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24.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七十一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王珪如何与太原王氏本家商议此事,陈应并不关心,至于太原王氏会不会出手对手柴氏,陈应依旧不关心。
煤炭炼钢里面有多大的利润,陈应是知道的,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一个技术发展方向问题。有时候陈应也在感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聪明的,对于钢铁的使用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技术落后,并没有直接取代青铜器,而是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第一代炼钢技术是采取“固态还原法”,所谓的固态还原,就是利用整块的铁矿石,在低温的固态状态中被木炭还原的产物,这种钢铁质量很不稳定,产量也低,属于没有办法大规模开采应用的范畴。
直到西汉时期,中国发明了“百炼钢”技术,事实上百炼钢也是在春秋时期渗碳钢的技术上改进而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都大同小异。然后就到了西汉中期,出现了炒钢法,而且采取了水排鼓风,等机械加工技术,算是取得质的飞跃。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又发明了灌钢法。
毫不客气的说,在炼钢行业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中国一直走在了历史的前列,在后世被吹上天的乌兹钢也好,大马革士刀也罢,其实不过是采取渗碳与锻压技术,也就是说是中国西汉初期发明的炼钢技术,差距是千年之久。
但是,无论是渗碳钢、百炼钢或炒钢,甚至灌钢,都无法避开一个致命问题,就是产能太低,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老百姓不得不用木质工具种地或生产生活,在陈应眼里,煤炭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这应该是中华大地上,人们第一次主动去利用煤炭,将煤炭资源转化为动力。
当煤炭可以用来生火做饭,可以用来烧火取暖,也可以用来炼钢的时候,当“煤炭是宝”这层窗户纸被捅破后,可以想见,各地的工匠们会自发地研究、了解其煤炭原理。百年内,大量的煤矿会开开采出来,有了陈应的提点,煤炭的利用,或许会换来黄土高原和秦岭的树木一些生机,只要黄土高原的生态平衡不被破坏,中国北方缺源大量沙漠化的问题就不会那么早出现。
希望这些东西,石油如果说是工业的血液,那么煤炭就是工业的蛋白质,众所周知在缺乏蛋白质的时候,人根本就没有力气。陈应最终的目的是发展科技,能将更多人从繁重劳力里解放出来,并慢慢改变这个时代。
如此想着,陈应看看王珪,又瞧瞧李建成,含笑说道:“太子殿下,左庶子,其实也不用纠结,若是二位感觉非常为难的话,就当陈应今天什么话都没说。”
陈应未必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太原王氏身上,焦炭炼钢的利润太大,为了这个巨大的利益,愿意替陈应出头的人肯定会很多,七宗五望,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实在不行陈应就去找赵郡李氏,或者范阳卢氏,更或者是清河崔氏。
正所谓离了张屠户,也不会吃混毛猪。
听闻他的话,王珪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他可没觉得和灭掉一个汾州柴氏有多困难,但是山东贵族集团都是盘根错节,相互联姻,灭掉柴氏不难,然而灭掉柴氏之后的后遗症却不好消化。可是石炭炼钢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李建成则是眨了眨眼睛,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本宫有一个私下的问题想问陈卿,陈卿与柴氏到底有何仇怨,要不死不休?本宫在汾州柴氏还有几分薄面,若是陈卿愿意,本宫可代为说项……”
“哎……”陈应悠悠长叹了一口气,道:“其实,臣下与柴氏往日无仇,旧日无怨。”
一听这话,王珪忍不住心中暗骂:“没仇你还要灭人满门,有仇岂不是要诛人九族?”
李建成皱起眉头,望着陈应露出思付之色。
“此间事不足以与外人道,请太子殿下体谅一二。”陈应不好意思的朝着裴矩与王珪尴尬的笑笑。
李建成的反应不出乎陈应的预料,李建成道:“此间乃本宫腹心,亦无秘密闭其言行。”
陈应只好苦笑着道:“只是汾州柴氏太不识抬举了,他们扣着平阳公主的堂书,死拿着不放手,执意要让平阳公主为柴驸马终身守节。”
陈应语气中特别加重了终身守节四个字,李建成闻言脸色大变,气愤得满脸涨红:“好胆。”
李建成是太子,他更是一个兄长。
中国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有两套行为准则,要求别人是,往往是要求别人有风度,宽厚待人,可是只要涉及了自己或自己的亲人,马上就是换另外一套行为准则,比如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王珪拍拍自己的脑袋,终于恍然大悟。
李建成英俊的脸显得格外的阴沉:“叔玠,汾州柴氏你知道怎么办了吧!”
王珪忍不住坐在下不吭声,李建成已经发话,事情就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王珪暗叹,柴氏这是何苦呢?
原本李渊也好,李建成也罢,多少对柴氏还有些情份,可是柴氏自以为拿着李秀宁的堂书,就可以保满门富贵啊?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现在富贵没有,反而引来灭门之祸害。现在李建成已经发说话,可以说大局已定。别看秦王李世民在政治与李建成水火不容,可是在李秀宁的问题上,他们兄弟向来都会一致对外,也就是说,柴氏如今在朝堂上想找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破家县令,灭门府尹。
就算太原王氏不出手,想讨好李建成的人多的是。柴氏再想搞出什么动作已经不大可能了。
……
陈应并没有在东宫留下参加宴会,他以李秀宁心情不好为由,向李建成辞行。陈应骑马从长安返回清林里,来到清林里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
李秀宁简单的吃了一些东西,就坐在陈应的书房中陈应闲暇时间整理的书稿。在这个时间,陈应发现这个时代的工匠大都不识字,即使识字,也只是会一些《考工录》残卷,陈应决定资助葛通、魏猛、严师虎等工匠编注一套工匠百科全书《匠作经》。
李秀宁非常奇怪的问道:“当世清流士大夫是以事生产为耻,视杂学匠术为奇淫巧术,为何陈郎要编注这么一套书?”
虽然只是看到了一些名录,李秀宁发现陈应将冶金、铸造、工艺、机械、勘探等十三个大类二百五十多个小项,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陈应暗叹,在后世便是一名初中生也能说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类的话来。然而在这个时代,包括李秀宁也认为这是在浪费资源。
陈应笑着向李秀宁问道:“说句犯忌讳的话,三娘认为隋朝难以避免灭亡的根源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李秀宁非常有发言权,她想也不想的道:“劳役不息,天下死于役……
陈应摇摇头道:“并非是外部强敌难克,而是国家财政处于崩溃的边缘,难有良策挽回。”
事实上陈应并没有向李秀宁说出真相,隋朝的灭亡的真正原因,其实很简单。隋朝不是灭亡于农民起义,而是因为杨广采取了科举制度,断了世族门阀的根基,所以天下地主和豪门纷纷造反,以李渊、杨玄感为代表的隋朝高官显贵,以萧铣、沈法兴为代表的南朝残余势力,以梁师都、刘武周为代表的地方大族豪强群起反隋,锋镝鼎沸,星离棋布。史家有论,称割据叛乱为“土崩“,农民起义为“瓦解“,隋政权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主阶级的支持,顷刻间土崩瓦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七十一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王珪如何与太原王氏本家商议此事,陈应并不关心,至于太原王氏会不会出手对手柴氏,陈应依旧不关心。
煤炭炼钢里面有多大的利润,陈应是知道的,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一个技术发展方向问题。有时候陈应也在感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聪明的,对于钢铁的使用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技术落后,并没有直接取代青铜器,而是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第一代炼钢技术是采取“固态还原法”,所谓的固态还原,就是利用整块的铁矿石,在低温的固态状态中被木炭还原的产物,这种钢铁质量很不稳定,产量也低,属于没有办法大规模开采应用的范畴。
直到西汉时期,中国发明了“百炼钢”技术,事实上百炼钢也是在春秋时期渗碳钢的技术上改进而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都大同小异。然后就到了西汉中期,出现了炒钢法,而且采取了水排鼓风,等机械加工技术,算是取得质的飞跃。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又发明了灌钢法。
毫不客气的说,在炼钢行业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中国一直走在了历史的前列,在后世被吹上天的乌兹钢也好,大马革士刀也罢,其实不过是采取渗碳与锻压技术,也就是说是中国西汉初期发明的炼钢技术,差距是千年之久。
但是,无论是渗碳钢、百炼钢或炒钢,甚至灌钢,都无法避开一个致命问题,就是产能太低,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老百姓不得不用木质工具种地或生产生活,在陈应眼里,煤炭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这应该是中华大地上,人们第一次主动去利用煤炭,将煤炭资源转化为动力。
当煤炭可以用来生火做饭,可以用来烧火取暖,也可以用来炼钢的时候,当“煤炭是宝”这层窗户纸被捅破后,可以想见,各地的工匠们会自发地研究、了解其煤炭原理。百年内,大量的煤矿会开开采出来,有了陈应的提点,煤炭的利用,或许会换来黄土高原和秦岭的树木一些生机,只要黄土高原的生态平衡不被破坏,中国北方缺源大量沙漠化的问题就不会那么早出现。
希望这些东西,石油如果说是工业的血液,那么煤炭就是工业的蛋白质,众所周知在缺乏蛋白质的时候,人根本就没有力气。陈应最终的目的是发展科技,能将更多人从繁重劳力里解放出来,并慢慢改变这个时代。
如此想着,陈应看看王珪,又瞧瞧李建成,含笑说道:“太子殿下,左庶子,其实也不用纠结,若是二位感觉非常为难的话,就当陈应今天什么话都没说。”
陈应未必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太原王氏身上,焦炭炼钢的利润太大,为了这个巨大的利益,愿意替陈应出头的人肯定会很多,七宗五望,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实在不行陈应就去找赵郡李氏,或者范阳卢氏,更或者是清河崔氏。
正所谓离了张屠户,也不会吃混毛猪。
听闻他的话,王珪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他可没觉得和灭掉一个汾州柴氏有多困难,但是山东贵族集团都是盘根错节,相互联姻,灭掉柴氏不难,然而灭掉柴氏之后的后遗症却不好消化。可是石炭炼钢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李建成则是眨了眨眼睛,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本宫有一个私下的问题想问陈卿,陈卿与柴氏到底有何仇怨,要不死不休?本宫在汾州柴氏还有几分薄面,若是陈卿愿意,本宫可代为说项……”
“哎……”陈应悠悠长叹了一口气,道:“其实,臣下与柴氏往日无仇,旧日无怨。”
一听这话,王珪忍不住心中暗骂:“没仇你还要灭人满门,有仇岂不是要诛人九族?”
李建成皱起眉头,望着陈应露出思付之色。
“此间事不足以与外人道,请太子殿下体谅一二。”陈应不好意思的朝着裴矩与王珪尴尬的笑笑。
李建成的反应不出乎陈应的预料,李建成道:“此间乃本宫腹心,亦无秘密闭其言行。”
陈应只好苦笑着道:“只是汾州柴氏太不识抬举了,他们扣着平阳公主的堂书,死拿着不放手,执意要让平阳公主为柴驸马终身守节。”
陈应语气中特别加重了终身守节四个字,李建成闻言脸色大变,气愤得满脸涨红:“好胆。”
李建成是太子,他更是一个兄长。
中国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有两套行为准则,要求别人是,往往是要求别人有风度,宽厚待人,可是只要涉及了自己或自己的亲人,马上就是换另外一套行为准则,比如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王珪拍拍自己的脑袋,终于恍然大悟。
李建成英俊的脸显得格外的阴沉:“叔玠,汾州柴氏你知道怎么办了吧!”
王珪忍不住坐在下不吭声,李建成已经发话,事情就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王珪暗叹,柴氏这是何苦呢?
原本李渊也好,李建成也罢,多少对柴氏还有些情份,可是柴氏自以为拿着李秀宁的堂书,就可以保满门富贵啊?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现在富贵没有,反而引来灭门之祸害。现在李建成已经发说话,可以说大局已定。别看秦王李世民在政治与李建成水火不容,可是在李秀宁的问题上,他们兄弟向来都会一致对外,也就是说,柴氏如今在朝堂上想找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破家县令,灭门府尹。
就算太原王氏不出手,想讨好李建成的人多的是。柴氏再想搞出什么动作已经不大可能了。
……
陈应并没有在东宫留下参加宴会,他以李秀宁心情不好为由,向李建成辞行。陈应骑马从长安返回清林里,来到清林里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
李秀宁简单的吃了一些东西,就坐在陈应的书房中陈应闲暇时间整理的书稿。在这个时间,陈应发现这个时代的工匠大都不识字,即使识字,也只是会一些《考工录》残卷,陈应决定资助葛通、魏猛、严师虎等工匠编注一套工匠百科全书《匠作经》。
李秀宁非常奇怪的问道:“当世清流士大夫是以事生产为耻,视杂学匠术为奇淫巧术,为何陈郎要编注这么一套书?”
虽然只是看到了一些名录,李秀宁发现陈应将冶金、铸造、工艺、机械、勘探等十三个大类二百五十多个小项,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陈应暗叹,在后世便是一名初中生也能说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类的话来。然而在这个时代,包括李秀宁也认为这是在浪费资源。
陈应笑着向李秀宁问道:“说句犯忌讳的话,三娘认为隋朝难以避免灭亡的根源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李秀宁非常有发言权,她想也不想的道:“劳役不息,天下死于役……
陈应摇摇头道:“并非是外部强敌难克,而是国家财政处于崩溃的边缘,难有良策挽回。”
事实上陈应并没有向李秀宁说出真相,隋朝的灭亡的真正原因,其实很简单。隋朝不是灭亡于农民起义,而是因为杨广采取了科举制度,断了世族门阀的根基,所以天下地主和豪门纷纷造反,以李渊、杨玄感为代表的隋朝高官显贵,以萧铣、沈法兴为代表的南朝残余势力,以梁师都、刘武周为代表的地方大族豪强群起反隋,锋镝鼎沸,星离棋布。史家有论,称割据叛乱为“土崩“,农民起义为“瓦解“,隋政权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主阶级的支持,顷刻间土崩瓦解,也就不足为奇了。