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棉甲和新问题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整个六七月,李世民都围绕着怎么促进商业发展这个问题在讨论中渡过的。
马周的建议全部被采纳,具体由长孙无忌去操作,目前,过百个胡人商队与汉人商贾达成了贷货协议,另外,还有数百并未遭受冲击的胡人商队,以及要往西域走货的汉人商队愿意出资,接受汉人军队的保护,如此,在大多数胡人将自己的商品销售出去,又采购了自己所需的商品之后,这支人数庞大,由五千骑兵作为护军的队伍,就要从长安出发了。
太极宫御书房,得了准见的秦琼大步向里面走去,他的手中,拿着一款聂三娘成衣作坊里面制作出来的大棉袄,而背上,则是背着一张叠成了豆腐块,用绳索扎紧的棉被。
“陛下,臣有重要之物献上。”
正在批阅奏章的李世民抬眼一看,便见了他手上拿着的棉衣和背上的棉被。
“叔宝可是说的你手中之物?”
放下毛笔,李世民从案几后面走了过来,一把就接过了秦琼手中的大棉袄,掂了掂,发现这袄子居然不轻。
“此衣乃是臣封地所产的棉花制成,哦,棉花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白叠子,这棉花由成衣作坊的工匠取籽之后,不仅可以织布,还可以塞入布料和皮料中,做成夹袄,其保暖的功效胜麻布丝绸多矣。
望江楼的服务员,去年便是穿着这样的羊皮夹袄,便能抵御关中的寒风,今年负责给他们制作衣物的成衣作坊更是制作出了这种更加厚实的大棉袄。不仅可以帮助士兵抵御关外严寒,当作甲胄来用,效果更佳。”
说着,秦琼便将那件李世民拿在手中观看的羊皮家棉袄里里外外的翻给李世民看了一遍,最外面的是一层可抵御寒风的羊皮,贴着羊皮,由细密的针线缝制了一层厚丝绸布,丝绸之内,被按压厚实的棉花塞满,又用棉布,密集的将棉花分长条,缝死固定在羊皮上,不仅如此,每一个长条针线的缝隙,还塞入了铁条,整件袄子至少有五公分厚,加上一条条穿插在棉里的铁条,达到了十几斤。
农历七月过后,关中的天气已经微凉,李世民在秦琼的一番讲解之后,也不多话,直接将这件厚重的羊皮夹棉袄穿在了自己的身上,扣上了胸前的硬木扣子,还没从御书房走到门外,便觉浑身热气丝毫不散,有种想要出汗的感觉。
“朕此刻方知,孙正明那小子为何处心积虑的种植这么多棉花了,有此棉衣御寒,关中之地的百姓就不会被冻死了。”
“呵呵,适才臣说过,这衣物当作甲胄来用,效果更佳,陛下请脱衣,找一侍卫来试试此衣的防御力。”
“哦?此衣真能挡的住刀剑?”走出了宫室,李世民只觉得殿外的秋风丝毫没能穿透自己这身衣物,便知道这衣服的抗风能力也很强,听秦琼这么多,一边惊讶的问着,一边将棉袄脱了下来,扬手就召唤过来一个殿前侍卫。
“交出佩刀,脱了铠甲,穿上此衣。”
“诺。”
侍卫遵照李世民的命令,当场卸甲换衣,李世民却是将那侍卫的佩刀拔出,看了一下刀口的锋利程度,见秦琼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态,原本只想用五成力的李世民,觉得应该用八成力试一试。
不一会,侍卫便将那棉袄套在了自己身上,李世民让他站定,扬手就向侍卫的胸口劈了一刀,要知道,李世民可是惯于军伍的,臂力比一般的军汉都还要强出好几分,当他八成力的一刀挥出去后,只见那穿棉衣的侍卫只是面有痛苦的退了两步,却又将身体挺的笔直。
“咦,有些意思。”
李世民弃了横刀,跑过来看侍卫胸口的刀口,却发现,他八成力的一刀,竟然没能将这棉衣劈穿,要知道,就是普通的棉被,想要用刀劈穿也不简单,更何况是这种压实了,厚达五公分,里面还塞了铁条的棉袄。
当然,秦琼让李世民放心的砍,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棉花压实了,可抗利器,而是因为,这棉袄穿插铁条的设计,本就是为了防御劈砍的,非是削铁如泥的宝刀,如何能劈的开这么厚的棉絮和铁条。
“陛下,这棉袄里面缝了铁条进去,若用刀砍,可是很难破开的,不仅如此,它还能抵御弓箭。”
“当真?取弓来。”
不一会,一把两石长弓便被侍卫取到了李世民手中,张弓搭箭,八十步外,噗的一声,长箭正好射中那个倒霉的侍卫腹部。
然而,那侍卫并没有痛苦的倒下,而是被箭的冲击力推的向后倒退了两步之后,再度挺起胸膛,站直了身体。
“锐利的箭头竟然不能穿透此衣?”
在厚实的棉花里塞了细铁条,刀锋很难劈开,这一点李世民可以理解,可细小的利箭不能将其射穿,这就让李世民很难理解了,毕竟铁条防御的部位有限,不可能自己刚好射中其中一根铁条吧!
“呵呵,正是,这也是为什么聂三娘要在羊皮后面先缝制一层丝绸布的原因,箭头虽然锋利,但这丝绸布柔软,箭头不能尽数将其割裂,带着丝绸布的箭头陷入了厚实的棉花里,就更加难将这一指厚的棉花穿透了,陛下,有此棉甲在,我大唐骑兵不仅不需要惧怕关外寒冷,还能无惧突厥人的马刀和弓箭,何愁突厥不灭。”
秦琼如此解释着,李世民听了也是眼冒精光,检查了那侍卫身上确实没有受伤之后,才转头对秦琼道,“此甲造价几何?”
“每件需羊皮一张,棉十斤,铁五斤,厚丝绸不到五尺。”
一张羊皮的价格差不多是三百钱,十斤去籽的棉花,按照今年市价算,不过两千钱,加上五斤铁和几尺丝绸,总价也不过几贯钱,可比全铁甲的造价低了好几倍。
而在关外的冬季,一个士兵穿上一副最少也是三四十斤重的铁甲,加上冬天御寒的衣物和兵器,负重就高达五六十斤了,这样高的负重下,他们根本无法持久作战,而且,被冷风吹过的铁甲,肌肤都不敢去碰,碰一块,冻伤一块。
现在,棉甲却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十几斤的负重对于体力的影响非常小,关键是它保暖,而且穿上之后比穿铁甲更的防御力也没有降低多少。
“叔宝有大功,当重赏。”算清了这笔帐的李世民大喜道。
“呃,臣不敢居功,这棉花可是孙正明那小子种出来的,而且,研制出这棉甲的,也是他家成衣作坊里的工匠······”
“是吗?可他并没有将此甲献与朕,却是你将其献了过来。”李世民闻言,有些玩味的看向秦琼道。
“他这不是还未返回长安么,另外,倭国派了遣唐使持国书进京了,那正使,正是在扬州与那小子有冲突的犬上二田耜······”
“叔宝是怕那些文官趁机对付那小子?”
“正是。”秦琼是老实人,也不转弯抹角,点头承认道。
“呵呵,你们呐,还真不怕把那小子给惯坏了,对了,你背上的是什么?”李世民笑着指了指秦琼,这才发现他背上还有个豆腐块一样的东西。
“这是棉被,也可以称之为行军被,冬日里,即便是没有火堆,裹一床这样的行军被,再盖上棉甲,士兵们也能睡个好觉。”
“嗯,这么背着,倒是能让骑兵行军宿营更加方便了,回头让那小子的工坊多做一些,送到宫里来,这个时节烧火炕有些浪费柴碳了,盖上一床这个棉被,倒是刚刚好。”
李世民翻看了一下棉被,又犯了爱占孙享福便宜的毛病,不过他有这个态度,秦琼就知道,这次就算那些文官再怎么闹腾,孙享福也不会有事了。
跟着李世民回到了御书房,将棉被交给了一个内侍,秦琼又道,“此次随胡商出关前往西域,陛下可想好了派谁去?”
“想都别想,没你的份,你还是在长安好好休养身体,这事,朕打算让李靖去。”
“李药师?倒是一个练兵的好手,不过这棉甲一时半会还不能装备他的兵马,今年他怕是要吃些苦头了。”
“想抢着吃这个苦头吃的人可多着呢!对了,那小子还有什么话托你带给朕?”李世民微微一笑道。
朝廷的武将班子都知道,谁担任了这次保护西域胡商的练兵任务,谁就妥妥的是将来征突厥的主将,所以,最近武将班子的人都抢破了脑袋,尉迟恭,程咬金,李绩,侯君集等,多次在朝堂上大打出手,李世民最后却是拍板定下了李靖,他可不想谁对自己这个决定再起质疑,于是岔开话题道。
“那倒不是,就是,臣封地里的棉花又让长安的勋贵眼馋了,怕不是明年,跟风种植的权贵大臣会很多,那么,对关中之地的粮食冲击会很大······”
朝廷上最近老是出现这样的新问题,之前几种胡瓜的大卖,已经让勋贵们眼馋了,各家都拼了命的往家里弄种子,挖那些懂得种植的农夫,想来他们明年是不会种粮食的了。
现在,棉花的暴利,又让勋贵们眼馋了,要知道,孙享福种植的棉花可都是在水份充足的河道旁边种植的,虽然不如后世的高产田,但亩产至少也达到了四五百斤,而今年的长安市面上的白叠子虽然降价了很多,但没有去籽的棉花还是能卖到一百文一斤,而一亩地产出的价值达到四五十贯,这是什么概念?可是比种粮食的二十倍收益还多啊!
所以,秦府的棉花制品一开始在市面上售卖,他家的门槛就被人踏破了,不是请求他给自己分些棉花种子,就是请求他给自己派两个会种棉花的农夫,左右不过是些利益上面的事情,却搞的他疲于应付,很显然,找他的这些人明年肯定都不会再种粮食这种收益低下的农作物了。
而要是整个关中没有人种粮食的话,那事情可就大了,要知道,关中的人口是最为密集的地方,光一个长安城内,就有一百多万人口,今年只是因为闹了点小旱灾,关中的粮价就没有像全国其它地区一样降下来,目前每石粮食价格还维持在去年秋收后的价格,大约每石五百文左右的样子,这还是因为亩产八石谷的消息被放出去,还有从世家子那边坑过来的两百多万石粮食陆续运到长安的原因,像江南,荆湖等地,粮食的价格其实只需要两百多文一石了。
要是明年关中的自产粮再大幅减少,那么可想而知,就不是价格的问题了,粮食是百姓的生存保障,缺口太大,会引起国朝不稳的,这就需要朝廷来调控,但是,你让那些地主们再去种植收益低下的粮食,他们同意吗?
整个六七月,李世民都围绕着怎么促进商业发展这个问题在讨论中渡过的。
马周的建议全部被采纳,具体由长孙无忌去操作,目前,过百个胡人商队与汉人商贾达成了贷货协议,另外,还有数百并未遭受冲击的胡人商队,以及要往西域走货的汉人商队愿意出资,接受汉人军队的保护,如此,在大多数胡人将自己的商品销售出去,又采购了自己所需的商品之后,这支人数庞大,由五千骑兵作为护军的队伍,就要从长安出发了。
太极宫御书房,得了准见的秦琼大步向里面走去,他的手中,拿着一款聂三娘成衣作坊里面制作出来的大棉袄,而背上,则是背着一张叠成了豆腐块,用绳索扎紧的棉被。
“陛下,臣有重要之物献上。”
正在批阅奏章的李世民抬眼一看,便见了他手上拿着的棉衣和背上的棉被。
“叔宝可是说的你手中之物?”
放下毛笔,李世民从案几后面走了过来,一把就接过了秦琼手中的大棉袄,掂了掂,发现这袄子居然不轻。
“此衣乃是臣封地所产的棉花制成,哦,棉花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白叠子,这棉花由成衣作坊的工匠取籽之后,不仅可以织布,还可以塞入布料和皮料中,做成夹袄,其保暖的功效胜麻布丝绸多矣。
望江楼的服务员,去年便是穿着这样的羊皮夹袄,便能抵御关中的寒风,今年负责给他们制作衣物的成衣作坊更是制作出了这种更加厚实的大棉袄。不仅可以帮助士兵抵御关外严寒,当作甲胄来用,效果更佳。”
说着,秦琼便将那件李世民拿在手中观看的羊皮家棉袄里里外外的翻给李世民看了一遍,最外面的是一层可抵御寒风的羊皮,贴着羊皮,由细密的针线缝制了一层厚丝绸布,丝绸之内,被按压厚实的棉花塞满,又用棉布,密集的将棉花分长条,缝死固定在羊皮上,不仅如此,每一个长条针线的缝隙,还塞入了铁条,整件袄子至少有五公分厚,加上一条条穿插在棉里的铁条,达到了十几斤。
农历七月过后,关中的天气已经微凉,李世民在秦琼的一番讲解之后,也不多话,直接将这件厚重的羊皮夹棉袄穿在了自己的身上,扣上了胸前的硬木扣子,还没从御书房走到门外,便觉浑身热气丝毫不散,有种想要出汗的感觉。
“朕此刻方知,孙正明那小子为何处心积虑的种植这么多棉花了,有此棉衣御寒,关中之地的百姓就不会被冻死了。”
“呵呵,适才臣说过,这衣物当作甲胄来用,效果更佳,陛下请脱衣,找一侍卫来试试此衣的防御力。”
“哦?此衣真能挡的住刀剑?”走出了宫室,李世民只觉得殿外的秋风丝毫没能穿透自己这身衣物,便知道这衣服的抗风能力也很强,听秦琼这么多,一边惊讶的问着,一边将棉袄脱了下来,扬手就召唤过来一个殿前侍卫。
“交出佩刀,脱了铠甲,穿上此衣。”
“诺。”
侍卫遵照李世民的命令,当场卸甲换衣,李世民却是将那侍卫的佩刀拔出,看了一下刀口的锋利程度,见秦琼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态,原本只想用五成力的李世民,觉得应该用八成力试一试。
不一会,侍卫便将那棉袄套在了自己身上,李世民让他站定,扬手就向侍卫的胸口劈了一刀,要知道,李世民可是惯于军伍的,臂力比一般的军汉都还要强出好几分,当他八成力的一刀挥出去后,只见那穿棉衣的侍卫只是面有痛苦的退了两步,却又将身体挺的笔直。
“咦,有些意思。”
李世民弃了横刀,跑过来看侍卫胸口的刀口,却发现,他八成力的一刀,竟然没能将这棉衣劈穿,要知道,就是普通的棉被,想要用刀劈穿也不简单,更何况是这种压实了,厚达五公分,里面还塞了铁条的棉袄。
当然,秦琼让李世民放心的砍,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棉花压实了,可抗利器,而是因为,这棉袄穿插铁条的设计,本就是为了防御劈砍的,非是削铁如泥的宝刀,如何能劈的开这么厚的棉絮和铁条。
“陛下,这棉袄里面缝了铁条进去,若用刀砍,可是很难破开的,不仅如此,它还能抵御弓箭。”
“当真?取弓来。”
不一会,一把两石长弓便被侍卫取到了李世民手中,张弓搭箭,八十步外,噗的一声,长箭正好射中那个倒霉的侍卫腹部。
然而,那侍卫并没有痛苦的倒下,而是被箭的冲击力推的向后倒退了两步之后,再度挺起胸膛,站直了身体。
“锐利的箭头竟然不能穿透此衣?”
在厚实的棉花里塞了细铁条,刀锋很难劈开,这一点李世民可以理解,可细小的利箭不能将其射穿,这就让李世民很难理解了,毕竟铁条防御的部位有限,不可能自己刚好射中其中一根铁条吧!
“呵呵,正是,这也是为什么聂三娘要在羊皮后面先缝制一层丝绸布的原因,箭头虽然锋利,但这丝绸布柔软,箭头不能尽数将其割裂,带着丝绸布的箭头陷入了厚实的棉花里,就更加难将这一指厚的棉花穿透了,陛下,有此棉甲在,我大唐骑兵不仅不需要惧怕关外寒冷,还能无惧突厥人的马刀和弓箭,何愁突厥不灭。”
秦琼如此解释着,李世民听了也是眼冒精光,检查了那侍卫身上确实没有受伤之后,才转头对秦琼道,“此甲造价几何?”
“每件需羊皮一张,棉十斤,铁五斤,厚丝绸不到五尺。”
一张羊皮的价格差不多是三百钱,十斤去籽的棉花,按照今年市价算,不过两千钱,加上五斤铁和几尺丝绸,总价也不过几贯钱,可比全铁甲的造价低了好几倍。
而在关外的冬季,一个士兵穿上一副最少也是三四十斤重的铁甲,加上冬天御寒的衣物和兵器,负重就高达五六十斤了,这样高的负重下,他们根本无法持久作战,而且,被冷风吹过的铁甲,肌肤都不敢去碰,碰一块,冻伤一块。
现在,棉甲却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十几斤的负重对于体力的影响非常小,关键是它保暖,而且穿上之后比穿铁甲更的防御力也没有降低多少。
“叔宝有大功,当重赏。”算清了这笔帐的李世民大喜道。
“呃,臣不敢居功,这棉花可是孙正明那小子种出来的,而且,研制出这棉甲的,也是他家成衣作坊里的工匠······”
“是吗?可他并没有将此甲献与朕,却是你将其献了过来。”李世民闻言,有些玩味的看向秦琼道。
“他这不是还未返回长安么,另外,倭国派了遣唐使持国书进京了,那正使,正是在扬州与那小子有冲突的犬上二田耜······”
“叔宝是怕那些文官趁机对付那小子?”
“正是。”秦琼是老实人,也不转弯抹角,点头承认道。
“呵呵,你们呐,还真不怕把那小子给惯坏了,对了,你背上的是什么?”李世民笑着指了指秦琼,这才发现他背上还有个豆腐块一样的东西。
“这是棉被,也可以称之为行军被,冬日里,即便是没有火堆,裹一床这样的行军被,再盖上棉甲,士兵们也能睡个好觉。”
“嗯,这么背着,倒是能让骑兵行军宿营更加方便了,回头让那小子的工坊多做一些,送到宫里来,这个时节烧火炕有些浪费柴碳了,盖上一床这个棉被,倒是刚刚好。”
李世民翻看了一下棉被,又犯了爱占孙享福便宜的毛病,不过他有这个态度,秦琼就知道,这次就算那些文官再怎么闹腾,孙享福也不会有事了。
跟着李世民回到了御书房,将棉被交给了一个内侍,秦琼又道,“此次随胡商出关前往西域,陛下可想好了派谁去?”
“想都别想,没你的份,你还是在长安好好休养身体,这事,朕打算让李靖去。”
“李药师?倒是一个练兵的好手,不过这棉甲一时半会还不能装备他的兵马,今年他怕是要吃些苦头了。”
“想抢着吃这个苦头吃的人可多着呢!对了,那小子还有什么话托你带给朕?”李世民微微一笑道。
朝廷的武将班子都知道,谁担任了这次保护西域胡商的练兵任务,谁就妥妥的是将来征突厥的主将,所以,最近武将班子的人都抢破了脑袋,尉迟恭,程咬金,李绩,侯君集等,多次在朝堂上大打出手,李世民最后却是拍板定下了李靖,他可不想谁对自己这个决定再起质疑,于是岔开话题道。
“那倒不是,就是,臣封地里的棉花又让长安的勋贵眼馋了,怕不是明年,跟风种植的权贵大臣会很多,那么,对关中之地的粮食冲击会很大······”
朝廷上最近老是出现这样的新问题,之前几种胡瓜的大卖,已经让勋贵们眼馋了,各家都拼了命的往家里弄种子,挖那些懂得种植的农夫,想来他们明年是不会种粮食的了。
现在,棉花的暴利,又让勋贵们眼馋了,要知道,孙享福种植的棉花可都是在水份充足的河道旁边种植的,虽然不如后世的高产田,但亩产至少也达到了四五百斤,而今年的长安市面上的白叠子虽然降价了很多,但没有去籽的棉花还是能卖到一百文一斤,而一亩地产出的价值达到四五十贯,这是什么概念?可是比种粮食的二十倍收益还多啊!
所以,秦府的棉花制品一开始在市面上售卖,他家的门槛就被人踏破了,不是请求他给自己分些棉花种子,就是请求他给自己派两个会种棉花的农夫,左右不过是些利益上面的事情,却搞的他疲于应付,很显然,找他的这些人明年肯定都不会再种粮食这种收益低下的农作物了。
而要是整个关中没有人种粮食的话,那事情可就大了,要知道,关中的人口是最为密集的地方,光一个长安城内,就有一百多万人口,今年只是因为闹了点小旱灾,关中的粮价就没有像全国其它地区一样降下来,目前每石粮食价格还维持在去年秋收后的价格,大约每石五百文左右的样子,这还是因为亩产八石谷的消息被放出去,还有从世家子那边坑过来的两百多万石粮食陆续运到长安的原因,像江南,荆湖等地,粮食的价格其实只需要两百多文一石了。
要是明年关中的自产粮再大幅减少,那么可想而知,就不是价格的问题了,粮食是百姓的生存保障,缺口太大,会引起国朝不稳的,这就需要朝廷来调控,但是,你让那些地主们再去种植收益低下的粮食,他们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