然是简单。
按照李承乾说的这个产量,恐怕,要不了几年,大唐内部江河湖泊上的船只,恐怕就都要换一轮了,这样,整个客运和物流的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孙享福又问道,“驾驶这样的蒸汽船的船运人员,跟的上出船的速度吗?”
李承乾答道,“有些紧张,航海学院的学生,都是香饽饽,教出来的人才,是要用于远洋航海事业的,所以,我想在蓝田技术学院这边,专门开设一个蒸汽轮船驾驶班,培训驾驶人员。”
孙享福笑了笑道,“一个班肯定不够,可以将其分出来,专门成立一所院校,几千,上万规模的培养,未来,咱们需要用到类似人才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李承乾一想也是,现在才几十艘船,之前培训出来的几百人,就都用上了,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船只需要人驾驶,于是点头道,“老师说的是,回头,我让宇文侍郎,把这件事情办了。”
这里,李恪想到了山南道那边一些跑船运的人,又向李承乾建议道,“咱们还得优先让那些有跑船经验的水手来学习,另外,长安一处学院不够,江陵那边,熟悉船务的人才更多一些。”
李泰也是反应了过来道,“广州虽然有航海学院的分院,但往内地跑的商船,客船也不少,同样要着手培训。”
孙享福笑道,“那就开三间学院嘛!咱们大唐,教老百姓学本事的机构,只嫌少,不嫌多。”
三人闻言,都是一笑,此刻,他们想的,已经不止是驾驶蒸汽轮船方面了,其它行业,似乎也可以这样落实。
只有程处默感觉有些郁闷,骑马打仗他行,开蒸汽轮船太高技术含量了,他不会。
渭南码头的旁边,就是渭南船厂,太子号在码头上停稳了之后,船上一行人就上了岸,往船厂这边走来,刚进了大门,孙享福就看到了一号船坞里面,一个高大的钢板包木的船壳,由于目前还没有研发出炭弧焊技术,暂时,也只能采用这种模式打造船壳。
这是渭南船厂正在研发建造的大型蒸汽货船,它的吃水,或者说载重,应该会超过三千吨,比刚才他们所乘坐的‘太子号’,大十五倍左右。
而且,它的航行速度,只会慢三成左右,据建造前的预算,在江上的顺逆流平均航行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十二到十三公里左右,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行驶,三百公里没有问题。
至于更大的五千吨海船,以及海军的战舰,则是在杭州湾船厂建造,有了蒸汽机作为动力,他们就不怕船造的太大跑不动了,在后世我国的海洋渔政船,都有四千多吨排水,而一战到二战期间,更是有许多载重达万吨的蒸汽动力货船问世,它的上限,还很高。
但是,造船的技术,得一步步来研究发展,目前来说,五千吨的货船,都还只是在理论上可以完成。
在任何时代,研发建造这样的大船,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建造了一年多,但还只是把船壳浇筑出来了而已。
未来,它还要经历像现在量产了的中小型客船一样的反复改良试验的过程,才能真正的下水航行,用五到十年能够完成,都算是快的了。
而五到十年后,说不定大唐的新一代汽轮式发动机,就能问世了,早前,孙享福就说了一些关于它的原理,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阶段,模型机就快造好了。
其实,搞懂了蒸汽机的人,自己一般也会想到一些改进模式,后世从蒸汽机开始改良用于工业,到它的出现,普及,不过是几十年而已,而接触到了科学,并且形成全民学习研究风潮的大唐人,未必就比后世的人傻。
杨顺水已经快六十了,虽然,他每天都会来船厂上班,但实际上,已经管不了什么事了。
现在的船厂,已经不光是设计上面的讲究了,船底板金属用料,龙骨的承压强度,蒸汽机甚至电路的应用,船壳曲弯力承压测算等等等知识,都不是以往他这样一个设计建造木船的老师傅,能够看的懂的了。
他就是来看着船厂里的小伙子们干活的,只要能看到他们这些后辈将一艘艘新式船造好下水,他就会很高兴。
所以,闲的没事干的老杨头,第一时间发现了孙享福等一行人。
李承乾这几年没少往船厂跑,杨顺水已经见怪不怪了,孙享福,则是有差不多十年没来船厂了,杨顺水看到他的时候,都不顾自己缺掉的几颗门牙笑起来会难看,喜滋滋的就迎了上来。
“来到船厂,第一时间能看到您老,真是开心。”
两人没有按照社会上的风气,行什么见面礼,而是直接将手握到了一块,使劲的摇晃,真正交情深厚的人,是不需要客套的。
“我,我看到您来也高兴,您都有十多年没来了吧!”
孙享福笑了笑道,“我不来,是因为你们这边做的好,不需要我来,咱们大唐还有好多地方的百姓种不好田,需要我去教他们,所以啊!这些年我也没闲着。”
“你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个老汉我还是知道的,就是老汉我现在没什么用了,帮不到你什么忙了。”
说到这里,杨顺水多少有些失落,孙享福则是笑了笑道,“您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您的子子孙孙做什么?得让他们多做事,摸索出更先进的技术,造福后世更多的百姓才好嘛!”
听孙享福这么多,杨顺水又把满嘴豁口的牙缝都笑了出来道,“呵呵,您说的对,回头,我也不来船厂碍眼了,在家里叮嘱孙子们学习去。”
李承乾则是在一旁笑道,“船厂您也得来,有您在,这些后辈们才会更加努力,到了您这个年纪都不懈怠,他们就更加没有懈怠的理由了。”
“那,老汉我是来船厂呢?还是在家叮嘱孙子们学习呢?”杨顺水有些懵圈的向孙享福问道。
孙享福笑着答道,“您不用纠结,怎么心里舒服,就怎么着。”
要说大唐现在那座城市的工业气息最浓,那么,肯定是渭南。
乘坐首批量产的中型蒸汽轮船,只需要一个多时辰,就可以从长安到达渭南,这种以快速客运为目的建造的轮船,最大载重才三千石,换算下来,吃水两百吨左右。
然而,这样的船它却装载了两个较大的三缸蒸汽机作为动力推进,正常时速可达十八公里以上,顺水的话,每小时甚至能跑到二十多公里,一个时辰,将近四十五公里左右,从长安往下游水道跑,基本能实现日行千里的速度。
当然,它还可以更快,只是再快,安全就不好保证了,为了让这样的快船在水道上行走,渭河之上甚至要专门划分出快船行驶航道,和慢船行驶航道。
因为,老旧的船只,转向避让会比较慢,以现在渭河随时随地都千船万帆的热闹景象,很容易撞船。
这艘名为‘太子号’的蒸汽动力船,是李承乾的专用船,分上中下三层,下层舱是工作间,中层舱,是可供休息的房间,上层舱,则是个小型的观光宴会舱,装饰的很豪华,一百多人在船上,也不是显得又多拥挤。
如果是专业对外营运的客船,内部构造可能会更简单一些,安上整排整排的座位就行,那样的话,一船就能运送好几百人,从旬阳县的码头,三天内可达江陵,从渭南码头,则三天之内,可达登州莱州,五天之内到杭州湾,八九天左右,就到广州城了。
这种日行千里的速度,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已经非常快了,但是在孙享福看来,它还是慢的出奇。
后世,西安到广州,火车也就是一天的事情,你现在日夜不停,走八九天才到,简直是弱爆了。
孙家的小子们,都是在九垸县过的童年,所以,根本不怕水,他们到了船上之后,比孙享福还熟悉,显然,之前是坐过太子号的,孙享福都不需要照看他们,他们就把最好的视角位置霸占住了,玩起了船上的望远镜。
“老师觉得,这船造的如何?”在上层舱的沙发落坐之后,李承乾有些得意的向孙享福问道。
蒸汽船从首次试航,到之后的每一次试航,再到最终成型,装修成现在的这个样子,李承乾都有参与,目前为止,速度和舒适度,还没有能与之比肩的,毕竟,此前李世民在安西都护府那边,根本用不上这样的船。
孙享福点头露出来一丝赞叹之色,又问道,“它一年能产多少艘?”
李承乾笑着答道,“您应该问一个月能产多少艘,技术成型了之后,咱们可是将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批量制造,现在,渭南船厂上了十条大生产线,五条是造客船的,五条是造货船的,基本都是拿造好的标准零部件组装起来,就能成船,客船每条生产线,每个月都可以造一艘。
货船的构造更简单一些,二十天不到,就能出一艘,两个月,可以出十五艘,今年才批量生产了三个月,客船和货船,就已经出产四十多艘了。
不过,目前这种三千石的中小型船,都是走内陆江河,用于民用和商用,做信件包裹邮递,和生鲜货物运送等,真正全包钢的军舰和远海航行的大船,在杭州湾船厂制造,那边的航海,造船人才,更多一些。”
孙享福早年督造军事装备的时候,用的这套细化分解,标准制造,组装成型的手段,现在已经被各个行业活学活用了,这样做起事情来,效率更高,更简便一些。
这种中小型船只,并非战舰,除了底板,大部分地方都不需要用钢板浇筑,制造起来,自然是简单。
按照李承乾说的这个产量,恐怕,要不了几年,大唐内部江河湖泊上的船只,恐怕就都要换一轮了,这样,整个客运和物流的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孙享福又问道,“驾驶这样的蒸汽船的船运人员,跟的上出船的速度吗?”
李承乾答道,“有些紧张,航海学院的学生,都是香饽饽,教出来的人才,是要用于远洋航海事业的,所以,我想在蓝田技术学院这边,专门开设一个蒸汽轮船驾驶班,培训驾驶人员。”
孙享福笑了笑道,“一个班肯定不够,可以将其分出来,专门成立一所院校,几千,上万规模的培养,未来,咱们需要用到类似人才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李承乾一想也是,现在才几十艘船,之前培训出来的几百人,就都用上了,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船只需要人驾驶,于是点头道,“老师说的是,回头,我让宇文侍郎,把这件事情办了。”
这里,李恪想到了山南道那边一些跑船运的人,又向李承乾建议道,“咱们还得优先让那些有跑船经验的水手来学习,另外,长安一处学院不够,江陵那边,熟悉船务的人才更多一些。”
李泰也是反应了过来道,“广州虽然有航海学院的分院,但往内地跑的商船,客船也不少,同样要着手培训。”
孙享福笑道,“那就开三间学院嘛!咱们大唐,教老百姓学本事的机构,只嫌少,不嫌多。”
三人闻言,都是一笑,此刻,他们想的,已经不止是驾驶蒸汽轮船方面了,其它行业,似乎也可以这样落实。
只有程处默感觉有些郁闷,骑马打仗他行,开蒸汽轮船太高技术含量了,他不会。
渭南码头的旁边,就是渭南船厂,太子号在码头上停稳了之后,船上一行人就上了岸,往船厂这边走来,刚进了大门,孙享福就看到了一号船坞里面,一个高大的钢板包木的船壳,由于目前还没有研发出炭弧焊技术,暂时,也只能采用这种模式打造船壳。
这是渭南船厂正在研发建造的大型蒸汽货船,它的吃水,或者说载重,应该会超过三千吨,比刚才他们所乘坐的‘太子号’,大十五倍左右。
而且,它的航行速度,只会慢三成左右,据建造前的预算,在江上的顺逆流平均航行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十二到十三公里左右,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行驶,三百公里没有问题。
至于更大的五千吨海船,以及海军的战舰,则是在杭州湾船厂建造,有了蒸汽机作为动力,他们就不怕船造的太大跑不动了,在后世我国的海洋渔政船,都有四千多吨排水,而一战到二战期间,更是有许多载重达万吨的蒸汽动力货船问世,它的上限,还很高。
但是,造船的技术,得一步步来研究发展,目前来说,五千吨的货船,都还只是在理论上可以完成。
在任何时代,研发建造这样的大船,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建造了一年多,但还只是把船壳浇筑出来了而已。
未来,它还要经历像现在量产了的中小型客船一样的反复改良试验的过程,才能真正的下水航行,用五到十年能够完成,都算是快的了。
而五到十年后,说不定大唐的新一代汽轮式发动机,就能问世了,早前,孙享福就说了一些关于它的原理,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阶段,模型机就快造好了。
其实,搞懂了蒸汽机的人,自己一般也会想到一些改进模式,后世从蒸汽机开始改良用于工业,到它的出现,普及,不过是几十年而已,而接触到了科学,并且形成全民学习研究风潮的大唐人,未必就比后世的人傻。
杨顺水已经快六十了,虽然,他每天都会来船厂上班,但实际上,已经管不了什么事了。
现在的船厂,已经不光是设计上面的讲究了,船底板金属用料,龙骨的承压强度,蒸汽机甚至电路的应用,船壳曲弯力承压测算等等等知识,都不是以往他这样一个设计建造木船的老师傅,能够看的懂的了。
他就是来看着船厂里的小伙子们干活的,只要能看到他们这些后辈将一艘艘新式船造好下水,他就会很高兴。
所以,闲的没事干的老杨头,第一时间发现了孙享福等一行人。
李承乾这几年没少往船厂跑,杨顺水已经见怪不怪了,孙享福,则是有差不多十年没来船厂了,杨顺水看到他的时候,都不顾自己缺掉的几颗门牙笑起来会难看,喜滋滋的就迎了上来。
“来到船厂,第一时间能看到您老,真是开心。”
两人没有按照社会上的风气,行什么见面礼,而是直接将手握到了一块,使劲的摇晃,真正交情深厚的人,是不需要客套的。
“我,我看到您来也高兴,您都有十多年没来了吧!”
孙享福笑了笑道,“我不来,是因为你们这边做的好,不需要我来,咱们大唐还有好多地方的百姓种不好田,需要我去教他们,所以啊!这些年我也没闲着。”
“你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个老汉我还是知道的,就是老汉我现在没什么用了,帮不到你什么忙了。”
说到这里,杨顺水多少有些失落,孙享福则是笑了笑道,“您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您的子子孙孙做什么?得让他们多做事,摸索出更先进的技术,造福后世更多的百姓才好嘛!”
听孙享福这么多,杨顺水又把满嘴豁口的牙缝都笑了出来道,“呵呵,您说的对,回头,我也不来船厂碍眼了,在家里叮嘱孙子们学习去。”
李承乾则是在一旁笑道,“船厂您也得来,有您在,这些后辈们才会更加努力,到了您这个年纪都不懈怠,他们就更加没有懈怠的理由了。”
“那,老汉我是来船厂呢?还是在家叮嘱孙子们学习呢?”杨顺水有些懵圈的向孙享福问道。
孙享福笑着答道,“您不用纠结,怎么心里舒服,就怎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