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朝廷的风向变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四五章朝廷的风向变了
陈应口中的“东风”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东风,而是指朝廷的风向。攻打郑国王世充,是李世民的菜。
适可而止,这是政治正确。任何时期,武将的悲哀就是看不透局势,相反,陈应这一点看得非常透撤。比如梁师都,明明只有不到三万兵马,二十几个县,别说出动朝廷的大军,哪怕是随便一个十六卫将军,带着一卫十几府兵马,就可以虐得梁师都死去活来,可是朝廷却没有灭掉梁师都。
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因为不想。梁师都控制的范围,正好是在阴山山道,可以从漠北抵漠南,在这个情况下,李唐如果消灭梁师都,就意味着要单独面对来自突厥的压力。
可是刘武周不一样,刘武周死后,他的势力崩溃。事实上,此时的突厥,与大唐一样,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处罗可汗也被陈应打怕了,他也不敢直接与唐朝接壤,早在去年十一月的时候,处罗可汗派人前往窦建德处,以一万匹战马的代价,向窦建德要回了萧皇后和杨政道。
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弗设将萧皇后和杨政道迎接到突厥,拥立杨政道为隋王,把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部配给杨政道管治,复立“大隋”政权。杨政道在定襄设置百官,全部依照隋朝制度,拥有部众一万多人。
这样以来,隋朝在河东朔方方向,就与突厥建立了一个双方都默认的缓冲区。哪怕名义上打着旗号投降唐朝,实际上却自立为王的幽州总管、燕王罗艺,突厥人也不敢轻易对付。因为处罗可汗实在是害怕。
当陈应麾下只有数千骑兵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对手了。如今以唐朝的实力,可以随随便便拉出三五万骑兵,到时候,他就算躲在龙庭同样没有用。
早在李渊同意他率领东宫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攻伐函谷关的时候,陈应其实已经明白,李渊还真不想陈应攻破函谷关。因为只要有点军事常识,都知道两万人马是不可能轻易攻破函谷关的。
当然陈应如果仍旧使用蒸馏过的猛火油,给王仁则来一个烈焰焚城,陈应相信函谷关肯定也和当初刘武周镇守的雁门关一样,一战而下。
喜欢将所有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帝王的秉性。李渊作为一个帝王,有这样的想法,自然不出乎陈应的意料,攻破函谷关其实并不是李渊的目的,得知陈应用什么办法攻破函谷关,才是李渊最想知道的事情。
故意只给陈应两万余兵马,就是想逼着陈应拿出当初攻破雁门关的燃烧弹。对于李渊的这种顾虑,陈应感觉很可笑。他很想告诉李渊,只要他愿意还可以拿出威力更加厉害的武器,只是想李渊如此大的怀疑心,陈应实在不敢毫无保留的信任李渊。
就在这时,一阵响如滚雷的马蹄声打乱的陈应的深思,单雄信看着这一队规模不大的骑兵,突然微微一怔,惊讶的道:“他怎么来了?”
陈应转而回头,正望见来人。这一群人,都是他的熟人,有黑脸的罗士信,憨厚的张怀威,有白净的张士贵,还有段志感与毕信。
罗士信距离陈应还有数十步远,阿史那思摩就迎了上去。二人四目,就像斗鸡眼,在空中碰撞出火花。
罗士信望着阿史那思摩的手,一字一顿的道:“哼,有种别用弓箭,耶耶今天教你如何做人!”
阿史那思摩反唇相讥:“你有种别用你的枪。”
罗士信跳下战马,挺枪刺中冰冻的雪地上,一把铁枪探入雪地莫约一尺余人。罗士信冲阿史那思摩叫嚣道:“来,来,来……耶耶用拳头也能打服你!”
阿史那思摩丢下弓箭,同样赤手空拳,扑向罗士信。
单雄信心中一紧,正欲上前帮忙。
在单雄信心中,兄弟始终是兄弟。罗士信是他的兄弟,而阿史那思摩不是,哪怕阿史那思摩再如何是陈应的心腹,照揍不误。大不了,回头与罗士信一起接受陈应的惩罚。
陈应伸手一拉单雄信的胳膊:“莫急,莫急,这是他们联络感情的独特方式。”
果然,正如陈应所说的那样,无论张怀威也好,张士贵也罢,他们都没有紧张,都是一副抱着膀子看猴戏的态度。最过份的是段志感,这货居然拉着一帮将领在旁边下注。
罗士信与阿史那思摩各有所长,阿史那思摩最骄傲的地方是他的骑术,可是罗士信这个怪胎,骑术不仅不弱于阿史那思摩,反而依仗着自己身壮力不亏,骑战经常虐阿史那思摩,可是阿史那思摩真正厉害的就是他的箭术。
在整个东宫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十八折冲府所有将士中,恐怕没有人可以和其比肩,就算是张士贵箭术不错,但是张士贵的箭术是静止射击,或站在地上射,准确率非常高,然而在马背上骑射,张士贵就比阿史那思摩差远了。
但是比拳脚,罗士信不弱于阿史那思摩,可是阿史那思摩却会较力,就像《水浒传》里李逵怕燕青一样,燕青很容易可以摔倒李逵。同样,阿史那思摩只要抓住罗士信,罗士信肯定会被摔,当然,罗士信如果不被捉住,挨揍的肯定是阿史那思摩。
就在罗士信与阿史那思摩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陈应敏锐的发现队伍中有几个生面孔。而且这二人虽然一副骑兵打扮,然而他们二人的态度,绝对不像是区区小兵。
陈应目光望着其中一名面部白净的人,看着他脸上的褶子,恐怕不下四十岁了,可是居然没有胡子,答案只有一种——宫里出身的宦官。
“这位公公,不知怎么称呼?”
“公公咱家可真不敢挡!”那个相貌阴柔、唇颔无须、脸白得像娘们的中年人皮笑肉不笑的道:“咱们乃内侍监郎官安兴,奴婢见过陈大将军!”
隋朝的时候内侍监还是内侍省,不过在唐朝降省为监,所有宦官的品阶都降了。郎官算是内侍监里级别比较低的宦官。比陈齐这个正四品的中常侍小得多了。
安兴指着那名一脸好奇打着陌刀军与钩镰枪兵操练的士兵道:“这是兵部职方司郎中文征明!”
听到这个名字,陈应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没有想到这个文征明是一个眼睛特毒的人,他瞬间捕捉到了陈应眼中的异样,好奇的问道:“陈大将军听说过下官?”
陈应摇摇头。
文征明倒也知趣,并没有追问。
虽然安兴这个内侍和文征明这个兵部职方司郎中,陈应已经知道他等的东风其实已经来了,算不算东风已经不重要了,至少他已经知道下一步的具体行动。
文征明是兵部职方司郎中,正五品,他过来是代表兵部勘验军功的;内臣安兴是内待监的局郎官,安兴过来怕是担任监军的。
一个没有监军的军队,在这个时代其实是非常罕见的,陈应率领两万余军队,如果识趣皆大欢喜,如果不识趣,肯定大祸临头,有的是人找他秋后算帐。
不过李渊也太小看陈应了,哪怕陈应没有学习过什么政治斗争,可是电视剧电影看过不少,一个将领,特别是功高盖主的将领,要想活得久,首先一点要懂进退,识大体。皇帝让你做的事情,你才能做,不让你做的事情,就最好安份守已。
有监军,也就意味着李渊准备给陈应更艰巨的任务了。
陈应很理解,毕竟他兼顾着一个家,也没有单纯的利用手下的那些的自身觉悟,也是靠监督。现在李渊让安兴过来监军,也就意味着,陈应就要加权了。
在这个时候,罗士信与阿史那思摩已经打完了,这个时候罗士信背上都是积雪,显然是摔了不止一跤,当然阿史那思摩也没有占到便宜。
阿史那思摩的眼睛青了一块,嘴角也破了皮,流了一点血。
罗士信拍着陈应的肩膀道:“不错啊,你在函谷道北塬的两战打得漂亮啊!”
“还远远不够,若是罗兄弟可以早点过来!”陈应指着远方的函谷关城笑道:“咱们已经可以在函谷关内喝酒了”
陈应笑了起来,打着手势引着众人前往中军大帐。
这一次安兴与文征明带了朝廷的封赏。不过两次捷报与缴获的黄金送到长安城,陈应这一次倒没有升官,也没有加爵,只是被赐了一件蟒袍。
蟒袍是藩王的服饰,按制五爪为龙,四爪为蟒,陈应脑袋开始急转了,李渊不会平白无故赐他一件蟒袍。
唐朝虽然有异姓王,而且不少。可是仔细想想,当异姓王的除了郭子仪之外,好像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按说自己的功劳虽然有些,可是论功封王,还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文征明在这个时候,掏出一卷明黄黑犀牛角轴,展开抑扬顿挫的道:“冠军大将军、东宫太子宾客、彭城郡公、陈应接旨!”
陈应也知道了唐朝的规矩,立即躬身,严肃起来。
“大唐皇帝诏曰……”
PS:今天忙得太晚,更新有点晚。圣旨,实在是没有时间写出来了,明天早点更新!
第一四五章朝廷的风向变了
陈应口中的“东风”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东风,而是指朝廷的风向。攻打郑国王世充,是李世民的菜。
适可而止,这是政治正确。任何时期,武将的悲哀就是看不透局势,相反,陈应这一点看得非常透撤。比如梁师都,明明只有不到三万兵马,二十几个县,别说出动朝廷的大军,哪怕是随便一个十六卫将军,带着一卫十几府兵马,就可以虐得梁师都死去活来,可是朝廷却没有灭掉梁师都。
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因为不想。梁师都控制的范围,正好是在阴山山道,可以从漠北抵漠南,在这个情况下,李唐如果消灭梁师都,就意味着要单独面对来自突厥的压力。
可是刘武周不一样,刘武周死后,他的势力崩溃。事实上,此时的突厥,与大唐一样,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处罗可汗也被陈应打怕了,他也不敢直接与唐朝接壤,早在去年十一月的时候,处罗可汗派人前往窦建德处,以一万匹战马的代价,向窦建德要回了萧皇后和杨政道。
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弗设将萧皇后和杨政道迎接到突厥,拥立杨政道为隋王,把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部配给杨政道管治,复立“大隋”政权。杨政道在定襄设置百官,全部依照隋朝制度,拥有部众一万多人。
这样以来,隋朝在河东朔方方向,就与突厥建立了一个双方都默认的缓冲区。哪怕名义上打着旗号投降唐朝,实际上却自立为王的幽州总管、燕王罗艺,突厥人也不敢轻易对付。因为处罗可汗实在是害怕。
当陈应麾下只有数千骑兵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对手了。如今以唐朝的实力,可以随随便便拉出三五万骑兵,到时候,他就算躲在龙庭同样没有用。
早在李渊同意他率领东宫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攻伐函谷关的时候,陈应其实已经明白,李渊还真不想陈应攻破函谷关。因为只要有点军事常识,都知道两万人马是不可能轻易攻破函谷关的。
当然陈应如果仍旧使用蒸馏过的猛火油,给王仁则来一个烈焰焚城,陈应相信函谷关肯定也和当初刘武周镇守的雁门关一样,一战而下。
喜欢将所有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帝王的秉性。李渊作为一个帝王,有这样的想法,自然不出乎陈应的意料,攻破函谷关其实并不是李渊的目的,得知陈应用什么办法攻破函谷关,才是李渊最想知道的事情。
故意只给陈应两万余兵马,就是想逼着陈应拿出当初攻破雁门关的燃烧弹。对于李渊的这种顾虑,陈应感觉很可笑。他很想告诉李渊,只要他愿意还可以拿出威力更加厉害的武器,只是想李渊如此大的怀疑心,陈应实在不敢毫无保留的信任李渊。
就在这时,一阵响如滚雷的马蹄声打乱的陈应的深思,单雄信看着这一队规模不大的骑兵,突然微微一怔,惊讶的道:“他怎么来了?”
陈应转而回头,正望见来人。这一群人,都是他的熟人,有黑脸的罗士信,憨厚的张怀威,有白净的张士贵,还有段志感与毕信。
罗士信距离陈应还有数十步远,阿史那思摩就迎了上去。二人四目,就像斗鸡眼,在空中碰撞出火花。
罗士信望着阿史那思摩的手,一字一顿的道:“哼,有种别用弓箭,耶耶今天教你如何做人!”
阿史那思摩反唇相讥:“你有种别用你的枪。”
罗士信跳下战马,挺枪刺中冰冻的雪地上,一把铁枪探入雪地莫约一尺余人。罗士信冲阿史那思摩叫嚣道:“来,来,来……耶耶用拳头也能打服你!”
阿史那思摩丢下弓箭,同样赤手空拳,扑向罗士信。
单雄信心中一紧,正欲上前帮忙。
在单雄信心中,兄弟始终是兄弟。罗士信是他的兄弟,而阿史那思摩不是,哪怕阿史那思摩再如何是陈应的心腹,照揍不误。大不了,回头与罗士信一起接受陈应的惩罚。
陈应伸手一拉单雄信的胳膊:“莫急,莫急,这是他们联络感情的独特方式。”
果然,正如陈应所说的那样,无论张怀威也好,张士贵也罢,他们都没有紧张,都是一副抱着膀子看猴戏的态度。最过份的是段志感,这货居然拉着一帮将领在旁边下注。
罗士信与阿史那思摩各有所长,阿史那思摩最骄傲的地方是他的骑术,可是罗士信这个怪胎,骑术不仅不弱于阿史那思摩,反而依仗着自己身壮力不亏,骑战经常虐阿史那思摩,可是阿史那思摩真正厉害的就是他的箭术。
在整个东宫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十八折冲府所有将士中,恐怕没有人可以和其比肩,就算是张士贵箭术不错,但是张士贵的箭术是静止射击,或站在地上射,准确率非常高,然而在马背上骑射,张士贵就比阿史那思摩差远了。
但是比拳脚,罗士信不弱于阿史那思摩,可是阿史那思摩却会较力,就像《水浒传》里李逵怕燕青一样,燕青很容易可以摔倒李逵。同样,阿史那思摩只要抓住罗士信,罗士信肯定会被摔,当然,罗士信如果不被捉住,挨揍的肯定是阿史那思摩。
就在罗士信与阿史那思摩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陈应敏锐的发现队伍中有几个生面孔。而且这二人虽然一副骑兵打扮,然而他们二人的态度,绝对不像是区区小兵。
陈应目光望着其中一名面部白净的人,看着他脸上的褶子,恐怕不下四十岁了,可是居然没有胡子,答案只有一种——宫里出身的宦官。
“这位公公,不知怎么称呼?”
“公公咱家可真不敢挡!”那个相貌阴柔、唇颔无须、脸白得像娘们的中年人皮笑肉不笑的道:“咱们乃内侍监郎官安兴,奴婢见过陈大将军!”
隋朝的时候内侍监还是内侍省,不过在唐朝降省为监,所有宦官的品阶都降了。郎官算是内侍监里级别比较低的宦官。比陈齐这个正四品的中常侍小得多了。
安兴指着那名一脸好奇打着陌刀军与钩镰枪兵操练的士兵道:“这是兵部职方司郎中文征明!”
听到这个名字,陈应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没有想到这个文征明是一个眼睛特毒的人,他瞬间捕捉到了陈应眼中的异样,好奇的问道:“陈大将军听说过下官?”
陈应摇摇头。
文征明倒也知趣,并没有追问。
虽然安兴这个内侍和文征明这个兵部职方司郎中,陈应已经知道他等的东风其实已经来了,算不算东风已经不重要了,至少他已经知道下一步的具体行动。
文征明是兵部职方司郎中,正五品,他过来是代表兵部勘验军功的;内臣安兴是内待监的局郎官,安兴过来怕是担任监军的。
一个没有监军的军队,在这个时代其实是非常罕见的,陈应率领两万余军队,如果识趣皆大欢喜,如果不识趣,肯定大祸临头,有的是人找他秋后算帐。
不过李渊也太小看陈应了,哪怕陈应没有学习过什么政治斗争,可是电视剧电影看过不少,一个将领,特别是功高盖主的将领,要想活得久,首先一点要懂进退,识大体。皇帝让你做的事情,你才能做,不让你做的事情,就最好安份守已。
有监军,也就意味着李渊准备给陈应更艰巨的任务了。
陈应很理解,毕竟他兼顾着一个家,也没有单纯的利用手下的那些的自身觉悟,也是靠监督。现在李渊让安兴过来监军,也就意味着,陈应就要加权了。
在这个时候,罗士信与阿史那思摩已经打完了,这个时候罗士信背上都是积雪,显然是摔了不止一跤,当然阿史那思摩也没有占到便宜。
阿史那思摩的眼睛青了一块,嘴角也破了皮,流了一点血。
罗士信拍着陈应的肩膀道:“不错啊,你在函谷道北塬的两战打得漂亮啊!”
“还远远不够,若是罗兄弟可以早点过来!”陈应指着远方的函谷关城笑道:“咱们已经可以在函谷关内喝酒了”
陈应笑了起来,打着手势引着众人前往中军大帐。
这一次安兴与文征明带了朝廷的封赏。不过两次捷报与缴获的黄金送到长安城,陈应这一次倒没有升官,也没有加爵,只是被赐了一件蟒袍。
蟒袍是藩王的服饰,按制五爪为龙,四爪为蟒,陈应脑袋开始急转了,李渊不会平白无故赐他一件蟒袍。
唐朝虽然有异姓王,而且不少。可是仔细想想,当异姓王的除了郭子仪之外,好像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按说自己的功劳虽然有些,可是论功封王,还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文征明在这个时候,掏出一卷明黄黑犀牛角轴,展开抑扬顿挫的道:“冠军大将军、东宫太子宾客、彭城郡公、陈应接旨!”
陈应也知道了唐朝的规矩,立即躬身,严肃起来。
“大唐皇帝诏曰……”
PS:今天忙得太晚,更新有点晚。圣旨,实在是没有时间写出来了,明天早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